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免疫治疗6周后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及乳酸脱氢酶(LDH)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唐都医院收治的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88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免疫治疗6周后的NLR≥3.4和LDH≥185 ...  相似文献   

2.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免疫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传统的影像技术主要从宏观层面对肿瘤进行监测,已经无法完全满足临床诊断与治疗的需求。影像组学能从分子层面挖掘肿瘤生物学特性,为患者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价及预后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笔者围绕影像学预测NSCLC免疫检查点标志物及疗效和预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非小细胞肺癌MAGE—3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以MAGE 3基因编码的肿瘤抗原作为靶点对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进行免疫治疗的可能性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 3种人肺癌细胞系和 5 6例NSCLC标本及相邻正常肺组织标本MAGE 3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 ,3种人肺癌细胞系均表达MAGE 3mRNA ;5 6例NSCLC标本中 ,30例表达MAGE 3mRNA ,其中鳞状细胞癌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腺癌的表达率 (P <0 .0 1) ,而相邻正常肺组织均不表达MAGE 3mRNA。MAGE 3mRNA在NSCLC中呈高比例表达 ,提示该基因编码的肿瘤抗原可以作为对NSCLC患者进行免疫治疗的攻击靶点。  相似文献   

4.
<正>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同时也是病死率最高的癌种。2020年我国由于肺癌导致的死亡人数约为71万,占癌症总死亡人数的23.8%。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肺癌的主要病理类型,约占80%~85%[1]。目前,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NSLCL的5年生存率仅为10%~20%[2]。如何预测患者的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5.
王畅  房咏  周洁  徐莹  任雪  姜曈  阎英 《临床军医杂志》2022,(3):242-245,250
目的 探讨放疗前血红蛋白(HB)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比值(HRR)对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放射治疗科自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接受放疗的186例Ⅲ、Ⅳ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放疗剂量50~69 Gy,分20~33次.通过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相似文献   

