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调查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及考察采用慢性病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我院风湿科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6例与观察组76例。对照组予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基础上予慢性病管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以及1年后复查骨密度情况。采用满意度调查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慢性病管理质量及疼痛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骨质疏松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观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干预后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1年后复查骨密度,对照组骨质疏松患者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慢性病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慢性病管理模式干预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后,能有效减少关节疼痛,改善骨质疏松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各项指标值,提高了患者的整体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住院接受云克治疗的RA患者49名及未接受云克治疗的RA门诊患者30名并随访一年,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晨僵时间、疼痛评分、ESR、CRP、RF、骨密度、关节肿胀及压痛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云克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在治疗1年后各项临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经云克治疗后12个月骨密度有所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腰椎及髋部BMD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不仅有良好的抗炎效果,亦可增加骨密度、抗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探讨沙立度胺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趋化因子配体(CCL19)的影响。方法抽取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确诊并接受治疗的1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展开研究,纳入标准:均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且未接受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药物治疗,短期内无怀孕意向且未怀孕者;排除标准:合并患心脑血管疾病、服用抗风湿药治疗者以及对实验用药物过敏者。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并接受不同方案进行治疗,采集血清样本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趋化因子配体(CCL19)的表达,并观察统计治疗前后2组患者临床体征及实验室相关指标表达,包括关节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情况。并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患者临床体征、实验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利用两因素两水平方差分析方法对两组患者血CCL19治疗前后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利用2检验对类风湿因子、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体征及实验室相关指标均得到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经沙立度胺治疗其临床各体征与相关指标以及血清CCL19表达(417.55±198.64)均比对照组(574.53±226.53)更低,改善效果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关节痛指数:t=12.3415,P0.01;关节肿胀指数:t=13.9137,P0.01;晨僵时间:t=18.9826,P0.01;ESR:t=20.8624,P0.01,CRP:t=21.4424,P0.01,RF阳性:2=9.2593,P0.01;血清CCL19:F=9.386,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比对照组(76.67%)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0652,P0.05)。结论与传统抗风湿药物相比,应用沙立度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在缓解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控制病情发展等方面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较好,为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亚低温手术对脑外伤后继发脑梗死的疗效以及其对神经功能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本院治疗脑外伤后继发脑梗死的患者共82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为41例。其中观察组在亚低温条件下进行颅内外动脉吻合术治疗,对照组在常温条件下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各项指标的变化和预后的影响,对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GOS进行评分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82.93%)显著优于对照组(63.4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76,P=0.046)。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水肿体积均减小,颅内压均降低,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良好率(82.93%)显著高于对照组(63.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亚低温手术对脑外伤后继发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现象,并且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温经方联合新编五禽戏的综合疗法对绝经后骨量减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绝经后骨量减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予日光浴和饮食干预。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益气温经方联合新编五禽戏的综合疗法进行干预治疗。观察周期为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12个月后的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isty,BMD)、SF-36生活质量(SF-36 quality of life score,SF-36)评分,并统计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生率。结果腰椎骨密度:治疗前,两组患者腰椎骨密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腰椎骨密度逐渐升高,对照组患者腰椎骨密度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及治疗12个月后,两组腰椎骨密度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骨质疏松发生率: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有5例(10.0%)患者继发为骨质疏松症,对照组有13例(25.0%)患者继发为骨质疏松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SF-36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温经方联合新编五禽戏的综合疗法能够改善绝经后骨量减低患者生活质量,提升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治疗重症骨折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60例重症骨折继发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基偶顺序分别设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在骨折三个月后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骨折三个月后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阿仑膦酸钠治疗,两组均治疗三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骨代谢标志物I型胶原交联氨基端肽(NTXI)、I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TXI)、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和血骨钙素(BGP)、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碱性磷酸酶(BALP)。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TXI、CTXI、TRACP5b、BGP、BMD和BALP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 05)。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 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 0%(P0. 05);治疗组的NTXI、CTXI、TRACP5b、BGP、BMD和BALP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阿仑膦酸钠治疗重症骨折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压氧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局部注射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黏附因子及微循环指标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骨折有延迟愈合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除此之外,进行高压氧疗,并在骨折周围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清黏附因子[血清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水平,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水平及OPG/RANKL蛋白表达。