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用 4 0 0 0cGy高能电子线一次照射的大白鼠坐骨神经离体节段 (10 .0mm)原位再植后神经再生的可能性。方法 用 31只Wistar雌性大白鼠 ,1只大白鼠坐骨神经放射线照射后即行光镜、电镜观察 ;余 30只随机分成A组 (单纯手术组 )、B组 (放射手术组 )和C组 (正常对照组 ) ,A、B组经过术后 7、14、2 1、2 8、35、4 2、4 9、5 6、6 3和70天 ,C组饲养 1周 ,测定其坐骨神经功能恢复指标 (SFI)、电生理指标 ,进行组织学观察和计量分析。结果  4 0 0 0cGy放射线严重损伤神经组织。A、B两组光镜下和大体所见无明显差异 ,均于术后 8~ 9周呈现神经再生 ,轴索形态良好 ,功能有一定程度恢复 ;两组计量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10 ) ,除SFI外各项指标均于术后一段时间达到C组均值水平。结论 经 4 0 0 0cGy高能电子线一次照射 10mm大白鼠坐骨神经离体节段原位再植不妨碍神经再生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射线建立皮质发育障碍(disorders of cortical developments,DCDs)模型的最佳放射剂量。方法应用X射线不同放射剂量照射妊娠17 d的SD大鼠。分5组:A组(125 cGy照射组)、B组(150 cGy照射组)、C组(175 cGy照射组)、D组(200 cGy照射组)、E组(225 cGy照射组),同时设立对照组。观察指标:①统计各组仔鼠的存活率,观察仔鼠一般行为学特点。②第28天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各组仔鼠学习和空间记忆能力。③第56天处死仔鼠观察大脑形态、常规病理检查。④第63天用红藻氨酸诱导各组仔鼠癫痫发作,比较其痫性发作阈值和死亡率。结果①对照组与A、B、C组仔鼠的存活率较高。E组因仔鼠死亡率过高未进入进一步的观察。②第28天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C组和D组仔鼠在逃避潜伏期及跨过原平台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③第56天C、D组仔鼠大脑皮质弥漫性皮质发育不良伴神经元异位结节发生率为100%。④第63天红藻氨酸诱发癫痫发作实验中,B、C组仔鼠痫性发作的潜伏期缩短,但癫痫持续状态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X射线是制作DCDs模型鼠的良好手段,175 cGy剂量组可以制作出理想的仔鼠DCDs模型。  相似文献   

3.
Zhao FQ  Zhang PX  Jiang BG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5):1043-1047
目的证实周围神经横截面不对等修复时神经纤维数量的放大效应。方法选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50只,分为A、B、C、D、E5组。A、B、C3组将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A组近端保留完整断端与远端坐骨神经用甲壳质套管留置2mm间隙套接,B组在近端5mm处将坐骨神经中的腓总神经束结扎切断,将胫神经束与远端坐骨神经套接,C组在近端5mm处将坐骨神经中的胫神经束结扎切断,将腓总神经神经束与远端坐骨神经套接;D、E两组将胫神经在分叉处远端5mm组将胫神经切断;D组结扎切断2/3近端纤维,将剩余神经纤维与远端胫神经进行甲壳质套管套接,E组将全部近端纤维与远端胫神经进行甲壳质套管套接。1、2、4、12周后分别取材进行组织学和电生理研究。结果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周后电生理检查发现,各组诱发出的最大波幅下面积B、C两组小于A组(均P〈0.05),D组小于E组(P〈0.05)。A组与B、C组之间,D、E组之间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相近。锇酸染色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各组远端均大于近端:A组远端比近端增加34.4%,B组增加39.6%,C组增加80.4%,D组增加101.1%,E组增加48.9%(P〈0.05)。结论在周围神经桥接后,远端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大于近端,存在神经纤维数量的放大;同源的神经桥接的放大效应大于非同源的神经。临床上较细神经修复远端粗大神经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羊膜材料复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替代神经材料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4 8只健康SD大鼠制备坐骨神经缺损模型 ,随机分为 4组 ,即自体神经原位移植组 (A组 )、异体神经移植应用环孢菌素A(CSA) 5mg/(kg·d) 5周组 (B组 )、异体羊膜材料桥接缺损复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组 (C组 )、单纯异体神经移植组 (D组 )。 6只Wistar大鼠取双侧坐骨神经作为供体。于术后 12周取移植段神经行光镜、电镜形态学观察 ,测定神经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神经运动诱发电位峰值、神经传导速度和振幅积分、腓肠肌最大收缩力 ,再生轴突计数及髓鞘厚度测定。结果 :12周时A、B、C组的各项检测指标明显优于D组 (P <0 0 5 ) ,A、B、C 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再生神经形态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对于长段周围神经缺损 ,应用异体羊膜复合神经生长因子进行桥接可以有效促进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中环孢素A的最短有效时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中环孢素A(cyclosporinA ,CSA)的最短有效时间。方法 :72只SD鼠分为A组 ,自体原位移植 ;B组 ,异体移植应用CSA免疫抑制 3周 ;C组 ,异体移植应用CSA免疫抑制 4周 ;D组 ,异体移植应用CSA免疫抑制 5周 ;E组 ,异体移植应用CSA免疫抑制 6周 ;F组 ,异体移植无免疫抑制。各组分别于术后 6周和 12周对实验动物的功能学指标 (步态分析 )、电生理学指标 (潜伏期、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形态学指标 (腓肠肌湿重 ,坐骨神经光镜、电镜观察 )进行检测。