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通督调神针法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注意网络系统的影响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浙江省人民医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符合入组条件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2组失语症患者均接受常规言语训练,治疗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法针刺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结束后采用注意网络测试(attention network test,ANT)和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组患者注意网络系统的警觉网络效率和正确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执行控制网络效率和总反应时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WAB的失语商(aphasia quotient,AQ)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患者注意网络系统的警觉网络效率、执行控制网络效率、总反应时、正确率和WAB的AQ值治疗前后差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 通督调神针法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注意网络系统的警觉网络和执行控制网络,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效果优于常规针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后失语患者语言功能、交流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基础语言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治疗,对照组加用传统针刺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西部失语成套测试(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失语商、日常生活交流能力(communicative abilities in daily living,CADL)评分、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and aphasia quality of life-39 generic version,SAQOL-39g)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WAB失语商、CADL评分、SAQOL-39g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WAB失语商、CADL评分、SAQOL-39g评分升高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治疗可提高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交流能力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 观察虚拟现实技术对卒中后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语言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虚拟现实技术干预。通过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及应用西方失语成套测验法(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评定出失语商(aphasia quotient,AQ值)及WAB量表中四个方面(自发言语、听觉理解、复述、命名)的评分情况,来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WAB量表中四个方面及AQ值的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的AQ值及听觉理解、复述、命名三方面评分较同期对照组有提高(P<0.05)。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疾病后的失语症(aphasia)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患者语言中枢及其传导的受累[1].作者对78例失语症患者进行了Schuell训练,并观察了不同失语程度、治疗介入时间、文化程度等因素对失语症治疗效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揭示脑梗死后运动性、感觉性失语的语言功能区代谢的变化,探讨失语症可能的发病机制,为语言康复训练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05年2月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58例经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的患者,采用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评定标准判断失语症类型。对评定结果为运动性或感觉性失语的患者的病变波及的Broca区、Wernicke区进行磁共振波谱分析,测定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胆碱(Choline,Cho),肌酸(Creatine,Cr)和乳酸(Lactate,Lac),并与对侧镜像区进行对比。结果在符合入选标准的58例脑梗死患者中,男39例,女19例,平均年龄(64.02±3.87)岁。经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评定12例为运动性失语、21例为感觉性失语,其他失语症类型25例。对12例运动性失语和21例感觉性失语患者的MRS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受累语言功能区即Broca或Wernicke区的NAA、Cho的代谢较对侧镜像区降低,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而受累语言功能区的Cr与对侧镜像区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在受累的Broca区或Wernicke区出现Lac峰,而对侧镜像区没有Lac峰出现,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失语症患者急性期语言功能区呈低代谢表现,这可能是失语症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母语为汉语的失语症类型与病变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记录2002年2月2005年2月入院的1198例脑梗死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失语症初步筛查;对符合入选标准的3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进行失语症的分类,应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进行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并进行CT、MRI检查。结果1198例脑梗死患者中,有5例患者Broca区受累,4例患者Wernicke区受累,却没有引起失语症候群。在325例入选病例中,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评定结果为Broca失语83例,Wernicke失语48例,完全性失语58例,传导性失语12例,经皮质运动性失语36例,经皮质感觉性失语17例,经皮质混合性失语19例,命名性失语52例。病变部位位于经典语言中枢的240例,非语言中枢受累85例;波士顿诊断性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定结果:0级84例,1级79例,2级77例,3级63例,4级22例,其中失语严重程度为0级、1级的患者多为经典的语言中枢受累。结论多数失语症的类型与病变部位之间的关系符合经典的失语症模式,非语言中枢病变也可引起失语,病变部位位于语言中枢的失语症患者失语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灸(头/体针)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确诊为脑卒中(缺血性脑梗死与脑出血)后失语患者120例,按照入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常规康复训练、头皮针与体针,观察组患者在此次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连续治疗20 d。治疗结束后采用以下方案进行评定:采取汉语失语症检查法(ABC)评定患者的言语功能(言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理解力、书写文字能力)情况,采用失语商(AQ)评分评定患者的失语症,采用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BDAE)对其失语情况进行分级,采用功能性言语沟通能力判定法(CFCP)评估患者语言功能能力,治疗后采用北京大学汉语言失语症检查法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两组在语言功能评分、失语商指数、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评分、失语严重程度分级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在语言功能评分、失语商指数、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评分、失语严重程度分级上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针灸(头/体针)的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很好的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的临床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多模态磁共振分析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区的血流量及代谢改变,阐明失语症的机制,为临床失语症的治疗、预后及康复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神经内科脑梗死后失语患者,按《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判断所有失语患者类型,共纳入35例脑梗死后失语患者,其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联合高压氧对脑卒中、轻中型颅脑损伤等脑损伤患者语言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38例脑损伤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失语治疗常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奈哌齐联合高压氧治疗,多奈哌齐5mg/d,高压氧治疗15d为一个疗程,每疗程中间休息3d,共3个疗程。