结果治疗后1、2、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骨折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sICAM-1、BMP-2、sVCA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TGF-β1、IGF-1及PD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OPG/RANKL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局部注射能够显著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黏附因子及微循环指标,促进骨折愈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玉龙散外敷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A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口服美洛昔康胶囊以及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玉龙散外敷,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Bath AS病情活动指数(BASDAI)、功能指数(BASFI)、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病情活动指标,比较改良Schober试验、扩胸度、腰痛晨僵时间、疼痛关节数等临床表现,综合评价临床疗效并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病情活动指标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BASDAI、BASF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CRP、ESR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晨僵时间、疼痛关节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龙散外敷联合药物治疗AS能提升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脊柱功能状态,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药外敷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101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6例),观察组经辨证分型后采用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应用青霉素800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配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疗程2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实验室主要检验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实验室主要检验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中药外敷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能够显著缓解症状,疗效肯定、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和维D钙咀嚼片,治疗组在上述药物基础上给予补肾通络方,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检测患者的骨代谢指标、炎症指标以及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70%,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骨密度、临床症状及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通络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很好的调节骨代谢,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分析探讨中医证型辨证施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在厦门市第五医院住院治疗的72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均在控制血脂、血压、血糖等基础上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联合使用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进行治疗,对于骨痛较为明显的患者则采用降钙素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其中对于脾胃气虚型患者以补中益气汤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肝肾不足型患者以右归丸合左归丸加减治疗,对于骨痛较为明显的患者则加用姜黄、延胡索、川芎进行治疗。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者的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和骨密度以及糖尿病控制指标,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预后。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0%(χ^2=7.398,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糖尿病控制指标并无明显差异(P均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糖尿病控制指标均显著优于本组治疗前(P均0.05),但是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糖尿病控制指标并无明显差异(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骨密度以及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并无明显差异(P均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骨密度情况均显著优于本组治疗前,并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骨密度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均0.05);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均0.05)。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8.38±15.33)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55.38±14.39)分(t=3.849,P 0.05);试验组患者的初次骨折率和症状复发率、再次骨折率分别为8.33%、13.89%、2.78%,分别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7.78%、36.11%和19.44%(χ^2=4.853,χ^2=4.938,χ^2=5.039,P均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而言,在采用传统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中医辨证施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扁平疣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扁平疣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将138例扁平疣患者,分别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肝胆湿热型62例,瘀血阻滞型46例,阴虚火旺型30例。采用随机方法将3型患者分别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中肝胆湿热型31例,瘀血阻滞型23例,阴虚火旺型15例。治疗组给予中医辨证分型,中药内服及外搽联合重组干扰素α-2b肌注,对照组用聚肌胞外搽联合重组干扰素α-2b肌注。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46%,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扁平疣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92例门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年龄20~57岁,病程3个月~6年。均有下腹、会阴疼痛,排尿不适等症状,部分患者前列腺液(EPS)常规白细胞异常或细菌培养阳性,符合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制定的前列腺炎诊断标准。92例患者分为中西药结合治疗组(A组,46例)和单纯西药治疗组(B组,46例),治疗前2组患者年龄、病程、症状评分(NIH-CPSI)、生活质量评分(QOL)及EPS检查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采用EPS培养细菌敏感的抗生素或大环内酯类药物,配合α受体阻滞剂及温水坐浴等物理治疗;A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口服,每次1剂,每日2次。治疗6~8周后,比较2组患者起效时间及治疗前后NIH-CPSI、QOL及EPS检验结果变化。结果A、B 2组患者治疗后起效时间分别为(11.2±5.4)d和(18.1±6.7)d(P〈0.001)。A组治疗后NIH-CPSI和QOL评分分别为4.5±4.7和2.3±1.7,B组分别为7.8±4.1和3.7±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治疗前后NIH-CPSI与QOL下降幅度均较B组明显(P=0.02和P〈0.001)。A组治疗前EPS-WBC计数分类为:(-)19例、(+)17例、(++)5例、(+++)5例,治疗后(-)30例、(+)14例、(++)1例、(+++)1例,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B组治疗前EPS-WBC计数分类为:(-)13例、(+)21例、(++)4例、(+++)8例,治疗后为:(-)19例、(+)21例、(++)4例、(+++) 2例,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治疗后A组白细胞下降程度明显好于B组(P=0.02)。A组治疗前EPS细菌培养阴性18例、阳性28例,治疗后阴性34例、阳性12例;B组治疗前EPS细菌培养阴性19例、阳性27例,治疗后阴性34例、阳性12例,2组治疗后细菌培养阳性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2组间EPS培养细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A组总显效率(治愈+显效)71.7%,明显好于B组(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具有协同功效,可迅速改善症状,与单纯西药相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糖皮质激素是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主要成分为皮质醇,因其具有强大的抗炎、免疫抑制、抗休克、抗过敏及抗毒素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由于其需大剂量长期应用,且治疗剂量与产生副作用的剂量之间的分界较狭小等原因,往往在治疗疾病时也给机体带来了很多副作用,如类柯兴综合症、重症感染、骨质疏松症、消化性溃疡、糖尿病、痤疮、紫纹、行为认知改变等,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充分认识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及其治疗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并内伤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宋氏正骨科住院就诊的142例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8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142例患者经系统治疗后,随访中显效130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7.18%。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并内伤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济、安全、临床疗效显著并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中药注射剂,是一种我国中医学独创的临床应用剂型,对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急危重症抢救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就目前影响静脉用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因素进行简要的总结和分析,分别对中药制剂自身的质量影响和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影响进行了探讨。并研究提出加强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措施,分别从完善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工艺、强化有害物质的检测、加强对药材原料的质量监管以及提高中药注射剂配伍的合理性来分析,从而不断提高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推动中药注射剂的长效、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