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精神病性症状与非精神病性症状的来源及精神症状的组合与诊断.  相似文献   

2.
精神症状的分类只是一种汇类或分组,区分精神病性与非精神病性症状的临床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3.
精神症状的分类只是一种汇类或分组,区分精神病性与非精神病性症状的临床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4.
精神症状学中的各种症状名目繁多,各种精神疾病亦无相关的独特症状,甚至有些症状可见于正常人。要区分为精神病性症状与非精神病性症状既难划分,也无必要。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精神病性症状和非精神病性症状,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不同章节中各有不同叙述,认为二者不易明确区分。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精神病性症状和非精神病性症状,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不同章节中各有不同叙述,认为二者不易明确区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的临床特征。方法使用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及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的精神症状调查问卷,共收集135例"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并根据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是否与心境相协调进一步分成两组(非典型组59例和典型组76例),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的异同。结果在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中,伴有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的非典型躁狂发作占43.7%、伴有与心境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的典型躁狂发作占56.3%,非典型躁狂发作在起病形式、病程特点、病前社会功能、病前性格、首发症状及近期疗效与典型躁狂发作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典型组在起病形式上以急性起病者居多,病程多表现为间歇性病程,病前社会功能良好,性格以外向者居多,多以情感症状为首发症状及近期疗效相对较好。结论伴有与心境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的典型躁狂发作和伴有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的非典型躁狂发作在临床上均极为常见,非典型躁狂发作为躁狂发作的一个特殊的亚型,我们应对其加强认识。  相似文献   

8.
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0例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与65例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病人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结果表明: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女性占多数,发病年龄相对较晚,起病相对较急,焦虑激越、自责自罪、自杀行为等症状出现率较高,往往需联合治疗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9.
利培酮治疗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利培酮对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5例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利培酮结合抗抑郁剂治疗(研究组)或单独抗抑郁剂治疗(对照组)。同时应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在治疗前、治疗后2、4、8周分别给予评定。结果:对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利培酮结合抗抑郁剂治疗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单独抗抑郁剂治疗。结论:利培酮可作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0.
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和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之间存在着各种生物学特性和治疗反应的不同。为了解此两者临床相,病程和预后是否存在差异,进行此研究。入组的患者均符合CCMD—2—R抑郁症诊断标准,一直接受家庭病床的治疗,每个月上门服务,每半年全面评估一次,共完成三年随访。入组者共89例,其中18例伴精神病性症状者为研究组,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71例为对照。结果发现,在三年随访中研究组每年缓解期短些,抑郁症状持续时间长些,更快出现复发,且在三年随访中发作频率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提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为一种更严重的、症状持续、频繁发作的抑郁性疾患。  相似文献   

11.
对精神疾病应注意辨别有无精神病性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首次发作时症状特点、精神病性症状的特征及诊断情况,为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及时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对2010年1月1日~2015年10月31日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身科住院,年龄13~17岁,诊断为首次发作双相情感障碍的119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精神病性症状的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首次就诊误诊86例,占72.26%;其中,躁狂发作误诊14例,出现精神病性症状的为12例,误诊8例(66.67%);抑郁发作误诊71例,伴精神病性症状的为26例,误诊24例(92.31%).混合发作误诊1例,且伴精神病性症状.在首次发作的双相障碍的患者中,精神病性症状出现最频繁的为关系妄想(27例),其次为幻觉(10例).结论精神病性症状对于首次为抑郁发作的青少年患者来说对确诊双相情感障碍的意义更大.青少年双相请障碍患者出现精神病性症状的形式、内容广泛.重视精神病性症状在青少年双相障碍中的诊断作用,对提高双相障碍的识别率、诊断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单一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或心境稳定剂(碳酸锂)合并小剂量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影响患者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1)将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70例随机分为甲组34例和乙组36例两组进行为期6周治疗。甲组为单一中至大剂量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治疗;乙组为心境稳定剂(碳酸锂)合并中至小剂量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治疗。以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患者的疗效,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副反应;(2)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影响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结果(1)在治疗第6周末,甲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38.2%,有效率94.1%(33/34);乙组的临床治愈率63.9%,有效率100%(36/36),乙组在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上均显著性优于甲组(P〈0.05);(2)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的近期疗效好,影响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为患者的起病年龄、病前社会功能、病程特点及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与心境的协调性,以急性起病、病前社会功能良好、间歇性病程及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与患者心境相协调者的近期疗效为佳。结论(1)心境稳定剂合并小剂量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时,临床疗效优于单一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且副反应相对少;(2)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的近期疗效好,患者的近期疗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心理现象错综复杂,对精神病性症状目前也不易严格界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癫痫性精神病幻觉、妄想、Schneider的一级症状的发生频率和本症状群与癫痫灶的关系以及与精神分裂症的相似性。方法 分析42例癫痫性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脑电图、CT、MRI资料,并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结果 主要精神病症状出现频率为幻觉 47.62%,妄想 66.67%,Schneider的一级症状35.71%,本症状群颞叶病灶区为高。结论 推测颞叶损害可能是癫痫性精神病和精神分裂症共同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心理现象错综复杂,对精神病性症状目前也不易严格界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癫疴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69例瘢疴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癫疴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患者86.96%为缓慢起病,精神病性症状出现于癫疴发作11.9年之后,88.4%的患者在癫疴发作控制和发作减少之后出现精神病性症状,76.8%患者的异常脑电图恢复正常或得到改善。临床精神症状以思维障碍和幻听为主。33%的患者有智能低下。结论良性病程,不呈精神分裂症性衰退,愈后无精神分裂症的残留症状。  相似文献   

18.
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和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之间存在着各种生物学特性和治疗反应的不同。为了解此两者临床相,病程和预后是否存在差异,进行此研究。入且和患者均符合CCMD-2-R抑郁症诊断标准。一直接受家庭病床的治疗,每个月上门服务,每半年全面评估一次,共完成三年随访。入组者共89例,其中18例伴精神病性症状者为研究组,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71例为对照,结果发现,在三年随访中研究组每年缓解期短些,抑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与童年期虐待及血浆瘦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符合条件的抑郁症患者150例,使用儿童受虐问卷(CT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HAMD-24)、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儿童期受虐状况、抑郁严重程度及精神病性症状严重度;根据SCL-90评分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伴精神病性症状,56例)和...  相似文献   

20.
Alzheimer病的精神病性症状:附50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作者对50例 Alzheimer 病(AD)患者作了调查,发现 AD 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较为常见,其中34%的 AD 患者有思维障碍、20%的患者有知觉障碍、40%的患者有抑郁症状、16%的患者有躁狂症状、86%的患者有行为障碍。作者对各种精神病性症状作了初步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