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电针对动情周期不同阶段大鼠GnRH免疫反应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少军  朱兵  晋志高 《中国针灸》2007,27(4):273-278
目的:探讨电针对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特异性调节规律。方法:成熟雌性SD大鼠按动情周期的4个阶段随机分为假电针组、“关元”组、“内关”组。针刺治疗在早晨9∶30开始持续30min,下午15∶00时断头取脑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免疫反应在下丘脑与生殖内分泌相关核团的表达。结果:①动情周期不同阶段GnRH免疫反应表达的数量不同,动情前期和动情期较多;②针刺后在内侧视前区、弓状核、室旁核等部位动情周期的不同阶段GnRH免疫反应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关元”组在动情间期和动情后期GnRH“强”免疫反应表达增加明显。结论:电针后下丘脑GnRH免疫反应表达明显增加的部位有内侧视前区、弓状核、室旁核等,“关元”组优于“内关”组,动情间期及动情后期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针刺不同穴位对动情周期不同阶段大鼠下丘脑性唤起刺激兴奋性神经元电活动的作用,为遴选针刺调节生殖内分泌功能的有效穴位、确定最佳治疗时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雌性SD大鼠,以阴道脱落细胞检测大鼠动情周期。动情前期/动情期大鼠14只,动情间期/动情后期大鼠18只。用玻璃微电极记录下丘脑内侧视前区、弓状核、室旁核部位神经元放电。刺激阴蒂模拟性唤起刺激,记录神经元放电反应,再从颈外静脉给大鼠注射β-雌二醇等,观察是否有反馈性作用,进一步鉴定所记录的神经元属性。以该神经元放电为指标,比较在动情周期不同阶段针刺不同穴位(8个)30 s对这类神经元的效应。实验在氨基甲酸乙酯(10%,1.0~1.2 g/kg)麻醉状态下进行。结果:从针刺的穴位看,动情前期/动情期雌鼠针刺后神经元放电增加的百分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子宫"关元"足三里"肾俞"中脘"厥阴俞"内关"膻中";动情间期/动情后期:"关元"子宫"足三里"中脘"肾俞"厥阴俞"内关"膻中"。从针刺部位来看,下丘脑与阴蒂刺激相关的兴奋性神经元电活动增加的百分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下腹部(脐以下)、下肢、下背部(L1-S5)、上腹部(剑突-脐)、背部(T12以上)、胸部(剑突以上)、上肢。结论:针刺能有效调节下丘脑与模拟性唤起刺激相关的兴奋性神经元的电活动,但动情周期相同阶段针刺不同穴位和动情周期不同阶段针刺同一穴位对该神经元的激活效应不同,"子宫"关元"的激活效应较明显。针刺部位或穴位的神经节段支配与生殖器官的神经节段支配越接近,对下丘脑内性唤起刺激相关的神经元的激活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电针不同穴位对去卵巢大鼠HPO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太溪(KI3)、三阴交(SP6)、关元(RN4)穴对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的调节作用,探讨腧穴主治作用的特异性。方法:以3.5月龄去卵巢大鼠为更年期模型,选取太溪、关元、三阴交穴进行电针刺激,30d后测定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E2水平显著降低(P<0.01),FSH、LH、GnRH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穴位组电针治疗后,E2水平显著升高(P<0.05);FSH、LH、GnRH水平明显降低(P<0.05),尤以电针三阴交组、电针关元组降低显著。结论:电针对去卵巢大鼠紊乱的HPO轴功能具有良性调节作用,且不同穴位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知母总皂苷对雌性性早熟SD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及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的作用。[方法]建造雌性性早熟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知母总皂苷低剂量组(知低组)、知母总皂苷高剂量组(知高组)、阳性对照组,另设正常组。经相应干预后,记录各组大鼠阴门开启时间与首个动情间期时间;取大鼠性器官,计算子宫、卵巢指数;HE染色观察大鼠卵巢形态学变化;ELISA检测大鼠血清性激素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水平;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下丘脑肿瘤转移抑制基因亲吻素-1(KISS-1)、G蛋白偶联受体54(GPR54)、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及其受体(GnRHR)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阴门开启时间与首个动情间期时间较短,子宫、卵巢指数较高,黄体数量较多,血清FSH、LH、E2水平较高,下丘脑KISS-1、GPR54、GnRH、GnRHR mRNA与蛋白表达量较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知低组、知高组、阳性对照组大鼠阴门开启时间与首个动情间期时间较长,子宫、卵巢指数较低,黄体数量较少,血清FSH、LH、E2水平较低,下丘脑KISS-1、GPR54、GnRH、GnRHR mRNA与蛋白表达量较低(P<0.05);与知低组比较,知高组、阳性对照组大鼠阴门开启时间与首个动情间期时间较长,子宫、卵巢指数较低,黄体数量较少,血清FSH、LH、E2水平较低,下丘脑KISS-1、GPR54、GnRH、GnRHR mRNA与蛋白表达量较低(P<0.05);与知高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大鼠阴门开启时间与首个动情间期时间较长,子宫、卵巢指数较低,黄体数量较少,血清FSH、LH、E2水平较低,下丘脑KISS-1、GPR54、GnRH、GnRHR mRNA与蛋白表达量较低(P<0.05)。[结论]知母总皂苷可调节雌性性早熟SD大鼠性激素水平,对HPGA轴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Cheng K  Tian SL 《针刺研究》2012,37(1):15-9, 45
