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7):6-10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Tie-2和Ang-2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院诊治的72例宫颈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并选择同时期、同年龄段的体检人群11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Tie-2和Ang-2的表达水平,分析死亡与生存患者临床资料间的差异,应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探究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宫颈癌患者治疗前血清与组织Tie-2(P=0.000)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宫颈癌患者治疗前血清Ang-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治疗后,宫颈癌患者的血清Tie-2和Ang-2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0, 0.002)。在为期24个月的随访中,共发生全因死亡31例,死亡组的临床分期(P=0.000)、治疗后血清Ang-2(P=0.000)和Tie-2水平(P=0.049)明显高于生存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Ang-2水平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临床分期Ⅱ期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06)。治疗后血清Ang-2水平预测宫颈癌患者预后的AUC明显高于临床分期和Tie-2(P=0.000),其最佳截点为≥1.22 ng/m 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10%和92.68%。结论 宫颈癌患者Tie-2和Ang-2的血清和组织表达水平较高,治疗后血清Ang-2水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蛋白诱导因子(CD147)和P53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47和P53在272例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结果在272例HCC中,CD147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术后无瘤生存时间、肿瘤的直径、脉管或/和门静脉癌栓相关,与其它指标无关(P>0.05)。P53在HCC中的表达与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组织学分级、肝被膜浸润、血中AFP含量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与其它指标无关(P均>0.05);HCC组织中CD147阳性表达患者与阴性患者比较,中位复发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均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507,P=0.000;χ2=36.636,P=0.000);HCC组织中P53阳性表达患者与阴性患者比较,中位复发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均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46,P=0.002;χ2=10.279,P=0.001.),两者之间无相关性(r=0.007,P=0.914)。结论 HCC中CD147和P53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且两者均可作为HCC预后不良的判断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flotillin 2 (FLOT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对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非肿瘤组织中FLOT2表达,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7例结直肠癌组织切片中FLOT2的表达。结合临床随访资料探讨FLOT2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FLOT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非肿瘤组织。结直肠癌患者FLOT2表达水平与Dukes分期(P=0.013)、临床分期(P=0.013)、T分期(P=0.001)、N分期(P=0.021)、M分期(P=0.016)、组织分化(P=0.016)和生存预后(P=0.025)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与年龄(P>0.05)、性别(P>0.05)和肿瘤位置(P>0.05)无显著相关性。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FLOT2高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低表达FLOT2的患者;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 FLOT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上调,其差异表达与结直肠癌Dukes分期、临床分期、TNM分期、病理分级及生存预后呈显著负相关,提示FLOT2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多配体蛋白聚糖-2(SDC-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情况,探究二者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相关性及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9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05例,收集其内镜下获取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DC-2、TGF-β1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结直肠癌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法分析SDC-2、TGF-β1表达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SDC-2、TGF-β1表达与患者5年预后的关系;使用Cox生存回归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SDC-2、TGF-β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733、78.275,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SDC-2、TGF-β1的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浸润程度、Dukes分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C-2、TGF-β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412,P=0.000);SDC-2、TGF-β1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不良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程度、Dukes分期(C-D)、SDC-2阳性表达、TGF-β1阳性表达均是影响结直肠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SDC-2、TGF-β1阳性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5年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或可作为临床监测及患者预后生存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血管生成素(Ang-2)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6例直肠癌组织和20例切缘正常组织中HIF-1α、Ang-2和CD105的表达。结果:HIF-1α和Ang-2在直肠癌组织和切缘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和Ang-2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直肠癌的临床分期和血行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转移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Ang-2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有关(P<0.05),并且在溃疡型和隆起型中阳性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Ang-2阳性表达的直肠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数值比阴性表达组显著增高(P<0.05),且三者的表达两两之间呈正相关(r=0.333,r=0.355,r=0.280;P<0.05)。结论:HIF-1α和Ang-2在直肠癌中的高表达可能与预后、转移以及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7,(12):1630-163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ERCC1联合VEGF-C表达及LVD水平对生存的影响。