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中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且经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40例(观察组),r-AFSⅠ~Ⅱ期19例,Ⅲ~Ⅳ期21例;设产同期收治并经术后组织病学诊断为卵巢成熟畸胎瘤的良性囊肿的患者40例(观察组),于术前采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IGF-I、VEGF的水平,并分析其水平变化与EMs发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GF-I、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r-AFS分期Ⅲ~Ⅳ期患者血清IGF-I、VEGF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Ms患者血清VEGF和IGF-I呈正相关性(r=0.508,P<0.05)。结论:IGF-I、VEGF在EMs发病过程中起协助作用,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以IGF-I、VEGF为治疗靶点来阻断EMs病灶新生血管的生成,可能成为治疗EMs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胡丽芳 《河北医学》2015,(6):917-92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 ,EMs)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8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EMs的患者(其中Ⅰ期14例,Ⅱ期16例,Ⅲ期22例,Ⅳ期16例)为EMs组,选取60例非EMs患者(包括卵巢囊肿、输卵管结扎及不孕症行腹腔镜检查的患者)为非EMs组,另选取60例行妇科检查的正常妇女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 VEGF、IGF-Ⅰ水平。应用受试者特异性曲线( ROC )分析VEGF与IGF-I在EMs患者中应用价值。结果:EMs组患者血清VEGF、IGF-I水平显著高于非EMs组及对照组( P<0.05),而非EMs组与对照组血清VEGF、IGF-I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P>0.05)。Ⅲ~Ⅳ期EMs患者血清VEGF、IGF-I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 P<0.05)。经ROC分析显示,VEGF联合IGF-I检测时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各单项检测( P<0.05)。结论:血清VEGF、IGF-I表达水平升高与EMs的发生及病情的进展具有密切的关系,两者在EMs患者中可能通过协同表达促进病情的发生发展。通过联合检测可提高其临床诊断价值,有助于对EMs患者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表达特征并分析检测血清VEGF、IGF-I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以本院同期收治的48例卵巢良性成熟畸胎瘤非Ems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孕妇血清中VEGF、IGF-I的表达水平;根据临床分期将观察组患者划分为Ⅰ~Ⅱ期与Ⅲ~Ⅳ期两个亚组,对比两亚组患者血清中VEGF、IGF-I的表达水平;分析VEGF、IGF-I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计算VEGF、IGF-I表达水平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临床分期的应用价值及尤登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IGF-I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Ⅲ~Ⅳ亚组患者血清VEGF、IGF-I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Ⅰ~Ⅱ期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VEGF、IGF-I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间具有高度正相关性,0.8r1,P 0.05。血清VEGF、IGF-I检测对于EMs诊断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AUC0.9,VEGF最佳诊断值为145.50 pg/ml,IGF-I最佳诊断值为87.90 ng/ml。血清VEGF、IGF-I检测对于EMs病情评估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AUC0.9,VEGF最佳诊断值为164.50 pg/ml,IGF-I最佳诊断值为107.50 ng/ml。结论子宫内膜异位患者血清VEGF、IGF-I可见明确升高,其升高水平可随病情进展而升高,患者病情与血清中VEGF、IGF-I表达水平具有明确相关性;血清VEGF、IGF-I水平的检测对于临床诊断与病情评估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为其提供数据化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溶性受体1(soluble receptor 1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s-VEGFR-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 SFlt-1)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活动的机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腹腔液中游离的VEGF及s-VEGFR-1进行测定并计算活性指数(VEGF/s-VEGFR-1).以10例正常生育期妇女为对照.结果 ①子宫内膜异位症组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Ⅲ~Ⅳ期高于Ⅰ~Ⅱ期﹙P<0.05).②子宫内膜异位症组s-VEGFR-1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Ⅰ~Ⅱ期与Ⅲ~Ⅳ期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③对照组、Ⅰ~Ⅱ期和Ⅲ~Ⅳ期VEGF活性指数分别为0.310、0.276和0.273.④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增生期VEGF及s-VEGFR-1水平均明显高于分泌期﹙P<0.01).