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调查9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分析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研究谵妄对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死亡率、行走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观察研究,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9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资料,157例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将患者分为谵妄组和无谵妄组,其中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发生严重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05年1月~2014年12月572例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接受内固定手术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术前内科合并症、术前卧床时间、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发生严重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 25例发生严重术后谵妄(25/572,发生率4.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麻醉方式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2,95%CI:1.05~1.19,P=0.001)和全身麻醉(OR=5.03,95%CI:2.10~12.04,P=0.000)是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发生严重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和全身麻醉是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发生严重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个体化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8年3月于淄博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57例,收集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43,95%CI:1.076~1.214)、2型糖尿病(OR=4.591,95%CI:2.14~9.846)、ASA评分III级(OR=4.262,95%CI:1.600~11.352)、ASA评分IV级(OR=5.396,95%CI:1.868~15.583)、全身麻醉(OR=1.281,95%CI:1.066~1.540)及手术时间(OR=1.018,95%CI:1.001~1.035)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ROC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818(95%CI:0.752~0.885);校准曲线为斜率接近于1的直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x~2=8.760,P=0.363)均显示该模型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风险具有良好准确度。[结论]本研究基于年龄、2型糖尿病、ASA分级、麻醉方式及手术时间这5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准确度,可为临床个体化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年龄≥75岁高龄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发病率,筛选导致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12-06—2015-06诊治年龄≥75岁的髋部骨折435例,统计术后谵妄发生率,并根据术后3 d内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可疑危险因素进行组间比较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 102例发生术后谵妄,发生率23.45%。谵妄组与非谵妄组间年龄、术前白蛋白、术后血红蛋白、术后红细胞压积、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分(MMSE评分)、术前老年痴呆病史、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留置导尿、居住状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视力障碍、留置导尿、低MMSE评分、低白蛋白是发生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髋部骨折手术是术后谵妄发生的重要原因;年龄不是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认知功能与感觉功能障碍及低营养状态是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出现术后谵妄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9年12月南京江北医院骨科中心346例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股骨颈骨折1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64例,股骨粗隆下骨折22例,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谵妄,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单项因素和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并发谵妄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住的10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发生谵妄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了解发病特点、影响因素;给予心理沟通、治疗基础疾病、去除发病因素及支持对症处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1例,活跃型10例,安静型1例;入院后手术前病例3例,术后8例,综合处理后出院前症状改善,恢复良好。结论围手术期谵妄是老年髋部骨折常见并发症,心理沟通、基础疾病治疗、去除发病因素及支持对症的综合处理是预防和治疗髋部骨折合并谵妄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出现谵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5-01诊治的208例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资料。于术后麻醉清醒后观察患者意识情况,对患者是否出现谵妄进行评估。按麻醉方法分为全身麻醉组和椎管内麻醉组。结果所有患者症状均进行术后即刻随访和观察,共发生术后谵妄66例,占总数31.7%。全身麻醉组发生谵妄29例,发生率为42.0%(29/69),椎管内麻醉组发生谵妄37例,发生率为26.6%(37/139)。结论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全身麻醉较椎管内麻醉更易出现术后谵妄,尤其是高龄患者选择全身麻醉术后谵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临床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4—2014-12诊治的272例老年髋部骨折,根据术后患者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相继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从14项可能危险因素中筛选出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63例术后发生谵妄,谵妄发生率为23.