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每个疗程治疗后接受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 )量表评定。结果:第1疗程后两组患者WAB评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疗程后观察组除信息量外,余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疗程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奈哌齐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损伤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障碍的康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宁晓明  康成  汤连军  李忠楚 《海南医学》2013,24(13):1892-1894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伴失语患者使用抗抑郁剂(舍曲林片)治疗后失语的改善程度。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伴失语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舍曲林片50mg,睡前1次,疗程30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0d对患者进行西部失语成套测验(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在治疗30d后失语和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片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失语有明显的疗效,并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恢复期言语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釆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64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护理主要采用了常规单纯言语康复训练,而观察组除此之外还采用了循证护理对患者进行护理,分别于入院时及住院后3周为结点,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法(WAB)、日常生活交流能力评定(CADL)和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3周后2组患者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法(WAB)、日常生活交流能力评定(CADL)和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升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训练护理效果肯定,且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焦氏头针结合言语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 (post-stroke aphasia, PSA)患者语言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P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焦氏头针联合言语训练)及对照组(神经系统电刺激仪联合言语训练),每组30例,每周治疗6次,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er aphasia examination, CRRCAE)量表评定语言功能,采用日常生活交流能力(communication abilities in daily living, CADL)量表评定交流能力,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量表评定认知功能,并通过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 BDAE)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CRRCAE量表各领域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CADL、MMSE评分也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MMSE量表评分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CRRCAE量表的听、说、朗读、抄写评分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焦氏头针结合言语训练的治疗方案能够提高PSA患者语言功能、日常生活交流能力以及认知功能,尤其在改善听、说、朗读及抄写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联合旋律语调疗法(MIT)在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8例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摸球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语言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联合MIT,比较两组疗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RRCAE)评分、西部失语成套测验(WAB)评分和日常生活交流能力评定法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CRRCAE、WAB、日常生活交流能力评定法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语言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联合MIT可提高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CRRCAE评分、WAB评分和日常生活交流能力评定法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语言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卒中后失语患者与非失语患者抑郁情绪的特征.方法 纳入70例卒中后失语患者和70例卒中后非失语患者.对失语组采用标准化汉语失语检查量表(Aphasia Battery of Chinese,ABC)进行失语评估,并用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问卷(医院版)(Stroke Aphasic Depression Questionnaire Hospital Version,SADQ-H)比较卒中后失语患者和非失语患者的抑郁情绪.结果 失语组的SADQ-H总分[(22.03±9.55)分]显著高于非失语组[(16.81±10.47)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卒中后失语患者在兴趣缺乏、乐趣丧失、社交回避、易怒、情绪低落、注意力下降等方面较卒中后非失语患者严重.失语组抑郁发生率[64.28%]高于非失语组[50.00%];失语组中完全性失语抑郁发生率最高[78.26%];经皮质混合性失语[62.5%]、Broca[61.53%]、Werincke[62.50%]发生率相近为[62.00%]左右;抑郁严重程度与失语严重程度相关,卡方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卒中后失语患者较非失语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率高,尤其是完全性失语、经皮质混合性失语、Broca、Werincke等类型的失语患者,并且抑郁发生率与失语严重程度相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aphasia.Methods Seventy patients on the first infarction with aphasia and 70 stroke patients without aphasia were recruited.The aphasia deficits in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by using the Aphasia Battery of Chinese ( Aphasia Battery of Chinese, ABC) .The Stroke Aphasic Depression Questionnaire Hospital Version ( Stroke Aphasic Depression Questionnaire Hospital Version, SADQ-H)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depression i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sore in SADQ-H of the aphasia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22.03 ±9.55 )vs ( 16.81 ± 10.47 ), P < 0.01 ) .Loss interest, anhedonia, social avoidance, irritability, depression, decreased attention were more serious in patients with aphasia after stroke than that without aphasia.