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龚月香  杨烨 《现代医学》2023,(S1):82-85
目的:老龄化背景下对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护理员培训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持续改进培训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专业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方法:通过标准化培训基地资质认证,确立规范化培训师资和标准化课程体系,采取多种模式的组合教学,以标准化考核评价医疗护理员培训效果。结果:自2022年7月以来,共培训三级公立医院的医疗护理员240人,培训合格率为96.25%。结论:构建医疗护理员标准化培训体系,实现护理员职业资格认证,促使医疗机构加速推进医疗护理员的使用和管理,做到行业规范持证上岗,促进医疗护理员队伍健康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医疗护理员的专业照护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院护工规范化管理新模式,保障陪护服务质量,提升医院服务品质。方法:采用陪护公司及护理部的双重管理模式,设立专职督导员,严格准入,明确服务内容和标准,统一收费价格,重视素质及技能培训,规范分级质量检查,加强各方沟通,重视宣传推广。结果:公司护工保持较高的上岗率,业务量稳步上升,患者及医务人员对护工的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由陪护公司直接管理、护理部统一监管的双重管理模式是护工管理的新模式;严格准入,强化培训,规范管理,兼顾各方利益是提供优质陪护服务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基层医院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帮助新入职护士更好的适应护士角色,提高职业素质,尽早胜任临床岗位.方法 建章立制、实行一对一导师带教制、有目标科室轮转、印制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对培训内容进行阶梯式学习.结果 护士适应能力、三基知识、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医生、患者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三基知识合格率91.3%上升至94.6%、患者满意度由91.7上升至96.5%、医生满意度由92.4上升至98.6%,患者身份识别查对落实达85%上升至90.7%,降低了护理差错发生率.结论 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能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提高医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服务.  相似文献   

4.
杜姗菱  蔡小芳 《海南医学》2014,(16):2484-2486
目的 通过对新护士礼仪培训,塑造护士的职业形象,使护士更加主动、自觉地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 对2012年新聘入医院的167名护士进行3 d的礼仪培训,并按培训内容进行考核,对200例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分析。结果 通过岗前培训后,患者对新护士的护理服务综合满意度由87%提升至97%,新护士礼仪理论考核成绩较培训前明显提高,优良率由培训前的79.7%提高至99.4%。新护士掌握了规范的礼仪,建立了和谐的护患关系,激发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热爱。结论 系统化的护士礼仪培训与考核,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综合素质,进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有利于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施规范化管理培训门诊导诊护士的效果。方法对门诊导诊护士加强管理和培训,制定培训考试考核机制,明确导诊员的工作内容及职责要求,强化排班制度,质量检查,比较开展规范化管理培训前后患者对门诊工作的满意度和投诉情况。结果患者对门诊导诊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由83.1%上升到9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投诉大幅度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分诊预诊知识、沟通技能和急救技能的考核得分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导诊护士的管理和培训,能有效的提高门诊导诊护士的素质,保证导诊服务质量,优化医院服务形象,确保病人得到准确、方便、快捷、舒适、安全的就诊服务。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48名新聘护士进行岗前培训,跟踪调查分析248名新聘护士的学习工作经历,结果住院病人满意度提高6%,护理差错及纠纷降低0.8%.因此,岗前培训在促进护生角色转换,规范服务行为,增强护士自我保护意识,防止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中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北京市右安门社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成效,为社区规范化糖尿病管理提供±据。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与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的糖尿病患者4665例,以“3+X”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为基础,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12个月后评价成效。结果实施家庭医生式服务后,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规范管理率由实施前的56.91%、52.35%上升至82.68%、79.31%;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空腹血糖达标率由实施前的48.31%、34.84%上升至57.67%、43.56%,药费由实施前的(780±190)元降为(620±110)元;糖尿病患者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满意度由实施前的76.91%、62.35%上升至91.68%、85.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实施家庭医生式服务管理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好、费用低、患者满意度高,“3+X”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是其最好的实现载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及规范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与规范化管理方案进行护理,如建立并完善手术室各种规范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各种业务知识的培训,以及提高护理人员的规范操作水平等。对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我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护理质量也明显得到改善,患者满意度也迅速提升。结论整体护理及规范化管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规范化的护理模式与护理教学相结合,探讨其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1年5月我科收治患者300例,按照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0例,对观察组患者采取规范化的手术室管理模式,对实习护士进行规范化护理措施的培训以及一对一的带教模式.结果:规范化护理后,手术室管理水平大大提高,服务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的合格率从优化前的90.67%提升到优化后的98.9%,护士对流程改造的满意率优化前的80%上升到优化后的96.66%,护士的工作效率也从规范化护理前的93.2%上升到规范化护理后的98.9%,医生的满意度由优化前的86%上升到优化后的96%,同时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由优化前的92%上升到优化后的98.67%.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是保证手术室优质服务的基础重要手段,在手术室管理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同时将此先进的护理模式与教学工作相结合,有利于学员护理规范化护理理念的培养,值得临床工作中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基层医院低年资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提升护士基本素质。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30名低年资护士进行职业培训。通过初步能力评估、理论与技能培训、人文素质培养、实施护士岗位轮转、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等方法,进行护士考核与患者满意度测评。结果:培训后护士理论与技能成绩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显著上升。结论:规范化培训可建立护士良好的职业形象和服务意识,明确了自身的职责和目标;提高护士的理论与技能,增强责任感和自信心,患者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护理安全委员会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具体实践实现护理安全的有效管理。方法:通过护理安全委员会的纽带和平台作用,健全和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加强安全预测管理;分析护理风险的高危因素;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缓解护士身心压力;重视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和业务培训。结果:护士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安全管理意识、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增强;护士的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护理缺陷得到有效控制;患者满意率达97%以上,减少了护理纠纷。