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予康复医学科规范化治疗与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联合耳穴压豆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评定2组患者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评分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2组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BI评分、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SWAL-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耳穴压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辅助治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芒针透刺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住院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毫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芒针透刺天突,足三里透刺三阴交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等指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后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1),且观察组更优(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表面肌电图(sEMG)波幅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上升(P <0.01),且观察组波幅上升明显(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 <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芒针透刺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肌运动功能并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林晶晶  张丹  李玥 《新中医》2022,54(19):44-4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 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评价2 组临床疗效,采用Fugl-Meyer 量表中的运动功能评分和四肢感觉评分评价运动功能和四肢感觉功能,采用Barthel 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洛文斯认知功能评定量表(LOTCA) 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检查治疗前后血液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00%,高于对照组6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Fugl-Meyer 评分、Barthel 指数、LOTC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Fugl-Meyer 评分、Barthel 指数、LOTCA 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疗效较好,可改善感觉、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认知功能,降低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针刺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帕金森病吞咽困难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0月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帕金森病吞咽困难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予以运动想象疗法行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咽三针、止颤八针治疗,观察2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及吞咽功能评估(SSA)和吞咽特定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总有效率为97.14%(34/35),高于对照组的75.86%(22/29);治疗组吞咽障碍总有效率为94.29%(33/35),高于对照组的72.41%(21/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的SSA、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SSA、SWAL-QOL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的SSA、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咽三针、止颤八针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肝豆灵片结合西医疗法治疗痰瘀互结型肝豆状核变性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住院治疗的痰瘀互结型肝豆状核变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低铜饮食的基础上予以二巯丙磺钠排铜治疗及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肝豆灵片,2组均以8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进食评估问卷调查(EAT-10)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24 h尿铜含量。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33%(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评分、SSA评分、EAT-10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24 h尿铜含量显著升高(P均<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均<0.01)。结论 肝豆灵片结合排铜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痰瘀互结型肝豆状核变性吞咽障碍,可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及神经系统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孙伟燕 《新中医》2021,53(20):171-174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8 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耳穴埋豆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2 组治疗前后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为84.09%,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Fugl-Meyer 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 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巴氏指数(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FMA、BI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NIHS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采取耳穴埋豆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显著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恢刺廉泉穴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穴取廉泉,采用恢刺手法不留针,每日1次;对照组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每日1次。两组均每周治疗5 d,休息2 d,1周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采用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测量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舌骨运动位移、咽期运送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S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舌骨运动位移增加、咽期运送时间缩短(P<0.05)。结论:恢刺廉泉穴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障碍症状,可能与增加舌骨运动位移、缩短咽期运送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8.
覃小静  汪海燕  庄平  孙丽梅 《新中医》2023,55(12):150-154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低频电疗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92 例脑梗死后吞咽功 能障碍患者分为2 组各46 例,2 组均予脑梗死三级预防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加用子午流注低频电 疗,2 组疗程均为21 d。比较2 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WST)、视频透视吞咽功能检 查(VFSS) 和检测表面肌电图(sEMG),评定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 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 量表(SWAL-QOL) 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9.1%,对照组总有效率71.7%,2 组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WST 分级结果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WST 分级结果优于对照 组(P<0.05)。2 组SSA 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VFSS、SWAL-QOL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 高(P<0.05)。观察组SSA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VFSS、SWAL-QO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2 组sEMG 最大波幅值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升高(P<0.05),吞咽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观察组 sEMG 最大波幅值高于对照组(P<0.05),吞咽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在脑梗死三级预防治疗 和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加用子午流注低频电疗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可以提高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吞 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吕林英  吕祺美  何幸峰 《新中医》2022,54(17):206-209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腰腿疼痛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以温针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凝血因子Ⅰ、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水平,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腰腿疼痛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VAS评分及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凝血因子Ⅰ、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水平均降低(P<0.05),腰椎功能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及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凝血因子Ⅰ、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水平较低(P<0.05),腰椎功能评分较高(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且疼痛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谢琼娜  陈淑琼  俞晶芳 《新中医》2020,52(18):140-142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10 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对照组55 例采用中医护理,观察组55 例采用中医护理结合康复训练。对比2 组治疗前后实验室各项指标、脑卒中后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 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 评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 评分、吞咽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护理,2 组血脂指标较前改善(P<0.05)。观察组护理后高密度脂蛋白(HDL)较对照组升高,而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 组VFSS 评分、SWAL-QOL 评分、SSA 评分较前改善(P<0.05);观察组护理后VFSS 评分较对照组升高,SWAL-QOL 评分、SSA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患者吞咽功能总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为76.36%,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结合康复训练使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控制,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1.
