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血脂的主要成分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及游离脂肪酸。这些成分在血液中与蛋白质结合成颗粒大小不同、密度不等的脂蛋白。通常所说血脂异常是血脂代谢异常的简称,主要指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水平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过低。近年来,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极受重视,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血清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血脂异常在我,国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此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血脂异常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和甘油三酯的水平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过低,均能引发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与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变化的关系。方法测定80例糖尿病患者的全血粘度、血细胞比容,并用生化全自动仪测定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变化。结果糖尿病组全血粘度、血细胞比容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测定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与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值数有极高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南阳市老干部血液中四项生化指标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干部血液中葡萄糖、尿素、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四项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医疗保健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调查600名健康老干部体检者(年龄大于60岁)的以上四项生化指标,并与800名年龄在60岁以下的健康成人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人糖和胆固醇并没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而是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60~79岁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其血清尿素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到80岁以上则维持在一个新的水平;老年人甘油三酯随着年龄的再增长非但没有升高,反而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趋势,只有在60-69岁组中甘油三酯明显高于青年组。结论老年人血液中葡萄糖、尿素、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四项生化指标有其特点和规律,不能一概套用正常成年人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5.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脂主要是指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二都不溶于水,在血液中不是以游离的形式存在,而是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由此血脂才能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所以,血脂异常的实质是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6.
每当人们提起健康状况时,常会听到“三高”的说法,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其实,高血脂这个概念是不准确的。很多人认为,高血脂就是甘油三酯升高或者胆固醇升高,血脂异常其实并非那么简单。所谓血脂,顾名思义就是血液中的脂性物质,是血中所含脂质的总称。它是一个大家庭,家中有四个“兄弟”。“大哥”叫胆固醇,“二哥”叫甘油三酯,“三哥”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相似文献   

7.
血脂异常是血液脂质代谢异常的简称,主要指血浆中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过低[1].关于血脂异常的认识是随着对心血管疾病的深入研究和诊断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深入,血脂异常的概念也不断更新,对血脂异常的描述更为全面、准确[2].  相似文献   

8.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防治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血脂异常是指血液脂质代谢异常,包括血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的增高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降低。血液中的脂质参与体内的能量代谢,包括能量的产生和储存。胆固醇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能稳定细胞膜的流动性,并且也是合成类固醇激素和胆酸的重要原料。血脂代谢异常却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容易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  相似文献   

9.
血脂异常是指由脂质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的一种病症。其症状分散于中医的眩晕、胸痹、中风等病证中,临床上主要以实验室检测指标为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对饮用磁化水和非磁化水的两组高胆固醇血症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磁化水有明显降低血液粘度(P<0.05)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效应(P<0.05)。  相似文献   

11.
高脂血症是指血中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而导致的一种全身性疾病。现在科学的叫法是血脂异常。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可以将多余的胆固醇从动脉中清除,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过多时会钻入破损的动脉壁,沉积成斑块,堵塞血管,引起冠心病、中风等事件。  相似文献   

12.
胆固醇在体内有着广泛的生理作用,例如形成胆酸、稳定细胞膜、参与合成胆吲醇激素等。但血液中胆固醇过高时便会引起高胆固醇血症,对肌体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以下8种疾病都与高胆固醇有关,也被称为高胆固醇相关性疾病,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对饮用磁化水和非磁化水的两组高胆固醇血症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磁化水有明显降低血液粘度(P<0.05)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效应(P<0.05)。  相似文献   

14.
食物营养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对血脂含量有重要影响。食物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超过正常需要量时,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脂蛋白含量也增加。血脂含量对许多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本文提示人们要合理安排膳食,并对动脉样硬化动物模型的制作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许国胜  陈慧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4):142-143
目的了解老年糖尿病(DM)患者血液中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代谢水平。方法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本院体检老人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评价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人群的血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代谢水平。结果糖尿病患者结果和非糖尿病人群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人群的总胆固醇异常人数没太大的差异,但甘油三酯异常的人数差异明显。糖尿病患者的TC、TG显著同时升高。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同时脂类的代谢也受到严重影响,平时在监测血糖的同时进行脂类的检测、在降糖的同时进行降脂,对治疗糖尿病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周颖  马坚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755-4756
目的:探讨无锡地区人群中尿酸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血尿酸、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浓度分组,以脲酶比色法测定血尿酸,以氧化酶法测定总胆固醇,以脱氢酶法测定甘油三酯。结果:高尿酸血症者各年龄组间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增高率差异无显著性,高甘油三酯组尿酸增高率明显高于正常甘油三酯组,高胆固醇组尿酸增高率明显高于正常胆固醇组。结论:尿酸增高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代谢异常有关,与甘油三酯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17.
许昕 《求医问药》2010,(12):13-13
据调查资料显示,在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40%的人合并有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指人血液中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超过正常标准,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低于正常标准的一种血脂代谢紊乱的现象。血脂异常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复方加味血脂清对高脂血症家兔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的影响。方法 用高脂饲料喂养家兔,造模成功后,观察不同浓度的复方加味血脂清对受试动物血脂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甘油三脂和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复方加味血脂清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喜马拉雅旱獭模型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了解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方法健康成年喜马拉雅旱獭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和实验组15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实验组给予高胆固醇、高脂饲料。在高胆固醇、高脂饲料喂食的第4周、12周检测血浆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普通组相比,喜马拉雅旱獭血浆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血浆粘度也有明显增加(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有所增加(P〈0.05),全血粘稠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红细胞电泳指数则明显降低(P〈0.01),全血还原粘度亦降低,其中全血还原粘度(中切)降低明显(P〈0.01)。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喜马拉雅旱獭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胆固醇浓度无关。其中血浆粘稠度中切ηa60l/s(mPa.s)、血浆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低切)与甘油三酯呈负相关;红细胞刚性指数与甘油三酯含量呈正相关。结论高胆固醇、高脂饲料饮食使喜马拉雅旱獭血浆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增高,血液流变学存在特有的变化,提示喜马拉雅旱獭可作为高脂血症防治研究中的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20.
血浆脂蛋白代谢赵水平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410011)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它们是生命细胞的基础代谢必需物质。血脂中的主要成份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其中甘油三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