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月1日连续169例60岁以上择期全身麻醉行上腹部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胸部X线检查、麻醉时间、留置鼻胃管及下床活动时间等。分析这些因素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关系。结果 77例(45.6%)发生术后并发症。最常见的是肺炎(26.0%),其次是肺不张(23.4%)或气管支气管炎(22.1%)、支气管痉挛(19.5%)等。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留置鼻胃管、术前有呼吸道症状、麻醉时间长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后易发生肺部并发症,术前进行干预及围手术期合理的护理可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加速康复病房肝癌根治术病人鼻胃管的应用情况。[方法]从加速康复病房住院病人中随机抽取85例肝癌根治术病人,按留置鼻胃管与否分为A组、B组,留置鼻胃管的25例为A组,未置鼻胃管的60例为B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人舒适度、满意度及护理时数。[结果]A组和B组病人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B组病人满意度和舒适度高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时数低于A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根治术病人留置鼻胃管与否对病人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但未置鼻胃管病人的满意度和舒适度明显高于留置者;同时,不留置鼻胃管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可明显减少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80例择期心脏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心脏手术常规护理。采用VAS评价两组术后24、48、72h疼痛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4、48、72h疼痛发生率、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在心脏手术后镇痛管理发挥重要作用,而且明显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肝部分切除患者术后并发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20例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吸烟史、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留置鼻胃管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等指标。结果并发感染组患者有吸烟史占46.81%,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史占56.38%,术前低蛋白血症占23.40%,均高于未并发肺部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感染组患者术前住院时间(7.57±1.21)d,手术时间(174.40±32.25)min,术中气管插管时间(162.19±17.89)min,术后留置鼻胃管时间(10.76±3.47)d,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4.78±2.04)d,均大于未并发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史、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住院时间较长、手术时间较长、术中气管插管时间较长、术后长时间留置鼻胃管时间和使用呼吸机,均是肝部分切除患者术后并发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在胃癌患者术后康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科2009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340例胃癌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011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320例胃癌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科室制定的术后早期活动参照标准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胃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短,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早期活动参照标准对胃癌术后患者进行活动指导和护理干预,使患者能主动配合早期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有效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6.
术后肺部并发症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会导致患者预后不良、住院时间延长和死亡率增加。术前良好的气道管理能够有效预防患者术后气道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患者康复。本文通过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术前危险因素、风险评估工具、术前气道优化措施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42例重症脑出血患者(GCS评分≤8分)随机分为采用留置胃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组和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对照组)组,观测患者营养状况、意识状态变化、应激性溃疡出血、电解质紊乱及肺部感染等.结果 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1周时均处于负氮平衡状态,术后12d时治疗组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早、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术后第6天应激性溃疡出血、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重症脑出血患者采用早期留置胃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患者从胃管侧孔置入鼻肠管行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9年1-12月在本院住院的5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插普通胃管行胃肠减压,术后行静脉营养支持;实验组采用胃管侧孔置入鼻肠管行胃肠减压,术后早期应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总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营养免疫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营养免疫指标优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管侧孔置入鼻肠管,可以进行术后胃肠减压;鼻肠管置管到空肠输出袢,作为术后肠内营养的输入管道,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可以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9.
择期胃癌术后患者选择性留置胃管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择期胃癌手术患者选择性留置胃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130例择期胃癌手术患者术后未常规留置胃管,观察该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术后第1次排气的时间为(3.71±0.91)d,第1次进流食的时间为(4.22±1.43)d.患者术后的不适症状为咽喉疼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31%、8.46%、6.15%和5.38%.术后发生并发症者19例,发生率为14.62%.术后有13例(10.00%)因腹胀、恶心、呕吐和并发症等原因而给予留置胃管.结论 择期胃癌手术可不必常规留置胃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胸腔镜下单孔手术治疗肺癌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肺癌患者82例,按患者意愿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采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清扫淋巴结的数目、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后放置引流管时长、住院时长、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第1、3、7天及第1个月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感染、乳糜胸、肺不张、心律失常、喉返神经损伤、肺栓塞、肺部感染、皮下气肿、死亡等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进行顺利,治疗组切口感染、乳糜胸、肺不张、心律失常、喉返神经损伤、肺栓塞、肺部感染、皮下气肿、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清扫淋巴结的数目、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放置引流管时长、住院时长、术后胸腔的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天及第1个月时治疗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显著缩短放置引流管时长、术后胸腔的引流量,创口小,可减少手术风险,缩短恢复时间,减轻手术带来的创伤,缩短住院时长,减少患者经济负担,不会增加术后切口感染、乳糜胸、肺不张、心律失常、喉返神经损伤、肺栓塞、肺部感染、皮下气肿、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肝癌择期行肝切除术是否需要常规胃肠减压.