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云 《新中医》2017,49(10):85-87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颈肌间沟注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推拿手法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变化,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VAS评分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79.0%,总有效率93.0%;对照组治愈率53.5%,总有效率74.4%。2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比使用颈肌间沟注射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局部正骨推拿配合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疗效及对中医症候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颈肩腰腿痛患者110例,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局部正骨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局部正骨推拿配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腰椎评估治疗分数(JOA)、肩关节评分(CMS)、肢体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JOA、CMS、FMA、CASCS评分及SOD水平较对照组高(均P<0.05);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VAS评分、ODI评分及MDA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局部正骨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能够提高疗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氧化应激反应,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颈舒颗粒联合理筋手法对风寒湿阻型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生活宣教以及理筋松解手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颈舒颗粒口服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疼痛(VAS)评分、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比较其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VAS评分、NPQ评分、CASC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前改善(P0.05),以观察组改善程度最为明显(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舒颗粒联合理筋手法可改善风寒湿阻型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症状,增大颈椎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项超 《新中医》2022,54(21):109-113
目的:观察驱寒除湿方烫熨结合枕颌牵引治疗神经根颈椎病风寒湿证的效果。方法:将104 例神经根颈椎病风寒湿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 例。对照组通过枕颌牵引治疗,观察组通过驱寒除湿方烫熨结合枕颌牵引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 评分、颈椎活动度等。结果:观察组总恢复率98.08%,高于对照组86.54%(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 组颈肩肢痛、上肢麻木、颈项僵硬、上肢沉重、活动受限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分均较低(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 组VAS 评分均降低(P<0.05),CASCS 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S 评分较低(P<0.05),CASCS 评分较高(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 组颈椎屈曲度、颈椎侧屈度、颈椎伸展度、颈椎旋转度均增大(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颈椎屈曲度、颈椎侧屈度、颈椎伸展度、颈椎旋转度均较大(P<0.05)。结论:驱寒除湿方烫熨结合枕颌牵引可显著缓解神经根颈椎病风寒湿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恢复正常的颈椎结构与功能,提高恢复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应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50例应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 d,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变化;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CASC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1)。治疗组痊愈率42.0%,总有效率96.0%;对照组痊愈率28.0%,总有效率84.0%,2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段间歇牵引联合正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分段间歇牵引,观察组加用正骨推拿。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ASCS积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NDI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段间歇牵引联合正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针灸三通法配合脊柱局部正骨推拿对颈肩腰腿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郑州市颈肩腰腿痛医院2020年7月—2021年12月收治的颈肩腰腿痛患者111例分为3组,对照1组(37例)予针灸三通法,对照2组(37例)予脊柱局部正骨推拿,联合组(37例)予针灸三通法配合脊柱局部正骨推拿。比较3组疗效、疼痛程度、疼痛因子、炎症因子、复发率。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后,3组β-内啡肽(β-EP)均较治疗前高(P<0.05),且联合组较对照1组、对照2组高(P<0.05);3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C反应蛋白(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均较治疗前低(P<0.05),且联合组较对照1组、对照2组低(P<0.05)。随访24周,联合组复发率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结论 针灸三通法配合脊柱局部正骨推拿能缓解颈肩腰腿痛患者疼痛,调节疼痛因子、炎症因子,降低复发率,提升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康复训练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2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资料中其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颈型颈椎病常规临床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正骨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0d,观察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Berg平衡功能(BBS)以及疼痛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其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后两组患者其适应能力、临床体征及主观症状得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各方面得分升高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其BBS评分较前均升高,而VAS评分较前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其升高和降低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3)观察组患者其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其临床总有效率(80.00%)(P0.05)。结论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颈型颈椎病患者其CASCS和BBS评分,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状况,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作为临床上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客观评价法推拿对颈型颈椎病近期VAS及CASCS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设计方法。对照组给予外擦寻痛酊治疗:1次/d,6次/周。试验组给予法推拿治疗:1次/2d,3次/周。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本实验共入组72例受试者,脱落1例,剔除1例,纳入统计分析70例(其中试验组36例,对照组34例)。