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3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眼神经麻痹是颅神经损害的常见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复视、眼球活动障碍及对光与调节反射异常,我们应用电针治疗周围型动眼神经麻痹34例,现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76岁,其中50~70岁年龄段占23例。  治疗方法 患者平卧位,取患侧睛明、承泣、阳白透鱼腰、印堂、太冲、足三里,常规消毒后,选用0.30mm×25~50mm毫针,进针得气后,在睛明与阳白、承泣与印堂之间接G6805治疗仪低强度疏波脉冲电流,留针15min。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 痊愈(复视、瞳孔扩大消失,上眼睑与眼球活动…  相似文献   

2.
关某,女,24岁,1988年1月28日诊.右侧头痛22天,伴上睑下垂10天.诊见:右眼上睑下垂,遮盖瞳孔,视物困难,眼球不能向内转动,两眼复视.诊断:右动眼神经麻痹.予针刺治疗.选穴:主穴:球后、睛明、攒竹.配穴:阳白、四白、鱼腰、瞳子髎承泣.均以右侧为主.每次选主穴1~2个,配穴2~3个.进针时患者取坐位或仰位,眼区穴用左拇指推压眼球后进针,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3天.针刺15次后,眼球活动自如,复视消失,眼肌功能恢复正常,上  相似文献   

3.
眼针 体外结合治疗外伤后动眼神经麻痹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爱民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0):856-856
某女 ,39岁。 2 0 0 3年 4月来诊。 1个月前 ,因外伤致左眼眶塌陷 ,伴局部软组织损伤 ,行眶内整形修复术后 ,遗留动眼神经麻痹 ,查体见神清 ,左眼球向外斜视 ,瞳孔大小正常 ,左眼视物不清 ,略复视 ,对光反射欠灵敏 ,眼球向内侧、内下方、内上方、上方运动受限 ,向外侧运动正常 ,右眼睑运动迟缓 ,自觉有沉重感。头部MRI检查未见异常 ,神经系统检查(- )。诊断为外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 (不完全性 )。由眼科转至本科给予针刺治疗 ,眼针取上焦区、脾胃区、下焦区 ;体针取风池 ,阳白 ,攒竹 ,承泣 ,合谷 ,足三里 ,三阴交 ,太溪 ,太冲 ,10日 1个疗…  相似文献   

4.
麻痹性斜视由神经核、神经或眼外肌本身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一条或数条眼外肌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麻痹所致,属于祖国医学“目偏视”范畴。针灸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笔者根据八十年代以来的文献综述如下.14针疗法刘氏取主穴睛明、承泣、阳白、攒竹、太阳;上直见麻痹取主穴睛明、球后、承泣、攒竹、隆子身;上、下斜风及多条肌麻痹取主穴睛明、阳白、承泣、拨付、太阳、匣子药。辅穴取百会、后澳透少府。方法是选取与麻痹眼肌相关的2~4个主穴及辅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4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1次周,12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7日…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2005年1月~2010年10月,用针刺配合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动眼神经麻痹2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有23例患者均由神经内科或眼科明确诊断为动眼神经麻痹,均为单侧.临床表现为上睑下垂,眼裂变窄,眼球不能向上、向内、向下3个方向运动,眼球位置向外下偏斜,复视,瞳孔散大以及对光反射消失等.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7岁;病程最长6个月,最短5天;脑血管疾病所致者6例,脑外伤所致者4例,糖尿病所致者8例,脑部肿瘤所致者2例,原因不明者3例.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眼神经麻痹是由于动眼神经损害所致,出现动眼神经所支配的全眼肌麻痹,表现为:上睑下垂,外斜视,眼球不能向下,向内及向上运动或受限,复视,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针刺疗法治疗该病效果较好。文献报道,苏云海等运用透穴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7.
张晓哲 《中国针灸》2008,28(4):248-250
目的:探讨大脑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刺组穴取睛明、球后、承泣等;电针加穴位注射组在针刺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电针、腺苷钴胺局部穴位注射。2组患者经3个月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41.7%,电针加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77.8%,2组疗效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电针加穴位注射组中脑瘤发病在2周之内手术的患者针刺疗效优于2周以上手术者(P〈0.01);术后1月之内针刺治疗者疗效优于1月以上针刺者(P〈0.01)。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是治疗大脑后交通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的有效方法且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大脑后交通动脉瘤的及早诊断与手术、针刺及时的干预治疗都关系到动眼神经麻痹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中药合电针治疗糖尿病并发动眼神经麻痹5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明目地黄丸为基本方,汤药口服,配合电针承泣、球后、瞳子等治疗糖尿病并发动眼神经麻痹5 2例,取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6,(8):1076-1077
目的:探讨深刺球后穴、睛明穴及眼球协同运动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42例确诊为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取穴:攒竹、阳白、瞳子髎、鱼腰、丝竹空、四白、太阳、百会、光明、三阴交、足三里;治疗组取穴:在针刺组基础上加球后、睛明、眼球协同运动区。治疗3个月后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总有效率:针刺组67.7%,治疗组83.8%;治疗组起效时间小于针刺组。两组疗效对比P0.05。结论:深刺球后、睛明及眼球协同运动区可提高动眼神经麻痹的痊愈率,且起效快。  相似文献   

10.
夏玮 《光明中医》2012,27(11):2385
眼肌麻痹是由于眼球运动神经或眼球协同运动的调节结构病变所致。动眼神经麻痹可出现其所支配的全眼肌麻痹症状,如上睑下垂、外斜视、眼球运动受限、并出现复视,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等。该病病因复杂,目前西医治疗以针对病因药物治疗后患者  相似文献   

