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渝林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0):930-931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理论建立的理想切入点。方法:分析西医学对“风湿热”、中医学对“痹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异同点。结果:西医学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技术,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独特的优势;而中医学的辨证论治。遣方用药对许多疑难杂证的治疗也独具特色。结论:西医的现代诊断检测技术与中医的系统理论并重,有利于促进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2.
中医理论现代转化是中医药全面现代化的基石,实现它的原则有三;保持中医本色,参照西医理法,遵循现代规范;目标是建立超越中西医的,更为先进的新医学体系;路径为逆向对接,形成中医学的现代版-信息医学。  相似文献   

3.
中医辨证中的西医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辨证中的西医思维姚源璋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272137)关键词:中医辨证/西医思维把现代量化概念引入中医学中,是传统中医学的一个进步。同样把疾病作为研究客体的中、西医学之间有着最相容性和最可借鉴性。传统中医学要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形成系统的现代中医...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在现代社会的发展面临着来自理性主义与科学思维的挑战,这一挑战实质上是由三个不同维度的问题所组成:即如何正确地认识与理解传统中医学知识?如何回应科学思维与西医学对中医学造成的冲击?以及如何在当下的时代环境中实现符合“中医自身发展规律”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其本质上就是在回答中医学在现代如何发展的问题,亦即所谓“中医学现代化”问题。对于中医现代化问题的解决,主要可以有4条路径可供选择,即传承中医文化内涵、融合现代科学技术、提升中医实践能力和传播中医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是一门涉及多方面学科知识和医疗技巧的综合医学科学,在我国医疗史上曾经发挥了巨大作用。现代社会,由于西医的兴起和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认可,中医在国内医学界已退居到辅助和次要的地位,尤其是外科和急诊医疗领域,由于西医外科手术和结合现代科技成果的各种医疗仪器的使用,传统中医外科手段和急救方法己很少有人知道,一些很有价值的急诊急救方法正面临失传的危险。另一方面,西医现有的一些急救手段存在着过分依赖仪器,对患者损伤大,缺乏人文关怀等缺点。而中医学作为一门有着数千年医疗理论探索和临床实践活动的医学,有一些医疗手段可以弥补西医手段的不足,甚至可以代替现有西医方法,在医学科学学术上和传统文化方面仍具有重要价值。所以,对中医学当中的急救方法进行挖掘整理,继承古人已有的那些措施合理、内容丰富多彩的各种传统急救方法和手段,是摆在我们现代中医面前的重要历史任务之一。但到目前为止,中医急救的继承发展工作仍未取得显著的成效。表现在临床上,中医医院、中医门诊在进行急救处理的时候,主要还是依靠西医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裘法祖先生作为中科院院士是有名的西医专家,他接受德国西医教育的培养,受到了严格西医教育的熏陶。但是对于传统中医学,他从不轻视,并且积极推动对现代新中医与西医的有机结合,尤其是在对待中医免疫药物的研制上体现了他这一重要观点。而从他对中医的科学态度,表明他受到了传统医学道德的熏陶,没有任何门户之见,也是他个人医学道德的重要体现之一。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循证医学的概念 ,就循证医学、传统西医与中医学进行了比较 ,得出了三者的异同点。论述了中医运用循证医学应注意的问题 ,强调了循证医学兴起对中医学发展所带来的启示。有利于循证医学的普及、运用和推广 ,有利于中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中医规范化、标准化和客观化研究现状的概要分析指出:现代中医学并不是传统中医学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已被扭曲的现代中医学基础上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和客观化研究,设计和绘制中医现代化蓝图,必然捉襟见肘,漏洞叠出。因而,正本清源是当务之急。为此,提出了开展中医发生学研究的基本构想。并对其研究方法、内容和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循证医学传统西医与中医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志国  季绍良 《中医药学刊》2003,21(8):1313-1314
介绍了循证医学的概念,就循证医学、传统西医与中医学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三者的异同点。论述了中医运用循证医学应注意的问题,强调了循证医学兴起对中医学发展所带来的启示。有利于循证医学的普及、运用和推广,有利于中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的思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证候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中医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同时也与中医药现代化息息相关。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架起了一座传统中医学向现代中医学发展的桥梁,使中医学向标准化、条件可控化迈进了可喜的一步。然而证候动物模型研究却一直是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现代中医药理论发展的创新研究方法。方法:通过分析中医药理论的来源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论证了中医药理论的发展建立在中药的临床新用上;以"反治调平衡"学说和中药外治新用为切入点,阐述了现代中医药理论创新。结果:中药临床新用广泛,但缺乏归纳和系统研究;中药新用系统性分析,是发展中医药理论的突破口。结论:归纳、分析中药临床新用,是中医药理论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王强 《河南中医》2014,(11):2082-2089
