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探讨在社区居民开展治未病服务的发展策略。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河北省内11个地级市的3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就诊的3 300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信息情况、对中医"治未病"的知晓状况、对中医"治未病"服务实施意义的认知状况、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状况、对中医"治未病"服务内容的需求状况。结果:共发放问卷调查表3 300份,回收有效问卷调查表3203份,有效回收率为97.06%。37.2%的社区居民听说过,1.3%(68/461)听说过并很熟悉,61.5%没听说过。68.4%社区居民认为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有意义,不同年龄、文化教育程度、月收入状况、医保种类对中医"治未病"服务实施意义的认识状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率为74.6%,不同文化程度、月收入、医保种类的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情况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居民对"治未病"服务内容的需求主要是养生保健(54.3%)、愈后保养(45.9%)、危险因素干预(48.6%)、健康评估(16.7%)、调畅情志(21.8%)。结论: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认知水平有待提高。为了更好的在社区居民中开展治未病服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加强"治未病"思想的社区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居民的认知水平;创新"治未病"社区服务模式,开展人民满意的"治未病"服务;加大对治未病服务的支持力度,开展社区居民需求度高的未病服务项目,从而使"治未病"服务在社区居民中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定和实施社区糖尿病"治未病"预防保健菜单式服务干预方法,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探索一种适宜的社区糖尿病防治方法。方法: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进行糖尿病"治未病"预防保健菜单式服务干预,从服务依从性、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血糖控制水平、服务满意度等4个方面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采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预防保健菜单式服务方法进行干预,服务依从性为95.20%;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症状积分平均值分别为(29.05±9.53)分和(19.51±8.42)分;干预后症状积分较干预前减少32.84%。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分别为27.73%和51.68%;干预服务满意率达90.34%。结论:社区糖尿病"治未病"预防保健菜单式服务干预方法,服务依从性高,患者症状体征和血糖水平均得到改善,服务满意度高,是一种适宜的社区糖尿病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公共服务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将本社区居民随机分为两个组,进行不同的社区健康教育服务模式,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行中医"治未病",并通过多种调查方式对两组健康服务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居民在健康教育后疾病的知晓情况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后"知晓"和"了解"的例数为360例,占全部患者的90.0%,且"知晓"的患者要多于"了解"的患者。研究组居民对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的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开展中医"治未病"健康教育在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对提升我国预防保健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二沙岛社区中医"治未病"健康文化教育传播的现状与需求,分析社区"治未病"的知晓度和传播途径,为构建"治未病"健康文化教育传播平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二沙岛社区350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共获得337份有效问卷。77.45%受访居民听过中医"治未病",66.47%受访居民接受过中医"治未病"健康文化教育。有82.20%的人愿意参与社区中医"治未病"健康文化宣教。有92.58%的人希望社区定期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开展形式为按摩、健康调养咨询、针灸和药膳食疗。结论:社区对中医"治未病"及其健康文化认知度和接受度较高,更多的人希望社区定期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潜在需求已经实际存在。构建社区中医"治未病"健康文化教育平台要结合社区的需求,以定期组织义诊、健康讲座、中医保健培训等形式为渠道正确引导需求,以定期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活动为载体提升教育成果。  相似文献   

5.
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居民预防保健中的优势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庆 《天津中医药》2010,27(3):228-229
中医药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势,《黄帝内经》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居民防病治病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为中华民族预防疾病、养生保健和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对老年高血压在社区高血压慢病自我管理基础上,进行"治未病"预防保健综合干预早期防治的社区实践,初步建立并验证该特色服务模式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形成中医药综合干预方案;建立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三级综合性中医院为核心的高血压病早防、早治模式,为高血压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干预的社区综合防治体系提供可行依据,使高血压病防治重点从专科诊疗向社区预防转移。社区卫生简便低廉的"六位一体"服务功能以及中医治未病的预防保健优势,对老年高血压病的防治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亚太传统医药》2012,(7):2-F0002
<正>6月19日,2012年"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第七次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等出席会议,全国各省、区、市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同志、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相关负责同志、"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地区相关负责同志、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准入试点地区相关负责同志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预防保健重点专科培育单位和成员单位相关负责同志近50。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疾病的预防和保健工作的开展,是整个社区医疗服务的重中之重,而这样的工作重点正好与我国历史悠久的"治未病"理论相似。"治未病"是我国传统中医理论中的精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合康复"都是中医理论"治未病"中的深刻内涵。文章就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医疗服务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长沙市社区老年人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长沙市2个社区年龄≥60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分为三部分:1社区居民的社会人口学特征;2社区居民的自我健康认知,包括健康自评和健康管理2个方面;3社区居民对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态度。结果发放问卷360份,剔除不合格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320份,有效率88.8%。社区老年人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百分比为86.2%,不同文化程度、职业、保险、家庭收入、健康自评和健康管理对社区老年人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比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健康管理、健康自评和家庭收入是影响社区老年人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在社区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首先要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并走廉价亲民路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念用于社区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社区开展中医"治未病"推广活动前后健康教育调查资料,比较活动前后社区居民中医药健康知识知晓率、中医药服务满意度及高血压控制率等。结果:活动后社区居民中医药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活动后社区居民社区卫生服务满意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同时活动后社区居民高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理念用于社区医疗卫生工作作用确切,可有效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改善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加强高血压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状况,并提出合理的管理对策。方法:对2017年在社区卫生机构就诊的300名社区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中医"治未病"知晓程度、是否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为何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等。结果:听说且了解中医"治未病"的166人,听说过但不了解的45人,未听说过的79人。获取途径:广播或电视、网络138人,社区宣传93人,中医院69人。适合开展中医"治未病"的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6人,中医院82人,其他42人。影响中医"治未病"开展的因素:技术水平120人,服务内容100人,其他80人。201人认为应纳入医保,285人认为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愿意尝试中医"治未病"者223人,占74.33%,且不同文化程度和月收入及户口性质、医保形式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状况较好,但仍存在不足,因此政府和医院尤其是社区卫生机构应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区居民的认知水平,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中医"治未病"服务技术,扩大中医"治未病"服务内容,满足社区居民需求。政府可适时将中医"治未病"纳入医保。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浙江省社区人群对我国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需求的调查发现:中医“治未病”理念有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优势,但尚未得到有效推广。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应该以中医医院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辐射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主要技术手段得到了社区人群的认可,需要有良好的服务管理政策加以支持。  相似文献   