⑤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增生期VEGF活性指数低于分泌期.结论 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血管发生中有重要作用,但采用VEGF活性指数能更好地了解VEGF在病理学方面的作用.s-VEGFR-1对VEGF有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 EMs)患者和对照组腹腔液中IGF-Ⅰ和PAPP-A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39例内异症患者(EMs组)及25例非内异症患者(对照组)腹腔液中IGF-Ⅰ和PAPP-A水平.结果 ①EMs组中,IGF-Ⅰ和PAPP-A水平分别为(117.1±36.6)ng/L、( 2.85±0.56) 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79.5±18.7 )ng/L、( 1.93±0.56) ng/mL(P<0.05);②Ⅲ~Ⅳ期患者腹腔液中IGF-Ⅰ水平为(126.5±39.1 )ng/L高于Ⅰ~Ⅱ期患者的(107.3±32.0) ng/L(P>0.05),而Ⅲ~Ⅳ期患者腹腔液中PAPP-A水平为(3.15±0.50) ng/mL高于Ⅰ~Ⅱ期患者的(2.55±0.45)ng/mL(P<0.05),且PAPP-A水平与r-AFS评分呈正相关;③EMs患者腹腔液中PAPP-A和IGF-Ⅰ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腹腔液中IGF-Ⅰ和PAPP-A的增高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病有关;PAPP-A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VEGF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以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患者痛经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bent assay,ELISA)检测48例(I、II期22例,III、IV期26例)EMs患者及40例非EMs患者血清中VEGF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EMs以及患者痛经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EMs患者血清中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EMs患者(P0.05);Ⅲ、Ⅳ期EMs患者血清VEGF的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血清中VEGF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痛经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VEGF在EMs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且与患者病情呈正相关,提示其在EMs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促进作用;血清中VEGF的水平无法反映痛经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其中Ⅰ期10例、Ⅱ期14例、Ⅲ期28例、Ⅳ期18例)和20例对照组患者的血清,以及30例EMs患者手术加药物治疗后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血清中EMMPRIN、MMP-9、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EMs患者血清中三者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患者(Ⅰ~Ⅱ期)血清中三者低于Ⅲ~Ⅳ期(P〈0.05);手术加药物治疗后EMs患者血清VEGF水平可显著性降低;血清VEGF水平与临床分期呈直线正相关关系(P〈0.05,r=0.396)。结论EMMPRIN、MMP-9、VEGF在EMs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血清中VEGF水平对于EMs患者随访监测及评价临床疗效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腹腔液、异位内膜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水平的变化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及其在病程进展中的作用。方法观察组:EM患者30例,其中早期病例(Ⅰ~Ⅱ期)10例,晚期病例(Ⅲ期-Ⅳ期)20例;10例无内膜异位症者作为对照组。用ELISA方法测定两组腹腔液、内膜组织中MCP-1、IGF-Ⅰ含量。结果观察组腹腔液、内膜组织中MCP-1、IGF-Ⅰ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且早期病例腹腔液MCP-1及异位内膜组织MCP-1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晚期病例,而早期病例腹腔液IGF-Ⅰ水平却明显低于晚期病例差异显著(P<0.05)。结论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MCP-1、IGF-Ⅰ的变化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手术前后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糖类抗原125(CA12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以及其与EMs临床分期和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经手术确诊的EMs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术前、术后1、3、6个月、1年时血清TSGF、CA125及血浆VEGF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个月,3项指标均较术前下降(均P<0.05)。EMsⅣ期患者术前TSGF、VEGF水平均较Ⅲ期患者升高(均P<0.05)。术后1年,EMs复发患者TSGF、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复发者(均P<0.05),而CA125水平与未复发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SGF、CA125、VEGF均可用于评价EMs治疗效果;重度EMs患者较轻度EMs患者TSGF、VEGF水平高。  相似文献   

10.
