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肝炎相关性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炎系病毒感染引起,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发病与肝炎有关。近年我院共发现3例肝炎相关性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在临床上的发病率有所提高。此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本文对2013年6月~2013年10月期间铜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这2例患者发病时的年龄较小,在发病初期均被诊断患有黄疸型肝炎(病原不明),经护肝、退黄等对症治疗后其肝功能有所好转,但这2例患者分别在肝功能好转后的1个月和2个月时出现了以血小板和白细胞明显减少为表现的全血细胞减少症状。这2例患者的全血细胞减少症状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进行肝炎标志物检查结果为阴性。这两例患者均经治疗无效后死亡。  相似文献   

3.
张勇 《华中医学杂志》2007,31(3):218-218
乙型肝炎进一步发展导致肝炎肝硬化临床上已屡见不鲜.但乙型肝炎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报道并不多见,现就本院收治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误诊为肝炎肝硬化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严重肝病伴发肝源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8年38例严重肝病伴发肝源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实验室诊断。结果:38例患者全部表现为倦怠、纳差、恶心,伴随有头晕、乏力等症状及全血细胞减少和进行性贫血、出血点、牙龈出血、上消化道出血15例,脾功能亢进12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10例庚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资料显示,庚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较高(5.4%)。因此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诊断中,应列入HGV感染的可能。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生在急性庚型病毒性肝炎起病后14~21d,早期以急性肝炎症状为主,后逐渐以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为突出。庚型肝炎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病毒性肝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虽然发生率低于1%,但病情重,常伴有严重感染及内脏出血,贫血呈进行性加重,患者的生存期短.由于该病临床经过急骤,预后较差,加之传染科医生对本病缺乏认识,因而给及时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现对我院收治的一例急性戊型肝炎诱发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分析报道.  相似文献   

7.
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hepatitis-associated aplastic anaemia,HAAA)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HAAA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常规,骨髓象,病毒血清学,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IL-2、THF-α、IFN-γ,肝功能检测。结果 8例HAAA仅1例诊断为乙肝,其余7例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及巨细胞病毒等检查均阴性,测定其T淋巴细胞提示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肝炎后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病毒性肝炎后再生障碍性贫血首都医学院宣武医院血液科韩增红,孙慧玲,田丁病毒性肝炎后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肝炎后再障)是一种发生在急性或慢性肝炎后期,以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3系细胞增生低下,临床以贫血、出血及感染、治疗方法有限、死亡率高为特征的疾...  相似文献   

9.
杨国镇  马云 《宁夏医学杂志》2004,26(12):796-796
目的 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法 ,以增加治愈率 ,减少死亡率。方法 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 0 .4g/ (kg·d)× 5 }联合雄激素 (康力龙 6 - 8mg/d或安雄 12 0mg/d )和环孢霉素A(田可 5mg/kg·d)为主 ,并辅以成分输血、止血、保肝、抗感染等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定期复查血像、肝肾功能。结果  12例患者基本治愈 4例 ,缓解 2例 ,进步 2例 ,无效 4例 ,有效率 6 6 .7%。结论 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尤其是肝炎后再障患者 ,该方法副作用相对较轻 ,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pregnancy associated aplastic ane mia,PAAA)是指患者既往无贫血病史,仅在妊娠期发生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十分罕见而又严重的疾病。患者表现为妊娠期的血象减少和骨髓增生低下,而妊娠前和妊娠终止后血象正常。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肝炎是以肝脏损害为主要症状的全身性疾病。本文收集我院1990—2006年间确诊为病毒性肝炎后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10例。探讨其发病特点及肝炎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关系。1临床资料本组10例病人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6例,女4例,男∶女=1·5∶1,年龄15~55岁。8例患者首发症状为恶心、呕吐、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而后出现发热、肝肿大,5例病人伴有脾肿大,9例病人伴有黄疸,10例病人均有谷丙转氨酶(ALT),麝浊(TTT)增高,临床确定诊断为病毒性肝炎,而后在不同时间内出现贫血症状,皮肤瘀斑,血常规三系统减少,骨髓检查确定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相似文献   

12.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多种病因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而产生的一种贫血.患者外周血中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都明显减少.因此,在临床上,如有严重贫血,特别是伴有出血和发热、感染的病例,血液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而脾脏不肿大,  相似文献   

1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临床上并不少见,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造 血功能衰竭,表现为外周血呈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疾病,其基本的病理生理异常是造血干细 胞减少伴/不伴骨髓基质功能异常。临床上相当部分患者病因未明,但不能排除接触化学毒 物或物理因素所致的可能性,称为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对可找到病因的如氯霉素、苯、 病毒感染、电离 辐射、药物的过敏损伤等所致者称为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AA发病急缓、病情轻重不 同,目前将AA分 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cute aplastic anemia,AAA),相当于国外的严重型…  相似文献   

14.
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高,危害严重,是一种难治性疾病.本文从再障分类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护理,导致发病的因素及其预防.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7):137-140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是一种难治性血液病,其发病率高、病程长、病情易反复。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西医治疗主要是免疫抑制疗法和雄性激素治疗。中医的临床治疗多以补肾为主,并根据临床实际,结合"活血祛瘀"、"清肝"、"解毒"、"祛湿"等治法。目前在西医规范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法可明显提高疗效。本文主要从"瘀"的方面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介绍临床常用的中医治法,以期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封歌  魏红  张卓  周晋 《医学研究杂志》2019,48(7):161-163, 167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罕见的骨髓衰竭性疾病,自身免疫系统失调介导的造血细胞损伤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造血衰竭相关。此外,造血干细胞自身异常如端粒缩短、端粒酶功能缺陷,BCOR/BCORL1、PIGA等基因突变和IFN-γ、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异常等也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发挥作用。随着高通量测序、核苷酸多态性检测等技术的发展,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的了解不断深入。本文对当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及病理机制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有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综合征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一种分型,临床较为少见。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可相互转化,相互依存,诊断难度大,易被误诊。本文对1例以多部位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为表现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醒临床医师提高警惕、尽早明确诊断、尽早治疗,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结局。  相似文献   

18.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而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重型再障)病情危重,对患者的危害性极大.起病急、进展迅速是重型再障的特征,感染发热以及出血是重型再障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形式.重型再障是一种骨髓衰竭性疾病,在临床主要通过免疫抑制剂来进行治疗,将并发风险降低.本文主要针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T细胞亚群与调节性T细胞进行分析,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T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的关系。 方法 选择浙江省人民医院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0例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分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和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比较各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 结果 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4+CD25+CD127low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high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3+CD8+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4+CD25+CD127low的表达低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P<0.05),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high的表达高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P<0.05)。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4/CD8低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P<0.05),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3+CD8+的表达高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P<0.05)。 结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的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和严重程度可能和T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方向和依据。方法: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拟情绪影响相关因素调查表及患者一般资料表,在患者知情同意原则下,对80例住院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42.5%,高于国内常模;患者的住院天数、性格、经济状况、自我形象紊乱、担心医生的医术是影响抑郁症状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抑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心理干预应及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