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活血通络汤.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综合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综合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治疗,包括中药汤剂和针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侯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2.5%,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偏瘫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对于患者中风偏瘫的治疗和预后康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赵振亚 《光明中医》2014,29(1):59-60
目的观察二陈汤加味治疗痰湿中阻型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者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二陈汤加味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之间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均有改善,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值进行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值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陈汤加味治疗中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任氏脑脉苏茶剂治疗中风后遗症5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任氏脑脉苏茶剂治疗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任氏脑脉苏茶剂治疗,对照组给予中风回春片;3个月后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改善,页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任氏脑脉苏茶剂可明显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西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和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AMD量表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AMD量表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是一种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讨论自拟育肝疏络汤结合针灸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症状的影响。方法:抽选厦 门市海沧区海沧街道石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9 年 6 月至 2019 年 12 月所接诊的中风偏瘫患者 64 例作为观察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2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予以自拟育 肝疏络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肢体运动及生活能力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 有效率为 96.88 %,较对照组的 75.00 % 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 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运动及生活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自拟育肝疏络汤结合针灸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 提高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清热化瘀Ⅱ号方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评价其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证候疗效。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清热化瘀Ⅱ号方治疗,对照组予天丹通络胶囊治疗,从K患者入院并筛选分组后开始给药,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证候证候积分值。结果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8%,对照组为71.4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热化瘀Ⅱ号方可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风防治灵方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脑梗死恢复期(辨证为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8例,均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中风防治灵方药,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同时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和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2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2组中医症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防治灵方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对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林道强  刘红健  秦鉴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8):1222-1223,1228
目的 观察醒腩益脉汤治疗中风偏瘫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蛋白C(PC)、蛋白S(PS)、凝血酶-血栓调节蛋白(TM)的影响.方法 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内科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42例在此基础上加服醒脑益脉汤,两组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THSS)及PC、PS、TM含量.结果 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且治疗绀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NIHS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治疗后血浆PC、PS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PC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醒脑益脉汤能显著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中医证候和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其PC、PS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神阙灸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0例气虚血瘀型的中风偏瘫惠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纳入观察。两组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阙灸法。3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测及安全性评价。结果:①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70.0%、43.3%,有效率分别为96.7%、76.7%,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96.7%、93.3%,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阙灸法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加减联合西医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至2011年间收治的108例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而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患者更为明显(P<0.05)。[结论]采用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好,操作较为简便,且药物毒副作用小,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论治加跳动针法结合西医药治疗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9例中药辨证论治加跳动针法结合西医药治疗,对照组68例只用西药治疗,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8.4%、对照组88.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辨证论治加跳动针法结合西医药治疗脑梗死优于单用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耳穴压豆治疗中风后失眠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耳穴压豆治疗中风后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后失眠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辨证施治结合耳穴(皮质下、交感、内分泌、神门、心、肾、肝、脾等穴位)王不留行籽压法治疗2周;对照组采用西药常用镇静药:地西泮常规口服治疗。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进行评分及WHO颁布的失眠临床疗效判断标准等方面判断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3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27/40)。两组比较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耳穴压豆对中风后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其中耳穴压豆具有简便、价廉、无痛、无不良反应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牵引复位、平衡针灸、中药热敷、中药内服等中医方法治疗。治疗15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9.00%,治疗组有效率为95.00%,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0例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强的松片、注射VitB1,VitB12等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按摩疗法综合治疗,治疗四周后观察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按摩效果更为显著,临床的针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经济实用,几乎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中医杂志》2016,(4):297-298
目的 :观察加味四物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确诊患者随机分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加味四物汤,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症状及血气分析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四物汤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症状及血气分析相关指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多途径疗法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多途径疗法加西药)和对照组(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肝功能4项、临床综合疗效、中医疗效。结果两组均能改善肝功能四项,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治疗组在临床综合疗效及中医疗效上均较对照组为优(P〈0.01)。结论采用中药多途径疗法联合西药治疗血瘀水停、脾肾阳虚证肝硬化腹水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颗粒剂对慢性心衰(CHF)患者的心功能和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120例气虚血瘀证的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健心颗粒(中药免煎颗粒复方),两组均连续服药21d,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质量、血浆BNP、LVEF和6min步行距离(6MWT)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改善,均能减轻体质量、降低血浆BNP,提高LVEF、6MWT水平,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可以进一步改善气虚血瘀证CHF患者心功能,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辨证使用中药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与单纯活血化瘀中药针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非辨证组)予以血栓通冻干粉500mg;治疗组(辨证组)依据辨证分为气虚血瘀型35例予以参麦注射液40mL和血栓通冻干粉500mg,风痰瘀阻型21例予以天麻素注射液10mL和灯盏花素注射液50mg,热毒瘀阻型16例予以醒脑静注射液30mL和苦碟子注射液30mL,均分别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结果:辨证使用中药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结果发现,辨证组总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纯使用活血化瘀中药针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非辨证组(P<0.05)。结论:辨证使用中药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