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途径.方法81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单盲分成双黄连组和西药对照组.西药组给予维生素C 150~200mg/kg·d×1月静滴,三氮唑核苷10~15mg/Kg·d×1周,能量合剂静滴,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双黄连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双黄连注射液60mg/Kg·d×2周静滴.结果应用双黄连治疗临床疗效显著(P<0.01),心功能及心脏形态恢复明显(P<0.01).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双黄连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及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双黄连本身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广谱抗病毒和细菌的作用,还有显著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作用,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Zedoary Turmeric Oil and G1ucose Injection)加三氮唑核苷(Cribavirin)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0例病毒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1)治疗组360例;(2)对照组36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用5%葡萄糖加三氮唑核苷静脉点滴;治疗组加用莪术油葡萄糖加三氮唑核苷静脉点滴,两组疗程均为5—7d。结果 治愈率:治疗组为95.28%(343/360).对照组为81.67%(294/360),两组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89.17%,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控制主要症状、体征、血象恢复、肺部X线病灶吸收平均时间、治愈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莪术油葡萄糖加三氮唑核苷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头孢硫脒治疗小儿肠球菌肠炎的临床疗效,为小儿肠球菌肠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小儿肠球菌肠炎患儿91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6例,对照组应用头孢唑啉50~100mg/(kg·日),加入适量生理盐水后分2次静滴;实验组应用头孢硫脒50~100mg/(kg·日),加入适量生理盐水后分2~3次静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显效率(78.9%)显著高于对照组(73.3%),P<0.05.头孢硫脒药物组患儿未见任何不良反应.而头孢唑啉治疗组中有5例患儿于治疗后第3天出现白细胞有所减低.结论:头孢硫脒治疗小儿肠球菌肠炎安全有效、不良反应极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头孢唑啉与头孢呋辛用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小儿肺炎患儿100例,分为试验A组与试验B组,每组50例,其中A组给予头孢唑啉治疗,B组给予头孢呋辛治疗。结果:试验A组总有效率为98%,试验B组总有效率为9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唑林与头孢呋辛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相近,但头孢唑林成本较低,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5.
1 病历报告  患者,男,4 3岁,因感冒发烧、流鼻涕,到医院就诊,给予5 %葡萄糖注射液5 0 0mL加三氮唑核苷70 0mg静滴,用药后15分钟出现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寒战。体温39.4℃,BP 78.8/4 8.8mmHg(10 .5 / 6 .5kPa) ,心率130次/min ,呼吸急促,考虑到为三氮唑核苷所致的过敏性休克。立即用于地塞米松10mg ,盐酸肾上腺素0 .75mg肌注,并加多巴胺升压,补充电解质、吸氧等治疗,过敏症状逐渐消失。2 讨论  三氮唑核苷在药物学中无过敏性休克症状,在临床上很少引起注意。但患者在静滴三氮唑苷前未使用其他致过敏休克的药物,所以,该患者因静滴…  相似文献   

6.
三氮唑核苷雾化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下呼吸道感染20例,采用三氮唑核苷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同时应用三氮唑核苷静脉点滴治疗同类患儿24例作为对照,结果显示:治疗组平均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喘息持续时间、肺部体征喘鸣音及湿罗音持续时间治疗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特别是止喘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
双黄连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41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41例,总有效率为90.23%,与对照组采用的三氮唑核苷总有效率(92.30%)相近(P〉0.05),无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8.
采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41例,总有效率为90.23%,与对照组采用的三氮唑核苷总有效率(92.30%)相近(P>0.05),无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9.
应用三氮唑核苷外用治疗带状疱疹53例,并设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53例均系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8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1岁。病程最短者1周,最长1年2个月。曾使用过三氮唑核苷肌注3天以上,效果不明显3例,病程均在2个月以上。对照组25例,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皮疹部位与治疗组相比相差无显著性,无三氮唑核苷治疗史。1.2 治疗方法 ①治疗组 将三氮唑核苷针剂用生理盐水(注射用)稀释成1%溶液涂擦患者,每日涂擦3~4次,10日为一疗程,面积大的患处,可重…  相似文献   

10.
病毒唑(三氮唑核苷,Ribavirin.Virazole)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对10种 RNA 病毒和6种 DNA病毒有效。近年来,有人认为临床应用病毒唑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有效,也有人认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改进。  相似文献   

11.