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术前白蛋白(35 g/L)、术前合并基础疾病数量(≥3种)、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手术时间(≥2.5 h)、术后使用镇痛泵及术后发生低氧血症与谵妄的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关系,可能是谵妄发生的高危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术前白蛋白(35 g/L)、术前合并基础疾病数量(≥3种)及手术时间(≥2.5h)该4项危险因素为术后患者发生谵妄的高危独立危险因素。该4项危险因素的OR值分别为13.865、1.837、2.140、2.437。结论高龄、术前白蛋白35 g/L、术前合并基础疾病数量≥3种及手术时间≥2.5 h 4项危险因素为老年髋部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谵妄(delirium)是注意力和认知功能的急性可逆性障碍,常见于身体衰退的老年人。Smith等[1](2013)对1 077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研究发现,谵妄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达44%。Rudolph等[2](2011)对以往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在35%65%之间。谵妄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常以意识状态的急性改变或反复波动、注意力缺损、思维紊乱和意识模糊为特征。谵妄延长了髋部骨折老年人术后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药物干预方案在ICU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谵妄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于ICU的248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4例,分别进行常规护理模式、应用非药物干预方案并临床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分别为19.35%和48.39%。对照组患者的谵妄持续时间(4.36±1.64)d,住院总时间(18.98±2.80)d,患者满意度80.65%;观察组患者的谵妄持续时间(1.98±1.00)d、住院总时间(10.28±2.80)d,患者满意度91.13%。结论通过非药物干预方案可以有效降低ICU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谵妄的发生率,谵妄的持续时间及住院总时间显著缩短,患者的转归及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状态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探究Mini-Cog量表评分与谵妄发生的关系。[方法] 7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收集患者术前血清钠离子浓度、术前牵引制动、术前卧床天数、手术时间、术后3 d血色素下降值、吗啡类药物使用、术后入外科监护室、术后7 d内是否出现谵妄等信息,计算患者Charlson共病指数,进行MMSE量表和Mini-Cog量表评分并记录所用时间。[结果]术后7 d内有28例(40.00%)患者出现谵妄状态。与非谵妄组相比,谵妄组患者术前卧床时间长(P<0.05),术前血清钠离子浓度值低(P<0.05),术后3 d血色素下降多(P<0.05),术前Charlson共病指数高(P<0.05);此外,谵妄组评估术前认知状态的MMSE和Mini-Cog量表评分显著低于非谵妄组(P<0.05)。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谵妄与术前卧床时间、术前血清钠离子浓度、术后3 d血色素下降值、术前Charlson共病指数、术前MMSE量表评分和Mini-Cog量表评分相关。完成Mini-Cog量表时间(3.88±1.67) min,显著低于MMSE量表(12.28±4.84) min (P<0.001)。[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状态的发生与术前卧床时间、术前血清钠离子浓度、术前Charlson共病指数、术前MMSE量表评分和Mini-Cog量表评分相关。评估认知功能障碍的Mini-Cog量表可以简单有效地筛选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发生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6个月死亡风险因素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和术后6个月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髋部骨折接受手术治疗的688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的生存情况, 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 单因素分析各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骨折类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术后谵妄情况, 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老年部骨折术后6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73例患者术后6个月内死亡, 死亡率为10.6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存活组与死亡组在性别(χ2=11.346, P<0.01)、年龄(Z=-3.713, P<0.01)、ASA分级Ⅲ或Ⅳ级(χ2=16.858, P<0.01), NLR(Z=-3.150, P<0.05), 术后谵妄(Z=8.352, P<0.05)和血红蛋白(χ2=-3.443,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性别[比值比(OR)=2...  相似文献   

13.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86例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94例、观察组9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干预、疼痛管理、氧疗、视听觉及谵妄前兆的观察、睡眠管理,渐进式功能锻炼。结果观察组谵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实施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骨质疏松患者逐年增加。老年骨质疏松骨折中,髋部骨折约占50%以上[1-3]。谵妄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比较不同手术部位术后谵妄的发生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髋部骨折(35%~65%)、腹主动脉瘤(33%~54%)、冠状动脉搭桥手术(37%~52%),可见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最高[4]。且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其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为4%~17%[5-7],因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健侧骨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再次骨折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或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的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或转子间骨折4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8例,女284例;年龄65~97(75.5±7.5)岁;股骨颈骨折19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261例;按照术后健侧髋部是否存在骨折,分为骨折组和无骨折组,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折类型、初次治疗方式、骨密度、医疗依从性、术后是否短期谵妄、伤前是否并存内科疾病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应用单因素Logo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术后健侧骨折的危险因素,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o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健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452例患者中42例发生健侧髋部骨折,发生率为9.3%,两次骨折发生相隔时间平均(2.9±2.1)年。