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背景:研究已经证实海藻糖对低温保存中的胸骨具有保护作用,但作用途径尚不清楚.目的:观察海藻糖对低温保存胸骨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新鲜配置4组保存液:低钾右旋糖酐组、低钾右旋糖酐+二甲基亚砜组、低钾右旋糖酐+海藻糖组、低钾右旋糖酐+二甲基亚砜组+海藻糖组.切取SD大鼠胸骨后立即分别放入含上述4 种溶液的冻存管中低温保存.抽取新鲜大鼠胸骨组织和低温保存120 d的4组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不同保存液保存的胸骨及新鲜胸骨bcl-2和bax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与结论:低钾右旋糖酐+海藻糖组bcl-2表达量高于低钾右旋糖酐组、低钾右旋糖酐+二甲基亚砜组(P < 0.01),但bax表达量低于低钾右旋糖酐组、低钾右旋糖酐+二甲基亚砜组(P < 0.01);低钾右旋糖酐+二甲基亚砜组+海藻糖组bcl-2表达量最高,bax表达量最低,基本接近新鲜骨组织(P > 0.05).结果提示海藻糖可能通过增强bcl-2基因、抑制bax基因的表达保护低温保存中的胸骨细胞活性,其与二甲基亚砜合用保护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氨基胍对癫痫大鼠海马区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Ns+Ns组),模型组(Ns+KA组),氨基胍预处理组(AG+KA组)和单纯氨基胍组(AG+Ns组),每组8只。4组大鼠造模后存活24h、48h,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bcl-2、bax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bcl-2的免疫反应在Ns组和AG组最强,AG+KA组次之,KA组最弱;bax的免疫反应在KA组最强,AG+KA组次之,Ns组和AG组最弱。结论氨基胍预处理癫痫模型大鼠可以使bcl-2的表达增加、bax的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3.
背景:运动影响骨骼肌细胞的凋亡,而线粒体途径是介导细胞凋亡的一个重要途径。目的:研究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正常饲养,6周游泳训练组进行6周的游泳训练,每周6次,一次性游泳力竭组于第6周进行一次力竭性游泳运动。应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各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情况,应用RT-PCR测定大鼠骨骼肌bcl-2和bax 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6周游泳训练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程度变化不明显,bcl-2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bax mRNA的表达显著减少,bcl-2/bax mRNA比值显著增大(P〈0.01)。与对照组比较,一次性游泳力竭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程度明显增加(P〈0.01),bcl-2mRNA的表达显著减少,bax 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bcl-2/bax mRNA比值显著减小(P〈0.01)。说明运动训练可通过改变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调节bcl-2/bax表达,调控骨骼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亚低温脑复苏后大鼠神经元bcl-2、bax表达的变化。方法:建立心肺复苏模型,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常温组、及低温1、2组,分别观察各组脑组织bcl-2、bax的表达。结果:和常温组相比,低温各组神经元bax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低温2组bax的表达下降更加明显(P〈0.05)。而bcl-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亚低温早期能通过抑制bax的表达,使bcl-2及bax比例趋于平衡,起到抑制神经元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随着生物人工肝在临床上的应用,需要有一种方便、有效、实用的保护生物反应器装载细胞活力及功能的方法,设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人工肝用肝细胞的低温保护液迫在眉梢。目的:验证海藻糖作为低温保护剂在4℃低温保存肝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C3A人永生化肝细胞系在不同低温保存液(DMEM培养液,乳酸钠林格氏液,加有不同浓度海藻糖的乳酸钠林格氏液,UW液)4℃保存24,48,72h。复苏后行细胞活力、细胞损伤指标、氧自由基代谢相关指标等检测,并通过荧光双染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结论:不同低温保存液保存不同时间C3A细胞的活力、细胞损伤及细胞凋亡表现均有所不同,其中同时间点不同浓度海藻糖组均优于单用乳酸钠林格氏液组,但不如UW液组(P〈0.01)。而保存24h的不同浓度海藻糖组及UW液组与乳酸钠林格氏液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海藻糖能有效减轻低温对肝细胞凋亡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可成为低温保存液中有效及重要的保护剂组分。  相似文献   

6.
