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亚低温治疗是指通过控制性降低患者核心温度以保护器官免受损伤影响。至今,亚低温治疗作为一种脑保护方法已经用于多种脑损伤疾病中。并且逐渐发现在其他器官损伤时也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文述评了亚低温治疗的应用范围、目前的临床研究证据以及国内的应用现状。讨论将来研究及临床使用亚低温治疗以改善器官损伤预后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测和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和监测方法,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方法通过对4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亚低温治疗及监护,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死亡率。并与未使用亚低温治疗的3 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一简要对照。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未使用亚低温治疗组。结论亚低温治疗及监护能明显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效果,且设备简单,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亚低温治疗在复苏后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温治疗应用于临床已有200多年历史,目前公认亚低温(28~35 ℃)对心脑等重要脏器具有保护作用;但由于亚低温技术的限制,导致整个治疗过程中体温难以精确控制且波动较大、并发症及副作用多,临床应用几乎成为泡影.随着科技发展,血管内亚低温技术的应用使精确亚低温控制成为可能.因此,血管内亚低温治疗对改善复苏后综合征所致脏器功能障碍及提高出院存活率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总结28例危重症患儿亚低温治疗的护理经验。其护理要点:降温期预防寒颤,控制体温,防止体温波动过大;亚低温维持期,做好肺部感染、压疮、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观察及护理;复温期严格控制体温上升速度,防止复温性休克发生。28例患儿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并发寒颤5例,电解质紊乱6例,压疮1例,呼吸抑制1例,肺部感染1例。1例患儿家属要求出院放弃亚低温治疗,27例患儿顺利完成亚低温治疗,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行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要点。方法: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意识、颅内压及血气指标的变化,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治疗3个月时,行格拉斯哥结果评分(GOS),亚低温组恢复良好率为44%,优于对照组20%。结论:全面掌握亚低温治疗的方法及临床观察与护理要点,并前瞻性地评估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及早提出可行性预防措施,有助于提高恢复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亚低温脑保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利用低温进行医疗自古即有。早在两千多年前 ,古埃及人就已用冷敷方法止痛获得效果。 16 6 1年ThomasBartholin出版了《TheMedicalUseofSnow》一书。 2 0世纪 5 0年代 ,人们已将深低温 (体温降至 2 8℃以下 )应用于心血管手术当中 ,以保护脑和其他重要器官。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临床应用结果表明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 ,具有良好效果 ,不产生严重并发症。目前国内外有些医院已将亚低温治疗列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治疗常规 ,同时也开展了亚低温治疗脑缺血和脑出血等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亚低温脑保护的研…  相似文献   

7.
总结亚低温治疗23例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护理经验。本组亚低温治疗采用冬眠合剂+全身降温毯降温,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在22~26℃的室温下自然复温。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正确使用亚低温治疗仪,及时调节降温毯的温度;持续监护心电,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意识、瞳孔、心律、呼吸、血压等,针对不同的原发病,观察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治疗期间常见并发症有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凝血功能障碍、高血糖、电解质紊乱、冻伤等,应密切观察其先兆症状,并及时采取应对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总结23例心肺复苏后患者亚低温脑复苏治疗的观察与护理,从基础护理、呼吸支持护理、消化系统护理、脱水治疗护理等4个方面介绍了护理措施,并就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及其相应的治疗护理作了讨论。认为做好心肺复苏后患者亚低温脑复苏的观察与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冬眠亚低温治疗是目前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重要措施之一,而老年患者由于其自身生理特点,在冬眠亚低温治疗过程中,更较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观察加强护理,及时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恢复患者健康。现就近年来我科在此方面的观察和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6例临床资料。结果:36例中1例放弃治疗,12例恢复良好,9例轻残,5例重残,9例死亡。结论:亚低温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并发症预防,可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亚低温在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中的疗效,总结亚低温治疗时的护理要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与总结67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治疗后,亚低温治疗组良好17例,中残7例,重残4例,死亡3例,恢复良好率为54.8%,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积极作用与疗效已得到肯定,但易导致并发症发生,因此,在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的过程中,对每个环节的观察与护理,都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24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6例临床资料.结果36例中1例放弃治疗,12例恢复良好,9例轻残,5例重残,9例死亡.结论亚低温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并发症预防,可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治疗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神经系统体征,控制降温及复温速度,加强并发症防护。结果32例病人中14例恢复良好,6例中度残废,4例重度残废,4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结论亚低温治疗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有时非常严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降温和复温的护理,做好并发症的防护,可提高病人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根据亚低温治疗分期及各期特点,对35例重型颅脑损伤行血管内低温治疗患者,实施针对性、预防性护理.低温诱导期注重循环系统的监护和寒战的预防、护理;低温维持期加强体温和颅内压的监测,加强皮肤护理,预防血栓和电解质紊乱的发生,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复温期注意控制复温速度、加强颅内压管理.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有效减少了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亚低温治疗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高热病人的亚低温护理方法。[方法]以整体护理为指导,按照PDCA程序,在降温方法、症状监测与护理、并发症的防护、基础护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指引。[结果]亚低温治疗期病人无冻伤、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电解质紊乱、胃出血、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亚低温降温护理能保证亚低温治疗的顺利进行,有效降低晚期结核性脑膜炎高热病人体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40例,经心肺复苏(CPR)达到基础生命支持后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亚低温治疗组各20例.随访3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予常规治疗组;亚低温治疗组的致残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心脏骤停后CPR患者实行亚低温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正确使用电脑降温毯及专科护理等是降低亚低温治疗脑复苏并发症的关键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亚低温治疗期间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脑卒中患者在亚低温治疗期间进行严密的病情监测和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在亚低温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无一例因并发症死亡.结论:有效护理能确保亚低温疗效,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厉群  陈明敏  吴桂昌 《护理研究》2006,20(16):1458-1460
[目的]探讨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对原发病及并发症的治疗护理按常规进行;实验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给予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检测两组病人卒中后2个月的临床精神状态,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结果]实验组PSD发生率(26.42%)低于对照组(52.83%),且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11.32%)也低于对照组(28.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病人进行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可减少PSD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选择性脑亚低温处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过程中适宜的复温速率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1例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复温速率分别控制为0.05℃/h、0.05~0.09℃/h和0.10~0.25℃/h。收集复温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颅内压变化、格拉斯哥评分及并发症等资料进行评定。结果患者复温达36.5℃时,复温速率0.10℃/h组患者的颅内压值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3组患者格拉斯哥评分、生命体征及检验结果、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复温速率应控制于0.10℃/h以下。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护重点和并发症防治.对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亚低温治疗前后比较及亚低温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明显改善,颅内压、体温明显降低,疗效明显增高.亚低温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在护理上总结了亚低温治疗的降温与复温方法,冬眠药物的作用与体温控制,监护重点及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