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Richter综合征(RS)是一种由低度恶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向更高度恶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转化和(或)并发的一种疾病,多为B细胞疾病之间的转化.导致RS转化的影响因素复杂,发病率低,现行治疗方案对该病患者的预后差,诊断金标准为活组织检查.目前,RS主要治疗方案包括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及新药试验等,部分年轻患者可从HSCT治疗中获益.若在RS转化早期及时诊断,选择合适治疗方案,则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期.笔者拟就目前对RS的发病机制及其诊断与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复发及耐药与骨髓微环境有很大程度的关联.骨髓基质细胞(BMSC)作为骨髓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白血病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不容忽视.BMSC主要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或细胞外基质蛋白,参与并调节着与ALL细胞增殖或凋亡相关的信号通路,从而影响ALL细胞的生存.为此,本...  相似文献   

3.
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是一种较少见的T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常为脾大、中性粒细胞缺乏及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RA).T-LGLL的发病机制是,通过慢性的抗原刺激,激活存活信号通路和抑制凋亡信号通路,维持大颗粒淋巴细胞(LGL)的长期活化状态.临床对于T-LGLL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但是目前一些新型药物,如托法替尼等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笔者拟就近年T-LGLL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细胞凋亡又称程序性的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一种主动的、由基因调控的、不同于坏死的细胞死亡形式.凋亡是由细胞内基因调节控制的,而细胞间的信号传递也是影响凋亡的因素.在众多凋亡相关基因中,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基因是目前最受关注的基因之一.Bcl-2基因是一种广泛的抗凋亡基因,可抑制许多因素引起的细胞凋亡,而导致癌症的发生.现就Bcl-2基因及Bax基因(Bcl相关X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研究中的最新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原发于皮肤的CD4阳性中/小T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是一种罕见的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好发于成年人,占原发皮肤淋巴瘤的2%。因其预后较好,WHO(2016)将其更名为原发于皮肤的CD4阳性中小T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为一种暂定的分型病种。国内鲜有报道,本文就1例原发于皮肤的CD4阳性的中小T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进行报道并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放疗对宫颈癌细胞系的增殖抑制及抑癌基因p16、O6-甲基鸟嘌呤-DNA转移酶(MGMT)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2种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C33A,分为对照组和辐照组,正常培养作对照组(Control),接受X射线辐照为辐照组,辐照剂量为4 Gy;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蛋白印记(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及抑癌基因p16、MGMT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辐照组宫颈癌Hela、C33A细胞增殖活性、Bcl-2/Bax的表达显著下降,凋亡率、p16、MGMT的表达显著上调(P 0. 05)。结论放疗可通过上调宫颈癌Hela、C33A细胞中p16、MGMT的表达,下调Bcl-2/Bax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7.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lymphocyticleu-kemia,CLL)是造血系统的一种单克隆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该病的特征是表达CD5抗原的恶性淋巴细胞在淋巴组织、骨髓和外周血中渐进性累积。世界卫生组织(WHO)新分类方法规定CLL只包括B淋巴细胞型,而将T-CLL型归类为T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PLL)。  相似文献   

8.
木村病(Kimura's Disease)又称嗜酸性粒细胞淋巴肉芽肿,是一种较少见的预后良好的慢性反应性疾病,它的病因不明,多发于亚洲男性,常表现为皮下深部肿块,伴有局部淋巴结受累,有时淋巴结的肿大竟是该病的惟一表现.自2004年8月~2005年8月,我科共收治木村病患者2例,经确诊治疗后,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成人白血病类型,在亚洲地区发病率相对较低.早在19世纪,CLL即被定义为一种因成熟淋巴细胞生长缓慢且长期生存而导致其累积于人体内的疾病.一个多世纪以后,人们发现这些异常的"长寿"淋巴细胞拥有一些调节细胞程序性死亡(凋亡)蛋白的异常表达,抵抗凋亡程序,在淋巴组织、骨髓和外周血中克隆性蓄积.目前,虽然CLL发病机制的研究已有较大进展.该病依然不可治愈,需要进一步探索CLL的分子基础和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徐树莹  乔录新  张玉林  陈德喜 《临床荟萃》2012,27(13):1181-1184
近年来,自噬功能越来越成为除细胞凋亡之外备受关注和研究的领域。自噬不仅被证实是一种细胞自我死亡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细胞的自我保护机制,在肿瘤、老化和神经退化等细胞增殖和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阿帕替尼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株Nalm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CCK8细胞毒性试验与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碘化丙啶(PI)细胞凋亡实验测定不同剂量的阿帕替尼对ALL细胞株Nalm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经阿帕替尼处理后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Bcl-x L及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随着阿帕替尼作用时间的延长和剂量的增多,Nalm6细胞增殖抑制率进一步升高(P 0. 01)。随着阿帕替尼使用剂量的增多,Nalm6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 0. 01);应用阿帕替尼20μmol/L、40μmol/L处理3 d后Nalm6细胞凋亡率较同剂量组处理2 d时的凋亡率明显升高(P 0. 01);未应用阿帕替尼(剂量为0μmol/L)或阿帕替尼应用10μmol/L处理3 d后Nalm6细胞凋亡率与处理2 d时的细胞凋亡率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 0. 05)。经阿帕替尼处理1、2 d后,Nalm6细胞中Bcl-x L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0. 