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中,评价国产左旋卡尼汀(L-carnitine,L-CN)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连续入选发病12h内ST段抬高AMI接受PCI的患者42例,随机分L-CN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TMP分级、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低血压、心电图ST段回落>50%、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射血分数(LVEF)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CN治疗组CK-MB峰值明显减低,达峰时间提前;术中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低血压的比例明显减少;术后1h ST段回落>50%的患者比例明显增多;术后3个月时LVEDD仅轻度增大,LVEF显著升高。结论左旋卡尼汀对AMI直接PCI治疗患者的心肌具有抑制再灌注损伤、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室重构等多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镁剂(门冬酸钾镁)治疗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167例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联合镁剂治疗组(即A组,86例)和常规治疗组(即B组,81例),观察两组患者成功PCI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PCI后A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较B组低(12.9%vs24.7%,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镁剂预防性应用能有效减少AMI患者PCI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行硝酸甘油(NTG)介入心肌断层显像的临床价值。方法:32例MI患者PCI前行99mTc-MIBI静息和NTG介入心肌显像,术后3个月时复查静息心肌显像,并进行对比分析;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均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两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例患者静息显像共有116个节段(40·28%)心肌核素摄取异常,NTG介入心肌显像后有66个节段(56·90%)呈可逆性缺损,50个节段(43·10%)呈不可逆性缺损;PCI后68个心肌节段(58·62%)心肌灌注得到改善,术前NTG介入显像显示的66个可逆性缺损节段,术后60个节段(90·91%)心肌灌注改善,术前NTG介入显像显示的50个不可逆性缺损节段,术后8个节段(16·0%)心肌灌注改善,改善与未改善节段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有存活心肌的患者PCI后其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收缩末期容积均较术前有很大程度的降低(P<0·01);而13例无存活心肌的患者,上述指标在术前和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患者PCI前常规行NTG介入99mTc-MIBI心肌显像对是否进行PCI治疗有决策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胜强  娄闯  袁博  任晖 《心脏杂志》2015,27(4):437-439
目的 比较急诊与限期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率变异性(HRV)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共收集随访资料完整的120例AMI患者,包括行急诊PCI治疗42例和行限期PCI治疗38例;而未行任何冠脉再灌注治疗(包括静脉溶栓或PCI术)40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3组患者AMI后1个月、6个月随访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中的HRV资料及心脏超声检查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AMI后1、6个月时,与未行任何冠脉再灌注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相比较,PCI治疗组患者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及LVEF均显著提高,而且急诊PCI治疗组患者较限期PCI治疗组患者进一步提高,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急诊与限期PCI都可以改善提高AMI患者的HRV及心功能,尤以急诊PCI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左主干急性闭塞或狭窄所致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左主干急性闭塞或狭窄所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经验,探讨急诊PCI在此类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从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1343例急诊PCI中,共有11例梗死相关血管为左主干。11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3~70岁,平均(56·4±9·2)岁,其中6例(54·5%)入院时即存在严重心原性休克。所有患者均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接受急诊PCI治疗。结果8例急诊置入支架,余3例仅行球囊扩张,后者有2例术后接受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住院期间死亡5例(45·5%),存活的6例患者均完成3个月随访,其中4例随访超过2年,1例于术后4年猝死,1例患者术后5年重复造影检查结果良好。对比分析提示术前存在良好的侧支循环可能是影响此类患者急诊PCI术后疗效的因素。结论左主干急性闭塞或严重狭窄所致的AMI患者病情凶险,急性期死亡率高。侧支循环形成与否,治疗策略和预后不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急诊PCI治疗可以挽救部分患者的生命和改善预后,对于侧支循环不良的患者,部分再灌注策略可能为一种有效手段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溶栓后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首次AMI患者94例,发病时间均在12 h以内。36例接受溶栓联合PCI治疗,58例接受直接PCI治疗,并于PCI后测定心肌组织灌注分级,了解二者对AMI患者心肌组织灌注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自发病至PCI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首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溶栓联合PCI组PCI前梗死相关动脉TIMI 3 级血流者明显较直接PCI组增多;溶栓联合PCI组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且术后TIMI 3级血流者、PCI后心肌组织灌注TMP 2级以上者均明显多于直接PCI组;2组比较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溶栓联合PCI治疗AMI安全有效,早期再通率高,心肌微循环灌注好,心肌梗死面积小,更有利于保护心室功能,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冠状动脉(冠脉)再通治疗,包括溶栓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以恢复冠脉血流并达到心肌组织的完全再灌注。然而,急性AMI患者再灌注治疗特别是急诊PCI后,心肌组织再灌注并不完全、甚至无再灌注,严重影响AMI患者的预后。因此,如何准确  相似文献   

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G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再通效果迅速、显著,但是AMI急性期由于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心电活动不稳定常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RA),预防及处理RA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对患者的预后及心肌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1].本文回顾性分析AMI患者行PCI并发再灌注RA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尽早恢复梗死相关动脉的再灌注是治疗中的首要问题。本研究旨在评价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分别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和溶栓治疗住院及随访期间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109例65岁以上老年STEMI患者,59例行直接PCI治疗,50例行溶栓治疗。比较2组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率、左室功能指标、病死率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别。结果PCI组IRA开通率明显高于溶栓治疗组,住院病死率明显低于溶栓治疗组,左室功能指标明显优于溶栓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更高、左室舒张末径较小、室壁运动障碍率较低。随访期间比较,PCI组再次血运重建率和心血管病死率明显低于溶栓治疗组。结论老年AMI患者行直接PCI治疗能够显著提高IRA再灌注成功率,保护心功能,减少再次血运重建,并且在降低病死率及心血管事件上也总体优于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肾功能不全(RD)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期间,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并诊断为AMI合并中重度RD的患者,记录基线特征、并发症及实验室辅助检查结果,随访患者终点事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明确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共随访727例AMI合并RD患者,平均年龄(65.3±11.2)岁,男性513例。