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造血管内瘘术及其并发症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维持性血透的患者使用人造血管(PTEF)内瘘术及其并发症的探讨经验.方法对5例维持性血透因各种原因不能建立自身血管内瘘的患者,采用聚氟四已烯(PTFE)人造血管建立内瘘并进行穿刺透析.结果吻合口血栓2例,吻合口狭窄1例,使用最短时间1个月,最长时间30个月,平均时间24个月.结论人造血管内瘘吻合口血栓、狭窄是主要并发症,术中及术后要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方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聚四氟乙烯(PTFE)材质人造血管植入连接动静脉作动静脉内瘘的血管通路效果。方法本文通过506例次人造血管用作透析通路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阐明护理操作要点。结果本组案例中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为最长18个月,穿刺264次,最短11个月,穿刺92次。结论为了维持血液透析治疗可建立人造血管搭桥内瘘,加强护理,可以延长人造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理想又方便的血管通路,常作为透析的首选通路。动静脉内瘘术后,静脉扩张,管壁肥厚即“成熟”,原则上需等待4周~8周,这段时间内,尿毒症患者主要靠单针双腔临时中心静脉置管或直接动脉穿刺来建立临时血管通路进行透析治疗。但对于经济较困难无法承受中心静脉导管费用、动脉直接穿刺难以成功的患者,且已行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成形术的透析患者,我们采用术后7d~14d使用离吻合口较远的肘部静脉做血液透析引血通路来提前使用获得了成功,未对内瘘成熟造成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卫连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142-3142
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透析治疗时及治疗结束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管通路周围皮下血肿严重影响血管通路的寿命,通过对皮下血肿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皮下血肿的再发生,以保护血管通路的使用寿命。1一般资料2002年至2007年在我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共进行6000余次血液透析,发生皮下血肿24次。年龄17岁~80岁。24次皮下血肿均无表皮出血,其中2例造成内瘘闭塞。以上患者均采用肝素抗凝。2原因分析2.1压迫位置不准确只压迫到表皮穿刺点,内瘘血管穿刺点压迫不准确,导致渗血。2.2血管内部张力过大穿刺部位距吻合口较近,吻合口处的压力过大或血压过高;或静脉止血压力过大,导致吻合口周围压力升高血管穿刺点难以闭合。2.3肝素用量过大,凝血时间延长。2.4压迫物错位过早活动肢体或放下衣袖使压迫物错位。3预防和护理3.1选择合理的穿刺部位动脉穿刺点应距离吻合口5cm~6cm,并偏离桡骨,以免手腕活动引起血管渗血;新内瘘管壁薄,最初几次使用易引起皮下血肿,最好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操作并全程护理。3.2止血方法拔出穿刺针的角度与穿刺时的角度相同,且与针翼方向垂直,在穿刺针没有完全拔出之前不要重压血...  相似文献   

5.
杨效梅  王玉双  吴燕平 《吉林医学》2011,(10):2045-2046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情况及护理特点。方法: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例人造血管内瘘的应用情况及护理特点,包括首次使用时机,穿刺点选择,穿刺方法,透析过程血流量,拔针要点及止血要点等。结果:该患者使用人造血管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两百例次,人造血管内瘘情况良好。结论:掌握人造血管内瘘的使用护理方法,可有效保护人造血管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确保良好的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6.
244例次内瘘口穿刺血液透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的维持生命的一种替代疗法,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透析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首要条件,充足的血流量直接关系到透析质量的高低。透析时常规穿刺使用时动脉穿刺点应至少离开吻合口2cm以上。我院在2005年1月至2006年5月期间在因各种原因造成内瘘充盈量差,且无法立即重建内瘘的情况下,直接以向心方向穿刺内瘘口进行透析,均达到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7.
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是保证正常透析的重要条件.但有些患者因自身血管条件差,不能成功建立自身动、静脉血管内瘘或多次自身血管内瘘闭塞,而不得不采取另外措施来建立血管通路,因此,人造血管内瘘就成了目前较好的选择.在人造血管内瘘护理过程中,血液透析护理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规范操作,掌握人造血管内瘘的启用时机和穿刺方法等,加强日常护理,避免内瘘感染或血栓的发生,保证其透析效果,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广泛开展,建立和保护一条理想的动静脉通路越来越重要。近年来,随着尿毒症患者的高龄化及各种血管疾病的增多,移植血管内瘘在透析人群中的比例逐渐增加。经临床应用表明,人造血管是血液透析理想的血管通路之一。但是,人造血管建立的动静脉内瘘与自身动静脉建立的内瘘不同,人造血管内瘘具有通畅率高,血流量大和易穿刺等优点。但其在管壁纤维受损后,不能修复,仅能靠管周结缔组织增生充填。因此,掌握人造血管内瘘的穿刺方法和护理是延长人造血管内瘘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内瘘在老年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护理和应用情况。方法:观察3例老年人造血管内瘘的穿刺情况和护理特点。结果:2例患者使用人造血管内瘘进行血液透析近5年,另1例近3年,人造血管内瘘情况良好。结论:做好人造血管内瘘的护理,是确保良好透析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8例采用人造血管内瘘透析的患者进行透析前透析后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针对内瘘情况进行护理.结果 1例于5个月后出现术肢肿胀,1例死于心力衰竭,其余6例尚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做好宣教,护理人员严密观察病情,精心护理患者的血管通路,延长人造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1.