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in aphasia group was higher(64.28% vs 50.00% ).The incidence in different types of aphasia: the complete aphasia ( 78.26% ), transcortical mixed aphasia ( 62.50% ), Broca ( 61.53% ),Werincke (62.50%).There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and the severity of aphasia.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aphasia is high,especially who have complete aphasia, transcortical mixed aphasia, Broca and Werincke, and it closely relate to the severity of aphasi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醒神通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注意网络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的60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同时根据患者自发言语的流畅性与否,进一步将研究组分为流畅性失语组16例与非流畅性失语组14例。两组失语症患者均接受常规言语语言治疗(speech language therapy,SLT),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研究组采用醒神通窍针法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结束后采用注意网络测试(attention network test,ANT)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er aphasia examination,CRRCAE)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NT及CRRCAE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患者警觉时间增加,执行控制时间及总反应时间减少,正确率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NT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警觉时间、执行控制时间、总反应时间及正确率治疗前后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在定向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RRCEA各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CRRCAE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听理解、复述、命名和阅读方面治疗前后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研究组亚组分析中,流畅性失语组与非流畅性失语组患者的CRRCEA各项治疗后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流畅性失语组听理解、复述、阅读方面评分优于非流畅性失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命名方面两组治疗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流畅性失语组比较,流畅性失语组治疗听理解、复述和阅读方面前后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畅性失语组优于非流畅性失语组;在命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神通窍针法可提高脑注意网络的警觉时间及执行控制能力,促进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在流畅性失语患者中更为明显,其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脑梗死后失语症类型与病变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就诊、符合入选标准的脑梗死患者72例并记录病变部位,采用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对失语症进行分类,应用波士顿失语诊断测验(BDAE)对失语症进行分级,并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经西方失语成套测验分类和波士顿失语诊断测验分级后,72例脑梗死患者中7例anomic失语,8例complete失语,15例表达性失语,12例感觉性失语,1例conduction失语,10例transcortical motor失语,9例经皮质混合性失语,10例transcortical sensory失语;病变部位位于非语言中枢30例,经典语言中枢42例;按分级标准:0级20例,1级22例,2级8例,3级11例,4级11例;其中经典语言中枢受累的患者多数为0级和1级。结论病变部位和失语症类型存在着一定联系,其中病变部位位于非语言中枢也会导致失语,并非完全符合经典语言中枢,失语严重程度较高的大多位于语言中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揭示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失语症类型与经典语言中枢间的关系.方法 入选101例急性脑卒中失语患者,应用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进行失语症分类、波士顿诊断性失语检查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进行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并行CT、MRI检查.结果 病变部位位于经典语言中枢者56例(55.4%),位于非经典语言中枢者45例(44.6%).失语严重程度为0和1级患者中,病灶累及经典语言中枢占73.1%,显著高于严重程度为2~5级患者的26.5%(P=0.000).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失语症类型与神经影像学检查所见的病变部位的关系并不完全符合经典的失语症模式,经典语言中枢以外的更多部位都可能参与失语症的形成,经典语言中枢受累者的失语程度多较严重.  相似文献   

18.
失语症(aphasia)是语言获得后的障碍,是由于大脑损伤所引起的言语功能受损或丧失,常表现为听、说、读、写、计算等方面的障碍。目前国内外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将失语症分为不同的类型,国内对失语症的分类是以Benson为基础的,运动性失语就是其中一种(motor aphasia)。早在《内经》就有失语的记载,《素问.脉解篇》曰:"内夺而厥,则为暗痱,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暗者舌强不能语。后世历代医家亦有不同发挥。中医卒中失语的病因可归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通络醒神针法联合缪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均接受Schuell刺激疗法进行语言训练,对照组接受通络醒神针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缪刺法(取穴通里、神堂、神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语言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评分、失语商、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AQOL-39)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讨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评定(MoCA)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语言功能各项评分、失语商、生活质量评分、Mo 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失语程度分级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74.43%(P<0.05)。[结论]通络醒神针法联合缪刺法可以改善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表达、理解及沟通能力,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性别对卒中后失语(PSA)的发生率、失语类型、严重程度以及恢复速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PSA患者110例,应用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进行失语评估和分类,应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检查进行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对未接受特殊语言治疗的44例患者在12周后进行语言评估.结果 中年组(51~70岁)PSA患者中以男性居多,而老年组(>70岁)则以女性为多(P<0.05).不同失语类型间无性别差异,均以完全性和运动性失语最常见.左右半球病变引起的PSA患者的性别比无统计学差异(P=0.062),但女性右侧半球病变时发生失语的概率有更高的趋势.相关分析显示12周后失语指数(AQ)改善分值仅与性别相关(r=0.303, P<0.05).结论 男女患者的两半球结构差异和行为差异可能导致不同半球病变时失语症发生概率和恢复速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