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蒲圣雄  周晶  罗家明  杨皓迪  余巨明 《浙江医学》2020,42(22):2463-2466
目的分析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LETM)的病因和MRI表现特点,为该类影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检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脊髓MRI表现符合LETM的住院的48例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分析病因及脊髓MRI上病灶的特点。结果LETM病因很多,最主要的病因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占47.9%;其次为多发性硬化(MS),占18.8%。与NMOSD比较,MS患者病程更长、以脊髓为首发病变部位的患者更少、颈髓更易受累,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脊髓MRI分析提示,T2WI上特异性亮斑病灶为NMOSD的特异性影像表现。结论NMOSD是LETM最常见的病因,其他病因同样需要重视,脊髓特异性亮斑病灶是NMOSD具有诊断价值的MRI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临床和MRI特点,提高MS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MS的临床表现和MRI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MS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急性或亚急性发病。26例病前有诱因,主要与感染有关,首发症状以肢体无力和视力减退为多见,复发-缓解型32例,病变部位中脊髓29例,视神经28例,大脑半球14例,脑干8例,小脑4例,发作性症状14例。MRI检查脑部病灶多位于侧脑室周围和胼胝体,病灶多呈卵圆形,大部分病灶与侧脑室壁切线垂直或相连;脊髓病灶位于颈髓和胸髓,与脊髓长轴一致的长条状或多发非连贯性条索状,位于脊髓后外侧,激素治疗后大部分病灶可缩小或消失。急性期及亚急性期组均有明显疗效,慢性起病者也有改善。结论:结合MS的临床表现和脑部及脊髓MRI结果,可以提高对MS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髓多发性硬化(MS)的磁共振(MRI)特征。方法对11例脊髓MS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加以分析。结果脊髓多发性硬化MRI表现特点为:病变区脊髓呈轻度增粗(5/11),有的无增粗(6/11),外缘光整。T2WI显示脊髓病变区的信号增高;病变范围不长,多为两个椎体高度以下(9/11);脊髓多发病灶3例;7例还有头颅MRI平扫,伴有脑部病变4例(4/7)。8例病人(8/11)同时还有增强MRI。增强MRI检查无明显强化(3/8),或仅有轻到中度斑片状强化(5/8)。结论MRI对脊髓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4.
杨蕊梦  许乙凯  冯婕 《广东医学》2006,27(12):1856-1857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例临床确诊MS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RI T1WI,T2WI,FLAIR增强扫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MR图像进行评估,观察病灶的部位、数目、形态、大小及强化特征。结果24例患者MRI显示:MS病变为多发,可见于大脑半球、脑干、小脑半球、颈段及胸段脊髓,主要位于侧脑室周围及其深部脑白质,颈髓较胸髓多见。病灶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有或无占位效应,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强化程度不等。结论MRI对发现MS病灶十分敏感,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22例脊髓多发性硬化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方法 所有病例均为临床(E)06er分类)及实验室检查所证实。对脊髓MS病灶按部位、信号强度及形态特点分别进行分析。结果:颈段脊髓为脊髓MS的好发部位,其部位特点与该病临床症状有很强的相关性。脊髓MS病灶分为斑块灶和弥散信号异常区两类,前者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界清楚,见于慢性期及少部分急性期病例。后者以T1WI等信号为主,少数呈低信号;T2WI均呈较高信号,边界模糊不清,均见于急性期。急性活动期脊髓肿胀,而慢性期脊髓萎缩。平扫矢状位T2WI对病灶的显示最敏感。脊髓MS与脊髓感染性炎症和脊髓缺血梗死的MRI鉴别诊断有一定难度。结论 MRI对脊髓MS的定位、定性及分期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临床与MR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的临床特点及磁共振扫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阳性特征,以帮助临床确诊。方法:17例脊髓型MS患者,均行MRI扫描。结果:MRI表现异常者13例。其临床表现为脊髓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病程中有缓解与复发,或呈慢性进展。MRI特点是TW1脊髓局限性增粗或信号不均匀,T2WI病变处伴有斑片状高信号,活动期病灶呈条状或斑片状增强,脊髓内病灶呈间断分布,与脊髓长轴一致,病灶呈偏心分布。结论;MRI的使用对脊髓型MS诊断有很大价值,结合临床表现不易漏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符合McDonald诊断标准的180例M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国际MS中心制定的扫描序列进行扫描,分析MS主要临床特点、脑和脊髓病灶影像特点以及与临床残疾状态功能评分(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的相关性.结果:(1)本组MS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诱因之一(27.78%),以肢体无力为最常见的症状(54.4%).(2)按照病灶受累的部位分类:单纯脑部受累45.56%,单纯脊髓受累29.44%,脑和脊髓均受累25%,三者之间的EDSS评分有统计学差别(P<0.05).