13.
城市“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制定城市区域"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区域"治未病"服务进展和效果,推动区域"治未病"工作开展。方法:根据研究主题确定咨询专家人选,采用Delphi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两轮咨询,建立指标体系。结果:两轮咨询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97.56%、100%,专家权威程度在0.7以上,协调系数为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最终确定了113项三级指标。结论:专家代表性强,积极性高,权威程度及协调性好,此次Delphi法筛选出的指标符合构建城市区域"治未病"绩效评价体系的需要,该指标体系可为社区"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工作评估提供参考和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林汉慧  伊丽莎  郑瑶瑶 《新中医》2016,48(8):222-223
目的:调查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并结合中医治未病对其服务需求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30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其健康状况及对中医治未病服务的需求。结果:社区居民社会及健康因素不同在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需求程度不同,选择中医治未病的居民有185例,占总比例92.50%。治未病在关节痛、心脑血管和急性等疾病开展前后并无明显改善(P0.05),呼吸系统疾病、胃肠炎、过敏性疾病及失眠等病症,开展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未病的运用对社区健康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光明中医》2021,36(8)
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治未病学科体系,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相适应,当前治未病健康工程迅速在全国各地实施铺开。作为派驻紫金县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学科带头人,肩负搭建起全国县级特色治未病中心责任,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治未病中心的学科建设思路与发展主要从"规范化创建治未病中心""软实力因地制宜多探索""文化氛围塑造凸显特色""建治未病保健服务体系""科普惠民培育中医土壤"等方面进行发挥。以期打造出全国县级特色治未病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特色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同时,为中医事业的传承,创造有利的土壤。  相似文献   

16.
建立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治未病"中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的要求,对提高中医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防治领域中的作用具有重大意义。文章结合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工作的开展情况,对"治未病"中心的工作意义和建设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目前健康管理服务主体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与交流学习,形成建设治未病服务模式和管理服务流程的思路。方法: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的设计与实践,以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健康追踪为主要功能,对信息进行整合,健康干预则以健康咨询门诊的健康指导服务、专科传统疗法为中心的直接干预为主,同时,针对不同人群进行追踪,共同构成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于一体的治未病服务链。结果:在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形成集健康管理、检后就医、开展专科连续性管理于一体的治未病服务链,建立中医特色的健康评估模式。结论:通过中医治未病服务,将治未病思想转化为实践,提高疾病预防、养生保健能力。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为民众提供最佳的预防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研究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对社区居民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及控制效果。方法:将社区登记的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给予常规组日常干预;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干预。对两组实验者血压控制效果及血压控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的比较显示干预组戒烟戒酒、遵嘱服药以及坚持运动人数均显著多于常规组(P<0.05);服药依从性比较显示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显著优于普通组(P<0.05)。结论:对社区居民实行以中医"治未病"为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居民及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识并采取一定预防措施。及时跟进患者疾病发展情况和血压控制情况。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加快疾病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19.
6月19日,2012年“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第七次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等出席会议,全国各省、区、市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同志、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相关负责同志、“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地区相关负责同志、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准人试点地区相关负责同志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预防保健重点专科培育单位和成员单位相关负责同志近500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中医在"治未病"方面有着先天优势,能有效降低慢性病发病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节约医疗费用,改善居民健康状况。中医"治未病"在疾病的预防保健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对中医"治未病"的投入仍十分不足,许多"治未病"的中医干预措施和药物未能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和商业医疗保险等费用补偿范围,收费标准偏低,收费项目少,影响了中医"治未病"工作的推进。本文阐述了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意义、理论和基本内容,分析了中医"治未病"服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建立主动型"治未病"服务的费用补偿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待能对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