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7 毫秒
1.
目的:探讨区域健康管理中应用中医治未病的效果。方法:以2017~2018年某社区262例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方法研究给予中医治未病干预,统计干预前、干预6个月和干预12个月时患者生活质量、中医体质评分。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表评估研究对象对健康和中医治未病的认知情况。结果:干预前、干预6个月和干预12个月社区居民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中医体质评分,以及健康和中医治未病问卷评分与总分等,呈明显增加趋势,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余中医体质研究对象中医体质评分均呈明显降低趋势,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能够显著提高区域健康管理效果,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社区居民对健康、中医认知程度,具有改善社区居民中医体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分析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群体性健康管理中应用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上海市某小区常住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生命质量状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开展中医"治未病"理论及相关措施给予居民健康干预和管理,并评定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居民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知识知晓率、高血压危害知晓率、糖尿病危害知晓率、体重知晓率、生活习惯、合理饮食以及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行为等知识知晓率均比干预后有明显改善(P0.05);躯体健康、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以及情绪角色功能、精神健康干预后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而躯体角色功能和社会功能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平和质体质人数明显增加,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以及相关干预措施融入到群体性健康管理中,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同时对提高居民生命质量,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山区城市体检人群进行开展中医治未病健康干预,评价其对山区城市人群健康状态的改善效果,探讨适合山区城市人群开展中医治未病健康干预措施方法。方法:采取双盲方法将1 000位山区城市体检人群随机分为中医治未病干预组,对照组各500人,对每个人进行《亚健康测量表》测评分类,中医体质辨识,以中医理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理论原则,按照"①未病养生、防病于先;②欲病救萌、防微杜渐;③已病早治、防其传变;④瘥后调摄、防其复发"进行个体化中医治未病健康干预。结果:试验组的研究人群干预前、后健康状态变化,血脂、血压、血糖、肝功能及其他异常检验指标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讨论:本研究表明,运用中医治未病开展对城市人群进行健康干预,方法有效、简便、实用、操作性强,效果显著,对改变和保障目前人们身体健康状况具有特别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长沙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干预体质偏颇人群工作经验积累,探讨中医四诊、体质辨识、经络评测、治未病干预、回访等于一体的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该模式将中医治未病理论与健康管理的紧密结合起来,用中医治未病方法管理亚健康人群与慢性病,使其不生病、晚生病、少复发;发展与完善该模式,是突出中医医院优势特色,解决目前医疗问题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2月-2018年8月期间90例糖尿病前期人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基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组予健康管理并治未病技术干预。比较两组满意率;管理前后血糖的变化情况;糖尿病发病率。结果: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组对糖尿病前期的了解、对运动方法、饮食方法的掌握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管理前两组血糖的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管理后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组血糖的情况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组糖尿病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糖尿病前期人群者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干预效果好,可改善血糖的情况,减少糖尿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分析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群体性健康管理中应用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40例居民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120例与观察组120例。对照组采取分发健康宣传资料普及健康知识,观察组通过开展中医"治未病"理论及相关措施给予居民健康干预和管理,并评定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居民的知识知晓率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居民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及相关干预措施融入到群体性健康管理中,对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健康管理在社区高血压病的应用以及效果评价。方法:300名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行一般干预措施加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对照组采用一般干预措施,观察1年。结果:经过1年的中医健康管理,干预组平和质1人增加到n人,比例从0.67%变为7.33%(P〈O.05)。阳虚体质、阴虚体质体质比率也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血压下降明显(P〈0.05),但是体重指数和腰围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管理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改善体质和控制血压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李佳  刘兰兰  邹晓丽  董李梅 《光明中医》2023,(16):3079-3081
目的 探讨社区应用治未病理论护理管理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效果,以期为降低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社区糖尿病高危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治未病理论进行综合护理管理。随访3年,统计2组人群各生化指标改善情况及糖尿病发病率。结果 随访3年后,研究组血糖血脂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1);研究组糖尿病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高危人群在社区应用治未病理论进行综合护理管理,可显著改善各生化指标、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秀娟 《世界中医药》2012,7(4):345-347
目的:探讨以中医体质辨识养生为特色的社区非药物干预对血压正常高值老年人群的影响。方法:240例血压正常高值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非药物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每周随访2次并测血压,1年后对2组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在知识知晓率及改善行为执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的收缩压、体重指数、血清胆固醇、餐后2h血糖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高血压发病率30.83%,对照组为68.33%,2组高血压发病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平和体质增加10%,对照组平和体质减少5%,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中医体质辨识养生为特色的社区非药物干预可降低血压正常高值老年人的高血压发病率,同时还可降低体重指数、血脂、血糖等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干预后虽然平和体质的人数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有较为明显的变化趋势,可为以后的社区临床提供参考,且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光明中医》2021,36(10)
