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概述近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进展.方法:对近5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及其疗效.结果: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显著.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好,但缺少治疗机理方面的研究,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系统,应进一步规范临床研究,优化针灸处方,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周围性面瘫在临床属常见病,具有一定的难治性,本科自1988年以来采用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中药牵正散加减配合西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疗程最短者10 d,最长者60 d.结果:80例患者全部治愈,总有效率100%.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有独特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面瘫康复膏贴加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治疗组(n=60)。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面瘫康复膏贴治疗周围性面瘫。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对周围性面瘫均有明显的疗效,但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面瘫康复膏贴可有效治疗周围性面瘫。  相似文献   

5.
熊烈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112-1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周围性面瘫中西医治疗的患者50例为治疗组,选取同期周围性面瘫接受西医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优于单独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谢本胜 《中外医疗》2013,32(10):128-129
目的探索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穴位配比。方法将160例符合诊断的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两组,治疗组予针灸治疗3周,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3周。结果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组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上要优于使用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并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两组在治疗过程中都没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说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显著,且没有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肌电图检查对周围性面瘫病人进行预后评估,采取电针治疗后观察疗效.方法:选择周围性面瘫病人50例,分别于病程7~10d、电针治疗结束后进行肌电图检查.结果:50例周围性面瘫病人肌电图检查异常,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神经潜伏期延长和(或)波幅降低,经电针治疗后症状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发病7~10d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周围性面瘫的预后评估意义重大,可以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药熏蒸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安徽省亳州市中医院治疗的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治疗2周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H-B...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针灸疗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2例一周内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的西医治疗及功能锻炼,观察组病患的急性期进行针灸治疗,辅以常规西医治疗及功能锻炼,进行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24%,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周围性面瘫患者在急性期就采取针灸疗法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了解基于不同辨证方法下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通过搜索近年针灸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并进行归纳分析。针灸主要从病因辨证、经络辨证、气血辨证法、脏腑辨证法等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瘫。基于辨证论治能有效的提高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在周围性面瘫的急性期应以病因辨证为主、经络辨证为辅,在疾病的恢复期及后期佐以脏腑、气血辨证。  相似文献   

11.
杨明玉 《中外医疗》2010,29(12):25-25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收治的周围性面瘫13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37例患者经治疗后131例治愈,总有效率99.27%。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不良反应少,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面瘫有周围性和中枢性之分.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损伤最常见的类型,其中又以面神经炎为临床所多见[1].中医学称之为"面瘫"、"口眼歪斜",在我科属常见病种,近年来,我科采用腹针配合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根据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原则,结合临床工作经验,总结出对周围性面瘫有效的治疗方法—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杨冰 《大家健康》2016,(9):238-239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5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回顾性分析其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实施中医护理一段时间后,临床治愈47例,显效3例,好转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结论:根据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不同症状表现及严重程度,对病症进行针对性的针灸、艾灸等中医护理能明显提升周围性面瘫的治愈率,减少后遗症、并发症的出现几率,促进患者面部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分期辨证手法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电针仪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采取分期辨证手法针灸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分期辨证手法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病情处于急性期的周围性面瘫疾病患者采用中医温针灸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以往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病情处于急性期的周围性面瘫疾病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技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温针灸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周围性面瘫治疗效果、面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治疗总时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周围性面瘫治疗总有效率为90.3%,高于对照组的70.7%,差异显著(P<0.05);仅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8例,差异显著(P<0.05);面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病情处于急性期的周围性面瘫疾病患者采用中医温针灸技术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面部功能,且基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周围性面瘫是针灸临床常见疾病,多发病.多发于冬春、秋冬季节交换之际,此疾如诊断正确,治疗及时,预后多良好.笔者作为第73批中国援也门医疗队医生,于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也门共和国荷台达革命医院工作.在此期间,运用上下配穴法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78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7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中药内服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面瘫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是临床上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该病发病率高,中西医治疗方法多样。针灸作为祖国医学的传统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而石学敏教授所创立的"经筋刺法"治疗面瘫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对近十多年经筋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为临床治疗面瘫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20.
侯亚菊  高义斌 《中国医疗前沿》2013,(2):78+110-78,110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针灸的最佳治疗方案及时机,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0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分期针灸组和不分期针灸组各154例,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在治疗后的1个月及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分期针灸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不分期针灸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明显,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