双黄连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枭  柳阳  马艳 《中国现代医生》2012,(29):135-136,138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用利巴韦林或单用双黄连与利巴韦林和双黄连联用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的早期患儿共120例,随机分为利巴韦林组、双黄连组、联用组。利巴韦林组:(10~15)mg/k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双黄连组:60 mg/k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联用组:分别加双黄连60 mg/kg和利巴韦林(10~15)mg/k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其他治疗措施及方法相同,分析比较单用或联用对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三组病人在治疗的有效性或症状缓解的时间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组患者止吐止泻及静脉输液时间及全身症状好转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治疗的有效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联合使用双黄连和利巴韦林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张平 《医学综述》2011,17(18):2829-2831
目的观察头孢硫脒氨溴索治疗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方法将314例CAP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58例)和对照组(156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吸氧、雾化等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头孢硫脒50 mg/kg,同时给予氨溴索7.5 mg/kg。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头孢唑啉注射剂50 mg/kg。观察两组患儿用药期间发热、咳嗽、气促、肺部细湿啰音消失、胸部X线炎症吸收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感染时,治疗组细菌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硫脒和氨溴索两者联用治疗肺炎,相互促进疗效较好,是一种治疗CAP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微环境下经静脉注入抗生素在椎间隙内的浓度分布,为椎间隙感染的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椎间隙内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狗椎间隙感染模型,经下腔静脉缓慢推注头孢唑啉液(40mg/kg),30min后,获取少许感染椎间盘,彻底清除病灶。饲养1周后,再次下腔静脉推注头孢唑啉液(40mg/kg),30min后,取椎间隙感染病灶清除后的椎间隙内组织及正常椎间盘髓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微环境下椎间隙内组织药物浓度。结果:正常椎间盘髓核、椎间盘感染、椎间隙感染病灶清除后的椎间隙组织内药物浓度分别为(4.62±1.74)μg/mg、(7.00±2.48)μg/mg和(14.11±2.10)μg/mg,椎间隙感染病灶清除后的椎间隙组织内药物浓度较正常椎间盘髓核和感染椎间盘内药物浓度有显著升高(P<0.01)。结论:椎间隙感染病灶清除后,椎间隙内头孢唑啉浓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麻黄附子细辛汤与头孢唑林联合应用于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时对头孢唑林的增效作用,为研究中药对抗生素增效的作用机制和筛选活性成分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麻黄附子细辛汤复方、中药复方加头孢唑林、头孢唑林分别加入培养基中,同时制作未加药物的空白培养基作为空白组和阴性组,以及单纯加入替加环素的培养基作为阳性组,分别接种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空白组不接种细菌,每12 h取出计数,计算活菌数;同时使用连续稀释法检测各自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并且用纸片法检测抑菌圈。结果:(1)中药复方组12 h时发现细菌逐渐生长,直至培养120 h后细菌浓度才逐渐下降,直至培养180 h时细菌浓度保持不变,头孢唑林组培养12 h时细菌数逐渐减少,到60 h时细菌减少的趋势停止,中药复方联合头孢唑林组培养12 h时细菌数逐渐减少,并在培养144 h时各组细菌菌无生长迹象,替加环素药物干预后细菌数急剧下降,但是直到观察结束仍有部分细菌存活,阴性组细菌随着培养时间的逐渐延长呈现缓慢生长趋势,空白组无细菌生长。(2)麻黄附子细辛汤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IC=2.5 mg/m L,MBC=5 mg/m L);头孢唑林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IC=1.25 mg/m L,MBC=5 mg/m L);中药复方联合头孢唑林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IC=0.312 mg/m L,MBC=1.25mg/m L);替加环素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IC=0.156 mg/m L,MBC=0.625 mg/m L)。(3)中药复方联合头孢唑林抑菌环直径和阳性对照组相近,其次是头孢唑林组,中药单独使用的抑菌环直径小于头孢唑林组.麻黄附子细辛汤与头孢唑林联合用药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抗菌效应增强,麻黄附子细辛汤与头孢唑林联合用药的抗茵作用表现为协同作用(FIC=0.59)。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抗生素具有更明显的抗菌效应,可能与它激活耐药细菌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配伍双黄连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病毒唑每天10mg/kg,静脉点滴,每天1次,双黄连每天60mg/kg,静脉点滴,每天1次,治疗组采用更昔洛韦每天5mg/kg,双黄连每天60mg/kg,静脉点滴,每天1次,连用7d。如并发细菌感染加用青霉素每天10万U/kg,静脉点滴,每天1次。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退热平均天数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更昔洛韦配伍双黄连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张素美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0):2852-2852