结果 :6周时各组实验动物神经再生不完全 ,功能未恢复。 12周时A ,D ,E组动物在功能学指标、电生理指标及光镜、电镜指标上均优于其它各组。而A ,D ,E组间在上述各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1.0cm缺损的异体神经移植动物实验中 ,应用CSA 5mg/ (kg·d) 5周为最短有效疗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发角蛋白(HHK)人工神经组织相容性,为周围神经(PN)缺损寻求理想的移植修复材料。方法54只健康成年SPF级雄性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为实验组,B、C组为对照组。将各组大白鼠右侧胫神经切除10mm,A组用人发角蛋白人工神经桥接;B组将切除神经倒转180°原位缝合;C组用A组大白鼠所切除的胫神经桥接。术后2、8、16周各组随机取6只大白鼠,采血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M、IgG,补体C3、C4,T淋巴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术后2、8、16周各组血液免疫学指标比较,A、B两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别(F=17.56~571.34,q=0.00~2.09,P〉0.05),C组与A、B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别(q=7.04~41.47,P〈0.01)。结论人发角蛋白人工神经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是修复PN缺损较为理想的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7.
刘建文  欧云生  蒋电明  赵增辉 《重庆医学》2012,41(10):973-974,977,104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川芎嗪(TMP)的玻璃化保存液对大鼠施万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以便获得川芎嗪的最佳浓度。方法 20只SD大鼠,切取双侧坐骨神经(共40条),将其随机分成A、B、C、D、E组,每组8条,分别用含不同浓度川芎嗪的玻璃化保存液在-20℃保存3周(A组:0mg/L、B组:80mg/L、C组:160mg/L、D组:320mg/L、E组:640mg/L)。3周后取神经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检查;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D组神经施万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少于其余各组施万细胞凋亡数量,A组神经施万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多于其余各组施万细胞凋亡数量;D组Bcl-2的阳性表达率最高,且明显高于其余各组,A组Bcl-2的阳性表达率最低,且明显低于其余各组;D组Bax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其余各组,A组Bax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结论川芎嗪能通过调节Bcl-2和Bax的表达而有效抑制施万细胞的凋亡,在-20℃含川芎嗪的玻璃化液保存大鼠坐骨神经,川芎嗪的浓度以320mg/L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Tripterygium glycoside,TG)对冷保存大鼠坐骨神经雪旺细胞凋亡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坐骨神经在0、200、400、800mg/LTG溶液(A、B、C、D组)中,4℃保存24h、3 d、7d,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检测Bcl-2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用TG溶液保存24 h的Wistar大鼠坐骨神经桥接对应组SD大鼠(A'、B'、C'、D'组)坐骨神经10 mm缺损,E'组为新鲜异体移植,移植后1、2、4周,行大体及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物MHC-Ⅰ、Ⅱ分子表达.结果:冷保存不同时间,各组神经纤维结构正常.保存24 h,各组间细胞凋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3、7 d时,Bcl-2表达B、C组高于A、D组(P<0.05),而B组与C组间、A组与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胞凋亡A组高于B、C、D组,B、D组高于C组(均P<0.05),但B、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术后移植物与周围组织粘连、炎症细胞入侵,B'、C'、D'组比A'、E'组轻;移植物MHC-Ⅰ、Ⅱ分子表达,术后第1周出现高峰,同一时相B'、C'、D'组低于A'、E'组,C'、D'组低于B'组(均P<0.05),但A'与E'组间、C'与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TG能抑制冷保存大鼠坐骨神经雪旺细胞凋亡和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表达,降低异体移植后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放射剂量对受肉瘤侵袭后的坐骨神经相应节段脊髓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坐骨神经受S180肉瘤侵袭的动物模型,在荷瘤后12 d进行局部不同剂量的放射治疗,然后切取荷瘤坐骨神经和相应节段的脊髓组织,通过一般观察、病理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GAP-43的表达。结果放射组和对照组坐骨神经脊髓前角细胞均出现GAP-43表达,而4000cGy剂量时GAP-43阳性细胞表达较2500cGy剂量时下降。不同放射剂量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两组放射剂量可以杀灭肿瘤细胞,增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细胞GAP-43表达,促进神经再生,高剂量可能延缓神经再生的速度。  相似文献   

10.