6.
肺癌是全世界目前最常见的因肿瘤致死的原因之一,化疗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小细胞肺癌(SCLC)的主要手段,且近年来已逐渐应用于NSCLC的早期和中期阶段的治疗.随着新技术的发展,18F-FDG PET-CT逐渐应用于肺癌患者的化疗疗效和预后评价中,该文综述了18FDG PET-CT在肺癌化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这与肺癌患者就诊时多为晚期有关.免疫治疗是目前晚期肺癌新兴的治疗手段,但即使相同分期的晚期肺癌患者免疫治疗疗效差异很大,部分患者治疗无效.因此,晚期肺癌免疫治疗的疗效预测至关重要,其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国内外学者已尝试多种影像学方法预测肺癌免疫治疗疗效,并取得了一定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分子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31例肺癌患者和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中MUC1基因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术前10例NSCLC患者检测到外周血肺癌微转移,外周血微转移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及P-TNM分期均存在密切关系(P<0.05).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的外周血中未检测到MUC1 mRNA表达.结论MUC1基因mRNA RT-PCR法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为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肺癌是最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则占了总数的85%。2020年的全球统计数据[1]显示:肺癌的发病率居癌症第二位,死亡率居癌症死因首位。近年来,对于中晚期的NSCLC患者,除了同步放化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手段,免疫治疗的疗效在部分患者身上得到验证[2,3]。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性切除术术前^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对患者中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6年8月间北京医院收治的70例行根治性手术且术前1个月内行^18F-FDG PET/CT显像的初诊NSCLC患者资料,其中男35例,女35例,中位年龄64岁.分析患者肺癌原发灶及纵隔或肺门淋巴结的PET/CT影像学征象[原发灶大小及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纵隔或肺门高代谢淋巴结(HML) SUVmax及分布类型]并随访.研究终点为总生存(OS)期和无进展生存(PFS)期.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讨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 随访0.9~8.2年.70例患者中,31.4% (22/70)进展,24.3%(17/70)死亡.对于OS期,术前NSCLC原发灶SUVmax≥10与<10者(4.6和7.6年)、原发灶大小>3 cm与≤3 cm者(4.8和7.4年)、纵隔或肺门HML分布于肺癌同侧与位于双侧或无HML者(4.4和7.4年)、纵隔或肺门HML SUVmax≥5.0与<5.0者(3.8和7.3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10.135~ 15.238,均P<0.01);上述组别患者PFS期(3.9和6.7年、3.8和6.6年、3.8和6.4年、3.3和6.3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值:8.410~ 14.600,均P<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大小和SUVmax是预测NSCLC术后OS期及PFS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纵隔或肺门HML分布类型对预测NSCLC的OS期有边际意义(P=0.051).结论 NSCLC根治术术前^18F-FDG PET/CT显像中的原发灶大小和SUVmax对NSCLC术后生存期有重要的预测价值;纵隔或肺门HML分布类型对术后NSCLC的预后可能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总数的70%~80%,而局部晚期NSCLC占确诊肺癌病例的40%左右.对于不适合手术的NSCLC患者,放疗是并发症最少也是最有效的非外科治疗方法.我们对1992-2004年998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了加速超分割放疗(HART)和常规放疗的前瞻性比较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非小细胞肺癌18F-FDG PET显像与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标准摄取值 (SUV)与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  3 0例经术后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NSCLC患者于术前行全身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 ,测定SUV ,随访预后 ;手术获得肿瘤标本经常规石蜡切片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组织PCNA表达 ,计算肿瘤细胞PCNA表达阳性百分数 (即PCNA指数 ) ,取肿瘤周围正常肺组织作对照。结果 正常肺组织肺泡细胞PCNA指数均小于 5 % ,肺癌细胞PCNA指数为 (4 9.49± 2 1.2 4) % ,且PCNA指数与SUV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r =0 .82 6,P <0 .0 1) ,PCNA表达高的肺癌细胞有高FDG摄取趋势 ;随SUV及PCNA指数的升高 ,肺癌出现复发或转移的几率升高 ,且与未出现复发或转移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SUV可间接评价NSCLC细胞的增殖能力 ,亦可作为评价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18F-FDG PET/CT肿瘤代谢活性体积(MTV)与预后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治疗前行PET/CT检查的110例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Ⅲ、Ⅳ期NSCLC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同步放、化综合治疗,治疗后随访2年以上,并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MTV及标准摄取值(SUV)与预后的关系,ROC曲线比较MTV与SUVmax预测患者预后的能力。结果全组患者2年总生存率为20.9%,ROC曲线分析显示,MTV与SUV预测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9和0.523;MTV≤33.8cm3与MTV>33.8cm3患者2年生存率分别为27.6%和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2年生存率与MTV、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有关(P<0.05)。结论晚期NSCLC原发灶MTV与患者的预后相关,MTV较大者,患者的生存期较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金属硫蛋白1M(metallothionein 1M,MT1M)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迁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购得144对NSCLC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的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SCLC组织中MT1M的表达,分析其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之间的关系;并在体外细胞Transwell功能实验中分析MT1M对NSCLC细胞侵袭和迁移的作用。结果 MT1M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χ2=143.23,P<0.01),并且NSCLC组织中MT1M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χ2分别为18.66、12.73,P均<0.01),MT1M抑制NSCLC细胞的侵袭和迁移。结论 MT1M在NSCLC组织中异常低表达,其异常低表达可能与NSCLC患者肿瘤转移相关,并且提示NSCLC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CT灌注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早期疗效及预后的关系,以期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个体化预后评估发挥一定的作用.方法 对152例拟诊肺癌的患者行前瞻性MSCT灌注扫描,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50 ml,注射流率4.0 ml/s,延迟10 s,扫描时间50 s.152例中123例病理证实为肺癌.评价CT灌注图像质量,对接受化疗、放疗或同步放化疗的患者进行早期疗效评估.采用t检验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价NSCLC灌注参数与化、放疗早期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病理证实且图像质量达到评价标准的NSCLC 35例,缓解组(21例)和未缓解组(14例)的血流量(BF)分别为(81.0±33.6)和(56.3±23.1)ml·min~(-1)·100g~(-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41,P=0.023).血流量≤80与>80 ml·min~(-1)·100 g~(-1)组比较,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1.8和8.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容量≤6与>6 ml/100 g~(-1)组比较,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9.2和8.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的高灌注状态提示对化、放疗反应相对敏感,早期缓解率高,但肿瘤进展时间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icroRNA-124(miR-124)表达水平及其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诊断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并确诊的NSCLC患者75例作为肺癌组,并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采用实时定量PCR对miR-124血清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ROC曲线评价其对肺癌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肺癌组患者血清miR-124表达水平(1.22±0.24),显著高于健康组受试者的(0.86±0.1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患者血清中miR-124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直径无关(P>0.05),而与吸烟史、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ROC曲线面积为0.902,95%可信区间84.91~95.40。结论 NSCLC患者miR-124血清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对于诊断和评估肺癌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可能是肺癌尤其是NSCLC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部CT获得的骨骼肌指数(SMI)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老年NSCLC手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在术前进行的胸部CT平扫或增强扫描图像上,选择胸8椎体中心层面,通过半自动化分割CT值在-29~150 HU范围内的肌肉组织获得SMI(cm2/m2).SM...  相似文献   

18.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占肺癌病例的70%~80%,就诊时多数已经失去手术机会,但已证实放化疗联合治疗局部晚期NSCLC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我科自2005年7月~2006年5月应用全身伽玛刀联合紫杉醇周疗加卡铂化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患者26例,近期疗效较好,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摘要目的评价CT胸膜接触指数(PCI)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预后价值及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7个组群的NSCLC病例。PCI的定义为肿瘤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光子剂量算法(AXB)与各向异性分析算法(AA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20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病部位将其分为左肺组与右肺组,每组各10例.两组患者均分别采用AXB、AAA两种算法计划.记录并比较两种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