方法:选取56例II期结直肠癌术后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癌组织中ERCC1表达,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癌组织中VEGF-C表达和LVD水平,分析对生存的影响。结果:II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癌组织中ERCC1表达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低于正常肠粘膜组织(P=0.01),VEGF-C表达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高于正常肠粘膜组织(P=0.000),LVD值高于正常肠粘膜组织(P=0.000)。Ⅱ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癌组织中ERCC1表达与VEGF-C表达及LVD水平均呈负相关(r=-0.325,P=0.015;r=-0.487,P=0.000)。ERCC1低表达、VEGF-C高表达组患者5年OS率和DFS率均低于ERCC1高表达、VEGF-C低表达组(P=0.001;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RCC1低表达、LVD高水平组患者5年OS率和DFS率均低于ERCC1高表达、LVD低水平组(P=0.002;P=0.001)。结论:ERCC1低表达及VEGF-C高表达或LVD高水平患者预后差。联合检测ERCC1和VEGF-C或LVD对预测结直肠癌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hMSH2表达的预后意义。方法:收集新疆地区行结直肠癌手术的 327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检测hMSH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表达正常组与缺失组在 生存方面的差异。结果: 10.7%的患者存在hMSH2表达的缺失。生存分析的结果显示hMSH2表达缺失组较正常组生存 时间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SH2表达可作为新疆地区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一个独立的预后 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素-2(Ang-2)及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mRNA的表达及K-ras基因突变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4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1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Ang-2及Tie-2的表达,应用PCR-SSCP方法检测4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情况。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Ang-2和Tie-2 mRNA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织(t=39.960、9.490,P<0.05)。K-ras基因突变率达42.5%(17/40),其中12密码子突变11例(64.7%),13密码子突变6例(35.3%)。浸润达肌层、有淋巴结转移和低未分化癌组织Ang-2mRNA高表达率较高(χ2=6.593、10.165、5.974,P均<0.05),Dukes分期C和D期、浸润达肌层、有淋巴结转移和低未分化癌组织Tie-2 mRNA高表达率也较高(χ2=4.365、8.864、8.087和9.086,P<0.05)。K-ras基因突变率在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高于无转移者(χ2=6.320,P<0.05),Dukes分期C、D期癌组织高于A、B期(χ2=13.961,P<0.05)。存在K-ras基因突变的癌组织中Ang-2和Tie-2 mRNA表达水平高于无突变者(t=4.056,7.518,P<0.05)。结论:Ang-2、Tie-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血管生成以及早期转移有关。K-ras基因突变可作为评估结直肠癌转移和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临床分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微小RNA-190b(miR-190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3年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7年8月于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外科诊治的结直肠癌患者82例作为结直肠癌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87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血清miR-190b水平,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IGF-1水平;比较2组血清miR-190b、IGF-1水平,分析血清miR-190b、IGF-1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血清miR-190b、IGF-1水平患者生存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结果结直肠癌组血清miR-190b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IGF-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P=13.480/0.000、7.717/0.000);血清miR-190b、IGF-1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结直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分期、N分期、M分期、AJCC分期有关(miR-190b:χ^(2)/P=5.125/0.024、6.136/0.013、7.235/0.007、4.904/0.027、12.863/0.000、12.676/0.000;IGF-1:χ^(2)/P=6.455/0.011、7.546/0.006、8.275/0.004、6.017/0.014、8.721/0.003、8.531/0.003)。3年生存率比较,miR-190b低表达患者为36.59%(15/41),低于miR-190b高表达患者的68.29%(28/41);IGF-1高表达患者为38.09%(16/42),低于IGF-1低表达患者的67.50%(27/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miR-190b低表达、IGF-1高表达、AJCC分期高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919(1.217~3.025)、2.059(1.541~2.752)、1.859(1.362~2.537)]。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miR-190b低表达、IGF-1高表达与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且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对结直肠癌的病情评价及治疗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癌胚抗原(CEA)、糖类多肽抗原19-9(CA19-9)水平与晚期结直肠癌化疗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5月于嵊州市中医院进行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78例,均采取XELOX化疗,3周为一周期,共化疗3~6个周期。随访时间8~35个月。测定化疗前、后CEA、CA19-9水平,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随访结束时,有19例患者存活,生存率为24.36%,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不同病理分化程度的生存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Z=22.158,P<0.05);化疗前CEA水平正常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3.80个月,化疗前升高但化疗后下降 ≥ 25%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1.25个月,化疗前升高但化疗后下降<25%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7.99个月,三者之间生存时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0.020,P<0.05);化疗前CA19-9水平正常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2.60个月,化疗前升高但化疗后下降 ≥ 25%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9.90个月,化疗前升高但化疗后下降<25%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8.31个月,三者之间生存时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6.245,P<0.05);COX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CEA水平、分化程度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CEA、CA19-9水平可预测预后情况,病理分化程度、CEA水平可作为预测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1.