随访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330例,其中全因死亡254例,再发心肌梗死30例,再次血运重建60例。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的MACE和全因死亡显著低于未接受PCI治疗者(P0.05)。两组再发心肌梗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vs. 3.7%,P0.05),PCI治疗者再次血运重建率高于未接受PCI治疗者(11.8%vs. 5.0%,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和PCI术与AMI合并RD患者MACE减少有关,射血分数下降的心力衰竭(HFrEF)、心源性休克、合并感染可能与MACE增加有关。结论:AMI合并中重度RD患者预后差,合并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感染可能是MACE增加的危险因素,而接受PCI、男性可能与其长期预后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病时间12 h、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541例。根据入院时HbA1c水平分为2组:HbA1 c升高组206例(HbA1c≥6.5%)和对照组335例(HbA1 c6.5%),分析HbA1c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2组在年龄、吸烟、前壁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至就诊时间、冠状动脉造影、再灌注成功率、双支血管病变及住院期间药物治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1c升高组患者糖尿病、高血压、血糖水平、3支血管病变、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男性比例、LVEF及单支血管病变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bA1c升高是影响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OR=1.355,95% CI:0.498~2.788,P=0.039)及病死率(OR=0.872,95% CI:0.421~1.733,P=0.04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bA1c水平升高是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及病死率的预测因素,应重视HbA1c对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作用,指导患者控制血糖,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女性与男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连续入选AMI患者284例,男216例,女68例,比较女性与男性患者临床特点、合并症、PCI及院内预后的差异,随访3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评价影响患者死亡及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男性比较,女性患者年龄偏大、入院时心率偏快、TIMI分级及GRACE评分明显升高(P<0.05,P<0.01)。女性冠状动脉造影比例明显降低(30.9%vs 48.6%,P=0.012);院内死亡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6%vs 9.3%,P=0.077),3个月MACE发生率高于男性(27.9%vs 15.7%,P=0.0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78,95%CI:1.0351.123,P=0.000)和Killip分级(OR=1.901,95%CI:1.3731.123,P=0.000)和Killip分级(OR=1.901,95%CI:1.3732.633,P=0.000)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1.040,95%CI:1.0082.633,P=0.000)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1.040,95%CI:1.0081.074,P=0.015)、Killip分级(OR=1.543,95%CI:1.1701.074,P=0.015)、Killip分级(OR=1.543,95%CI:1.1702.034,P=0.002)是3个月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CI(OR=0.090,95%CI:0.0262.034,P=0.002)是3个月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CI(OR=0.090,95%CI:0.0260.306,P=0.000)是3个月MACE的保护因素。结论女性AMI患者年龄偏大、心功能差、危险程度高,接受PCI比例低,但性别本身并非预测院内死亡及3个月随访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接受PCI患者在主动脉球囊支持下预后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经绿色通道行急诊PCI治疗AMI后,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患者27例,分析临床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介入治疗情况。结果: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梗死部位、LVEF无统计学差异,Killip1-2级、PCI术后无血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llip1-2级、PCI术后无血流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prehospital dela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Methods A total of 807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AMI who presented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Beijing Anzhen Hospital were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several potential risk factors on the prehospital delay time (PDT) was evaluated by comparing patients admitted more than 2 hours after onset of chese pain with those admitted within 2 hours after onset. Results Among 807 patients, 402 came to the hospital within 2 hours while the others arrived at the hospital after 2 hours. The median PDT was 130 min. Among the potential variables, advanced age, history of diabetes mellitus, occurrence of symptom at night and use of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PDT by multivariate analysis. Conclusion Interventions aimed at reducing the prehospital delay in AMI should primarily focus on the awareness of the risk and help-seeking behavior of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低血压和心律失常危险因素。方法:行PCI的116例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并发低血压分为:低血压组(48例)和非低血压组(68例);是否并发心律失常分为:心律失常组(46例)和非心律失常组(70例)。比较各组基本资料,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并发低血压或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低血压组比较,低血压组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低血压病史、吸烟和饮酒比例均显著增加(P<0.05或<0.01);与非心律失常组比较,心律失常组年龄,BMI、心律失常病史、吸烟和饮酒比例均显著增加(P均<0.01)。对以上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并发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BMI和低血压病史(OR=1.106~8.107,P<0.05或<0.01);并发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BMI和心律失常病史(OR=1.106~11.452,P<0.05或<0.01)。结论:年龄、人体质量指数、低血压或心律失常病史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合并低血压或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有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密切关注其血压及心律变化,进行相应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不同时间应用替罗非班PCI疗效的差别。方法选择急诊入院的6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早期治疗组(n=30)与晚期治疗组(n=30),早期治疗组于急诊入院即刻静脉给予替罗非班;晚期治疗组于冠状动脉造影后静脉给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后的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e,TMPG)、血小板聚集率及出血情况。记录住院期间及随访3个月时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再发性心绞痛、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1)术前TIMI前向血流达到3级的比例:早期治疗组明显高于晚期治疗组;术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术前和术后的TMPG 2-3级比例:早期治疗组均显著高于晚期治疗组。(3)术后血小板聚集率:两组患者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入院时尽早应用替罗非班对急诊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能够更明显改善靶血管前向血流TIMI分级及心肌灌注TMPG分级。  相似文献   

17.
