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扶正消瘤颗粒对原发性肝癌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6例,按1∶1随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VEGF、HIF-1α水平的变化及对患者临床疗效指标的影响。结果 (1)在性别、年龄、合并乙型肝炎、Child-Pugh分级、AFP值、临床分期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肝癌患者在治疗各时间节点的VEGF和HIF-1α表达水平呈线性正相关(r = 0.829,P < 0.001)。(3)VEGF浓度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3月降至术前水平(P > 0.05),HIF-1α在TACE后3月仍高于术前(P < 0.05)。(4)扶正消瘤颗粒可降低HIF-1α水平,下调VEGF的表达。(5)扶正消瘤颗粒可减少TACE序贯RFA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P < 0.05)。(6)血清中VEGF水平与生活质量无明显相关性(P > 0.05,r = 0.251),HIF-1α水平与生活质量存在正相关性(P < 0.05,r = 0.450)。结论 扶正消瘤颗粒可明显改善TACE序贯RFA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降低HIF-1α水平,下调VEGF的表达,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牛磺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残留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取河南某医院2013-2016年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残留黄疸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牛磺熊去氧胆酸胶囊及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及总胆汁酸(TBA)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ALT,TBIL,DBIL,ALP,GGT及TB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BIL,DBIL及TBA水平分别为(27.3±6.9)μmol/L,(10.9±5.2)μmol/L及(7.3±3.3)μmol/L,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磺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残留黄疸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的TBIL,DBIL及TBA水平,且应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客观评价脐针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片+蒙脱石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脐针疗法治疗,根据不同中医临床分型具体采用不同取针方案治疗,6天为一个疗程,每日1次,每个疗程间隔1天,5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80.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冀爱英教授,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教、研工作20余载,对消化系统疑难杂症诸如肝硬化等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软肝丸治疗肝硬化(血瘀型)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广泛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症状量化积分,肝门静脉、脾门静脉内径等B超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9.17%;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并且治疗组积分改善显著。治疗前后肝门静脉、脾门静脉内径等B超积分具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肝门静脉、脾门静脉内径等B超积分有所下降但无意义(P>0.05),但B超总积分下降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软肝丸可明显减轻肝硬化患者胁肋刺痛、胁下痞块等临床症状;可降低肝硬化肝门静脉、脾静脉内径的宽度,改善肝脏形态,改善肝脏血流量及瘀血状态延缓肝硬化的发展。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扶正消瘤颗粒含药血清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10只,分别为扶正消瘤颗粒低剂量组、扶正消瘤颗粒中剂量组、扶正消瘤颗粒高剂量组、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组、联合组、对照组。中药各剂量组给予不同剂量扶正消瘤颗粒灌胃;5-FU组给予5-FU腹腔灌注;联合组给予中剂量的扶正消瘤颗粒灌胃,同时给予5-FU腹腔灌注;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肝癌HepG2细胞增殖;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法检测肝癌HepG2细胞凋亡;Western-Blot法观察各组肝癌HepG2细胞P53蛋白、Bcl-2蛋白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扶正消瘤颗粒含药血清可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其中联合组对肝癌HepG2细胞的抑制率最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扶正消瘤颗粒含药血清均可诱导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联合组凋亡率最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扶正消瘤颗粒含药血清组均可下调Bcl-2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增强P53蛋白的表达。结论:扶正消瘤颗粒含药血清可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Bcl-2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增强P53蛋白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郭敏  郑华  刘光伟  冀爱英 《中成药》2014,(12):2482-2486
目的通过分析苓桂术甘汤合三甲散(茯苓,桂枝,白术等)联合中药脐贴(甘遂、芫花、莱菔子)对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 57例乙肝后肝硬化证属脾阳虚的住院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空白组为西医基础治疗组,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复方甘草酸苷针,呋塞米片,螺内酯片,人血白蛋白)上口服苓桂术甘汤合三甲散联合中药脐贴,阳性组为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淀粉脐贴。观察3组患者在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腹围、彩超指导下腹水量、白蛋白用量、远期疗效、腹水复发等方面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苓桂术甘汤合三甲散联合脐贴能有效的改善患者腹胀、乏力、食欲、下肢水肿等;促进肝功能恢复;减少腹围,减轻体质量,减少腹水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人血白蛋白、呋塞米、螺内酯用量,可改善门脉血管流速,延迟再发腹水的时间,不良反应少。结论苓桂术甘汤合三甲散联合中药脐贴可显著缩短腹水消退时间,其作用可能与减轻门静脉压力,改善门静脉血流有关。  相似文献   
8.
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同步检测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加补体。结果:IgA水平在肝气郁结型中最低,湿热内蕴型次之;IgM在肝气郁结型中最高;CD3、CD4水平在肝肾阴虚型中最低,脾虚湿盛型次之;CD8在湿热内蕴型中最高。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IgA、IgM、CD3、CD4水平与肝功能损伤程度有关,IgA呈正相关,另三项呈负相关。CD8水平与肝脏内炎症活动程度正相关,可能是造成肝细胞不断破坏,引起临床上转氨酶持续增高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静  冀爱英 《河南中医》2008,28(3):76-78
肝硬化为临床常见疾病,内毒素是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及其他微生物如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的细胞壁外膜以脂多糖为主的成分,循环血中出现可检出的内毒素,称之为内毒素血症(endotoxe mia,ETM)。肝硬化患者抵抗力低下,极易并发感染而出现内毒素血症。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肝  相似文献   
10.
冀爱英  杨新勇  李艳丽 《新中医》2007,39(11):36-38
目的:观察益艾康胶囊治疗HIV/AI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HIV/AIDS患者按CD_4~ 细胞计数分为2组,中药组52例以益艾康胶囊治疗;联合组43例以益艾康胶囊加抗病毒药物治疗。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CD_4~ 细胞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中药组为80.0%,联合组为80.4%,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CD_4~ 细胞多数逐渐上升或稳定,总有效率中药组为56.7%,联合组为56.9%,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艾康胶囊可显著改善HIV/AIDS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提高CD_4~ 细胞水平,减轻抗病毒药副反应,提高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