两组基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法推拿在改善颈型颈椎病近期VAS及CASCS方面与单纯使用寻痛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推拿可快速、明显缓解颈型颈椎病颈部疼痛,改善肩颈部功能活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药线点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即时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透皮浅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0 min及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积分(CASCS积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30 min,治疗后24 h VAS评分及CASCS积分均比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0 min CASCS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治疗后24 h CASCS积分低于治疗组(P<0.05)。治疗后30 min,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4 h,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优于治疗组(P<0.05)。结论药线点灸治疗颈型颈椎病即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手法对颈椎病颈椎生理曲度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提高,对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更趋向于科学的选择。近年来学者们逐渐注意到颈椎生理曲度的治疗价值[1]。为了进一步了解手法作用机制及探讨颈椎生理曲度(以下简称颈曲)对颈椎病的治疗价值,我们自1996年以来运用手法治疗颈椎病110例,并着重对比观察颈曲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选择临床确诊有颈曲改变的颈椎病110例,其中颈形10例,神经根型35例,椎动脉型27型,脊髓型8例,交感神经型30型。男性62例,女性48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结合颈部肌肉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7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结合颈部肌肉锻炼治疗,对照组采用超短波和中频脉冲电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一个疗程后、3个疗程后的VAS评分。结果:一个疗程及3个疗程后,治疗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结合颈部肌肉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能明显缓解患者颈、肩、背部疼痛,提高颈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无创兔颈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一种无创颈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并验证其可行性,为防治颈椎病研究提供动物模型和实验载体。方法:24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模型组兔置于改良后的兔盒中,剔去颈部毛发,敷以自制保湿冰袋,调节保湿冰袋松紧并将其下端扣住兔盒,使兔的颈部成低头屈曲位45°,将吹风机出风口对准兔颈部,风力5级。每次造模2 h,每天造模2次,共4 h。对照组兔置于兔盒中,允许其颈部自由活动。造模1个月后,每组兔麻醉或处死后行:1x线影像学观察,2光镜下组织形态学观察,3退变颈椎间盘髓核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变化。比较组间差异性。结果:模型组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有轻微骨质增生,椎间盘髓核脱水皱缩,重量减轻。纤维环产生放射状裂隙,胶原纤维变性、紊乱甚至断裂;退变髓核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颈椎及椎间盘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本造模法符合人颈椎病发病规律,避免了致病因素单一,操作简便易行,造模方法对所观察组织无损伤干扰,有利于本病防治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提牵旋转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颈型颈椎病均通过舒筋活络、提牵旋转手法、整理结束手法和功能锻炼治疗,隔日1次,连做3次。结果:治愈39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3例,有效率95.4%。结论:提牵旋转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18~40岁人群颈椎健康状况,推广应用"颈部保健操",并观察其预防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采用"颈椎病前期调查表"及"颈部功能评价表"调查1252例18~40岁不同行业健康人群颈部健康状况,并将研究对象按分层随机抽样法分为试验和对照两组,用自行研发的"颈部保健操"对试验组进行干预,对持续推广应用的结果进行统计。结果:颈椎病发病呈不断上升且有低龄化倾向,在校大学生颈椎功能减退呈菱形分布,80%以上为不健康或亚健康人群。进行颈部保健操锻炼对改善颈椎局部症状效果明显。结论:"颈部保健操"锻炼可改善颈部早期症状,预防颈椎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手法对颈椎病颈椎生理曲度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了解手法机制及探讨颈曲对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临床确诊有颈曲改变的颈椎病110例,依据颈曲与骨质增生关系,从X线上将颈椎分为Ⅰ度(平衡态)、Ⅱ度(代偿态)、Ⅲ度(失衡态),对照观察治疗前后X线颈曲变化,统计分析颈椎退变状态与颈曲改善关系。结果:手法总有效率99例(90% ),颈曲有不同程度改善58 例(占71.04% ),具中Ⅰ度(平衡态)改善程度最高。结论:颈曲异变在颈椎病发病过程中起选择性加速或减慢作用。颈曲重建在颈椎病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3,(5):993-996
目的:评价耳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瞬即时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试验研究方法,评价耳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瞬即时疗效。患者来源:2008年11月—2009年7月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门诊就诊的9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分组: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编程的计算机随机分组,其中耳针组48例,假耳穴组48例。观察时间:治疗后15 min、30min、60 min。干预耳穴:耳针组采用颈椎穴、枕穴、神门穴耳针干预;假耳穴组采用相对应的3个假耳穴耳针干预。主要结局指标:压痛阈、耐痛阈、VAS、颈椎活动度。安全性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耳针组与假耳穴组相比,治疗前与颈型颈椎病预后相关的各基线资料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30 min和60 min耳针组的VAS评分优于假耳穴组;治疗后15 min、30 min和60 min耳针组的压痛阈评分优于假耳穴组;治疗后15 min、30 min时耳针组的颈椎左右旋转活动度评分优于假耳穴组;假耳穴组有2.1%的患者出现了耳针干预侧耳廓及颈部的异常疼痛,耳针移除后自然缓解。结论:耳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单盲试验表明耳针能够安全且有效地瞬即时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颈椎左右旋转活动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耳针治疗颈型颈椎病进行临床疗效及经济学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试验研究方法,评价了耳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门诊就诊的9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编程的计算机随机分组,其中耳针组48例,假耳穴组48例。耳针组采用颈椎穴、枕穴、神门穴耳针干预;假耳穴组采用相对应的3个假耳穴耳针干预。隔2日换1次耳针,疗程为1周,以有效率为疗效结局指标。以耳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直接成本作为成本,用Excel 2003进行了成本和均值的计算,用TreeAge Pro 2009软件构建了决策树,进行了CEA及敏感性分析。CEA以C/E,ICER为结局指标,进行了治疗1周的CEA分析。结果:耳针组与假耳穴组相比,治疗前与颈型颈椎病预后相关的基线资料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耳针组有效率优于假耳穴组。治疗后1周的C/E表明耳针组相对于假耳穴组的ICER为22,单变量敏感性分析与双变量敏感性分析的结果表明CEA的结果在有些情况下不太稳定。结论:耳针与假耳穴耳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经济学评价表明治疗后1周时耳针组的C/E优于假耳穴组,治疗后1周时耳针组相对于假耳穴组的ICER为22,患者可凭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选用。应用该结论时要注意相关概率和耳针组有效病例的直接成本对结果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探讨颈椎小关节射频热凝术治疗颈椎病患者的护理重要性。30例患者俯卧位于治疗床上,实施颈椎小关节射频热凝术。经过治疗和精心护理30例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治疗过程中,高质量的护理工作发挥重要的作用,患者满意度高,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观察颈椎曲度的改善情况,探讨分析手法作用机理。方法:4家医院将13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组(77例)和牵引对照组(60例),测量治疗前后颈椎X片颈曲值。结果:颈椎曲度改善程度上,手法治疗组亦优于牵引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获效的可能机理之一是恢复颈椎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