陈萍  李海军 《西部医学》2014,26(10):1274-1276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抵抗素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 选取107例Ⅱ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包括Ⅰ期、Ⅱ期、Ⅲ期、Ⅳ期、Ⅴ期和Ⅵ期为实验组,另取20例无视网膜病变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VEGF与抵抗素的水平.结果 实验组血清抵抗素与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视网膜病变的发展,Ⅰ期、Ⅱ期、Ⅲ期、Ⅳ期、Ⅴ期和Ⅵ期血清抵抗素与血清VEGF水平逐渐升高,在各期两两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抵抗素与血清VEGF水平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抵抗素与血清VEGF随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血清抵抗素与血清VEGF水平具有正相关性,血清抵抗素可能通过参与新生血管形成而促进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2例为EMs组,妇科良性疾病且排除EMs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检测EMs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血清中VEGF、Galectin-3、MMP-9的表达情况,采用ROC曲线分析三因子在卵巢EMs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EMs组血清中VEGF、Galectin-3及MMP-9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EMs组血清中VEGF、Galectin-3及MMP-9在Ⅲ、Ⅳ期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VEGF、Galectin-3、MMP-9在EMs中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5.0%、84.4%、75.0%,特异度分别为70.0%、52.5%、77.5%。结论:血清VEGF、Galectin-3、MMP-9可能与EMs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血清中VEGF、Galectin-3、MMP-9的表达水平对卵巢EMs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随访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淋巴瘤的发生、分期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53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治疗前后及3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VEGF测定.结果:初发及复发的恶性淋巴瘤患者VEGF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Ⅲ、Ⅳ期患者高于Ⅰ、Ⅱ期患者(P<0.01);缓解者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B组高于A组(P<0.01);HL与NHL的VEGF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动态监测VEGF对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辅助诊断、疗效的评定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EMT患者血清VEGF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6例EMT患者和46例对照患者的血清,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VEGF的表达.比较不同临床症状、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VEGF的水平差异.结果:EMT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痛经症状时血清VEGF水平明显升高(P<0.05);Ⅲ~Ⅳ期EMT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的患者.结论:VEGF参与了EMT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针对VEGF的拮抗治疗可能是临床治疗该病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人脑胶质瘤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胶质瘤组织和10例正常脑组织Cx43、IGF-Ⅰ的表达。结果Cx43在正常脑组织和Ⅰ、Ⅱ级胶质瘤中表达水平高,Ⅲ、Ⅳ级表达水平低或缺失,在胶质瘤Ⅰ~Ⅱ级与Ⅲ~Ⅳ级之间的表达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IGF-Ⅰ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且Ⅰ~Ⅱ级与Ⅲ~Ⅳ级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Cx43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5=0.688,P<0.01)。结论IGF-Ⅰ表达随脑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升高,表明IGF-Ⅰ可作为反映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指标,它与Cx43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推测Cx43基因是通过抑制IGF-Ⅰ的表达来实现对细胞增殖的抑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淋巴瘤骨髓上清、血浆中的表达与意义及贫血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对血液肿瘤科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无骨髓浸润的非何杰金淋巴瘤患者30例(淋巴瘤组)、良性贫血患者8例(贫血组)及正常体检者5例(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骨髓上清、血浆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血浆、骨髓VEGF水平在淋巴瘤Ⅰ-Ⅳ期及贫血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在贫血组与淋巴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淋巴瘤仅Ⅳ期患者血浆VEGF水平明显高于Ⅰ、Ⅱ、Ⅲ期及贫血组(P均<0.05),但骨髓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骨髓VEGF表达水平在淋巴瘤组(r=0.07813,P>0.05)、贫血组(r =0.08910,P>0.05)均无相关性.结论 无论骨髓或血浆VEGF表达水平均可作为淋巴瘤的诊断依据,但Ⅰ~Ⅲ期需注意有无贫血因素的影响,Ⅳ期血浆表达水平未发现贫血因素的影响.骨髓VEGF表达水平对淋巴瘤的分期无指导意义.血浆VEGF表达水平对淋巴瘤分期有无指导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对评估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骨髓、血浆VEGF表达水平无相关性.