目的:观察逆针"关元"三阴交"穴对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的调节作用,探讨腧穴主治作用的特异性。方法:选取3月龄SD大鼠,设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6只)、逆针关元组(11只)、逆针三阴交组(11只)、逆针关元续针组(11只)、逆针三阴交续针组(11只),共7组。4组逆针组预先电针15次(隔日1次)后与模型组一同去除大鼠双侧卵巢造模。两组续针组于造模12d后继续电针5次(隔日1次)。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下丘脑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垂体中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和子宫中雌二醇(E2)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E2水平显著降低(P<0.05),FSH、LH、GnRH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电针组E2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FSH、LH、GnRH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但各电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针"关元"三阴交"能够良性调节去卵巢大鼠紊乱的HPO轴功能,两穴之间未表现出明显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穴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卵泡发育、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相关受体表达及卵巢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抑制素B(INHB)水平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PCOS的可能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足三里组、关元组、三阴交组、综合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用来曲唑连续灌胃21 d诱导PCOS模型,足三里组、关元组、三阴交组分别选取"足三里""关元""三阴交"进行电针干预,综合组3穴同时进行电针干预,均干预14 d。干预结束后用HE染色法进行大鼠卵泡计数,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INHB、AMH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卵巢FSH受体(FSHR)和LH受体(LHR)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生长期卵泡数及血清LH、LH/FSH、AMH、INHB水平均明显升高(P<0. 05,P<0. 01),而FSH水平、早期卵泡中FSHR和LHR表达明显降低(P<0. 01,P<0. 05)。与模型组比较,三阴交、关元和综合组的生长期卵泡数明显下降(P<0. 05,P<0. 01),关元、足三里和综合组INHB水平明显下降(P<0. 01),4个电针组的LH、LH/FSH、AMH水平均明显下降(P<0. 01),而4个电针组的FSH均明显升高(P<0. 01),足三里组大鼠早期卵泡FSHR阳性表达明显升高(P<0. 05),足三里组和关元组大鼠早期和晚期卵泡LHR阳性表达均明显升高(P<0. 01,P<0. 05)。结论:电针"关元""三阴交""足三里"及电针3穴均可减少PCOS大鼠生长期的卵泡数量并调节大鼠性腺激素的表达水平。在上调血清FSH和下调LH/FSH比值、AMH、INHB及改善促性腺激素受体表达方面,电针"关元"和电针"足三里"的作用明显优于电针"三阴交";而在下调LH水平方面,电针"三阴交"的作用明显优于电针"关元";但3个穴位之间没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对病经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观察了针刺对痛经大鼠β-内啡肽(β-EP)、下丘脑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垂体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卵巢激素(雌激素E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P及孕激素受体(PR)的影响。结果:针刺治疗后,β-EP、GnRH、GnRH—R、FSH、LH、E2、ER、P和PR的水平改变,因此针刺对痛经大鼠HPOA的有调节作用。结论:针刺对痛经大鼠HPOA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调节HPOA的性激素及其受体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三阴交"对自然围绝经期大鼠的影响,探讨其对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紊乱的调节机制。方法:将3月龄SD雌性大鼠8只作为正常组,11~15月龄SD雌性大鼠阴道涂片法筛选符合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者1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各8只。电针组取两侧"三阴交"穴做电针,每次20min,隔日1次,共治疗15次。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下丘脑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垂体中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卵巢中雌二醇(E2)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E2水平显著降低(P0.01),FSH、LH、GnRH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E2水平明显升高(P0.05),FSH、LH和GnRH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结论:电针"三阴交"能够对围绝经期大鼠紊乱的HPO轴功能起到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逆针灸“关元”对去卵巢大鼠的影响,探讨其调节围绝经期综合征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的机制。方法将3月龄SD雌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去卵巢组、逆针关元组、逆灸关元组。