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长效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在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50例乙肝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长效干扰素和恩替卡韦治疗)和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均为25例,对比两组患者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分别为84.00%、64.00%,对照组为48.00%、28.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5/25),对照组为16.00%(4/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效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临床效果显著,可于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江龙中  陈亮 《当代医学》2014,(24):133-134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 将安徽省铜陵市有色职工总医院60例经干扰素α抗病毒应答不佳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32)和对照组(n=28)。联合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口服,1次/d,继用干扰素α500万单位隔天1次肌肉注射;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100mg口服,1次/d,2组治疗观察均为12个月。结果 治疗6、12个月时治疗组ALT复常率分别为50%和96.9%。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3.7%和87.5%,HBV-DNA转阴率分别为53.1%和87.5%;对照组治疗6、12个月时,ALT复常率分别为39.3%和50.0%,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32.1%和46.4%,HBV-DNA转阴率分别为39.3%和、46.4%。2组治疗6个月时ALT复常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时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与干扰素α联合治疗HBeAg阳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拉米夫定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干扰素a-2b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联合治疗组、干扰素组、阿德福韦酯3组,每组10例。干扰素组使用干扰素a-2 b(300~600万单位,隔天1次肌内注射,直至第48周);阿德福韦酯组使用阿德福韦酯片(10 mg,每天1次口服,直至第72周);联合治疗组同时使用以上2种药物,剂量、方法及时间均相同。以48周后血清HBV-DNA和72周后HBeAg转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效果进行判定。结果联合治疗组48周HBV-DNA转阴率为80.0%,均明显高于干扰素组的20.0%和阿德福韦酯组的30.0%(P<0.05);联合治疗组72周HBeAg转阴率为60.0%,均明显高于干扰素组的10.0%和阿德福韦酯组的20.0%(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干扰素a-2b和阿德福韦片酯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干扰素与阿德福韦酯联合用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患者HBV-DNA定量等的影响,为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2),两组均进行常规保肝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HBV-DNA定量变化、谷丙转氨酶(ALT)恢复正常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及合并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ALT、TBil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ALT、TBil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V-DNA转阴率、ALT恢复正常率、HBeAg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头痛3例,恶心2例,乏力1例,总不良反应率为13.9%;观察组出现头痛1例,恶心1例,乏力2例,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为9.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较观察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率较单独使用阿德福韦酯高,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熊茂来 《海南医学》2014,(3):332-334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每隔1d皮下注射5MU普通干扰素注射液,观察组每周皮下注射80 μg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24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HBV-DNA水平变化及转阴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TL)水平及复常率以及IBeAg和HBsAg转阴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12周和24周后,HBV-DNA载量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LT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BeAg和HBsAg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a-2a能显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DNA载量和ALT水平,HBeAg和HBsAg转阴率明显高于重组人干扰素,综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抗乙肝病毒的疗效.方法: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组给予拉米夫定单独或联合干扰素治疗,疗程1年,将血清HBV-DNA、HBeAg抗HBe血清转换和ALT水平等作为评价抗病毒疗效的指标.结果:单用拉米夫定组(A组)HBeAg转阴率18.75%,HBV-DNA转阴率93.75%;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组(B组)HBeAg转阴率50%,HBV-DNA转阴率93.75%;单用干扰素组(C组)HBeAg转阴率31.25%,HBV-DNA转阴率75%.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组可协同阻断乙肝病毒复制,提高抗乙肝病毒的疗效,但HBV-DNA与HBeAg的转阴率无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长效干扰素与普通干扰素治疗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检索Medline、Embase、EBSC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长效干扰素(PEG-IFN-ɑ-2a或者PEG-IFN-ɑ-2b)与普通干扰素比较治疗HBeAg+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研究,并追查了所有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年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7月1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3项研究1263例,其中长效干扰素组616例,普通干扰素组647例.Mate分析结果显示,长效干扰素组在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24周和48周时观察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三个指标均优于普通干扰素组(P<0.05),在12周时长效干扰素组HBV-DNA转阴率较普通干扰素组高(Z=2.19,P=0.03),而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方面与普通干扰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周和24周时,两组所检测的HBsAg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疗程延长至48周时,长效干扰素组HBsAg阴转率高于普通干扰素组(Z=2.34,P=0.02);在HBeAg血清转换率方面,疗程12周和48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24周时,长效干扰素组优于普通干扰素组(Z=2.90,P=0.004).结论 在治疗24周、48周时,长效干扰素(PEG-IFN-ɑ-2a或者PEG-IFN-ɑ-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和HBeAg转阴率三个指标均优于普通干扰素;仅48周疗程时长效干扰素HBsAg阴转率较普通干扰素组高;仅24周疗程时长效干扰素HBeAg血清转换率较高.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仍需开展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8.