中医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和载体,具有与西医学同等的科学与文化地位。因为不同的哲学基础和发展背景,中医主要代表和体现了辅助与唤醒生命自身功能的治疗理念和方法,西医则更多的是参与和替代。两者虽然道路不同,但发展的终极目标是相同的,就是共同探索人类医学的终极真理。根据当前中西医结合的实际水平,"纯西医,西学中,纯中医,中学西"这四种力量,"四架马车"紧密合作,最终实现中西医真正融合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中医药现代化迫切需求现代中医理论。然而,关于现代中医理论应当如何建立,以及应当建立起什么样的理论一直是国内外中医药同行所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议题。为引领现代中医理论的发展,本期“专论”栏目特设“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专题讨论,分别以上、中、下三个篇幅连续展开深入系统地论述。其中,上篇包含新概念、新理论、新学科三篇文章;中篇包含新理念、新规范、怎样明确概念、如何检验假说、为何评价理论5篇文章;下篇包含整体观念更新、辨证论治发展、脏象学说创新、病因、发病、病机、预防、治则、知识结构、认知结构、专题探讨、展望5年前景12篇文章。本期刊发的是上篇“新概念”第一篇文章。本文从中医基础理论新概念层面,借鉴国际学术界对科学概念的认识,从概念的标签、理论定义和操作性定义三方面,阐述现代中医基础理论这一新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论证理论前提对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建立的必要性,说明走向现代科学的必然趋向。全文立义深刻,有一定突破创新。希望由此引发各位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学思想对藏医学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藏医学文献的研究整理,结合当地独特的天时地理条件和用药服药方法,提出中医学思想对藏医学的形成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结果:"天人合一"和"因地制宜"等思想对藏医学影响尤为突出,为研究藏医学的形成发展提供依据。结论:藏医学是中华传统医学宝库中灿烂夺目的瑰宝,中医学思想对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与西医治疗相配合治疗肿瘤的思路有:①中医药与手术治疗相结合,可调补手术损伤,促进康复,利于患者接受其他治疗;辅助术后治疗,以期防止或减少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时间;术前使用中药,可以改善机体状况,增强体力,调理因其他疾病引起的肝肾功能能障碍,以利于手术。②中医药与放射治疗相结合,可减轻放射治疗副作用;对放射治疗有一定的增效作用。③中医药与化学治疗相结合,可提高化疗的效果;减轻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心肌损伤、肝肾功能损伤。中医药治疗肿瘤应注意:坚持中西医结合,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选择适应于每个患者的治疗手段;遵循中医的传统理论的指导,四诊八纲,辨证论治,遣方用药;在接受中医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定期复查,了解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中西医结合实践模式在中医全科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认为中医全科医学应该坚持以中医为主、中西医并举的原则,培养中西医结合型人才,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社区医疗环境,在理论与临床研究中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核心,将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查数据纳入中医辨证体系,建立中西医结合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从中医学传统的文化特点探讨中医教育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文化运动后,中医学的发展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而陷入了迷茫。西方医学的引入对中医地位的冲击不可估量。中医学亟需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来推动自身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成为任重道远的使命。中医学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依靠,中医的教育模式只有适应其传统的文化特点,才有利于中医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结合近代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结果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肾病的效果,与单纯中药及单纯西药的效果。方法:对150例肾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各50例,治疗6个月后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中药组总有效率80%,西药组总有效率58%,治疗组和中药组比(P<0.05),治疗组和西药组比(P<0.01)。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是治疗肾病的理想方法,疗效显著,治愈后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颗粒剂对慢性心衰(CHF)患者的心功能和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120例气虚血瘀证的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健心颗粒(中药免煎颗粒复方),两组均连续服药21d,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质量、血浆BNP、LVEF和6min步行距离(6MWT)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改善,均能减轻体质量、降低血浆BNP,提高LVEF、6MWT水平,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可以进一步改善气虚血瘀证CHF患者心功能,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