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指导孕(产)妇进行盆底锻炼对分娩及产后盆底肌力的分析.方法 将100例孕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由1名高年资的负责产科宣教的主管护师任教盆底肌锻炼(PFMT)课程,对两组进行健康宣教.课后对试验组采取现场指导及社区护士指导.以了解进行盆底锻炼的情况.对照组未派社区护士指导.结果 两组剖宫产率和无指征剖宫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产后6周,产后3个月盆底肌纤维收缩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性指导孕(产)妇进行盆底肌锻炼有助于缩短第二产程,有利于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妇学校进行营养指导及盆底肌肉锻炼对产后盆底肌力恢复的研究。方法选取产科门诊正规参加产检的孕妇,随机分为二组,研究组每周定期参加孕妇学校学习,孕妇学校给出个体化孕期营养管理及盆底肌力锻炼计划;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系统产检。观察二组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盆底肌力测定结果二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力性尿失禁及阴道壁膨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学校开展孕期营养指导及盆底肌肉锻炼,对妊娠和分娩造成的盆底功能障碍,可以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初产妇焦虑及产后疼痛、出血的影响,提高分娩质量。方法:选择合适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焦虑、疼痛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产妇SA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临产前及产后24h,观察组产妇S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产后24h、48h及72h,观察组产妇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h、产后24h出血量及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自然分娩初产妇的焦虑负性情绪,减轻分娩后疼痛,降低产后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模式在分娩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在我院产检、分娩的1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即将其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给予观察组循证护理,给予对照组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产程、术后出血量及新生儿质量。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程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自然分娩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剖宫产出血量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中剖宫产婴儿Apgar评分8~10分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中自然分娩的婴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可最大限度满足产妇需求,利于减少术后出血量、缩短产程、提升新生儿质量,在分娩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极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纪伟青  周陈华  叶晓慧  单晶晶 《浙江医学》2020,42(22):2435-2438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时长与盆底功能近期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青田县人民医院阴道分娩的足月单胎初产妇142例,根据第二产程时长分为>2h组29例(观察组)和≤2h组113例(对照组)。两组产妇产后6~8周通过病史采集、盆腔脏器脱垂评分(POP-Q)、手测盆底肌力(采用Oxford评分法)、盆底肌肌电检测以及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简版评分(PISQ-12)和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版评分(PFIQ-7),进行产后近期盆底功能的综合评估,分析第二产程时长对盆底功能近期损伤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和子宫阴道脱垂发生率、POP-Q分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测盆底肌肌力、盆底肌I类肌电压和II类肌电压均低于对照组,I类肌纤维疲劳度和II类肌纤维疲劳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PISQ-12评分和PFIQ-7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第二产程时长延长可明显增加产妇发生盆底肌群结构和功能损伤的风险,增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概率,从而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硬膜外分娩镇痛孕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单胎、头位、足月分娩的初产妇140例为研究对象,均自愿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分娩,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比较分析两组孕妇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和围产儿缺氧情况。结果观察组分娩镇痛总有效率为9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孕妇产程时间活跃期、助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孕妇第二产程时间(54.3±34.2) 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42.7±29.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产后出血量及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舒适护理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缓解疼痛效果显著,产程时间缩短,对母儿无不良影响,舒适护理对硬膜外分娩镇痛孕产妇是一种人性化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拉玛泽呼吸减痛分娩法对产妇分娩疼痛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产检建卡的初产妇4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产前接受拉玛泽分娩法学习,对照组产前行常规健康教育,并于分娩前后应用焦虑自评表( SAS)以及抑郁自评表( SDS)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对比分析两组分娩疼痛程度、产程进展、分娩方式、APgar评分、产后出血、产后泌乳量、血性恶露持续时间。结果:与护理前相比,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显著下降( P<0.05),而对照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无变化( P>0.05)。