赖道权 《基层医学论坛》2013,(10):1297-1298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及长效干扰素进行临床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在TBiL、ALT复常率及HBeAg、HBV-DNA转阴率方面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恢复率方面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通过发挥两种药物的不同作用机制,可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及HBV-DNA均阳性,且HBV-DNA>1×106cop/ml。60例随机分成两组:Ara-AMP联合干扰素(IFN)组30例,干扰素组30例,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对肝功能和乙肝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Ara-AMP联合干扰素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分别为70%、83%、90%,HBV-DNA转阴率分别为16.6%、36.7%、43.3%;HBeAg转阴率均为7.1%、17.8%、17.8%;HBV-DNA转阴率治疗3个月、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功能在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单用干扰素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时,ALT复常率分别为66%、73%、80%;HBV-DNA转阴率3.3%、10.7%、12.3%,HBeAg转阴率均为5.2%;肝功能在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HBeAg转阴率及HBV-DNA转阴率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两组之间比较HBV-DNA转阴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ra-AMP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序贯疗法治疗慢性乙肝的效果。方法将我院40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0例,采用口服恩替卡韦进行治疗;治疗组200例,采用恩替卡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序贯疗法治疗。治疗期间对患者肝功能、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及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等相关指标进行复查,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肝功能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与HBsAg转阴率均低于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恩替卡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序贯疗法治疗慢性乙肝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唐燕峰  李长青 《中国热带医学》2005,5(7):1487-1487,1577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护肝宁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将HBsAg、HBeAg和HBV-DNA同时阳性的62例慢性乙肝患者分为α-2b干扰素加护肝宁片的联合治疗组及单用α-2b干扰素的对照组,两组对比治疗,联合组34例,对照组28例,干扰素均为每周3次,每次5×106u,肌肉注射,半年为一疗程,护肝宁片每日3次,每次4粒,3个月,治疗结果进行总结。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1.2%,对照组为71.4%,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存在。联合组HBeAg和HBV-DNA转阴率分别为60.7%和60%,优于对照组。结论联合组慢性乙型肝炎不良反应少,疗效优于单一用药组。  相似文献   

12.
刘冠军  单艳华 《中国医疗前沿》2011,6(1):30+34-30,34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结束时观察组ALT、AST恢复率、HBV-DNA转阴率、HBeAg阴转率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佩乐能)治疗HBeAg阳性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选择HBsAg、HBeAg、HBV-DNA均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儿童13例,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1.5 μg·kg-1,1周1次,疗程48周,观察患者肝功能、HBV-M、HBV-DNA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48周疗程结束时ALT复常率为92.3%,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HBV-DNA转阴率分别为53.8%和69.2%.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是治疗小儿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89-9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拉米夫定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ALT恢复正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转化率、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ALT恢复正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联合夫定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α-1b干扰素(IFN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9例CHB患者随机分为PEG-IFNα-2a组(观察组26例)和IFNα-1b组(对照组2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HBV-DNA水平、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8周时,观察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及HBeAg/抗HBe血清转化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48周随访时,观察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及HBeAg/抗HBe血清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1,P<0.05)。结论:PEG-IFNα-2a治疗CHB的疗效优于IFNα-1b,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干扰素、胸腺肽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乙型肝炎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应用重组干扰素α-2b联合胸腺肽α1;对照组30例,单纯应用重组干扰素α-2b.结果 治疗组ALT值恢复比对照组高(P<0.05)HBeAg和HBV-DNA的转阴率治疗组分别为72.4%和40.3%,比对照组的53.3%和23.3%为高(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效果较单独使用干扰素治疗效果更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干扰素(IFN-α)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chronic active hepatitis B)的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146例,ALT升高两倍以上,HBV-DNA〉10E5copy/mol及HBeAg阳性的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干扰素(IFN-α)加常规护肝降酶药(古拉定,甘利欣,丹参)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单一常规护肝降酶药(甘利欣,古拉定,丹参静脉滴注3个月续以口服护肝降酶药物)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患者症状、肝功能及乙肝病毒复制指标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HBV-DNA转阴64例(66.36%),对照组HBV-DNA转阴18例(18.84%),近、远期疗效均有显著性差异。但对持续降低肝酶(ALT)的复常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干扰素(IFN-α)抗病毒效果好,是目前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患者分成3组,阿德福韦酯组32例,干扰素组35例,阿德福韦酯联合干扰素治疗组(联合治疗组)58例;疗程48周,于治疗结束时复查ALT、HBV-DNA及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乙肝5项)。结果联合治疗组ALT正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明显优于单一阿德福韦酯组及干扰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德福韦酯组与干扰素组ALT正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治疗组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较单一阿德福韦酯组或干扰素组近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健脾方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干扰素α-2b联合健脾方,对照组单用干扰素α-2b,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DNA下降率、HBeAg阴转率及综合疗效,评估两组相关中医症候改善和评分的变化,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下降,且ATL、HBV-DNA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HBeAg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血清转换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综合疗效应答率高于对照组,其中完全应答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症状改善至消失者均较对照组多;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治疗组仅在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方面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干扰素α-2b联合健脾方治疗HBeAg(+)慢性乙型肝炎,较单用干扰素α-2b临床综合疗效佳,可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提高干扰素的抗病毒疗效、减少干扰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该校附院诊治的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干扰素治疗,对照组44例单独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ALT、TBIL复常率及HBeAg、HBV-DNA转阴率均略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获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