高压氧对鼠脑创伤后基因mdm2、bcl-2、bax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建立中度颅脑损伤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创伤后高压氧治疗对大鼠基因mdm2、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探讨高压氧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为高压氧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两组(脑损伤组,高压氧治疗组)。各组大鼠均于致伤后48h,取挫伤灶周边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基因mdm2、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高压氧治疗组基因bcl-2的表达强于损伤组(P〈0.05)。而基因mdm2、bax在两组间的表达无差异。结论高压氧对脑损伤的治疗作用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背景:在心脏瓣膜置换中应用添加左卡尼汀的心脏停搏液可明显减轻心肌线粒体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心肌细胞。目的:观察加入左卡尼汀的St.Thomas No.2液对大鼠离体心脏低温保存的效果。方法:利用Langendorff灌注装置建立SD大鼠离体心脏灌注和工作模型,随机分成4组,其中2组采用St.Thomas No.2液作为心脏停搏液与保存液分别保存心脏4h、6h,另2组采用添加左卡尼汀的St.Thomas No.2液作为心脏停搏液与保存液分别保存心脏4h、6h。结果与结论:与St.Thomas No.2液保存4h组比较,添加左卡尼汀的St.Thomas No.2液保存4h组心脏心率、冠状动脉流量、左心室收缩峰压和左心室内最大上升速率及心肌含水量、ATP含量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心肌酶漏出量明显减少(P〈0.05);添加左卡尼汀的St.Thomas No.2液保存6h组上述指标检测结果均优于St.Thomas No.2保存6h组(P〈0.05)。提示左卡尼汀强化的St.ThomasNo.2液可显著提高大鼠离体心脏的低温保存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扎肠系膜淋巴管对失血/脂多糖(LPS)二次打击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5只,随机均分为结扎组、未结扎组和假手术组。用右侧颈动脉放血及致伤后6h腹腔注射LPS 4mg/kg复制失血/LPS二次打击动物模型,结扎组行肠系膜淋巴管结扎术致肠淋巴液断流。在手术创伤后24h,选取同一部位肾组织制备病理切片,用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链酶素-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SABC)检测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促凋亡基因bax的蛋白表达。结果二次打击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未结扎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和bax蛋白表达明显增高,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均〈0.01);结扎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未结扎组,bcl-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未结扎组(P均〈0.01)。结论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可减轻失血/LPS导致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肠系膜淋巴管结扎降低促凋亡基因bax表达、提高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背景:器官移植前使用丹参预处理能够保护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移植器官存活率。目的:观察含丹参的冷灌注液对同种异体大鼠移植肝脏中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以及对供体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UW液组(术中使用UW液灌注保存)、丹参+UW液组(术中使用丹参+UW液灌注保存)、ZnPP预处理组(移植前24h腹腔内注射ZnPP,术中使用丹参+UW液灌注保存),建立稳定的大鼠同种异体肝移植模型。同时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结果与结论:丹参+UW液组和UW液组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明显低于ZnPP预处理组(P〈0.01)。血红素氧合酶1mRNA及其蛋白在丹参+UW液组中较UW组表达更明显,在ZnPP预处理组中表达明显受到抑制(P〈0.05)。丹参+UW液组肝脏Suzuki标准评分明显低于ZnPP预处理组及UW液组(P〈0.05)。表明丹参能上调同种异体的大鼠移植肝脏中血红素氧合酶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减轻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移植大鼠肝脏。  相似文献   

10.