(3)下颈髓和上胸髓最易受累,≤3个节段的病灶数占74.49%,累及1~2个节段脊髓病灶例数最多.结论:结合临床和MRI影像特征,有利于MS的诊断和监测病灶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与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关系。方法:对NMO与MS的临床及病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NMO可于幼年发病,症状和体征限于视神经和/或脊髓,亦可反复多次发病,病程较长;NMO与MS患者脑脊液(CSF)寡克隆区带(OB)阳性率吻合为33%。电生理检查对发现临床及亚临床损害提供简捷易行的方法;在NMO中MRI异常率为68%,在MS的异常率为64.52%。NMO病理可见视神经和脊髓的萎缩、视神经元消失,脊髓可见脱髓鞘斑,大脑半球、脑干和小脑不受累,免疫组化可见MS和NMO患者新鲜病灶中有较多T淋巴细胞浸润,陈旧病灶内较少,IgG、IgA、IgM及C3补体多见于巨噬细胞、星形细胞、浆细胞内。结论:NMO与MS病变性质相同,支持NMO是MS的一个亚型。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硬化脑部MRI表现及其与临床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慢性致残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是脑和脊髓脱髓鞘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MS的确诊以临床为主,磁共振成像(MRI)问世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现就近年来有关MS脑部MRI表现及其与临床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MS脑部MRI表现1.1MRI在MS诊断中的特点MRI在MS的诊断及病情判断中具有独特的领先地位,能显示CT无法显示的直径<0.2cm的病灶,对脑干、脊髓部位的亚临床损害及微小病灶、后颅窝病灶更显优势,并通过病灶特点及增强扫描作出定性诊断及辨别病程与病期,是MS最直观的辅助检查手段,且定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提高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总结106例MS的MRI、诱发电位(EP)及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本组MRI异常86例,阳性率81.13%,病灶分布依次为大脑半球白质、脊髓、脑干、胼胝体、小脑、基底节、丘脑及视神经。MRI异常表现为局灶长T1、长T2信号。本组进行了3种EP检查,分别为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视觉诱发电位(VEF)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行SEP检查70例,异常51例(72.86%);VEP检查76例,异常53例(69.74%);BAEP检查54例,异常11例(20.37%)。结论:MRI是目前诊断MS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结合EP检查及临床可以进一步提高MS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1.
MRI对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MS)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2例脊髓型MS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病人的病灶部位以颈、胸髓多见,病变脊髓T1WI为低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后无强化或仅有轻度斑片状、环状强化.MRI复查,1例病人发现有新的MS斑块出现.急性期需与髓内肿瘤及急性脊髓炎进行鉴别.结论 MRI对脊髓型M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方法搜集MS患者9例的临床资料及CT、MRI影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视神经症状4例(44.4%),脊髓症状3例(33.3%),大脑半球症状3例(33.3%),脑干症状及周围神经症状各1例。9例患者CT检查,6例异常、MRI检查均有阳性发现。结论结合临床与CT、MRI表现,可提高对MS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蒋景文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1):2941-2945
一、MRI对MS诊断的作用 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自20世纪80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1981年首次报道应用于多发性硬化(MS)。Young等比较了10例MS患者的头MRI与CT所见,MRI找到131个脑病灶,而CT仅发现19个。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22例脊髓多发性硬化 MRI 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方法所有病例均为临床(Poser 分类)及实验室检查所证实。对脊髓 MS 病灶按部位、信号强度及形态特点分别进行分析。结果:颈段脊髓为脊髓 MS的好发部位,其部位特点与该病临床症状有很强的相关性。脊髓 MS 病灶分为斑块灶和弥散信号异常区两类,前者 T1WI 呈等信号,T2WI 呈高信号,边界清楚,见于慢性期及少部分急性期病例。后者以 T1WI 等信号为主,少数呈低信号;T2WI 均呈较高信号,边界模糊不清,均见于急性期。急性活动期脊髓肿胀,而慢性期脊髓萎缩。平扫矢状位 T2WI 对病灶的显示最敏感。脊髓 MS 与脊髓感染性炎症和脊髓缺血梗死的 MRI 鉴别诊断有一定难度。结论 MRI 对脊髓 MS 的定位、定性及分期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辅助检查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价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46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进行辅助检查分析,从而探讨其各项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46例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结合文献复习对磁共振成像(MRI)、头颅CT扫描、脑电图(EEG)、脑脊液寡克隆区带(OB)、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进行比较。