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上腺皮髓质同时增生及皮髓质混合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7例肾上腺皮质增生及35例皮质腺瘤组织进行嗜铭颗粒蛋白A的标记研究,结果显示肾上腺皮质增生病变中有3例同时伴嗜铬细胞增生,皮质腺瘤中有5例同时伴微小嗜铬细胞瘤。结果提示,皮髓质激素同时或单独增多的病人要注意检查肾上腺皮髓质同时增生或形成皮髓质混合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肾上腺性征综合征的CT及MRI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总结4例由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引起的肾上腺性征综合征,手术及临床诊断为女性假两性畸形的CT及MRI表现。结果 4例患者CT及MRI检查结果均为双侧肾上腺扭曲、延长,呈特征性串珠样弥漫性增大,其中两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肾上腺皮质增生,另外两例为临床及影像综合诊断结果。结论 CT及MRI在诊断肾上腺性征综合征中有重要诊断价值,但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包括染色体核型的测定,才可以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皮质醇增多症——216例手术切除肾上腺的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皮质醇增多症的肾上腺改变特点以及形态与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216例皮质醇增多症患者手术切除的肾上腺标本,其中肾上腺皮质增生160例,肾上腺腺瘤50例,肾上腺腺癌6例。用测微尺测量肾上腺皮质厚度,研究皮质厚度、重量与皮质醇增多症程度之间的关系,肾上腺形态改变特点,总结形态与功能的联系。结果 皮质醇增多症中以肾上腺皮质增生为最常见,其次为腺瘤,而腺癌则很少见。肾上腺皮质增生时皮质增厚,重量增加,并依轻、中、高度增生的顺序其皮质厚度及重量的均值逐渐增大,其中致密细胞所占比例及细胞肥大出现的频率也增多。复发标本中,增生程度大多高于原发标本,其致密细胞所占比例也比原发标本高。肾上腺腺瘤中致密细胞所占比例亦较高。肾上腺腺瘤和腺癌在大小、重量上有明显差别,前者最大者直径8cm,最重105g,而腺癌大小直径为9.5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细胞色素P-450 c17 -羟化酶(P-450 c17 )mRNA 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肾上腺皮质腺瘤(APA)及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采用 Northern Blot 法对7 例APA 组织,3 例结节样增生组织,7 例正常肾上腺组织,1 例腹壁骨骼肌组织P-450 c17 mRNA 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450 c17 mRNA 在原醛APA组织与正常肾上腺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P-450 c17 mRNA 在原醛肾上腺皮质增生组织与正常肾上腺组织中的表达、在原醛APA 组织与原醛肾上腺皮质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相似。提示P-450 c17 mRNA 在APA 组织中的表达降低很可能是原醛APA 组织分泌过多醛固酮(ALD)的分子生物学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在临床肾上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并总结肾上腺病变患者的临床鉴别特点。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50例肾上腺病变患者的128层螺旋CT的表现资料,并通过随访获得患者的病理结果或是临床证实,获得了患者病变的具体位置、形状与大小等表现特征。结果经过验证,有5例为肾上腺增生,5例为肾上腺囊肿,4例为嗜铬细胞癌,27例为肾上腺腺瘤,4例为皮质腺瘤,2例为髓样脂肪瘤,3例为肾上腺转移瘤。结论128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有效应用与推广,在临床上肾上腺病变患者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细胞色素P-450c17-羟化酶(P-450c17)mRNA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肾上腺皮质腺瘤(APA)及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采用Northern Blot法对7例APA组织,3例结节样增生组织,7例正常肾组织与正常肾上腺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P-450c17mRNA在原醛肾上腺皮质增生组织与正常肾上腺组织中的表达、在原醛APA组织与原醛肾上腺皮质增生组织中  相似文献   

7.
