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尿蛋白、血肌酐,以及血清和肾皮质辅脂酶浓度及辛伐他汀治疗后的影响,探讨辅脂酶在高脂血症大鼠肾损害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模型组和辛伐他汀(10mg·kg-1d-1)治疗组,每组10只,12周后检测三组大鼠的血脂、血肌酐、24h尿蛋白水平以及血清和肾皮质辅脂酶浓度。结果高脂血症组尿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肾组织辅脂酶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治疗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4h尿蛋白定量显著低于高脂血症组(P〈0.01),血清及肾组织colipase含量高于高脂血症组。结论辅脂酶可能参与了高脂血症肾损害的发生,辛伐他汀可能通过调节辅脂酶水平来保护高脂血症肾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后比较的方法观察微粒化非诺贝特 2 0 0mg ,1次 /日 ,12周和 2 0 0mg隔日晚口服一次 12周 ,总疗程 2 4周治疗 82例高脂血症患者的调脂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 12周末 ,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有显著降低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自第 13周开始隔日晚口服 2 0 0mg至2 4周末时仍能维持 12周末时的血脂水平。结论 :微粒化非诺贝特具有全面的调脂作用 ,且隔日一次口服 2 0 0mg12周仍能维持调脂作用。治疗中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 ,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和吉非罗齐对高胆固醇血症伴骨量减少患者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高脂血症合并骨量减少患者128例,分两组后分别予以辛伐他汀和吉非罗齐治疗,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检测血脂、骨吸收标志物血清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sCTX)、骨形成标志物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P1NP)和桡骨远端骨密度(BMD)。结果辛伐他汀组平均治疗周期(10.24±1.89)个月,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降低(P〈0.05),同时sCTX降低(P〈0.01),P1NP增高(P〈0.05),BMD增加(P〈0.01),而吉非罗齐治疗后虽TC、TG、LDL-C明显降低(P〈0.05)但sCTX、P1NP和BMD无明显变化。结论较大剂量辛伐他汀具有抑制骨吸收、增强骨形成和增加BMD的作用,可能与血脂水平降低无关。  相似文献   

4.
高脂血症患者血流剪切率的变化及对血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脂血症患者血流剪切率的变化特点及探讨非诺贝特提高血管舒张功能的机制。方法:以20例正常人、62例高甘油三酯血症病人(其中30例予以饮食治疗、32例予非诺贝特治疗)为观察对象,以肱动脉B超测量血流、血管弹性和舒张功能等指标,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脂的变化。结果:高甘油三酯血症病人超声显示平均血流剪切率(MSR)、血流介导的扩张效应(FMD)和血管弹性指标Da、Dr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而平均血管壁紧张度(MCWT)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血Ox-LDL浓度高于、NO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且NO与MSR、 FMD水平呈正相关,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Ox-LDL浓度呈负相关。8周的低脂饮食治疗可使TC、TG水平下降,但NO、Ox-LDL和血管超声指标未见显著改变;非诺贝特治疗组血管超声MSR 、FMD显著高于对照组,血TG、TC、LDL-C和Ox-LDL浓度低于、NO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高甘油三酯血症时MSR的下降和氧化因子Ox-LDL的升高共同参与内皮的损伤机制,导致NO水平下降,表现为血管舒张功能的下降和弹性下降,MSR的上升和Ox-LDL的下降有利于内皮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文通过100例就诊病例的用药观察,分析适当剂量使用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按照本院就诊先后顺序,以非药物治疗条件为基础,累计抽取近年来高血脂就诊患者100门病人,采用小剂量辛伐他汀(10mg)每天一次,晚间顿服.以4周、8周为检测周期,检测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数据变化.结果 根据检测结果 ,用药4周后总有效率为81%;用药8周后总有效率为97%.所有病人无特殊不良反应.结论 小剂量国产辛伐他汀(10mg/天)治疗高脂血症,能够达到目标水平,效果显著、持久,药物不良反应少,尤其无肝脏不良反应,并且经济、方便、病人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6.