结论: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是保障患者医疗护理安全持续发展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细节管理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7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40例。观察组在医疗护理的过程中运用细节管理护理模式,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入院、治疗、出院等一系列的护理过程给予评分,对所给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和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需求满意度。结果运用护理细节管理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和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需求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除用药指导外的其他项目满意度均明显提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细节管理可以明显提高危重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在临床医疗护理过程中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提升护士疼痛管理理念,使患者得到优质的无痛护理服务。方法:将35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178)进行传统术后疼痛控制,实验组(n=178)采用无痛病房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结果:术后第1于实验组疼痛评分(2.4±1.0)分,对照组(5.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睡眠时间比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疼痛控制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建骨科无痛病房,实施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提高了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技能及患者满意度,患者得到了更优质的无痛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4.
龚美芳  金逸  朱晓萍 《中国医院》2013,(6):I0002-I0002,1,2
目的:准确评价护理服务质量,改变护理服务意识,提高护士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方法:以优质护理服务为导向,建立标准化的护理服务质量监控系统,梳理护理服务流程中不合理环节,改进护理服务模式,优化护理服务内涵质量。结果:患秆满意度南89.6%提升至97.8%。结论:符合新形势下护理服务需求的护理服务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运作足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张德惠  何剑 《中国医院》2012,(11):50-51
目的:评价优化流程在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强化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意识,完善与手术室医院感染相关的预防和控制流程,运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管理护工,比较优化流程前后手术相关感染发生率以及手术患者和医生对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的满意率。结果:优化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流程后,手术相关感染发生率降低(P〈0.01),手术患者和医生对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的满意率提高(P〈0.05)。结论:优化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流程,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并为促进手术患者的康复创造良好条件,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改革CCU探视管理制度,构建“以人为本”的新型探视管理制度.并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法 选择2012年1~12月入住CCU、住院时间≥3天的710名患者家属作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1~12月的800名家属作为观察组,比较2012年和2013年CCU的护理投诉事件、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满意度、表扬次数、院内感染和每季度细菌监测不合格数.结果 与2012年比较,2013年的患者满意率、满意度、表扬次数显著升高,投诉事件明显减少(P<0.05).结论 以人为本的探视管理制度从工作人员及患者的实际感受和承受能力考虑,强调人文关怀,使制度更加符合人性,符合了“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宗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9):1-5
目的分析、总结卓越绩效模式与平衡积分卡在护理管理中的融合应用。方法护理部门通过应用平衡积分卡围绕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将部门发展与医院战略相结合,并将战略指标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保证战略的有效执行。结果卓越绩效是个开放的管理模式,采用卓越绩效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后,护理队伍管理理念发生变化,一方面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等得到了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员工的效益得到了提升,充分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实施后患者满意度第三方测评提升了5.2%,投诉率下降了23.1%,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升了2.3%,护理人员流失率下降33.3%。结论卓越绩效的导入和全面实施能够提升医院护理管理品质。  相似文献   

18.
赵晓春 《中外医疗》2016,(16):165-167
目的:探讨开展护理层级管理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该院现有的68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为观察组采用护理层级管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服务质量效果。结果护理管理以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护理人员实施护理管理以后,对照组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是76.47%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91.1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为护理人员采用护理层级管理,不仅有利于护理人员提高自己的护理服务质量,还能够让患者提高对护理的满意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刘小銮 《当代医学》2014,(20):120-121
目的研究医护一体化查房在骨伤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中医院收治的98例骨伤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2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7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4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病房巡查模式,观察组实施医护一体化查房管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采取有效的医护一体化查房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大大提升,且护理人员自我满意程度得到提高。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9.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9.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的实施有利于使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实现护理干预工作的规范化,确保护理质量,使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与专业知识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激励机制对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本院在职女性护理人员6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名,观察组实施明确责任、绩效考核及改善工作氛围等激励机制,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法。根据护理人员自身成就感、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来评价激励机制对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自身成就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明显高于实施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67,P〈0.01;χ2=6.69,P〈0.05)。结论:采用激励机制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化管理,能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自身成就感及工作能力等,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