不同治疗方法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3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73例)、溶栓治疗组(B组,182例)和急诊PCI组(C组,228例)。回顾性对比分析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住院时间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血管再通率明显升高(P0.05);而C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与A组和B组比较,C组患者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严重心律失常、中度以上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以及随访第30天病死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皮肤黏膜出血和严重颅内出血明显高于A组和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优于溶栓治疗和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侧支循环发育良好的发生率、预测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共入选1125例成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MI患者,依据Rentrop分级法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181例)和侧支循环较差组(944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介入相关指标与预后情况,分析影响侧支循环形成的可能因素。结果AMI患者侧支循环发育良好的比例为16.1%,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糖尿病(23.2%vs.35.2%,P=0.002)和吸烟比例(26.5%vs.37.3%,P=0.005)显著低于侧支循环较差组,心绞痛病程显著长于侧支循环较差组(6.5±3.8 vs.4.2±2.5,P=0.024),SYNTAX评分更高(39.3±14.8 vs.32.2±12.6,P=0.039),PCI相关心肌梗死发生率更低(17.7%vs.26.7,P=0.011),其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更低(16.6%vs.23.8%,P=0.033)。随访1年,侧支循环良好组心力衰竭发生率(13.8%vs.22.1%,P=0.012)和总MACCE(34.3%vs.48.3%,P=0.001)显著低于侧支循环较差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目前吸烟(OR=1.329;95%CI:1.029~3.917,P=0.028),糖尿病(OR:2.266;95%CI:1.326~3.924,P=0.044),心绞痛病程(OR=0.769;95%CI:0.567~0.928,P=0.031),SYNTAX评分(OR=0.801;95%CI:0.608~0.937,P=0.046)是侧支循环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AMI患者侧支循环发育良好者PCI相关心肌梗死和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更低,吸烟、糖尿病、心绞痛病程和SYNTAX评分是其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30岁以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与随访结果,探讨其病因,以指导防治.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确诊的3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例,分析其危险因素、诱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患者均为未婚男性,年龄26~29(27.8±1.2)岁,吸烟者占82.4%,冠心病家族史占35.3%,肥胖占11.8%,高脂血症占11.8%,高血压占5.9%,糖尿病占5.9%,有过度疲劳、精神压力大等诱因者占88.2%.冠脉造影显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分别为13例、2例、2例,均成功进行急诊介入治疗.随访12~57(26.4±29.7)个月,17例患者均存活,无心力衰竭或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其中1例(占5.9%)术后31个月出现心绞痛,再次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论 30岁以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是男性、大量吸烟,多有过度疲劳、精神压力大等诱因,冠脉造影多为单支病变,及时介入干预与改善生活方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合并中重度肾小球滤过率(glomer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下降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进行完全和不完全血运重建的近期与远期疗效及预后。方法DESIRE(Drug-Eluting Stent Impact on REvascularization)为单中心注册回顾性研究,入选2003年7月至2005年9月期间收入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多支病变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的多支病变患者,选择GFR≤60 mL/(min.1.73 m2)者共584例。根据是否完全血运重建分为两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各组的临床特点、住院期间及随访中的死亡率和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情况,平均随访时间为533 d,观察完全与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的近期与远期疗效。以Cox回归分析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病死率)的相关因素。结果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血运重建完全者与血运重建不完全者的近期死亡、新发急性心肌梗死、卒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死亡、MACCE的发生率、总心性死亡率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患者的预后与完全血运重建无关(HR1.297,95%CI0.478~3.520,P〉0.05)。结论对于中重度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多支病变患者完全血运重建与不完全血运重建临床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