从《黄帝内经》开始就已有刺皮针法的相关记载,现代刺皮针法更是因其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少而被更多地运用到临床中。刺皮针法的理论基础包括皮部理论、卫气理论、五脏理论,刺皮针法常用针具有鑱针、鍉针、锋针、毫针,刺皮针法衍生出的针法包括经皮刺激、皮内刺激,刺皮针法的主治范围等方面,阐述刺皮针法的特点并分析所存在的问题,以为今后刺皮针法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Pro. HUA had practic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for about 50 years, borne excellent medical skills and was then highly respected by his colleagues and patients. In his large amount of practice, he combine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 Chinese medicine and disease differentiation in western medicine in order to work hard on acupuncture indications and some stubborn diseases. With the time going on and medical cases accumulating, some unique treatment styles had been formed, such as Jiaji (paravertebral) acupuncture, sacroiliac acupuncture and sacral acupuncture. They are briefly introduced as follows.  相似文献   

13.
项丛刺合围针治疗偏头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将 18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 ,针刺组采用项丛刺和围针治疗 ,西药组采用麦角胺咖啡因、尼莫地平口服治疗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针刺组总有效率 94 .4 % ,西药组 75 .4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项丛刺合围针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15.
21世纪是信息科学时代,信息的载体就是数据。计算机等学科的迅猛发展,为针灸学领域储备了大量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背后蕴含哪些尚未发现的特征与规律,缺乏系统深入的挖掘研究,严重制约了针灸学的学科发展。作为传统针灸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兴前沿交叉学科,计算针灸学应运而生,以针灸学中的现象和规律、理论作为研究对象,以解决针灸医学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提高针灸临床疗效为最终目标,为针灸科学研究铺开一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高速路。  相似文献   

16.
针刺疗法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针灸消除或减轻疼痛在古籍中早有记载。现在很多中医院已经将针刺作为一种麻醉手段或辅助麻醉手段应用在多种外科手术中。多年的临床经验表明针刺麻醉具有经济,安全性高及不良作用小的特点,但是单纯的针刺麻醉往往达不到理想的镇痛效果,因此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针刺结合药物的麻醉方法。针药复合麻醉一方面可以明显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进而减少术后药物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体验;另一方面可以发挥针刺具有广泛调节作用的优点,加快术后恢复。本文对针刺镇痛的机制和针药复合镇痛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比较头针配合体针与单纯体针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临床确诊为失眠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头体针组和体针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头针配合体针和单纯体针治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总积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积分均比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头体针组治疗后积分显著低于体针组(P<0.01)。结论:针刺可明显改善睡眠,头针配合体针疗效优于单纯体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取太冲、风池为主穴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27例偏头痛患者,取太冲、风池穴针刺治疗,每日进行1次,5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愈20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59%。[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具有止痛迅速、疗效持久、应用安全、无副作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头针加体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针加体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为头针加体针组,对照组为单纯体针组。运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和修订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进行测评并观察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0.0%和83.3%,对照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0.0%和76.7%,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加体针治疗血管性痴呆有很好的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MMSE、HDS-R)、非认知功能(ADL)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