肾上腺皮质腺瘤是库欣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之一。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是肾上腺肿瘤手术治疗的金标准。较之开放手术,其具有视野清晰、观察细微、操作便利及微创等优势。2010年5月,我院为1例诊断为“左侧肾上腺皮质腺瘤”的库欣综合征患者进行了腹膜后入路的后腹腔镜手术,手术顺利,治疗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儿童库欣病与成人病因相同,因垂体ACTH腺瘤或分泌ACTH细胞增生分泌过多ACTH,导致肾上腺皮质增生和高皮质醇状态,产生皮质醇增多症临床表现。儿童库欣病具有与成人不同的临床特征,诊断流程更为复杂,且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儿童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McLaren  BK  Smith  J  Schuyler  PA  魏兵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6,22(2):164-164
乳腺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被用于诊断由上皮和肌上皮细胞增生形成的肿瘤。作者复习了35例诊断为AME或诊断中提及AME的会诊病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界定AME的诊断标准和预后意义。该组病例中AME23例、伴有明显肌上皮增生的乳头状瘤8例、乳头腺瘤2例、化生性肿瘤2例  相似文献   

10.
肾上腺皮质腺瘤是引起皮质醇增多症的常见病因之一,仅次于垂体依赖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增生者与垂体微腺瘤或异位ACTH过多有关系,在三大肾上腺外科疾患(皮质醇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铭细胞瘤)中,皮质醇症是发病最多的,虽然文献上尚无详尽的统计资料.但肾上腺皮质腺癌在肾上腺疾患中并不少见.随着实验室检测和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其检出率相应提高。 一、诊断与鉴别诊断:凡是有高血压、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血质外貌、多毛、头晕、疲乏等症状者,应当考虑皮质醇增多症。进一步需测定24h  相似文献   

11.
嗜铬细胞瘤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标记的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标记的诊断价值。方法 制备肾上腺组织芯片,含样本163例,其中正常肾上腺15例,肾上腺皮质增生2例,嗜铬细胞瘤41例,肾上腺皮质腺瘤72例,肾上腺皮质癌22例,肾上腺转移癌11例。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多种免疫标记的表达情况。结果 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阳性率分别为:正常肾上腺髓质100%(5/5),嗜铬细胞瘤60.5%(23/38),肾上腺皮质肿瘤及转移癌呈阴性;CgA:嗜铬细胞瘤阳性率86.8%(33/38);Syn:嗜铬细胞瘤阳性率73.7%(28/38),肾上腺皮质癌阳性率28.6%(6/21),肾上腺皮质腺瘤及转移癌呈阴性;S-100蛋白:嗜铬细胞瘤支持细胞阳性率47.4%(18/38);MelanA(A103)和inhibin α在嗜铬细胞瘤呈阴性,但肾上腺皮质及皮质肿瘤高表达。结论 在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必须联合应用ADM、CgA、S-100蛋白等多种标记。组织芯片技术为快速原位检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状增生、甲状腺多发性腺瘤样结节和甲状腺结节状增生背景上的腺瘤样增生结节的克隆起源,为甲状腺多结节性增生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及基于HUMARA基因多态性克隆性分析检测5例甲状腺结节状增生、5例甲状腺腺瘤、12例甲状腺多发性腺瘤样结节、15例甲状腺结节状增生背景上的腺瘤样增生结节是否为肿瘤性增生。结果HUMARA基因杂合率为86.5%(32/37)。5例单纯结节状增生为多克隆,5例单发包膜完整的腺瘤中1例为HUMARA基因纯合子,其余4例为单克隆。12例多发性腺瘤样结节中2例为HUMARA纯合子,4例多发腺瘤样结节中有多克隆性结节(1/3,1/3,1/2,2/2),其中4枚包膜包裹不完整,其余6例多枚结节均为单克隆且包膜完整。15例甲状腺结节状增生背景上的腺瘤样增生结节中2例为HUMARA纯合子,另13例结节状增生背景均为多克隆,其中8例结节为多克隆(3例无包膜,5例包膜不完整),余5例为单克隆(包膜完整)。结论克隆性分析有助于甲状腺结节状增生和腺瘤的鉴别,而多发性腺瘤和结节状增生伴腺瘤形成的诊断还需要结合包膜的完整性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3.