术前30 d给逆针关元组和逆灸关元组予以针刺或艾灸,随后制作去卵巢大鼠模型,除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均行去卵巢手术。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下丘脑、垂体及子宫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雌激素受体(ER)的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E2、ER和GnRH水平显著降低(P<0.01),FSH和LH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逆针和逆灸组E2、ER和GnRH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P<0.05),FSH和LH水平不同程度降低(P<0.05)。逆针组和逆灸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针和逆灸“关元”均能良性地调节去卵巢大鼠HPO轴的紊乱,其对HPO轴的作用强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悬吊应激雌性小鼠下丘脑 垂体 卵巢 (HPO)轴功能的变化及六味地黄汤 (LW )对其影响。方法 :用悬吊方法应激雌性小鼠 (第 1~ 3d悬吊 30min ,以后每 3d增加 30min) ,建立动物HPO轴功能失常模型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含量及血清雌二醇浓度 ,用Westernblot检测垂体促黄体生成素 (LH)水平。结果 :悬吊应激组小鼠体重下降 ,动情周期及动情间期延长 ,下丘脑GnRH、垂体LH水平下降 ,血清雌二醇浓度升高。口服LW对应激小鼠动情周期无明显影响 ,但能一定程度减少其体重的下降 ;同时 ,口服LW能显著提高应激小鼠下丘脑GnRH和垂体LH的水平 ,并能明显降低应激小鼠血清雌二醇的浓度。结论 :悬吊应激可导致雌性小鼠HPO轴功能紊乱 ,LW对应激小鼠HPO轴功能紊乱具有明显纠正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汪惠丽  胡玲  高忻洙 《针刺研究》2003,28(2):124-127
目的 :研究电针“关元”、“三阴交”对围绝经期模型大鼠神经内分泌的调整作用。方法 :复制大鼠去卵巢模型 ,测定电针“关元”、“三阴交”对模型大鼠血清雌激素 (E2 )、促卵泡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和下丘脑 β EP含量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较正常组血清E2 含量降低 ( 2 2 77±0 1 3 5ng/L) ,FSH、LH含量升高 ( 7 0 6 2± 1 3 56mIU/mL ,3 473± 0 3 55mIU/mL) ,下丘脑 β EP含量显著降低 ( 1 6 751± 1 484pg/mg) ;电针组较模型组血清E2 含量显著提高 ( 3 44 9± 0 1 53ng/L) ,FSH、LH含量显著降低 ( 5 71 4± 0 3 50mIU/mL ,2 6 3 8± 0 1 98mIU/mL) ,下丘脑 β EP含量显著升高 ( 2 2 1 2 2± 0 82 8pg/mg组织 )。结论 :电针“关元”、“三阴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通过调节生殖内分泌和调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于心同  杨文佳  赵娜  陈云飞 《陕西中医》2022,(10):1326-1331,1358
目的:观察电针对围绝经期失眠大鼠睡眠觉醒脑电图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取40只SD雌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复制模型,四组大鼠均行脑电图记录电极埋置术,术后恢复10 d,按分组接受不同的干预处理。通过阴道涂片观察大鼠动情周期,利用睡眠生物解析系统客观监测大鼠24 h睡眠觉醒脑电图,ELISA法测定血清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和假电针组大鼠动情周期紊乱率显著增高(P<0.05,P<0.01),模型组和假电针组大鼠血清FSH、LH水平升高(P<0.01)、E2水平降低(P<0.01),电针组大鼠血清FSH升高(P<0.05)、E2水平降低(P<0.01); 模型组和假电针组大鼠24 h睡眠觉醒昼夜节律减弱,睡眠觉醒累积量在白天和全天觉醒增多、非快速动眼睡眠(NREMs)减少(均P<0.01),NREMs在白天和夜间睡眠片段化明显,短时程次数增多(P<0.05)、长时程次数减少(P<0.05,P<0.01),白天慢波睡眠到觉醒(S-W)之间的转换增多(P<0.05,P<0.01); 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动情周期紊乱率显著降低(P<0.05),大鼠血清FSH、LH水平降低、E2水平升高(均P<0.05),电针组大鼠24 h睡眠觉醒昼夜节律趋势接近对照组,在白天和全天觉醒减少、NREMs增多(P<0.05,P<0.01),白天和夜间短时程睡眠减少、长时程睡眠增多(P<0.05,P<0.01),白天 S-W之间的转换减少(P<0.05),睡眠维持稳定。结论:电针可改善围绝经期失眠大鼠的睡眠觉醒,通过减少觉醒时间,增加睡眠时间,并改善其睡眠结构,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性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下丘脑孤啡肽参与电针对去卵巢大鼠LH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在去卵巢大鼠模型上,观察下丘脑孤啡肽及其受体是否参与电针对黄体生成素(LH)超常释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电针作用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加电针组、去卵巢组和去卵巢加电针组。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各组动物血清LH水平,免疫组化、Westernblot和RT-PCR观察电针对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孤啡肽及其受体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大鼠去卵巢后,下丘脑孤啡肽及其受体的表达均明显降低。电针处理后,去卵巢大鼠LH超常分泌受到明显抑制;基底下丘脑的内侧视前区、腹内侧核的孤啡肽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加,正中隆起孤啡肽免疫阳性纤维也明显增加;基底下丘脑的孤啡肽mRNA表达上调。