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多采用由颈源性头痛国际研究组、国际头痛协会提出之标准.本文在简要回顾颈源性头痛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等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近年来针刺治疗本病的选穴情况.  相似文献   

2.
柳百智  李华  贾惠文 《光明中医》2008,23(5):612-612
颈源性头痛在临床中十分常见,也愈来愈被临床医生重视。它是由于颈部软组织或骨关节病变引起的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临床上运用输刺天牖穴为主穴,配合天柱、完骨、风池等穴位治疗颈源性头痛,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颈源性头痛是由于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本研究从中西医理论角度出发,分析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制,结合针灸选穴规律,分析拨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思路,以期为临床治疗颈源性头痛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林咸明教授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一侧或双侧发作性、搏动性剧烈头痛为特征。导师林咸明教授长期从事中风后遗症、颈椎病引起的头痛、眩晕、偏头痛、失眠等神经系统疾病的中医药针灸治疗。临床擅长“颈6针”结合“颈项线穴区”强刺激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及颈源性眩晕,头穴透刺法治疗偏头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选穴规律,为临床治疗颈源性头痛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计算机分别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F)、维普(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等数据库近十年来有关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文献,经过阅读筛选,将整理出的数据资料用Excel2010软件建立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处方主穴数据库,统计出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常用穴位、部位、经脉以及特定穴的应用规律,再利用SPSS 25.0对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选穴的规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共纳入54篇相关文献,涉及43个穴位,总频次为302次,以风池(49)、颈夹脊穴(33)、天柱(30)、阿是穴(22)、合谷(17)、风府(16)、百会(16)等穴较为常用。使用经脉最高的依次是足少阳胆经、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等。通过对14个高频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发现3个有效聚集群:颈夹脊、百会、风府、后溪、外关、天柱、太阳、率谷、完骨、风池为一类;合谷、列缺、大椎为一类;阿是穴为一类。结论: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选穴规律特点:多于头颈部局部取穴,常使用交会穴,重视循经取穴,重视远近配伍取穴。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收集整理2000.01—2021.03近代期刊中以针灸为主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期刊文献,通过分析其临床选穴规律及特点,探索其高频腧穴以及穴位之间的关联关系,为临床治疗颈源性头痛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文献,对入选的文献进行阅读筛选及规范化处理,提取相关信息、建立EXCEL表,应用IBM SPSS 25.0及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选穴的规律进行分析归纳。结果:纳入共109例文献,涉及腧穴65个,主要以风池(101)、天柱(72)、夹脊穴(54)、百会(42)及完骨(42)为主;涉及经脉以足少阳经经脉为主,频数达225次;选穴主要以头颈部和四肢部为主,多选用交会穴和八脉交会穴;在关联规则及配伍方面,针刺治疗CEH主要是用风池穴为基本,搭配天柱、百会、完骨和夹脊穴配伍使用。结论: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能够较好的归纳揭示近年来针灸为主治疗颈源性头痛的选穴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和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运用头部六穴合督脉按摩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正天丸、谷维素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头部六穴合督脉按摩,连续治疗28 d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头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头部六穴合督脉按摩治疗颈源性头痛有较好的疗效,治疗手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8.
针刺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方法多样,有单纯针刺疗法、针刀、银质针疗法、温针灸、腹针及综合疗法等多种治疗方法。循证医学表明,针刺疗法较传统中医疗法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综合疗法与单一治疗手段相比临床效果更好,且针刺辨证选穴穴位及阳性反应点时效果显著。但仍存在部分问题需要解决:目前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针刺治疗时选穴标准不一、多具有主观性;研究样本量较少、文献质量参差不齐;研究结果真伪有待考证。因此,大量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对于探讨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制、选穴规律、系统治疗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深刺颈夹脊穴配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深刺颈夹脊穴配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86例,并与常规针刺疗法的38例对照,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70例,好转16例,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18例,好转12例,无效8例,有效率78.9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深刺颈夹脊穴与刺络放血疗法相结合治疗颈源性头痛,可增强治疗效果,且操作简单、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综述近10年来针灸疗法为主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研究概况。颈源性头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于本病病因仍未明确,临床工作中治疗方法仍未达成共识。针灸是现阶段治疗颈源性头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有关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报道不断增多,本文对以针灸为主要治疗手段的颈源性头痛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综述,认为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不同针刺疗法在减轻头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其中,温针灸、针刺联合推拿等治疗方法疗效尤为突出,可为颈源性头痛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配局部手法松解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刺治疗,主穴取太阳、翳风、率谷,局部松解以手少阳三焦经穴位为主。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针刺与局部松解结合,标本兼治,加强了祛风通络、止痛之效,是颈源性头痛治疗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从风论治短刮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颈源性头痛患者进行短刮法治疗,每3 d治疗1次,3次为1疗程,1个疗程后对患者进行头痛程度、颈部肌肉僵硬度评分,观察疗效。结果:短刮治疗后头痛评分及颈部肌肉僵硬积分明显下降,愈显率达88.10%。结论:短刮法以双侧风池和风府穴为重点刺激穴位,达到"血行风自灭"作用,有效改善颈源性头痛患者头痛症状并降低颈部肌肉僵硬度。  相似文献   