观察组分娩疼痛等级、新生儿APgar评分等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第1产程、第2产程、总产程及血性恶露持续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产后泌乳量与对照组相比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产前运用拉玛泽呼吸减痛分娩法对产妇进行护理能有效缓解产妇焦虑情绪,减轻产妇分娩疼痛,缩短分娩时间,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晚期干预支持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主要给予干预支持护理,比较两组产时认知行为及自然分娩率、阵痛发作、产程、会阴侧切、产后出血、并发症等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分娩态度、应对行为、分娩知识的得分及自然分娩率、满意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产程时间、剖宫产率、阵痛发作、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孕晚期干预支持对初产妇产时认知行为及分娩质量有良好帮助,能减轻初产妇焦虑情绪水平,提高其自然分娩率,减少其剖宫产率及并发症,提升母婴安全,提高初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自由体位在产程中的实施情况,并对初产妇在产程中应用自由体位对分娩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826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产程中实施自由体位,对照组产程中未实施自由体位,比较两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中转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新生儿窒息率等。结果在分娩产程中指导初产妇采取自由体位分娩,产程时间显著缩短,产后出血量、会阴侧切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中转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产程中应用自由体位可有效缩短产程,降低产后出血量及会阴侧切率,提倡临床全面推广自由体位在产程中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水中待产分娩对初产妇产后近期盆底功能及新生儿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 年 11 月-2017 年3 月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收治的初产妇200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意愿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水 中待产分娩(观察组80 例)及常规待产分娩(对照组120 例),对比其生产结束后盆底功能指标差异,统计 两组新生儿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后42 d 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盆腔器官脱垂(POP)发 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盆底组织Ⅰ类肌纤维肌力0、Ⅱ、Ⅲ和Ⅴ级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Ⅱ类肌纤维肌力0、Ⅱ和Ⅴ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盆底肌肌电、 盆底肌压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水中待产分娩能够有效减轻初产妇产后近期盆底电生 理指标的损伤情况,对产妇产后近期盆底功能影响较小,且新生儿安全性较好,不会增加新生儿窒息率和感染 率,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钟燕 《中外医疗》2013,(22):6-7
目的探讨个体化指导孕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对降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行规范产前检查并住院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7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88)与对照组(n=388),观察组于孕20周~42d由专人每天个体化指导孕产妇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对照组孕产妇仅进行孕期检查及产后健康教育。产后42d观察比较两组SUI发生率及盆底肌肉收缩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SUI发生率及盆底肌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指导孕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能明显降低产后SUI的发生率,促进孕产妇盆底组织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产后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盆底肌肉张力的影响及对盆底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垦利县人民医院2012年1~3月收治的150例住院足月妊娠产后6周的产妇进入研究,随机分成两组。盆底康复治疗组80例,对照组70例。治疗组采用法国PHEN IX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盆底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盆底肌力评估和电刺激治疗一个疗程加盆底肌训练(也称Kegel运动);观察组采用普通产后康复教育。通过盆腔肌肉电生理诊断、压力性尿失禁、POP-Q诊断盆腔器官脱垂情况指标。两组分别于产后6周、6个月、12个月评价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产后6个月、12个月盆底肌肉张力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产后6个月治疗组及对照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2.50%(2/80)和12.8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2个月治疗组及对照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3.75%(3/80)和14.29%(1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2个月治疗组及对照组POP-QⅠ度脱垂发生率分别为26.25%(21/80)和42.86%(3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采用法国PHEN IX盆底康复治疗仪盆底康复治疗加Kegel运动,可有效加强盆底肌肉支持功能,减少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高霞  张红宇 《河北医学》2014,(10):1625-1628
目的:比较全盆底重建术与传统阴式修补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全盆底重建术,对照组采用传统阴式修补术,比较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住院天数及残余尿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两组PFDI-20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PFDI-20评分较术前均下降(P>0.05),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客观治愈39例、对照组客观治愈3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3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手术创伤小,能更好地重建盆底结构,恢复盆底功能,近期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4.