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年龄、骨密度、医疗依从性、术后短期谵妄、伤前合并内科疾病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OR=4.227)、骨密度(OR=4.313)、合并内科疾病(OR=5.616),以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分级低(OR=3.891),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健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骨密度、合并内科疾病以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分级低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健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术后3年内要加强内科疾病的治疗,抗骨质疏松,改善髋关节功能,以预防健侧髋部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疏肝解郁健脾补血降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谵妄发生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80例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及安慰剂组:治疗组患者90例,服用加味逍遥散,其中男32例,女58例;年龄(72.12±4.92)岁;股骨转子骨折67例,股骨颈骨折23例;35例行动力髋螺钉固定,31例行髓内固定,24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安慰剂组患者90例,服用安慰剂,其中男37例,女53例;年龄(72.91±5.43)岁;股骨转子骨折69例,股骨颈骨折21例;其中37例动力髋螺钉固定,30例髓内固定,23例人工髋关节置换。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损伤部位、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血红蛋白、术后C-反应蛋白、谵妄严重程度评分及谵妄发生。结果:所有患者随访至谵妄恢复正常,治疗组中术后谵妄12例(13.33%);安慰剂组术后谵妄39例(4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安慰剂组;两组监测指标对比:术后疼痛评分(P=0.002)、术后血红蛋白(P=0.012),术后C-反应蛋白(P=0.0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逍遥散通过其疏肝解郁、健脾补血之效,达到降低术后疼痛、炎症刺激及补充血容量的目的,能够明显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因子(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对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树兰杭州医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15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以及术前1周患者血清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等临床资料,随访患者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年死亡率。使用接受者操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PNI高组(PNI≥40,n=116)及PNI低组(PNI40,n=40),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PNI对老年人髋部骨折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检验显示年龄、术前白蛋白数值、术前淋巴细胞数值、PNI是老年髋部骨折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PNI是老年人髋部骨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PNI可作为预测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风险因素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髋部骨折病人224例,其中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140例,患者平均年龄74.5岁(年龄60~93岁),其中男40例,女10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84例,患者平均年龄76.7岁(年龄60~100岁),其中男23例,女61例,选择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术前天数及实验室检查和术后并发症、病死率进行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器质性脑病和股骨颈骨折术后的肺炎、消化道并发症有统计学相关性;手术时间、器质性脑病和股骨颈骨折术后发生谵妄有统计学相关性;年龄和股骨颈骨折术后心衰有统计学相关性;肾功能不全和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冠心病、陈旧性心梗、心衰病史和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心衰有统计学相关性。冠心病、陈旧性心梗、心衰病史、器质性脑病、手术时间、年龄、肾功能不全是髋部骨折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病人行髋部骨折手术后并发症较多,但是病死率较低,髋部骨折手术对老年人来说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应该重视老年病人年龄、肾功能及器质性脯病及减少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瑞芬太尼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右美托咪定组(n=34):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2~0.8μg/(kg·h)。瑞芬太尼组(n=26):静脉泵注瑞芬太尼1 000~2 500μg/h。主要研究指标为谵妄发生率,每日采用重症监护中的意识障碍评价方法评估谵妄发生率。结果与瑞芬太尼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2组患者拔管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间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包括血流动力学紊乱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明显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术后镇静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髋部骨折患者术詹谵妄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79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67例术后转入ICU。用ICU意识紊乱评估方法(CAM-ICU)进行监测,有7项因素被选作谵妄的危险因素予以分析:骨折前痴呆史.合并血管危险因素.贫血.低蛋白血症、脱水、电解质紊乱、低氧血症。结果:19例(28.4%)患者在手术后7d内发生谵妻。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有既往痴呆史(OR=3.16,95%Cl 1.24~8,15)、术后脱水(OR=3.64,95%cl 1.02~7.44).合并三个及以上的血管危险因素(OR=3.76,95%cl 1.38~10;5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有既往痴呆病史(RR=3.06。P=0.014),合并三个及以上的血管危险因素(RR=3.74,P=O.021)。结论:ICU髓部骨折患者手术后谵妄发生率较高,采用CAM-ICU牟亩助诊断和观察.能提高诊断率.骨折前痴呆史、合并三个及以上的血管危险因素是发生手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