2002年6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健康发展协商会达成的专家共识(Nail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 Statement:Management of hepatitis C)中推荐重组干扰素α-2b或α-2a和三氮唑核苷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但对其剂量和如何合用未有充分比较.最近刊登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09年8月6日(N Engl Med,2009,361:580-593)上的1篇文章对标准剂量重组干扰素α-2b或低剂量重组干扰素α-2b与三氮唑核苷合用和重组干扰素α-2a加用三氮唑核苷联合治疗HCV感染的3种治疗方法进行了充分的比较并且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三氮唑核苷、中药和二者联合应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16例,结果三组平均退热时间(h)分别为40.04±6.38、34.62±3.64、18.27±4.21,消肿时间(h)为73.22±4.84、72.31±6.21、47.56±8.10,发现三氮唑核苷与中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在退热、消肿方面差异无显著性,而二种药物联合应用则比单用任何一种为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提示三氮唑核苷和本中药方有协同抗腮腺炎病毒的作用,加强了抗毒能力,缩短了退热、消肿时间,促进了病情的恢复。对三氮唑核苷的作用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12种抗生素对杭州地区分离的81株淋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为:青霉素G0.03~4mg/L,苯唑青霉素1~32mg/L,头孢唑啉0.25~32mg/L,头孢氧哌唑0.25~16mg/L,头孢氨噻呋肟0.0075~2mg/L,奈啶酸0.125~2mg/L,氟哌酸0.0075~0.5mg/L,氟啶酸0.0075~1mg/L,氯霉素0.125~32mg/L,甲矾霉素0.015~2mg/L,红霉素0.125~16mg/L和壮观霉素1~64mg/L.表明流行菌株中以耐青霉素菌株为主(耐青霉素G69%,耐苯唑青霉素77%),此外,亦有头孢唑啉(6%)、氯霉素(2%)、红霉素(7%)和壮观霉素(2%)的耐药菌株出现.本文结果对进一步研究淋球菌的耐药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丁伟勇  陈小青 《浙江医学》2002,24(9):520-521,523
目的:观察龟肌肽注射液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鼠模型的疗效。方法:用甲型流感病毒PR-8株(H3N2)建立NIH小鼠呼吸道病毒感染模型,其中50只作病毒毒力试验,另7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4只,前3组分别用浓度5mg/ml和2.5mg/ml的龟肌肽、三氮唑核苷作尾静脉注射,第4组为感染对照组,第5组为不感染病毒的空白对照组,观察各组14d内的每天死亡数。结果:高浓度龟肌肽组和低浓度龟肌肽组的存活率分别为64.3%和42.9%,三氮唑核苷对照组的存活率为85.7%,感染对照组小鼠7d内均死亡,而空白对照组小鼠均存活14d以上。高浓度龟肌肽存活率接近三氮唑核苷对照组(χ^2=1.71,P>0.05)。结论:龟肌肽具有体内抗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作用,高浓度的龟肌肽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20.
双黄连治疗人巨细胞病毒小鼠肺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双黄连粉针剂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和病毒DNA载量的影响。方法取4周龄SPF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成6组,建立HCMV小鼠肺炎模型。然后分别进行双黄连及更昔洛韦腹腔注射治疗。用药10d后,处死小鼠,对小鼠肺组织进行电镜和光镜病理检查,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HCMV DNA载量。结果双黄连大、中剂量治疗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损害较感染模型组明显减轻,HCMV DNA载量分别为1628.80 copies/100mg和1869.37 copies/100mg,较感染模型组(468527.40 copies/100mg)有显著性降低(P<0.001),与更昔洛韦治疗组(1521.61 copies/100mg)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双黄连小剂量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及DNA载量(462547.90 copies/100mg)与感染模型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对照组肺脏未见异常改变。结论双黄连能明显减轻HCMV急性原发小鼠肺部炎症损害并降低HCMV感染小鼠肺组织中病毒DNA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