13.
颈源性头痛是神经内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是由颈枕部和(及)肩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所导致的以同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1]。一般认为颈椎退行性改变和肌肉痉挛是颈源性头痛的直接原因。笔者采用颈夹脊穴注射配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33例,获效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椎穴合谷刺为主对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160例病人随机进行针刺治疗,穴位取大椎,凤池等穴。结果:针刺能够很好的缓解颈源性头痛,该方法治疗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颈枕五穴"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本院针灸门诊治疗的颈源性头痛患者80例,所有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单号归入治疗组,双号归入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风府和患侧完骨、风池、天柱、天牖等穴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天牖穴穴位注射。结果: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及头痛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87.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颈枕五穴"联合穴位注射可明显改善颈源性头痛患者疼痛程度和发作频率。  相似文献   

16.
针刺局部手法松解治疗颈源性头痛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晋青 《陕西中医》2006,27(7):853-854
目的:观察针刺配局部手法松解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刺治疗,主穴取太阳、翳风、率谷,局部松解以手少阳三焦经穴位为主。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针刺与局部松解结合,标本兼治,加强了祛风通络、止痛之效,是颈源性头痛治疗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颈源性头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颈源性头痛主要是由于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及交感神经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自从SJaastad等(1983)介绍了颈源性头痛以来,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颈源性头痛越来越被临床所接受,但是直到1990年,术语"颈源性头痛"才被国际头痛研究会所承认[1].尽管颈源性头痛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颈源性头痛是颈椎的增生性改变,尤其是钩椎关节病变造成上中段神经根刺激引起颅表神经疼痛发作[2、3].也有学者认为颈源性头痛多由枕大、枕小神经有关,并且由C2~3节段的病变所引起.目前,对颈源性头痛患者的治疗多分别采用手法推拿、牵引、水针、穴位埋线、小针刀、封闭、药物等治疗方法,并取得一定的疗效,兹将我们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整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颅底七穴加颈夹脊穴辅助加味葛根汤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99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由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9例)采用加味葛根汤治疗,观察组患者(50例)采用颅底七穴加颈夹脊穴辅助加味葛根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及颈椎活动度评分(ROM)、治疗后1个月、3个月、5个月患者疼痛发作次数、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8. 00%)高于对照组(85. 71%)(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及ROM评分相当(P 0. 05),治疗后各组患者VAS及ROM评分均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5个月观察组患者疼痛发作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4. 00%)与对照组(4. 08%)相当(P 0. 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少,安全性较高。结论:颅底七穴加颈夹脊穴辅助加味葛根汤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疼痛缓解,颈椎恢复良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20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电针配合推拿组(针推组,n=100)、电针组(n=50)和推拿组(n=50),分别应用电针颈部夹脊穴、风池穴、阿是穴、患侧率谷、翳风、头维和外关穴和推拿治疗。结果:针推组有效率为100%;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0.oH;推拿组总有效率为88.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推拿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丰隆透承山穴为主配合手法牵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针刺丰隆穴透承山穴、天柱穴,手法牵引颈椎。对照组以颈夹脊穴、风池为主穴,传统辨证和病位归经远道配穴,辅以电针和颈椎牵引器牵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相当。但针刺丰隆透承山穴组疗效更迅捷,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组痊愈率31.67%,明显高于对照组(2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丰隆透承山穴为主配合手法牵引治疗颈源性头痛见效快,疗程短,操作更加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