安茜  王静  徐淑红 《河北医学》2009,15(2):242-243
对于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良好的血管通路是治疗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然而高龄、高血压动脉硬化、肥胖、反复穿刺静脉导致静脉狭窄或者化疗后的血管耗竭,尤其在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伴血管钙化、糖尿病血管病变时,患者的自身血管不能建立良好的动静脉内瘘,人造血管的应用解决了内瘘闭塞或自体血管缺陷难以造瘘带来的困难,很大程度地提高了透析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有效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和透析充分的首要条件,目前血管通路使用较为广泛的是中心静脉置管、动静脉内瘘及直接动脉穿刺。临床护理中常会遇到患者因中心静脉置管堵塞;动静脉内瘘狭窄、栓塞;单一动脉穿刺血管较细等导致血流量不足的情况,为此,我科另选动脉穿刺,通过补液管连接的方法,再建立一条血透通路进行补给。通过对30例患者透析120例次临床应用1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指动脉、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的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具有出血少、易穿刺、流量大、可长期应用等优点,通畅与否影响血流量及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特点与护理体会。方法:从22例尿毒症患者应用人造血管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护理分析。结果:2例人造血管内瘘堵塞改用永久性留置导管,4例改腹膜透析,5例因并发症死亡。结论:人造血管内瘘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血流量充足,安全可靠;经过精心护理,做好宣教,可延长人造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有效地保证治疗,减少了患者的心理忧虑和身体痛苦,感少住院,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2006年1月开展血透治疗以来发现,以肢体血管作为临时血管通路进行血透的患者透析后穿刺局部皮下淤血、血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动静脉内瘘或深静脉置管作为血管通路患者的发生率,其中以肱动脉和桡动脉穿刺点出血率最高,不但影响局部血管再次穿刺及患者内瘘手术血管的选择,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为了解肢体血管通路局部皮下淤血、血肿发生的原因,我们对其淤血、血肿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终末期肾病需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逐年增加,动静脉内瘘因其使用寿命长、方便、安全而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血管通路[1]。但长期穿刺、感染、患者内环境紊乱等高危因素,可造成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甚至丧失,会影响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及生活质量,故需早期诊断并进行干预,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目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CTA )在评估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上得到广泛应用,但需较大剂量对比剂。本院采用经皮动脉穿刺法行内瘘血管造影,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45例(51人次)血管移植透析内瘘术。采用自体大隐静脉、异体动脉和人造血管(E-PTFE)材料,移植瘘管的一年透析使用率为81.58%,使用3年以上8例,病人带功能移植瘘管总时间最长达76个月以上。每100个移植瘘管随访月平均并发症发生率为3.62,其中血栓形成和回流静脉或流出端吻合口狭窄是移植瘘管的主要失功原因。作者认为异体动脉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较高的瘘管使用率和血管材料的相对可选择性,是移植血管内瘘的较理想血管材料  相似文献   

18.
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主要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方法:对31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手术要点、穿刺方法、主要并发症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19例内瘘主要在非优势侧前臂行端-端吻合、采用"扣状和绳梯式穿刺法"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是血栓(26%),主要有吻合口血栓(19.7%)、穿刺部位附壁血栓(6.3%),其次是血管通路狭窄发生率(10.3%)(包括吻合口、静脉解剖本身存在的狭窄、穿刺部位狭窄);第三位是血管瘤,发生率3.8%(主要发生在吻合口及穿刺部位)。319例中234例使用3年以上。结论:造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失功的三个原因,依次是血栓、狭窄、血管瘤。手术治疗仍然是纠正血管通路并发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血管内瘘穿刺技巧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透析中心自2015年11月至今收治的4例人造血管内瘘病人的穿刺和护理过程,并总结。结果通过采用纯梯式穿刺人工血管内瘘的方法,减轻了病人痛苦和焦虑,提高了穿刺成功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延长了患者人工血管内瘘使用寿命。结论提高人造血管内瘘病人的穿刺技巧并实施有效的护理,能有效保护病人的血管通路,提高病人的透龄,延长病人的生命,从而改善透析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聂翠芝 《吉林医学》2013,34(23):4803-4804
目的:旨在通过采用内瘘针行股静脉直接穿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方法:25例8 686次血透患者均采用日本NIPRO公司产的内瘘针行股静脉直接穿刺,透析结束后拔出内瘘针按压15~30 min。观察这种血管通路的成功率、血流量、并发症、清除率和成本费用等。结果:股静脉穿刺操作简单迅速,流量可达200~300 ml/min,并发症发生率极低,成功率达97.8%,清除率高于动脉穿刺、与中心静脉置管和内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具有成本低、安全简单的优点。结论:股静脉直接穿刺是除动静脉内瘘外较为理想的血管通路,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