肾上腺皮质癌p53及cmyc癌基因表达与临床的关系张红宾俞天麟张绍增李辉冯燕我们通过对25例肾上腺皮质癌p53及cmyc癌基因表达检测并与10例肾上腺皮质瘤及5例肾上腺皮质增生作对比,以探讨肾上腺肿瘤的发生机理,借以判定良、恶性诊断及其与肿瘤分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发生情况,并对锯齿状腺瘤与普通腺瘤的恶性潜能进行病理学比较观察.方法 收集北京军区总医院、海军总医院、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河北省巨鹿县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约5年中病理诊断为结直肠各类息肉和腺瘤的病例534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经3名病理医师4~5轮阅片从中筛选出腺体具有锯齿状特征的息肉及腺瘤共258例,按文献标准分类,观察传统锯齿状腺瘤(TSA)及普通腺瘤异型增生程度.随机收集普通腺瘤(管状腺瘤160例及绒毛管状腺瘤27例)187例,浸润性腺癌36例作为对照.对部分TSA、广基锯齿状腺瘤(SSA)、管状腺瘤、浸润性腺癌进行免疫组织化学(Max Vision法)Ki-67、p53、β-catenin染色.结果 五所医院的5347例结直肠息肉/腺瘤中共筛选出锯齿状病变258例,占4.8%.其中增生性息肉(HP)112例,占锯齿状病变43.4%(112/258);TSA 78例,占锯齿状病变30.2%(78/258);SSA26例,占锯齿状病变10.1%(26/258);锯齿状病变合并高级别黏膜内肿瘤及浸润性腺癌11例,占锯齿状病变4.3%(11/258).重点观察62例TSA的异型增生等级.62例TSA呈中度异型增生13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4例,浸润性腺癌癌旁有TSA成分2例.中度以上异型增生占30.6%(19/62),高级别黏膜内肿瘤和浸润性腺癌占9.6%(9/62).收集的普通腺瘤187例,其中中度异型增生27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12例,13例在不同部位伴有浸润性腺癌,中度以上异型增生占27.8%(52/187),高级别黏膜内肿瘤和浸润性癌占13.3%(25/187).TSA与普通腺瘤比较X2=19.373,P=0.000.北京军区总医院19个月期间结直肠同时、不同部位具有锯齿状腺瘤及普通腺瘤13例(管状或绒毛管状腺瘤),其中锯齿状腺瘤13例中12例旱轻度异型增生,1例呈轻-中度异型增生;13例管状腺瘤中7例呈轻度异型增生,2例呈轻-中度异型增生,4例呈中度异型增生(两者相比X2=5.432,P=0.052).对两组病例进行了Ki-67、p53、β-catenin检测,在锯齿状腺瘤(TSA、SSA)和普通腺瘤(管状)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锯齿状腺瘤与腺癌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发病率似较低.锯齿状腺瘤有明显恶性潜能.与普通腺瘤相比,锯齿状腺瘤合并高级别黏膜内肿瘤及浸润性癌的病例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色素性结节状肾上腺皮质疾病(primary pigmented nodular adrenocortical disease,PPNAD)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诊断与治疗要点.方法 对1例双侧PPNAD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以库欣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CT检查发现双侧肾上腺内外支结节状增粗伴不均匀强化.眼观双侧肾上腺表面呈弥漫细小结节状改变,结节直径0.1~0.8 cm,切面呈黄褐色至黑褐色细小结节状.镜检见肾上腺皮质呈多结节状增生,结节间皮质萎缩,增生结节主要由较大的颗粒状嗜酸性细胞构成,胞质内含不等量脂褐素.免疫组化特点为增生结节内细胞α-inhibin、Syn弥漫阳性,结节周围萎缩的皮质细胞则呈阴性.患者行后腹腔镜右肾上腺全切和左肾上腺次全切术,随访3个月余未见复发.结论 PPNAD是ACTH非依赖性的库欣综合征的罕见病因和表现形式,临床表现和病理形态具有一定特征性,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有助于避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肾上腺皮质肿瘤的免疫组织化学和临床病理特点及A103与inhibin α在其中的诊断价值并探讨组织芯片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肾上腺皮质腺瘤(ACA)、肾上腺皮质癌(ACC)及嗜铬细胞瘤组织芯片各1个。肾上腺皮脂腺瘤芯片(79例),其中正常肾上腺皮质3例,胎儿肾上腺皮质2例,肾上腺皮质结节状增生2例,ACA72例;肾上腺皮质癌芯片(56例),其中ACC39例,肾上腺转移肿瘤17例(恶性黑色素瘤4例,转移癌13例);嗜铬细胞瘤芯片(44例)中含肾上腺髓质3例,嗜铬细胞瘤41例;20例正常成人肾上腺的常规石蜡组织作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A103、inhibin α、calretinin、Ki-67等的表达情况。