罗格列酮、辛伐他汀合用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辛伐他汀合用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五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普通颗粒饲料喂饲11周。高脂模型组:高脂饲料(1%胆固醇+8%猪油+普通颗粒饲料)喂饲11周。罗格列酮组:高脂饲料喂饲同时口服罗格列酮0.5mg·kg^-1·d^-1。辛伐他汀组:高脂饲料喂饲同时口服辛伐他汀2.5mg·kg^-1·d^-1。联合用药组:高脂饲料喂饲同时口服罗格列酮0.5mg·kg^-1·d^-1和辛伐他汀2.5mg·kg^-1·d^-1.12周末实验结束后获取血浆和主动脉全长标本进行生化和病理分析。结果各用药组与高脂模型组比较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ET)浓度明显降低,以联合用药组降低最明显(P〈0.01);一氧化氮(NO)水平升高,以联合用药组升高最显著(P〈0.01)。罗格列酮组、联合用药组与高脂模型组比较,血浆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下降(P〈0.01)。辛伐他汀组、联合用药组与高脂模型组比较,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高脂模型组、各用药组主动脉内膜有不同程度的脂质斑块形成,内膜增厚程度不同,高脂模型组脂质斑块最多,内膜/中膜厚度比值90.17±23.03用药组斑块明显减少,以联合用药组脂质斑块最少,内膜/中膜厚度比值最小13.56±0.72(P〈0.01)。结论罗格列酮、辛伐他汀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调脂等各自不同途径抑制动脉硬化的形成,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微粒化非诺贝特对高脂饲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 脂毒性及胰岛素敏感性(IS)的影响。方法:将27只SHR随机分为3组,1组给予标准饲料,其余2组分别给予高脂饲料、高脂饲料+非诺贝特100 mg·kg-1·d-1灌胃。3个月后,观察比目鱼肌细胞内脂滴沉积情况,计算脂质沉积指数(LAI);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及游离脂肪酸测定。结果:(1) 与标准饲料组比较,高脂饲料组SHR体重和血浆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水平明显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非诺贝特治疗组与标准饲料组比较血压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体重、TG及TC水平无明显差异。(2) 高脂饲料组空腹血糖、游离脂肪酸、葡萄糖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标准饲料组,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低于标准饲料组(0.0038±0.0007 vs 0.0053±0.0013, P<0.05)。非诺贝特组各项指标与标准饲料组无明显差异(P>0.05)。(3)与标准饲料组相比,高脂饲料组比目鱼肌细胞内有大量脂质沉积(LAI: 6.42±0.59 vs 1.98±0.97, P<0.05),非诺贝特治疗组比目鱼肌细胞内脂质含量显著减少,与标准饲料组无明显差别(LAI: 3.32±0.77 vs 1.98±0.97, P>0.05)。经协方差分析排除血糖、血压因素影响后,上述差别仍有意义(F=10.46, P<0.05)。(4) 骨骼肌脂质沉积指数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负相关(r=-0.58, P<0.05),与TG、FFA、体重、葡萄糖曲线下面积呈正相关。结论:非诺贝特除了调脂外,还具有降低高脂饲养SHR体重、血压、脂毒性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多重效应。  相似文献   

8.
赵猛  孙娟  褚璇 《医学信息》2019,(17):145-147
目的 探讨苯扎贝特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降低血脂,同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2型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56例,随机分为A组(n=29)和B组(n=27)。两组均使用苯扎贝特及非诺贝特降脂治疗,其他常规服用药物不变。A组:治疗顺序为苯扎贝特+非诺贝特,疗程各1个月,期间清洗期为1周;B组:治疗顺序为非诺贝特+苯扎贝特,疗程各1个月,期间清洗期为1周。监测两组患者实验前、第一阶段及第二阶段的甘油三酯(TG)、胆固醇、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两组患者实验前、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TG和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验前和第一阶段的FBG、HbA1c及I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第二阶段的FBG高于A组[(6.73±0.28)mmol/L vs (6.52±0.51)mmol/L],HbA1c和IsI均低于A组[(6.54±0.32)% vs (6.76±0.71)%,(-4.19±0.34)vs(-4.13±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扎贝特可改善血脂,调节糖代谢,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并能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提高机体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联合非诺贝特对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CT严重指数(CT severity index,CTSI)水平、甘油三酯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50),分别予以非诺贝特(口服,0.2 g Qd)联合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皮下注射,5000 U?次-1)治疗以及PE(置换过程中采用LMWH抗凝,置换液为2000-3000 mL,血流量为150 mL?min-1,置换时间1.5-2.0 h,置换流速为1000 mL?h-1,治疗1次)联合非诺贝特进行治疗.治疗2 w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白细胞介素-6水平及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使用CT测量患者CTSI.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G、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CTS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E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能有效改善患者CTSI水平、甘油三酯及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某单位健康体检血脂水平分析,了解其血脂与年龄及性别相关性。方法收集6655名单位查体人员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检测数据,分别按照性别及年龄分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脂指标TG、TC、HDL、LDL均存在性别差异(P〈0.05);4项指标正常率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常率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TG、LDL高发于50~59岁年龄段;高TC、HDL高发于60~69岁年龄段。结论健康查体高血脂风险男性高于女性,存在随年龄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障碍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脂的变化。方法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测定结果将8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抑郁障碍组和非抑郁障碍组。测定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CRP,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抑郁障碍组FPG、CRP、TG、TC、LDL-C、FINS和HOMA-IR比非抑郁障碍组高、HDL-C比非抑郁障碍组低,其中FPG、CRP、TG、TC和HOMA-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合并抑郁障碍2型糖尿病患者CRP和血脂对早期干预、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脂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生化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了66例脑梗死和58例正常对照组血浆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66例脑梗死患者较之58例正常对照组血浆TC、TG、LDL—C和Hcy显著增高(P均〈0.05和〈0.01),而HDL—C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浆TC、TG、LDL—C、HDL—C和Hcy与脑梗死密切相关,并具有诊断和治疗随访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olyethylene glycol interferon alpha 2a,PEG-IFN α-2a)、辛伐他汀和利巴韦林联合用药对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 CHC)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表达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治的240例慢性丙型肝炎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药治疗治疗组(PEG-IFN α-2a组、辛伐他汀组和利巴韦林组各60例)和联合用药治疗组(60例)四组,分析比较治疗48周后患者的血脂水平及炎性因子表达.