11.
电针治疗眼肌麻痹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国臣  廖川国 《中国针灸》1998,18(5):291-291
自1989年以来,我科共治疗46例眼肌麻痹病人,均属于麻痹性斜视一类,不含共转性斜视。麻痹性斜视主要由炎症、外伤、中毒等病因所致,主要症状为眼球运动障碍和复视。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46例患者,其中门诊38例,住院8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45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5年。均为单侧发病,右眼25只,左眼21只。外直肌麻痹25例,下直肌麻痹16例,上斜肌麻痹3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2 治疗方法2.1 取穴:主穴以病眼眶内穴为主。外直肌麻痹取建明3[1]、东明5[2];上斜肌麻痹取东明1[3]、上睛明[4];下直肌麻痹取建明1[5]、建明2[6];动眼神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治疗顽固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2月至2009年5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5例病程3个月以上的顽固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施行针刺联合中药治疗。针刺取穴:睛明(或上睛明)、承泣、上明、球后、丝竹空透鱼腰,配合太阳、百会、风池、合谷、足三里,治疗3个疗程。中药予自拟补血活血、行气化瘀、祛风通络方药,至完成全部针刺疗程后停服。结果治愈:5例(占33.3%);好转:9例(占60%);未愈:1例(占6.7%)。总有效率:93.3%。结论针刺联合中药治疗顽固性动眼神经麻痹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正>1中西医对动眼神经麻痹的认识1.1西医的认识:动眼神经是人体的第三对颅神经,与滑车神经(Ⅳ)、外展神经(Ⅵ)共同支配眼球运动~([1])。眼肌麻痹的病因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解剖部位各自临床表现不一样,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脑和神经病变可引起全部或者部分动眼神经麻痹。徐肖~([2])分析了144例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最多(其中腔梗35例,脑干灌注不足6例),其次是动脉瘤。国外Berlit等~([3])分析了412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135例患者是由糖尿病、高血压引起的脑血管病变。叶美颜等~([4])分析84例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以颅底动脉瘤为多占25.0%,其次为糖尿病21.4%、神经炎16.7%、脑血管病14.3%、肿瘤9.5%、外伤3.6%。苏前等~([5])分析了60  相似文献   

14.
“眼八针”治愈复视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视以视物不清,视一为二为主要临床特征,有时伴有眼球偏斜或转动不灵等症,本病主要由风中经络所致.笔者自1991年以来,运用“眼八针”治疗15例复视患者,取得了明显疗效.[一般资料]15例病人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最大约58岁,最小11岁,平均37岁.病程最长90多天,最短11天,平均36天.[治疗方法]“眼八针”即在眼眶上下各针刺2针,双眼共8针,一般针刺患侧为主.其中丝竹空穴透鱼腰穴,鱼腰穴透攒竹穴,目外眦下3分透承泣穴,承泣穴透目内眦下3分许,每穴要平刺.以两目酸胀欲流泪为度,不行针.留针3O分钟至60分钟,每日1次.10次一疗程.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假性延髓麻痹325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假性延髓麻痹 (PseudobulbarPalsy) ,又称假性球麻痹 ,是脑卒中重要并发症之一。笔者在临床中对选穴配方、针刺方向、深度、施术手法及其量学要求等方面做了严格的规定 ,逐渐形成了一套治疗本症的针刺法 ,用于临床疗效颇佳。现将收治住院的假性延髓麻痹患者 32 5例临床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32 5例患者为我院住院病人 ,其中男 2 35例 ,女90例 ;年龄最小 37岁 ,最大 82岁 ,平均 6 1岁 ;发病3小时~ 2个月 2 2 9例 ,2个月以上~ 1年 96例。1 2 诊断标准(1)吞咽障碍 ,构音障碍 ,言语障碍 ;(2 )软颚反射消失…  相似文献   

16.
动眼神经麻痹多由脑外伤、眼外伤、颅内感染、糖尿病、脑梗塞、肿瘤等损伤或压迫眼运动神经所致。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外斜,向上外、上内、下内、同侧方向运动障碍,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消失,头向健侧歪斜等。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照海、申脉为主治疗动眼神经麻痹13例,取得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眼周穴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结合眼周穴的针刺疗法,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86.67%,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针结合眼周穴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正>动眼神经麻痹是以患侧眼睑下垂、眼球斜视、复视、眼球外突、眼颤(球颤)、瞳孔扩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症候群,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笔者在跟随武连仲教授学习期间,见证了针药结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现报道一例验案如下。男,55岁,主诉:左眼睑下垂2年。现病史:2年前无明显诱因突发感冒,之后出现左眼睑下垂,左眼向外上方斜视,视物重影,伴眼球震颤及眼结膜充  相似文献   

19.
自拟芪葛汤合牵正散治疗动眼神经麻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自拟芪葛汤合牵正散治疗动眼神经麻痹6例(6只眼)均获痊愈,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6例中男、女各3例;年龄38岁1例,56~62岁5例;发病4天1例,9~15天4例,19天1例;均为单眼发病;动眼神经全麻痹者2例2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眼球运动障碍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合称为眼球运动神经 ,主管眼球运动。受损时临床出现上眼睑下垂 ,复视 ,瞳孔散大 ,斜视等症状。笔者采用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本病 3 2例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为门诊病例。女性 1 8例 ,男性 1 4例 ;年龄最大 5 8岁 ,最小 2 7岁 ;病程最长 6个月 ,最短 40 d。动眼神经麻痹 1 8例 ,滑车神经伴动眼神经麻痹 4例 ,外展神经麻痹 1 0例。其中糖尿病引起者 1 2例 ,外伤引起者 3例 ,感染引起者 7例 ,其他原因 1 0例。所有病例均经 CT检查排除脑占位病变 ,并经 VitB1,Vit B12 ,弥可保及高压氧治疗后疗效不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