张勇  陈德龙  陈小龙  曾希银  聂春福 《重庆医学》2013,(29):3521-3523,3526
目的观察超深低温(-196℃)条件下不同冷冻时间对异体神经移植后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将80只雌性Wis tar大鼠随机分为取材组(20只),对照组(A组:新鲜自体神经移植组;B组: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组,每组10只)和实验组(按取材神经冷冻保存3、6、9、12周后移植分为C、D、E、F组,每组10只)。术后做大体、光镜、电镜观察,神经电生理测试。结果移植9周后,大体、光镜、电镜结果显示:B组生理特性影响最大,A组最小,C、D、E、F组次之;电生理结果显示:A与B、A与E、A与F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体神经移植后的生理特性和冷冻时间存在依从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的不同给药时间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共24只,随机分为4组,制备大鼠右侧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A组(早期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B组(早期用药组)损伤后当即注射雷帕霉素[1mg(/kg.d)],连续应用7d,C组(晚期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D组(晚期用药组)损伤后24h注射雷帕霉素[1mg(/kg.d)],连续应用7d,每组各6只。于术后6周进行坐骨神经功能检测(SFI),神经电生理检测及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坐骨神经功能检测(SFI),B组明显优于A组、C组、D组(F=6.51,P0.01)。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潜伏期(LTP),B组明显慢于A组、C组、D组(F=12.56,P0.01);坐骨神经传导速度(F=20.30,P0.01)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F=8.07,P0.01)B组明显优于A组、C组、D组。结论①全身应用雷帕霉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以加速神经的修复和功能恢复。②早期应用雷帕霉素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效果优于晚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射频技术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和验证其阻断神经纤维的可行性。方法 将 4 5只大鼠随机分成 3组 ,以实验确定的射频技术、苯酚注射、切断 3种方法阻断其坐骨神经 ,对阻断前和阻断后不同时间内坐骨神经功能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采用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和神经组织形态学的轴突通过率。结果 射频组、切断组 2组大鼠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轴突通过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苯酚注射组的上述指标与前述 2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直视下应用射频阻断神经 ,可以取得与切断神经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兔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后不同时期减压的视功能动态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在损伤后不同时期视神经管减压后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了解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手术时机与疗效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家兔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及不同时间减压的模型,随机分为A、B、C、D、E共五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损伤48 h减压组、1周减压组、2周减压组以及损伤不减压组。采用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测A组视功能,B、C、D组在损伤前、后1 h,减压前1 h、减压后2周以及E组相应时间的视功能变化。结果:①每只健康家兔P-VEP检查均引出典型NPN曲线,视神经挤压伤后1 h NPN波形低阔扁平,P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与自身损伤前及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减压前后各组自身对照:B组减压前后的P波潜伏期和波幅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D组波幅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减压后2周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③减压后2周B、C、D组两两比较,三组之间潜伏期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B组与C、D组波幅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C、D组之间波幅有显著性差异(P<0.05)。B、C与E组之间潜伏期和波幅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D、E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B组与A组的潜伏期和波幅无显著差异(P>0.05),C、D、E组与A组之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神经元继发性损伤是视功能进行性下降的重要原因,视神经减压术有利于减轻视神经间接损伤,损伤后较早期(48 h以内)减压可阻止轴突继发性损伤,避免视功能进一步下降,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视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段-20℃川芎嗪玻璃化液保存大鼠异体坐骨神经对异体移植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20℃川芎嗪玻璃化液(200mg/L川芎嗪)(A组)保存成年SD雄性大鼠坐骨神经,时间分别为1,2wk,然后选择成年Wistar雄性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作为受体,神经段复温后移植给受体,术后进行大体观察以及移植神经的大体、电生理、荧光逆行示踪、运动终板等检查;并分别与-20℃玻璃化液(不含川芎嗪)(B组)和-196℃川芎嗪玻璃化液(200mg/L川芎嗪)(C组)保存的坐骨神经进行比较.