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干预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尹振东 《中国临床康复》2004,8(6):1143-1143
对80例有心理障碍的恶性血液患者进行分析,将心理障碍归为3类,针对不同类型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分析治疗前后心理障碍的改变。结果表明治疗后抑郁类、焦虑类、疏忽大意侥幸类心理障碍的严重度指数下降率分别为85%,75%和91%,与治疗前心理障碍的严重度指数比较有显著差异。心理干预可纠正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创伤骨折住院患者的心理应激与干预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通过分析创伤骨折住院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及产生心理障碍的影响因素,探讨躯体救治与心理干预同步进行的治疗模式。方法采用四种国际通用量表对1 000例创伤骨折住院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研究。分析其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及发生发展规律。结果85.8%的创伤骨折住院患者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结论对创伤骨折住院患者躯体救治与心理干预同步进行,可以显著提高其心理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3.
李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5670-5670
目的总结护士对截瘫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心理康复治疗。方法抽取72例截瘫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患者的心理障碍明显减轻,康复有效率达90%以上。结论截瘫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良好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机体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7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Zung自评焦虑、自评抑郁量表测定,进行焦虑和抑郁的评估。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7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38例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4周、干预8周进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测定,判断患者心理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53.95%)、抑郁(46.05%);对干预组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后,患者在干预4周和干预8周时相对于干预前和对照组标准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产生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病情有密切关系。采用针对性心理干预后患者心理状况显著改善,对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心理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76例腹膜透析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4周、干预8周进行焦虑自评量表测定,判断患者心理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腹膜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对干预组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后,患者在干预4周和干预8周时相对于干预前和对照组标准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产生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病情有密切关系。采用针对性心理干预后患者心理状况显著改善,对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治疗期间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护理要点。方法选择南宁市江滨医院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在治疗期间进行个性化心理干预,本组患者设为干预组;同时选择同期126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所有患者均随访3~12个月,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心理障碍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前心理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干预组完全依从79例,基本依从37例,依从率92.06%;对照组完全依从55例,基本依从36例,依从率72.22%,干预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认知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使患者胰岛素抵抗心理障碍得到普遍改善,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达到减轻或消除其心理障碍的目的,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06/2008年透析患者68例,通过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并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结果:患者存在否认心理、恐惧抑郁心理、悲观绝望心理、依赖心理,通过有目的的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结论: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系统化的心理干预,可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8.
心理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心理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76例腹膜透析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4周、干预8周进行焦虑自评量表测定,判断患者心理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腹膜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对干预组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后,患者在干预4周和干预8周时相对于干预前和对照组标准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产生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病情有密切关系.采用针对性心理干预后患者心理状况显著改善,对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接受放化疗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对治疗和预后的重要意义.方法:对住院接受放化疗的79例乳腺癌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前后心理调查,依据心理调查结果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结果: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障碍,不同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不同,心理障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经过心理干预患者多数情感过程障碍如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等均有好转 (P<0.05,P<0.01).结论:对接受放化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调查,及时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心理障碍,使其顺利完成全程治疗,早日恢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38例的心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观察心理护理术前、术后患者的心理。结果:乳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的各个阶段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包括焦虑、抑郁、躯体症状、外形关注等。经过心理干预,以上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乳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有助于疾病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4K(SCL-90)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对60例ESRD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时心理治疗12周后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并与5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ESRD患者存在抑郁、强迫、焦虑等心理障碍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理干预治疗前后各因子变化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达82.5%。【结论】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心理障碍较严重,心理干预可改善ESRD患者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心理障碍对血糖的影响,探讨药物和心理干预的作用和体会.方法 对133例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组)的临床和心理问卷资料进行分析,同时与往年的1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心理问卷结果:焦虑紧张者29.4%;抑郁悲观者38.9%,怀疑拒绝者15.0%,治疗依从性差者37.3%,厌世抗拒治疗者8.7%.而经心理干预治疗后干预组的血糖控制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心理干预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刘林 《中国疗养医学》2012,21(4):372-373
目的对慢性盆底痛综合征(CPPS)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方法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制定详细的心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诱导,改善和恢复患者心理健康。结果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改善了患者的心理障碍,减轻了疼痛,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做好CPPS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和护理,对治疗患者的心理问题和改善CPPS的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对伴有心理障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探讨此方法对减轻患者心理障碍及改善生活质量是否有效,为我科的心理干预方法提供有益借鉴。方法:将76例伴有心理障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予抗风湿药物治疗及进行常规护理,其中治疗组增加心理干预(由认知-行为疗法和健康教育疗法相结合),经过4周心理干预后,分别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简表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前后评分比较。结果:心理干预前两组之间焦虑和抑郁、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之间和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通过心理干预使伴有心理障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负性情绪得到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这提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仅仅要关注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还要关注她们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患者实施多种心理护理干预,消除患者心理障碍,保持心理健康,减少患者的痛苦。方法对2013~2014年在我科住院有心理障碍的尿毒症患者30例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针对患者心理特点,采取基础的心理护理方法加强护患沟通,取得患者信任。采取特殊心理疗法如共情式、焦点式心理护理、阅读疗法、音乐疗法和工娱疗法等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结果采取心理护理后,30例患者焦虑、抑郁、恐惧、自闭、伤感、无助感心理问题得以解决。结论尿毒症患者心理障碍得以缓解,患者心理问题解决,积极配合治疗,使护患关系和谐,护理纠纷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震荡患者有哪些心理障碍及实施护理干预后对治疗脑震荡的疗效影响.方法对82例脑震荡患者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后,对42例脑震荡患者在治疗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并与单用药物治疗相比较.结果 42例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加上护理干预后较单药物治疗的患者症状改善早.结论脑震荡可导致患者心理障碍的产生,有心理障碍的患者的疾病恢复与护理干预有关,应早期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7.
恶性血液病是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疾病,心理护理干预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患者心理方面的不良因素对治疗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本文概述了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心理问题相关因素的产生,并对恐惧和焦虑的缓解、应对方式的改善、寻求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综述了护理现状,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颅微电流刺激(CES)对伴有精神心理障碍的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生物反馈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60例伴有轻、中度焦虑抑郁失弛缓型便秘患者分2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并对治疗组给予经颅微电流刺激(CES)干预,评价护理干预效果;结果:2组治疗组慢性便秘严重度评分(C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AC-QOL)、症状自评量表(SCL-90)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伴有精神心理障碍的盆底失弛缓便秘患者,在常规专科治疗的同时应配合适当的CES干预,辅助生物反馈训练提高疗效,最终改善其生活质量。而且CES操作简便,安全,便于实施,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9.
林根芳 《当代护士》2005,(10):38-40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高血压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1999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分类标准中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为研究病例,应用SCL-90量表进行有无心理障碍分组.对存在心理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A组不给予心理干预,B组给予心理干预;不存在心理障碍的患者指定为C组不给予心理干预;同时,3组患者均给予络活喜5mg,每日1次口服.B、C两组与A组进行比较.结果 B、C组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1).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增强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孕妇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和干预。方法对13例HIV感染孕妇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结果 HIV感染孕妇均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12例患者主动配合治疗,1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结论充分了解HIV感染孕妇住院患者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能减缓HIV感染孕妇心理压力,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生存质量、降低母婴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