目的探讨家庭访视护理结合中医体质辨识在居民健康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选取200例某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2月—2019年1月100例居民未实施家庭访视护理结合中医体质辨识干预为对照组,2019年2月—2019年12月100例实施家庭访视护理结合中医体质辨识干预为研究组,对比干预前后居民中医体质评分、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生存质量变化。结果研究组居民平和质评分高于对照组,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痰湿质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阳虚质、阴虚质、特禀质对比差异不显著,P 0.05。研究组居民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较对照组高,P 0.05。研究组居民中医保健养生知识、慢性疾病防治知识、药物使用规范、家庭护理能力评分较对照组高,P 0.05。结论居民健康管理中应用家庭访视护理结合中医体质辨识可以提高居民健康管理理念,提高居民健康意识,降低居民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运用体质学说、健康检查、健康评估、健康干预等措施完成痰湿体质人群的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与干预技术研究,开展健康筛查、慢病门诊、慢病体检、慢病风险评估、慢病干预、诊后随访等为一体的慢病诊疗模式,进一步构建健康管理及慢病防控模式。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其中以慢性病代表人群为示范,开展中医健康状态监测及干预技术评价研究,规范中医慢病防控的干预方法,形成痰湿人群的中医治未病健康状态监测、疾病风险预警监测及慢病管理防控监测系统,最终将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形成的规范可行的实施方案推广应用到家庭、社区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辨识及干预在高血压前期“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于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治未病”健康管理的高血压前期患者86例,由入院时间先后分组,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管理,研究组采取中医体质辨识及干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舒张压(SBP)、收缩压(DBP)、头痛头晕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体质辨识类型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体质辨识及干预在高血压前期“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引导患者重视健康管理,可及时降低、稳定患者血压水平,明显改善头痛头晕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运用于社区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杨家门社区居民健康体检中随机抽出1230人作为干预前组。随后,在社区采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治未病”思想,将“生命在于运动”、“精神调养”、“饮食节制”等理论运用于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2012年社区居民健康体检中再次抽出杨家门社区居民1231人作为干预后组,以B型超声检查脂肪肝的发病率进行干预前后的比较。结果:干预前组,超声检查诊断脂肪肝312人,脂肪肝发病率25.37%;干预后组超声检查诊断脂肪肝113人,脂肪肝发病率9.2%。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运用社区人群的日常健康教育活动中,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参与以中医四季养生为核心的中医健康管理干预的65岁以上偏颇体质老年人进行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对这一人群进行中医养生指导,让老年人享受到更优质的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方法:选取200例开平市长沙街道办事处卫生院门诊管辖的65岁以上偏颇体质老年人作为观察对象,进行为期一年的临床观察,按区域分为两组:幕沙门诊管辖的100名老年人作为对照组,祥苑门诊管辖的100名老年人作为观察组,观察组进行中医健康管理,内容分别为社区健康宣教、小组活动、健康跟踪,对老年人在情志、饮食、起居、运动、穴位五个方面进行养生指导,对照组仅进行社区健康宣教,内容与观察组相同。结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8种偏颇体质的症状有所改善,整体有效率70.0%,对照组整体有效率44.0%,经Ridit分析,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中医体质辨识为基础、四季养生为主要内容的中医健康管理对改善社区健康管理中65岁以上偏颇体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有效。  相似文献   

15.
刘树林  凌燕 《吉林中医药》2013,33(6):550-552
糖尿病前期人群是发展成糖尿病患者的高危群体,将中医治未病理论引入健康管理措施中,不但有利于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干预,更可以根据糖尿病易感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找出糖调节异常的预警措施.因此,基于治未病理论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实施健康管理将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最有效的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治未病理论联合常规社区干预高血压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859例湘潭市金桥中风病医院下辖小区成年居民按小区楼号分为两组。对照组921例常规社区干预。治疗组938例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干预。①积极预防高血压疾病的发生;②已病防变;③瘥后防复;常规社区干预同对照组。连续干预365d为1疗程。观测干预效果、不良反应。干预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干预效果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联合常规社区干预高血压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念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社区200例高血压患者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进行综合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对中医"治未病"的知晓率、高血压控制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干预后患者对中医"治未病"知晓率、高血压控制率及患者满意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医"治未病"理念,将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运用到社区高血压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陈琼枝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1):117-118
目的:探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51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76例与对照组75例,研究组"治未病"养生指导、发放高血压健康教育处方、中医饮食指导、情志调养等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高血压门诊治疗和高血压护理管理。结果:研究组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明显,总有效率97.36%,与对照组降压效果(总有效率88.%)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用于高血压患者,可有效降低血压、减少并发症,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应用中医体质辨识在社区老年健康管理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我社区的65岁以上老人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管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干预。两组干预周期为半年。结果:试验组老年人对社区服务方式的总满意率为96.67%(95%C=88.30%~99.58%),对照组为70.00%(95%CI=58.40%~81.60%),两组综合满意度比较(u=2.876 4,P=0.000 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可显著提高老年人的保健、养生知识(P0.01)、疾病知识(P0.01)和健康教育评分(P0.01)得分参数。结论:在常规的社区老人健康服务管理的基础上应用中医体质辨识在社区服务体系的干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社区老人健康服务管理方式的证据明确,其收益为OR=0.08(95%CI=0.02~0.37),NNT=4(95%CI=2.50~7.50)。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前期的人群,是高血压病的高危人群,因此预防至关重要。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根据高血压前期的发病特点及未病的状态,通过辨证调理体质即治未病的方法,来表达养生是基础,体质是根本,关注高危人群,发病先兆和干预亚健康状态为重点,来改善高血压前期状态,避免高血压病的发生。它将为进一步探讨中医防治高血压前期提供依据和有意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