结果 A103阳性表达情况分别为正常肾上腺皮质100%(23/23),胎儿肾上腺皮质2/2,皮质增生2/2,ACA90.9%(60/66),ACC94.6%(3,5/37),肾上腺髓质及嗜铬细胞瘤阴性,转移肿瘤中除恶性黑色素瘤3/3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inhibin α在正常肾上腺皮质、胎儿肾上腺皮质及皮质增生中100%表达,阳性部位主要在网状带与束状带内层,ACA阳性率75.8%(50/66),ACC75.7%(28/37),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及转移肿瘤均为阴性。结论 组织芯片技术为快速原位检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大规模高效检测组织样本是可行的。A103及inhibin α的联合应用对于明确肾上腺皮质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7.
γ—干扰素样物质在肾上腺皮质腺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检测γ-干扰素是否在人肾上腺组织和肾上腺皮质腺肿瘤中表达,我们对包括瘤旁肾上腺组织14例,肾上腺皮质腺瘤17例;皮质腺癌7例的组织标本,用抗大鼠IFN-γ单克隆抗体DB-1做为一抗,采用ABC法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IFN-γ样免疫反应阳性物可在100%肾上腺皮质腺癌,47%皮质腺瘤细胞内和30%腺癌和腺瘤组织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检出,瘤旁肾上腺组织内未见阳性的反应细胞。  相似文献   

18.
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检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13例,先天性阴道闭锁13例,多囊卵巢综合征16例及男性化卵巢肿瘤13例的外周血白细胞雌激素受体(ER)及雌激素受体(AR)。同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血浆睾酮(T)及雌二醇(E2)。先天生肾上腺皮质增生患者血E2正常,但ER降低,血T及白细胞AR均增高;先天性阴道闭锁患者血E2及ER均降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E2、T及AR均升高;男性化卵巢肿瘤血T、AR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上腺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为其诊治积累经验。方法收集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诊断的肾上腺腺瘤样瘤7例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科2014年1月至2022年10月诊断的肾上腺腺瘤样瘤6例, 分析研究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以及预后,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12例, 女性1例。肾上腺腺瘤样瘤几乎均为单侧单灶发病, 有明显男性倾向, 平均年龄和中位年龄均为42岁, 内分泌激素水平基本正常, CT显示低密度结节影, 可囊性变或伴点状钙化, 多数边界清, 术前多考虑无功能皮质腺瘤或不能排除恶性, 肿瘤大体实性或囊实性, 平均最大径3.4 cm, 镜下呈浸润性生长, 排列成不规则腔隙样、囊状或实性, 衬覆扁平或立方状细胞, 实性区细胞上皮样、印戒样或梭形, 无异型性, 绝大多数病例间质伴有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表达间皮和上皮的标志物, 多数伴有L1CAM蛋白高表达。结论肾上腺腺瘤样瘤是一种罕见的间皮来源的良性肿瘤, 术前难以明确诊断, 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帮助确诊, 预后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1例临床怀疑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女性儿童进行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帮助对患儿进行确诊。方法抽取临床怀疑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儿的外周血和骨髓,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分别进行培养,然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核型均为46,XX;而骨髓细胞的核型为46,XX/47,XX+8,其中核型为46,XX的细胞占54%,核型为47,XX+8的细胞占46%。结论结合患儿的临床资料和骨髓细胞的核型分析结果,依据WHO关于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分型标准,该女性患儿可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