结论:①下丘脑孤啡肽及其受体可能参与LH分泌的调节;②孤啡肽可能参与了电针调整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异常功能的神经内分泌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临床治疗胃病最常用的3个腧穴不同组合配伍的效应比较,选出最优的穴位组合。方法:将48只清洁级Wistar大鼠按析因设计随机分为8组,即模型组、足三里组、中脘组、内关组、足三里+中脘组、足三里+内关组、中脘+内关组、足三里+中脘+内关组。采用无水乙醇灌胃法制作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除模型组外,其它组大鼠在相应穴位施以电针。电针治疗结束1 h后,取大鼠的胃黏膜组织,分别进行胃溃疡指数的计算、组织学观察,并运用透射电镜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7个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胃黏膜损伤指数和病理损伤积分显著降低(P<0.05)。足三里+中脘+内关组与其它6个电针组相比,两项指标降低更显著(P<0.05)。超微结构观察见模型组胃黏膜壁细胞、主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嵴排列紊乱、断裂,甚至溶解;各电针组胃黏膜细胞损伤程度减轻,足三里+中脘+内关组更为明显。结论:同时电针"足三里"内关"和"中脘"减轻胃黏膜损伤的作用优于其单穴或双穴使用,因而可作为治疗胃病的基本处方。  相似文献   

15.
针刺对痛经大鼠神经-内分泌影响的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对痛经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活动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益母草膏组,每组10只,己烯雌酚灌胃12 d建立痛经模型。针刺组取"关元",双侧"地机"三阴交"穴,留针30 min;益母草膏组采用益母草膏(每日80 g/kg)灌胃治疗。两组均在灌服己烯雌酚的第5天开始治疗,每日1次,连续7 d。末次给予己烯雌酚1 h后,腹腔注射催产素,观察各组大鼠的扭体反应潜伏期和30 min内扭体数;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的水平;RT-PCR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卵巢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子宫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①针刺组和益母草膏组的大鼠扭体次数明显低于模型组,潜伏期高于模型组(P<0.05);②针刺组和益母草膏组与模型组比较,FSH、LH、E2含量显著降低(P<0.05),P含量明显升高(P<0.05);③针刺组和益母草膏组下丘脑、卵巢GnRH,垂体GnRH-R,子宫ER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子宫PR mRNA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可能与针刺调节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性激素及其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电针三阴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客观评价针刺三阴交穴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单盲临床试验,将175例患者分为针刺组(90例)和西药组(85例)。针刺组采用电针双侧三阴交穴(疏密波,2/100Hz,刺激强度8~10mA),每周治疗3次,1个月为1疗程,连续3个疗程。西药组口服尼尔雌醇,每次2mg,每月2次,连续3个月。对已绝经者,第3个月开始加用甲羟孕酮,每天6mg,连用10d。疗效评价包括:症候积分量表中症状改善程度及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检测(化学发光分析法)。结果:3个中心共纳入175例病例,157例完成试验。针刺组在治疗后患者的疗效评价症状积分均极显著降低(P<0.01)。针刺组治疗后血清FSH、LH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清E2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针刺组在LH和E2水平的改善上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电针三阴交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良性调整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电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之间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三阴交穴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子质量、干细胞因子(SCF)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PCOS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102例)、对照组(98例),电针组在超促排卵过程中加电针干预,取肾俞、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子宫穴,每次30min,每日1次。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卵泡液SCF水平,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周期取消率,早期流产率,促性腺激素(Gn)用药量及时间,SCF与优胚率的相关性。结果:1电针干预可显著提高PCOS患者的优胚率(P0.05),并将临床妊娠率提高8.36%;2电针干预可显著提高血清及卵泡液SCF水平(P0.01);3妊娠患者血清、卵泡液SCF水平均高于非妊娠患者(P0.05);4电针组Gn用量及用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5血清及卵泡液SCF水平与优胚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论:电针能够改善PCOS患者卵子质量,提高IVF-ET的临床妊娠率,其机制可能与SC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