王春秀 《中外医疗》2010,29(13):1-3
目的探讨2种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58例产妇,按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26例)和经阴道顺产组(32例)。分别于产后6~8周行问卷调查,采用女性尿失禁症状、子宫脱垂发生情况调查问卷,同时行POP-Q评分、尿垫试验、超声检测残余尿以及会阴超声检查,比较2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发生率及膀胱颈移动度情况,并采用盆底肌力检测法进行评价盆底肌力。结果产后6~8周时,SUI发生率选择性剖宫产组为3.85%(1/26),顺产组18.75%(6/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P发生率选择性剖宫产组为19.23%(5/26),较顺产组的46.88%(15/32)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会阴超声结果显示,选择性剖宫产组膀胱颈角度(80.32±8.06)°与顺产组(94.11±12.73)°比较,及膀胱颈旋转角度(16.72±7.19)°与(26.63±1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肌力检测法结果显示选择性剖宫产组分别为≤3分19.2%(5/26),≥4分80.8%(21/26);阴道分娩组≤3分50%(16/32),≥4分50%(16/32)。2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可降低产后早期POP的发生率,并可减少发生SUI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吴君梅 《医学综述》2014,(8):1489-1491
目的观察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产后性功能障碍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采用盆底肌肉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简单的盆底肌肉锻炼治疗。采用盆底康复仪评价两组患者的盆底综合肌力,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患者的性生活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基本恢复和完全恢复等级的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下降,且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1个月生活次数在5次以上的比例、性欲增加的比例、性高潮频率增加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性交痛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性生活满意度、性感程度自我评分、性感程度他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性功能障碍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产后的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在曲靖市妇幼医院住院分娩并于产后42 d复查的320例产妇随机分2组,观察组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的康复治疗手段,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产妇的盆底肌张力、阴道肌电压以及尿失禁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张力以及阴道肌电压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可以帮助产妇提高盆底肌张力,降低尿失禁发生率,进而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刺激结合盆底功能训练对不同分娩方式盆底肌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34例,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自然分娩组71例,剖宫产组63例.2组予产后基础护理,盆底肌训练与电刺激,两组共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比较治疗后两组产妇Ⅰ类肌纤维收缩力,Ⅱ类肌纤维收缩力,盆底肌肉压力及性功能评分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产妇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持续时间,Ⅱ类肌纤维收缩个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与剖宫产组相比,自然分娩组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较高(P<0.05),自然分娩组盆底肌肉静息压较低,盆底收缩压较低(P<0.05),治疗前与剖宫产组相比,自然分娩组性功能评分中性欲程度评分、性高潮评分、阴道润滑状况评分及性满意度评分均较低(P<0.05);经治疗8周后,两组产妇持续收缩压、持续时间均升高(P<0.05),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收缩个数均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产妇盆底肌肉静息压与盆底收缩压均升高(P<0.05),与剖宫产组相比,自然分娩组盆底肌肉静息压较低(P<0.05),盆底收缩压无差异(P>0.05).经8周治疗后,两组产妇性功能评分中性欲程度评分、性高潮评分、阴道润滑状况评分及性满意度评分均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盆底功能训练能够明显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提高性生活水平,相对于剖宫产,自然分娩产妇采用电刺激联合盆底功能训练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产益康栓配合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于预防甘肃农村妇女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0例在甘肃省永昌县人民医院分娩的单胎足月顺产的农村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20例。实验组产妇产后2h即直肠给予中药产益康栓,待阴道无血性恶露时配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对照组依传统方法在产后42d进行盆底肌训练。结果盆底Pc肌张力≤III级实验组43例,对照组79例。尿失禁阳性实验组9例(7.5%),对照组32例(26.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均〈0.01)。结论产后使用中药产益康栓配合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能促进产后盆底器官功能快速、有效地康复,且无创、经济、简便、易行,尤其适用于基层及乡镇医院。  相似文献   

19.
郑美玲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2):135-136,139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孕产妇不同时期盆底肌功能锻炼对其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孕产妇156例,分为产前组50例,盆底肌肉锻炼自孕28周~分娩前;产后组52例,盆底肌肉锻炼自产后第3天~产后3个月;全程组54例,盆底肌肉锻炼自孕第28周.产后3个月;另设对照组55例,未进行盆底肌肉锻炼,比较分析四组产前、产后3个月盆底肌张力变化。结果经产前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后,产前组和全程组阴道收缩时间、VRP、VSP较产后组和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盆底肌肉锻炼后,全程组孕产妇阴道收缩时间明显长于其他i组,VRP、VSP高于其他三组(P〈0.05);产前组和产后组阴道收缩时间、VRP、V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产妇尽早进行盆底肌肉锻炼且持续时间至产后3个月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和恢复盆底肌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了解武汉市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状况及康复治疗在改善盆底肌力方面的效果。方法以80例产后42d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球囊法对盆底肌力进行评级后给予盆底康复治疗(电刺激+生物反馈+功能锻炼相结合)两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后盆底肌电压值的变化。结果①所有受检初产妇在初次测定时,盆底肌力0~0+级者占73.75%(59/80),Ⅰ~Ⅰ+级者占25.00%(20/80),Ⅱ级者占1.25%(1/80),无1例肌力高于Ⅲ级。②与治疗前相比,所有患者治疗后肌电压值均有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第一和第二疗程结束时,治疗初始肌力0~0+级组与Ⅰ~Ⅰ+级组相比,肌电压上升百分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肌力障碍,应引起重视。早期行盆底康复治疗(生物反馈+电刺激+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盆底肌肉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