丹参对离体大鼠肝组织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丹参对离体低温保存大鼠肝组织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供肝切取采用模拟临床肝移植的标准取肝法,离体肝组织置于4℃保护液中。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32只(再根据不同保存时间分为1、2、3、6h4个亚组,每组各8只)、实验组(B组)32只(再根据不同保存时间分为1、2、3、6h4个亚组,每组各8只)和正常对照组8只(设为保存0h组)。肝脏保存1、2、3、6h后,测定肝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等的含量,线粒体Ca^2+含量及Ca^2+-ATP酶活性。观察实验组、对照组肝细胞及线粒体形态学改变。结果:(1)实验组肝细胞ATP的含量、Ca^2+-ATP酶活性、线粒体Ca^2+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光电镜下见随保存时间延长,实验组细胞损伤较对照组轻微。结论:丹参能改善低温保存肝脏的能量代谢;减轻线粒体钙超载,减轻低温保存肝脏线粒体的损害,因此丹参能提高供肝保存质量,可用于供肝保存。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观察二甲亚砜(DMSO)与海藻糖联用对冷冻保存血小板的保护效果。实验分设空白组、海藻糖组、DMSO组、5%DMs0加海藻糖联用组、2.5%DMSO加海藻糖联用组。各组血小板置-80℃冰箱保存,37℃水浴融化。采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血小板回收率和MPV值、电子显微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变化和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的CD41、CD42b、CD61及CD62p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海藻糖单独应用对提高回收率的保护作用不强,但海藻糖处理后冷冻保存的血小板的形态接近正常。DMSO在保证冷冻保存血小板的回收率和血小板整体完好性方面作用较为突出,但其血小板形态偏向于肿胀,仍有部分血小板呈异形性改变。DMSO和海藻糖合用对维持血小扳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接近正常稳态方面具有保护作用,同时保证冷冻保存血小板具有理想的回收率和较高的CD41、CD42b、CD61、CD62p表达水平。结论:DMSO和海藻糖联合应用对冷冻保存血小板具有协同保护作用,但DMSO和海藻糖单用或合用都较难抑制冷冻保存血小板的活化,两者合用作为血小板冷冻保护剂有望促使冷冻保存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背景:非程序降温-80℃低温冰箱保存方便快捷,程序降温-196℃液氮保存可靠长久,将两者合二为一简化流程已成功用于临床。目的:观察不同冷冻保护剂对-80℃低温冰箱转液氮阶梯降温冷冻保存造血干细胞效果的影响。方法:分设10%二甲亚砜组、5%二甲亚砜联合3%羟乙基淀粉组、5%二甲亚砜联合0.25mol/L海藻糖组、5%二甲亚砜联合3%羟乙基淀粉及0.25mol/L海藻糖组。采用-80℃低温冰箱转液氮阶梯降温法对单采外周造血干细胞进行冷冻保存,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仪观察Annexin-V、PI、Caspase-3水平。结果与结论:4组冷冻保存细胞的存活率、凋亡率和死亡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透射电镜下各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差异不明显。单个核细胞群落冷冻保存后存活率在90%以上,含成熟细胞较多的CD45+细胞群落凋亡发生率可达50%左右。造血干祖细胞群落中,早期细胞较晚期细胞更能耐受冷冻损伤。提示在基础冷冻保护剂二甲亚砜的基础上,加入羟乙基淀粉和海藻糖并未显示出对冷冻保存效果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近年来,中医药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诊疗中发挥着独特作用。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在大鼠下肢断肢再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影响,评估其对缺血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仅麻醉及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其余3组建立下肢断肢再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补阳还五汤组再灌注即刻灌胃给予补阳还五汤10mL/kg,依达拉奉组再灌注即刻尾静脉注射依达拉奉10mL/kg,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再灌注24h后,测定血液髓过氧化酶、乳酸脱氢酶、总一氧化氮合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再灌注1周后,检测腓肠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一氧化氮及丙二浓度、钙离子负载,采用RT-PCR半定量分析腓肠肌组织中bcl-2mRNA和baxmRNA转录水平。结果与结论:与空白对照组、依达拉奉组相比,补阳还五汤可有效降低肢体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产生,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减轻钙超载,减少血浆一氧化氮的大量生成,增强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减弱促进凋亡基因bax的表达,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后骨骼肌损伤程度。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对大鼠断肢再植后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抑制骨骼肌细胞凋亡,减轻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液氮低温保护组织和器官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其保护剂一直以来争论不一。目的:观察不同冷冻保护剂对液氮深低温冻存同种带瓣大动脉组织细胞凋亡和代谢的影响,寻求最佳的冷冻保护剂及冷冻保护剂的最适浓度。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带瓣主动脉、肺动脉标本,将其在液氮中冻存12,15,18个月,冻存液分别使用0.1mol/L二甲基亚砜,0.1mol/L海藻糖,0.1mol/L海藻糖+0.1mol/L二甲基亚砜,0.2mol/L海藻糖+0.1mol/L二甲基亚砜,0.3mol/L海藻糖+0.1mol/L二甲基亚砜。标本复温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标本的细胞凋亡情况,葡萄糖消耗量测定法检测组织细胞的代谢水平。结果与结论:免疫组织化学和葡萄糖消耗量测定结果均显示经0.1mol/L海藻糖+0.1mol/L二甲基亚砜,0.2mol/L海藻糖+0.1mol/L二甲基亚砜冻存液处理的标本冻存效果最好,其次是经0.3mol/L海藻糖+0.1mol/L二甲基亚砜处理和经0.1mol/L海藻糖单独处理的标本,单独使用0.1mol/L二甲基亚砜处理的标本冻存效果最差。说明海藻糖对液氮深低温保存同种带瓣大动脉活性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单独使用海藻糖优于单独使用二甲基亚砜,联合应用海藻糖和二甲基亚砜效果更好,且联合应用的海藻糖最佳浓度范围是0.10~0.20mol/L。  相似文献   

15.