结果 治疗前,四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炎性因子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四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和丙二醛(methane dicarboxylic aldehyde,MDA)表达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则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用药组的各项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单药治疗组(P<0.05).结论 PEG-IFN α-2a、辛伐他汀和利巴韦林均能有效降低CHC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和炎性因子表达,且三者联合治疗的疗效更佳,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对高龄老年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筛选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入院治疗的高龄老年(≥80岁)脑梗死病例20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他汀组:98例,予阿托伐他汀降脂、抗血小板药物改善脑循环等综合治疗;丁苯酞+他汀组:102例,在他汀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检测2组患者治疗1周前后的血脂生化指标水平,分析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对高龄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他汀组治疗后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降低(P<0.05),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a)]水平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丁苯酞+他汀组治疗后的TG、TC、LDL水平显著降低(P<0.05),HDL、Lp(a)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丁苯酞+他汀组TG、TC、LDL水平降低的幅度显著高于他汀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可显著改善高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TG、TC、LDL水平,而对HDL、Lp(a)水平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培酮与氯氮平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培酮与氯氮平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55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25例,氯氮平组30例,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检测血脂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氯氮平组治疗后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醉(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载脂蛋白B(APOB)明显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明显降低,利培酮组治疗后TG、APOB明显升高,而TC、LDL、HDL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利培酮、氯氮平均可导致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脂异常.利培酮较氯氮平对血脂影响较小.临床用药时应注意监测血脂的变化,及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固体降脂汤对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以TC、TG、LDL、HDL为观察指标,比较54例患者用药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TC、TG、LDL明显降低而HDL显著升高.对载脂蛋白水平测定结果表明apoA1/apoB升高.结论固体降脂汤有较好的调节脂蛋白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肝脂、胆固醇合成的作用,探讨SIRT-1/FoxO1通路的调节机制。方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同时给予EGCG,观察胆固醇合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FFA)含量;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生化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变化;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SIRTI/FOXO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EGCG 50mg/kg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肝重和肝系数,降低血清TG、TC、LDL-C和FFA水平(P0.05),同时对血清HDL-C有一定的升高作用;EGCG可降低高脂血症引起的肝损伤,降低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模型组中SIRTI表达升高,FOXO1表达降低;EGCG可以激活SIRT1,促使FOXO1表达升高,其表达趋势与非诺贝特组一致。结论 EGCG可缓解高脂血症大鼠肝损伤,激活SIRT1,进而激活FoxO1蛋白,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  相似文献   

18.
冯笑予  王小凡  李馨 《医学信息》2006,19(3):512-513
目的研究血脂康对高脂血症患者TC(血清总胆固醇)、TG(甘油三脂)、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方法选择232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纽。血脂康组为观察组,肌醇烟酸酯组为对照组。分□口服血脂康1.2g/d或肌醇烟酸酯0.2g/d,连服8周。结果服血脂康和肌醇烟酸酯TC分别降低22.3%和19.6%,TG分别降低22.5%和38.6%,LDL—C分口降低32.7%和25.1%,HDL—C分别升高32.1%和24.8%(以上P均〈0.01)。结论血脂康降低TG的作用弱于肌醇烟酸酯,但其降低TC、LDL—C、和升高HDL-C的作用强于肌醇烟酸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州市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血脂水平,为该群体提供血脂水平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广州市区1390例(男/女=701/689)18岁以下人群,根据年龄(每3岁为一年龄段)及性别分为12组(0~岁男女组,3~岁男女组,6~岁男女组,9~岁男女组。12.岁男女组,15~18岁男女组),采集空腹静脉血,应用罗氏Integra400plus全自动生化仪,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采用美国儿童青少年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推荐的取TC及LDL—C第75及第90百分位点作为临界脂蛋白水平及高脂蛋白浓度标准,并取TG第90百分位点作为高甘油三酯血症浓度,取HDL—C第5百分位点作为低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建立广州地区儿童血脂正常参考值。结果0~岁组、3~岁组男女组间的血脂4项浓度无统计学差异;6~岁性别组间中,HDL-C男性高于女性,LDL—C及TG女性高于男性;9~岁性别组间中,HDL—C男性高于女性,LDL—C女性高于男性;12~岁性别组间,TC和LDL—C女性高于男性;15~18岁性别组间中,HDL-C女性高于男性。结论通过对1390名广州市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的血脂调查,为建立广州地区不同年龄性别儿童青少年的血脂正常值提供了数据,确立了临界高胆固醇和高胆固醇血症浓度、高甘油三酯血症浓度和低高密度脂蛋白浓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心电、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66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观察治疗2个月心绞痛患者的血脂,心电图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2个月时辛伐他汀组便出现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脂(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升高,辛伐他汀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率明显提高,心电图缺血明显改善。结论辛伐他汀降脂疗效显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明显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