05),PARP蛋白被切割。结论阿帕替尼可有效阻滞ALL细胞株Nalm6细胞增殖,促进Nalm6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切割PARP蛋白及降低Bcl-x L、Bcl-2蛋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丙酮酸乙酯对烫伤延迟复苏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烫伤组(n=24)、烫伤组(n=24)和丙酮酸乙酯(3.23mg/ml)治疗组(n=24),分别于伤后1、3和5d活杀大鼠,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凋亡情况。结果烫伤延迟复苏后1~5d,脾淋巴细胞对丝裂原刺激的增殖反应明显受抑制(P均<0.05);在烫伤后第1d,脾CD3+CD4+T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5)。应用丙酮酸乙酯治疗能够明显恢复烫伤后1~5d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P<0.05),同时烫伤后第1d的凋亡明显下降(P<0.05)。结论丙酮酸乙酯能够有效恢复烫伤延迟复苏后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并减轻脾淋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自身免疫性淋巴增殖综合征(ALPS)是淋巴细胞凋亡障碍导致淋巴细胞过度聚集并引起淋巴组织增生或自身免疫现象的一组综合征.现将其临床分型、预后、诊治进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噬调节药物包括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自噬抑制剂(羟氯喹和3-甲基腺嘌呤)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增殖、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雷帕霉素(RAPA)、羟氯喹(HCQ)、3-甲基腺嘌呤(3-MA)处理RPMI 8226细胞,用CCK-8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作用24 h后细胞凋亡率,应用单丹磺酰戊二胺(MDC)染色观察自噬小体数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b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PARP和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RAPA和HCQ可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抑制RPMI8226细胞的增殖,并增加细胞的凋亡,而3-MA无明显抑制细胞增殖作用,也无诱导凋亡作用。MDC染色结果显示,细胞内自噬泡数量随着RAPA浓度的提高逐渐增多,而随着HCQ和3-MA浓度升高自噬泡数量却逐渐减少。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APA可诱导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和凋亡蛋白caspase-3及PARP表达上调,但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HCQ抑制LC3-Ⅱ/LC3-Ⅰ和BCL-2表达,但可上调caspase-3和PARP表达;3-MA可下调LC3-Ⅱ/LC3-Ⅰ表达,但对caspase-3、PARP及BCL-2表达均未显示明显影响。结论:RAPA能抑制RPMI8226细胞增殖,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和自噬,HCQ则在抑制自噬和增殖的同时也可诱导凋亡,3-MA可抑制细胞自噬但对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2-氯脱氧腺苷(2-cdA)是一种嘌呤类似物,近年用于临床。作者应用2-cdA治疗复发难治的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者报道2-cdA治疗39例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均为经1~4疗程化疗后复发或耐药者,中位年龄61岁,其中男24例,女14例,其中B慢淋(B-CLL)19例,B幼淋细胞白血病(B-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survivin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7例DLBCL和15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survivin和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7的表达,采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结果:Survivin在DLBCL中表达的阳性率为74%(57/77),在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 13%(2/1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表达与淋巴瘤增殖指数、凋亡指数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 0.741,0.325,P<0.01).结论:Survivin基因在DLBCL中表达上调,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对DLBCL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毛细胞性白血病(hairy cell leukemia,HCL)是一种慢性淋巴样细胞增殖紊乱为特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临床较为罕见,国内香港地区发病率约为0.035/10万[1],但近年全球发病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17-二甲胺乙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DMAG)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Jurkat细胞,应用HSP90抑制剂17-DMAG作用于细胞株,通过半定量PCR检测HSP90的基因表达,WST技术检测17-DMAG对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不同浓度17-DMAG作用于Jurkat细胞48 h后,HSP90 mRNA表达明显减少,且呈剂量依赖性(r=0.9530,P0.01);17-DMAG处理Jurkat细胞48 h的IC50为3.17μmol/L,作用于Jurkat细胞后抑制Jurkat细胞增殖(r=0.9903,P0.01),促进Jurkat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r=0.9876,P0.01)。结论:HSP90抑制剂17-DMAG能够抑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株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9.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的成员,通过与3个受体(TACI、BCMA、BAFF-R)结合,发挥生物学功能,参与B、T淋巴细胞增殖和功能的调节;BAFF过度表达与受体结合后,可促使B淋巴细胞不断增殖并分泌自身抗体,从而导致一系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BAFF过度表达,也会使淋巴细胞增殖失控,导致B细胞恶性肿瘤的发生。多发性骨髓瘤是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的1种B细胞恶性肿瘤,恶性B细胞自分泌产生BAFF,在MM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获得性血友病A(AHA)是一种少见病,发病率大约每年1.5/10万,以循环中出现抗FⅧ的自身抗体为特征,可导致无出血病史的患者发生自发性出血.约50%患者伴自身免疫性疾病、实体瘤、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和妊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