贫血对血浆、骨髓VEGF的表达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叶飒  王飞燕  周宏斌  喻飒  林帆 《浙江医学》2018,40(6):573-576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IL-1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临床分期和生存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103例NSCLC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IL-17、VEGF水平。分析NSCLC患者血清IL-17和VEGF水平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IL-17、VEGF水平与TNM分期和预后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NSCLC患者血清IL-17和VEG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均P<0.01)。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血清VEGF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IL-17水平Ⅰ~Ⅱ期与Ⅲ、Ⅳ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Ⅲ、Ⅳ期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CLC患者血清IL-17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r2=0.745,P<0.01)。血清IL-17、VEGF水平高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IL-17、VEGF水平和TNM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NSCLC患者血清IL-17、VEGF水平与NSCLC的TNM分期及生存预后密切相关,两者可作为NSCLC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清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对膀胱癌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择到本院泌尿外科就诊的91例膀胱癌患者,Ⅰ期24例,Ⅱ期30例,Ⅲ期26例,Ⅳ期11例,对各期患者血清TSGF及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促血管生成素1(Ang-1)进行检测。结果:Ⅱ期患者TSGF及HGF较Ⅰ期出现显著升高(P<0.05),Ⅲ期患者TSGF及HGF较Ⅰ期、Ⅱ期均出现显著升高(P<0.05),Ⅳ期患者TSGF及HGF较Ⅰ期、Ⅱ期、Ⅲ期均出现显著升高(P<0.05);Ⅱ期患者VEGF较Ⅰ期显著升高(P<0.05),Ⅲ期患者VEGF较Ⅰ期、Ⅱ期均出现显著升高(P<0.05),b-FGF及Ang-1较Ⅰ期患者均出现显著升高(P<0.05),Ⅳ期患者VEGF较Ⅰ期、Ⅱ期、Ⅲ期出现显著差异(P<0.05),b-FGF及Ang-1较Ⅰ期、Ⅱ期出现显著差异(P<0.05)。TSGF与VEGF、b-FGF及Ang-1呈显著正相关(P<0.05),HGF与VEGF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TSGF及HGF水平升高可能是导致膀胱癌进展的重要因素,该过程与新生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水平升高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血、血清、腹腔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36例EMs患者经血、血清、腹腔液VEGF水平,以同期因输卵管阻塞而行手术者2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1)EMs组经血中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Ms腹腔液中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清VEGF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EMs组腹腔液中VEGF水平与EMs分期成正相关(r=0.93,P〈0.05),而血清和经血中VEGF水平与分期无关(r=0.108和0.147,均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血中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妇女,与分期无关。经血中VEGF的检测具有方便、无创、价廉、依从性好等优点,可望成为诊断EMs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轴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清GH/IGF-Ⅰ轴水平与病因、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X线心胸比率(CTR)等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 CHF患者66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Ⅱ级23例,Ⅲ级30例,Ⅳ级13例.检测血GH、IGF-Ⅰ,以lg(IGF-Ⅰ/GH)作为生长激素敏感性指标,超声心动图测LVEF,胸部X线计算CTR.结果 GH在心功能Ⅱ~Ⅳ级组分别为(0.38±0.52),(0.95±1.14),(1.75±1.25)μg/L,心功能Ⅱ级组分别与Ⅲ级组及Ⅳ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检验,下同),而Ⅲ级组与Ⅳ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IGF-Ⅰ在心功能Ⅱ~Ⅳ级组分别为(197.97±101.89),(104.19±31.81)和(52.16±23.69)μg/L,两两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lg(IGF-Ⅰ/GH)在心功能Ⅱ~Ⅳ级组中分别为(3.13±0.68),(2.38±0.70),(1.55±0.53),两两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lg(IGF-Ⅰ/GH)分别与LVEF及CTR呈线性相关(P<0.05).不同病因CHF患者血GH、IGF-Ⅰ、lg(IGF-Ⅰ/GH)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HF患者随着心衰的加重,GH水平升高、IGF-Ⅰ水平降低,存在生长激素抵抗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卵泡液和血清中瘦素(Leptin)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与卵泡发育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67例患者取卵日血清及卵泡液中的Leptin与IGF-Ⅰ水平.结果:(1)取卵日血清中的Leptin水平为(13.20±5.43)mg/L,显著高于卵泡液中Leptin水平(10.86±5.73)mg/L,P<0.05;卵泡液中的Leptin水平与血清中的Leptin水平呈正相关(r=0.84,P<0.001).血清中的IGF-I水平为(7.18±4.58)mg/L,显著高于卵泡液中IGF-I水平(4.36±3.03)mg/L(P<0.05),卵泡液中的IGF-Ⅰ水平与血清中的IGF-Ⅰ水平呈正相关(r=0.79,P<0.001);(2)卵巢低反应型者的血清及卵泡液中Leptin水平显著高于卵巢中高反应型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3)三种卵巢反应类型的血清及卵泡液中IGF-Ⅰ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卵泡液及血清中的Leptin水平与IGF-Ⅰ水平无明显的相关性(r=-0.079,P>0.05)及(r=-0.127,P>0.05).结论:(1)卵泡液中的Leptin及IGF-Ⅰ均来自血清;(2)高浓度的Leptin可能抑制卵泡发育,而低浓度的Leptin可能对卵泡发育没有影响;(3)体内IGF-Ⅰ可能与其受体结合后发挥对卵泡发育的调节作用;(4)Leptin与IGF-Ⅰ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