结果:保存1wk时-20℃川芎嗪玻璃化液组与-196℃川芎嗪玻璃化液组再生效果无差异,与-20℃玻璃化液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保存2wk以后3组中以-196℃川芎嗪玻璃化液组再生效果最好,-20℃川芎嗪玻璃化液组其次,-20℃玻璃化液组最差.结论:玻璃化保存液中加入川芎嗪可提高大鼠同种异体神经的保存温度值,-20℃时可保存大鼠周围神经1wk.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羊膜包裹的自体神经-变性骨骼肌复合移植物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Wistar大鼠54只,分别以羊膜包裹的“神经-肌”并联桥(A组)、自体神经 (B组)和变性骨骼肌桥(C组),桥接10 mm右侧坐骨神经缺损。术后行Fast Blue逆行示踪,神经丝(NF)免疫组织化学和胫前肌湿重、再生纤维数目、直径及髓鞘厚度等检测。结果: A和B组脊髓和背根节荧光标记细胞均多于C组; C组再生神经丝排列稀疏、紊乱,而A和B组稠密、整齐;胫前肌湿重、单位面积再生有髓纤维数目、直径和髓鞘厚度在A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羊膜包裹的自体神经-肌复合移植物能很好地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应用纳米微囊缓释VEGF促血管化及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化学去细胞神经内显微注入纳米微囊缓释VEGF,修复大鼠15mm坐骨神经缺损为实验组(A组),对照组为化学去细胞神经显微注入VEGF组(B组)和化学去细胞神经移植组(c组),比较A、B、c组血管化时间。术后12周,检测肌电图、小腿三头肌湿重、神经微血管密度及再生轴突计数,评价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结果术后,A组神经中心血管化的时间为7d,B、C组为13d。术后12周,A组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波幅、小腿三头肌湿重,微血管密度和神经轴突再生密度高于B、c组。结论纳米微囊缓释VEGF促进去细胞神经血管化,有利于神经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节苷脂(GM1)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96只,分为对照组、NGF组、CM1组和NGF+GM1组,将大鼠坐骨神经造成5mm的缺损,术中将远近神经断端纳入硅胶管内局部滴加药物、术后于大鼠损伤侧小腿肌注药物..术后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评定及传导速度(NCV)检测;电镜下观察再生坐骨神经纤维数量和髓鞘厚度的变化。结果:术后4、6周时。NGF组和CM1组SFI、NCV及再生坐骨神经纤维数量及髓鞘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俨均〈0.01);NCF+CM1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NGF组和CMl组(P均〈0.01);而在术后8周时,NCF+CM1组、NGF组、CMl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但各实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①CM1能够介导NGF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及功能恢复,表现出良好的生物学效应,并且效果优于单用NGF,GM1;②与单用NGF或CM1相比,NCF+CM1能更早期的在坐骨神经损伤后发挥再生及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chondroitinase ABC,ChABC)-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处理改良化学法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的可行性。方法 用复乳法制备硫酸软骨素酶ABC-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取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硫酸软骨素酶ABC-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处理改良化学法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组(A组)、自体神经移植组(B组)、改良化学法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浸泡ChABC神经移植对照组(C组)、改良化学法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D组)。取A、C、D 3组动物人工切取右侧坐骨神经10 mm,用改良化学法制备移植神经段:A、C两组浸泡在PBS液中,D组浸泡在含2 U/ml ChABC的PBS液(pH7.4)中。A组动物取C组制备神经行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外膜无张力缝合,并在移植神经段距近心端缝合处2 mm、4 mm、6 mm、8 mm处分别注入0.2μl制备好的硫酸软骨素酶ABC-PLGA缓释微球。B组在右侧离断10 mm坐骨神经倒置后行外膜缝合。C组取D组制备神经行神经移植。D组取A组制备神经行神经移植后,按照A组的位置注入等量等渗0.9%氯化钠注射液。术后4、8、12周进行大体标本观察,术后12周行电生理检测、HE染色、镀银染色及电镜组织学检测、图像分析对比。结果 制备所得硫酸软骨素酶ABC微球表面光滑,球体大小各异且均匀,无粘连及成簇等现象,Weibull方程曲线显示硫酸软骨素酶ABC微球体外释药稳定。采用硫酸软骨素酶ABC-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处理改良化学法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能够促进大鼠神经缺损处的轴突再生,提高神经修复的速度和质量,再生神经直径较粗,粘连较轻,电生理检测和组织学观察显示各项指标均优于两对照组,且较两对照组修复效果更接近于自体神经移植。结论 硫酸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