背景:高糖环境下人牙周膜细胞会发生凋亡,其中bcl-2,bax是否启动?如何发挥作用?此方面尚未见有文献报道。目的:应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影响人牙周膜细胞,观察细胞凋亡及bcl-2、bax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原代培养并鉴定人牙周膜细胞,取5-8代细胞用于实验。采用5.5 mmol/L葡萄糖(生理对照组)和2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作用细胞24 h和48 h;以Hoechst 33258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人牙周膜细胞凋亡;以Real-time PCR检测bcl-2、bax表达。结果与结论:25 mmol/L葡萄糖促进人牙周膜细胞凋亡,bcl-2、bax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cl-2/bax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说明高糖可增加人牙周膜细胞凋亡,Bcl-2家族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氧自由基及细胞凋亡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及细胞凋亡,可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验证依达拉奉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应用及疗效。 方法: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取20只,分别用自制气囊袖带环扎大鼠右后肢根部加压至40 kPa达到阻断血流,4h后松解形成再灌注,制作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2组,依达拉奉灌注组于再灌注前5 min由左股静脉注射依达拉奉3 mg/kg,模型组及剩余10只(正常组)于相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于再灌注24 h,取每组大鼠右胫前肌,用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并采用RT-PCR对每组大鼠胫前肌中bcl-2 mRNA、bax mRNA进行半定量检测并计算bcl-2/bax比值。 结果与结论:①电镜结果显示:依达拉奉灌注组与模型组相比肌纤维较整齐,M 线、Z 线较清晰,线粒体肿胀减轻、其数量及嵴稍增多。②RT-PCR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24 h后,右胫前肌bcl-2 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及bcl-2 mRNA与bax mRNA的比值:模型组显著低于依达拉奉灌注组(P<0.05),而bax mRNA的相对表达量模型组高于依达拉奉灌注组,且两组均高于正常组(P<0.05)。结果提示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可能通过改善线粒体等超微结构及促进bcl-2 mRNA、抑制bax mRNA的表达来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这可为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维生素K2对人肝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维生素K2的干预对荷瘤裸鼠肝癌肺转移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cl-2及bax的mRNA表达。建立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给予荷瘤裸鼠口服维生素K2(30mg·kg^-1·d^-1),另设对照组,观察两组裸鼠肝癌肺转移和生存期变化。结果:100μmol·L^-1的维生素K2与细胞共育6h后细胞的凋亡率为(28.5±1.6)%,与时照组(2.8±4.8)%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aspase-3mRNA的表达随着维生素K2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长而增强;当100μmol的维生素K2分别作用细胞24h和72h后,caspase-3mRNA的表达分别为(0.495±0.250)和(0.603±0.098),与对照组比较(0.270±0.132)均有显著差异(P〈0.05)。人肝癌细胞中未检测到bcl-2mRNA表达。baxmRNA的表达于用药前后无变化。维生素K2干预荷瘤裸鼠后,其生存期(83.6±5.18d)较对照组(58.2±9.47d)明显延长(P〈0.05);其肺转移灶(4.6±1.95个)较对照组(12±6.6个)明显减少(P〈0.05)。结论:维生素K2对人肝癌细胞有凋亡诱导作用,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参与了凋亡的调控;维生素K2能减少裸鼠肝癌肺转移率,能延长荷瘤裸鼠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背景:已证实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目的:构建表达bFGF的荧光真核表达载体,探讨其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通过基因亚克隆构建荧光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FGF-GFP,利用脂质体介导将bFGF基因导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通过荧光观察和RT-PCR检测基因的表达。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转染pcDNA3.1)、过氧化氢组(转染pcDNA3.1+H2O2)和bFGF转染+过氧化氢组(转染pcDNA3.1-bFGF-GFP+H2O2),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 P17活性亚单位和Bax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成功构建荧光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FGF-GFP,该载体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bFGF mRNA显著增加,并可观察到绿色荧光。与对照组相比,过氧化氢组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 P17活性亚单位、Bax蛋白的表达量都明显增加(P〈0.01),而bFGF转染+过氧化氢组的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 P17活性亚单位、Bax蛋白的表达量则比过氧化氢组显著降低(P〈0.01)。证实bFGF基因转染能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Bax蛋白表达和caspase-3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