结果:MRI可发现MS早期病变,及早作出诊断,且明显优于头颅CT扫描及其它辅助检查。结论:MS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侧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脊髓和脑干。MS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临床,MRI作为MS的辅助论断是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的早期表现——临床孤立综合征(CIS)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5例CIS患者及21例对照组,CIS患者发作期行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寡克隆带测定及MRI检查,液相芯片分析技术检测血清及脑脊液VEGF浓度。结果 CIS患者发作期脑脊液VEGF平均荧光强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脊髓病灶长度≥3个脊柱节段的CIS患者脑脊液VEGF水平比脊髓病灶长度〈3个脊柱节段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CIS患者血清及脑脊液VEGF水平与EDSS评分、血脑屏障指数(BBB)及MRI病灶强化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IS患者发作期脑脊液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可能与MS发病及脊髓纵向扩散病灶的形成有关。血清及脑脊液VEGF水平与神经功能残疾、BBB破坏的关系尚有待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脊髓型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MRI特征,探讨MRI在脊髓型MS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证实的脊髓型MS 11例,均行MRI检查,对其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共检出病灶27个,病灶分布于颈段脊髓和胸段脊髓。矢状面病灶形态主要表现为与脊髓长轴平行的长条状、梭形或斑片状。T1WI或T1WIR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病变区脊髓主要表现为轻-中度脊髓肿胀,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或呈团块状、长条状、边缘环状及斑片状强化,范围明显小于T2WI上所见。结论:脊髓型MS具有一定的MRI特征,但其在影像学诊断上仍需与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视神经脊髓炎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脑和脊髓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特征及其与生活质量、残疾程度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170例临床诊断多发性硬化患者进行MRI检查,并进行生活质量、残疾状况、焦虑和抑郁状态评分.结果 脑内病变部位以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和额叶多见;脊髓单病灶以1~2个椎体长度多见,融合病灶以4~5个椎体长度多见;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MS脑脊髓混合损害和单纯脊髓损害3种类型的比较,NMO患者的脊髓病灶最长;MS患者的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缺失程度、焦虑和抑郁受病灶的分布影响.结论 MRI检查有利于MS的早期诊断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常规磁共振与FLAIR序列对多发性硬化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常规磁共振(MRI)检查和快速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FLAIR)技术对颅脑多发性硬化症(MS)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Signa 1.5 T TWin Speed磁共振机,对58例经临床与实验室检查明确的MS病例(男34例、女24例,平均年龄35.95岁);例行T1FLAIR、T2WI及FLAIR技术检查,并对所检病灶进行对比。结果(1)FLAIR成像技术共检出病灶877个,T1FLAIR捡出病灶651个,为FLAIR序列总数的74%;T2加权成像检出病灶776个,为FLAIR序列总数的88%;对脑室周围及皮髓交界处病灶的检出率FLAIR序列明显优于T1FLAIR及T2WI2(2)MS病灶主要分布在脑室周围白质和半卵元中心区,两处病灶占总病灶数的96.1%。(3)病灶形态多为斑片状、圆形及/或卵圆形,也有少部分可见大片状病灶,甚至有的表现为假瘤样病灶。病灶的直径多小于1.5cm。结论FLAIR序列对诊断MS优于T1FLAIR、T2WI,其发现MS病灶明显多于后者,且重复性好,能较好的显示近皮层处和脑室旁等传统T2易漏诊病灶,尤其对小病灶显示情况明显优于T1FLAIR、T2WI。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临床表现为复发缓解和功能障碍进展。患者早期可表现为孤立的脱髓鞘事件发作,称作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CIS)。在CIS患者就发现了中枢脱髓鞘和轴索损害的证据,80%发病时有中枢脱髓鞘病灶者在未来10年将发展成临床确诊的MS(clinically definite MS,CDMS)。在MS的漫长病程中,临床所见的复发次数远低于MRI所见的复发(T2加权相新病灶或T1加权相增强病灶,亦可视作亚临床复发),说明MS的炎症反应持续存在,临床发作只是“冰山的一角”。MS早期阶段的炎症反应对其进展很重要,那么,MS是否需要尽早开始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