方法:将2008年1月到2011年10月择期行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380例随机分为胃肠减压组和无胃肠减压组各190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无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无胃肠减压组1例于术中放置鼻胃管,术后即拔除,两组均无术后需置鼻胃管病例.两组患者术后在肛门排气时间、恶心、呕吐、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癌择期行肝切除术无需常规胃肠减压,常规胃肠减压既不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也不能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uscopic gastrostomy,PEG)在颅脑损伤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7月至2012年10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治疗的颅脑损伤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入PEG管饲组(PEG组)和鼻胃管(nasogastric tubes,NGT)管饲组(NGT组),每组各36例。管饲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主要包括体质量指数、血清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非瘫痪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如发生反流性食管炎、肺部感染、脱管等)、舒适度情况和再插管率。结果管饲4周后,PEG组与NGT组相比,PEG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血清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非瘫痪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等指标有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减少(P0.05或P0.01)。两组患者舒适度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期间NGT组患者总重复置管率达136.1%,PEG组无重复置管。结论 PEG管饲比NGT管饲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且有简单、经济、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患者胃管留置长度的循证护理实践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循证护理探讨脑卒中患者胃管置入长度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将我院116例经鼻胃管肠内营养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64),观察组根据循证步骤选取最佳的证据,改进胃管留置长度为患者眉心至脐的体表距离(约55~65 cm );对照组按《基础护理学》教材,胃管留置长度为患者前额发际至剑突的体表距离(约45~55 cm ),比较两组患者返流、呛咳及误吸的发生率和胃内残留量监测情况。结果 观察组返流、呛咳及误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内残留量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取循证护理的方法制订科学、个性化的胃管留置长度,可准确反映胃内残留量,减少返流、呛咳及误吸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推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途径的最佳选择。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05年5月至2011年10月在解放军第302医院进行肝移植术后需早期肠内营养的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肠内营养的方式不同分为空肠造口置管组(n=44)和鼻胃管组(n=41),比较两种肠内营养途径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结果。结果与鼻胃管组比较,空肠造口置管组术后营养管开始时间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5±0.53)d vs(0.75±0.23)d,t=36.34,P<0.01]。空肠造口置管组胃食管反流发生率(9.1%,4/44)低于鼻胃管组(26.8%,11/41),胃潴留发生率(13.6%,6/44)亦低于鼻胃管组(34.3%,14/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患者腹泻、管道堵塞发生率以及急性肾功能不全和急性排异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患者术后进行空肠造口置管能够在术后第1天即进行肠内营养,有效降低胃潴留和胃食管反流发生风险,不增加腹腔感染及肺部感染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两种肠内营养途径在口腔癌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经鼻肠管与经鼻胃管两种肠内营养途径在口腔癌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口腔癌患者选择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途径提供依据。方法将98例口腔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鼻肠管与鼻胃管两种途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比较实施两种肠内营养途径时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鼻肠管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6.58±3.75)d,鼻胃管组为(20.02±6.42)d,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t=3.27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鼻肠管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0.4%)明显低于鼻胃管组(62.0%),经统计学分析,χ2=28.03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癌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选择鼻肠管途径较选择鼻胃管途径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孔手术组和三孔手术组,每组20例。双孔手术组施行双孔胸腔镜手术方式治疗,三孔手术组沿用传统三孔手术方式治疗。均使用腔镜下切割缝合器(Endo GIA)行肺大疱切除,并行胸膜摩擦固定术。对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感觉评分(VAS评分)、镇痛药用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胸管留置时间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均手术顺利,痊愈出院。双孔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镇痛药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三孔手术组(均P〈0.05),手术时间、术后胸管留置时间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术后均无漏气、血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随访2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双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可进一步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术后疼痛及手术创伤,并能达到与三孔法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工型鼻贴联合活瓣胃管固定法对食管癌病人术后胃管固定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食管癌留置鼻胃管病人15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法,试验组用工型鼻贴联合活瓣固定法,观察两种胃管固定方法对病人在留置胃管期间舒适度的影响.结果:工型鼻贴联合活瓣胃管固定法在病人舒适程度、感觉活动不便、担心脱管,非计划性拔管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工型鼻贴联合活瓣胃管固定法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提高了食管癌病人术后胃肠减压期间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胃管持续泵入法对高龄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1-10月我科收治的56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采用胃管持续泵入鼻饲法;对照组28例,采用传统注射器注入法。比较两组患者鼻饲前及鼻饲第10天总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以及腹胀、腹泻、反流、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胃部反流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胃管持续泵入法能够明显改善高龄缺血性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种不同胃管固定方法对食管癌术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方法将234例行食管癌切除术留置胃管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1组74例,传统2组79例,实验组81例。传统1组采用3M丝绸胶布固定胃管;传统2组采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实验组采用“工”字形鼻贴联合活瓣式脸贴固定胃管。观察3组胃管留置过程中胃管发生移位和脱出情况。结果实验组胃管移位和脱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1组和2组(均P〈0.05);胃管脱出后,传统1组和2组分别有2例和1例发生吻合口瘘,实验组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结论“工”型鼻贴联合活瓣式脸贴固定胃管方法能有效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是一种较好的胃管固定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