MCT1、CD147在人胶质瘤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单羧酸转运蛋白-1(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1,MCT1)和CD147在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胶质瘤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CT1和CD147在28例低级别胶质瘤和32例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建立前瞻性队列随访观察上述胶质瘤患者术后情况,使用生存曲线和COX多因素模型进行生存预后分析。结果MCT1和CD147在人脑胶质瘤中均有高表达;在高级别胶质瘤中,两者的阳性表达率(93.8%、90.6%)和强阳性表达率(73.3%、72.4%)显著高于低级别组(两者的阳性表达率为46.4%、50%,强阳性表达率为30.8%、35.7%,P0.01,P0.05),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671,P0.05);MCT1和CD147表达相关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01),COX分析CD147高表达对胶质瘤患者的术后生存预后具有明显影响(P=0.017)。结论MCT1和CD147与胶质瘤恶性程度有密切关系,两者的表达,尤其是CD147可作为胶质瘤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与核转录因子1(HMBOX1)的高表达在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96例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患者结直肠癌组织及远端结直肠组织HMGB1与HMBOX1的表达情况,并根据免疫组化结果不同分为HMGB1高表达组(n=60)与低表达组(n=36),HMBOX1高表达组(n=55)与低表达组(n=41)。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HMGB1与HMBOX1表达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Cox回归综合生存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差异。结果:HMGB1与HMBOX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的结直肠组织升高(P<0.05)。HMGB1高表达与患者结直肠癌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HMBOX1高表达与患者年龄、结直肠癌TNM分期及分化程度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HMGB1与HMBOX1高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HMGB1高表达组第3、5年的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微创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疼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结直肠癌患者5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开腹组(22例)和腹腔镜组(28例),开腹组患者给予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给予腹腔镜微创根治术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镇痛药使用次数、术前术后CD3、CD4、CD4/CD8水平、疼痛和并发症发生及0.5、1、2年的累积生存率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镇痛药使用次数、VAS得分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0.5、1、2年的累积生存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微创根治术可有效减少结直肠癌患者的术中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手术免疫应激反应和疼痛症状,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且对患者生存预后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趋化因子17(CXCL1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免疫浸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8月青海省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68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切除的癌组织标本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所有组织标本中CXCL17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CD4~+、CD8~+、CD68~+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XCL17表达水平和CD8~+、CD68~+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CD4~+阳性率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L17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TNM分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CXCL17表达与CD4~+免疫细胞浸润量呈负相关性,与CD8~+、CD68~+免疫细胞浸润量呈正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L17高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预后5年生存率均低于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CXCL17高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CXCL17高表达,CD4~+阳性率降低,CD8~+、CD68~+阳性率升高,CXCL17表达与患者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CD4~+、CD8~+、CD68~+免疫细胞浸润量相关,CXCL17高表达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血循环微转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外周静脉血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20(CK20) mRNA的表达,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术后肿瘤细胞血循环微转移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FQ-PCR方法检测24例行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和31例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外周静脉血的CK20 mRNA,并用免疫组化(IHC)SP法测定术后组织标本的CK20和CD44 v6的表达水平.结果 TNM分期Ⅲ期结直肠癌患者外周静脉血的CK20 mR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期+Ⅱ期患者(P<0.05).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CK20手术开始时阳性率为29.16%(7/24),手术结束时阳性率为37.50%(9/2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和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20 mRNA阳性表达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CK20(57.14%)和CD44 v6(71.4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K20 mRNA阴性表达患者的CK20(35.29%)和CD44 v6(47.06 %)阳性表达率(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静脉血CK20 mRNA的水平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和传统开腹手术一样,并不增加外周静脉血CK20 mRNA的阳性率,不增加术后肿瘤血行微转移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梗阻性结直肠癌中E-cadherin(E-cad)、CD44v6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48例梗阻性结直肠癌、121例非梗阻性结直肠癌组织和30例癌旁肠黏膜组织中E-cad和CD44v6蛋白的表达,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梗阻性结直肠癌组织中E-cad和CD44v6的标准化阳性率分别为30.2%和81.3%,非梗阻性结直肠癌组织中E-cad和CD44v6的标准化阳性率分别为51.8%和5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的表达与肿瘤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P<0.05).CD44v6表达与肿瘤p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梗阻、E-cad和CD44v6表达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E-cad的表达、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cad表达下降和CD44v6表达升高与梗阻性结直肠癌较差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扶正抑瘤汤联合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湖南省直中医医院结直肠外科结直肠癌住院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m FOLFOX 6方案进行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扶正抑瘤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结束后1年内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客观缓解率(ORR)为77.50%(31/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0%(22/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8,P=0.033,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8~+、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体功能、总体健康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躯体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体功能、总体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躯体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0%,与对照组的3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3,P=0.644,P 0.05)。治疗组治疗结束后1年存活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扶正抑瘤汤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能提高临床疗效,可改善体内CD3~+、CD4~+、CD8~+、CD4~+/CD8~+水平表达,且能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星形胶质细胞磷酸化蛋白15(PEA15)、MSI-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南通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结直肠癌患者18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并比较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PEA15、MSI-2表达差异。比较结肠癌组织中PEA15、MSI-2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差异。对患者随访3年,分析不同PEA15、MSI-2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PEA15、MSI-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χ^(2)/P=96.288/0.000、118.063/0.000)。中低分化、原发癌灶浸润深度T3~T4、淋巴结转移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PEA15、MSI-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高分化、原发癌灶浸润深度T1~T2、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EA15:χ^(2)/P=39.470/0.000、6.668/0.010、19.256/0.000;MSI-2:χ^(2)/P=33.846/0.000、8.638/0.003、27.262/0.000)。肝转移患者PEA15、MSI-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肝转移患者(χ^(2)/P=18.299/0.000、16.166/0.000)。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PEA15表达与MSI-2表达呈正相关(r/P=0.575/0.000)。结直肠癌组织PEA15阴性、MSI-2阴性患者生存曲线显著优于PEA15阳性、MSI-2阳性患者(χ^(2)/P=26.436/0.000、22.896/0.000)。结论PEA15、MSI-2高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肝转移有密切关系,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PEA15、MSI-2阳性表达患者总体预后较PEA15、MSI-2阴性表达患者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肿瘤异常蛋白(tumor abnormal protein,TAP)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确诊的237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访,检测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TAP表达情况,利用卡方检验分析TAP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收集患者外周血传统肿瘤标志物CEA和CA19-9的表达数据,分析外周血TAP表达与CEA和CA19-9的关系。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TAP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237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AP阳性率为59.92%。不同分化程度、不同肌层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不同Dukes分期的结直肠癌患者之间,外周血TAP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TAP表达与CEA和CA19-9的表达无关(P>0.05)。TAP阳性表达组结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期低于阴性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校正了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CEA表达和CA19-9表达等因素后,外周血TAP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总生存期依然显著相关(HR=2.511,95%CI=1.494~4.221,P<0.05)。此外,外周血TAP对结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预测的风险比大于传统肿瘤标志物CEA和CA19-9。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TAP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外周血中TAP的表达可以作为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指标,对患者的总生存期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iRNA-767-3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宝鸡市人民医院和渭南市中心医院诊治的82例结直肠癌患者和65例结直肠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命名为结直肠癌组和结直肠腺瘤组,同时选取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结直肠癌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和三组血清miRNA-767-3p水平。对比miRNA-767-3p在不同组织和不同人群血清中的差异,分析组织与血清中miRNA-767-3p关系,并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miRNA-767-3p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 miRNA-767-3p的表达由高到低依次为结直肠癌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NA-767-3p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结直肠癌组、结直肠腺瘤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与血清中miRNA-767-3p水平呈正相关(r=0.943,P0.05)。miRNA-767-3p在结直肠癌不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上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NA-767-3p高表达者总生存期(57.89%vs. 81.82%)和无进展生存期生存率(47.36%vs. 72.73%)均低于低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99,P=0.001;χ2=6.775,P=0.009)。结论 miRNA-767-3p在结直肠癌患者中高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有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