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患者,魏××,男,68岁.以双眼搐搦性白内障先后行左眼、右眼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后均给予青霉素640万u,地塞米松10mg静点,1日1次,共3天。第二只眼术后第4天停用抗生素及激素。第5天病人突感头痛、眼痛。检查:右眼视力光感/眼前;结膜高度水肿、暴露于睑裂外,结膜囊有脓性分泌物,角膜失去光泽,轻度混浊,前房积脓;眼底红光反射消失。急检血常规:WBC18.000×10~9,S0.87。Ly0.13。确诊为急性化脓性眼内炎。即行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并立即给予先锋霉素V3.0每日2次静点,口服强地松以80mg起始,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索2万u、地塞米松1mg,每日2次,  相似文献   

2.
患者陈某男77岁住院号46322以左眼进行性视物不清三年,胀痛伴同(?)头痛恶心、呕吐三天为主诉,于1992年12月21日,以“左眼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育光眼”收住院。1992年12月31日在局麻下行“左眼虹膜周切加深层巩膜咬切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每日换药1次,静滴10%葡萄糖500ml,加青霉素640万单位、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激酶、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7例,平均病程5周(其中10例患者病程2周~3周之间).静脉造影确诊后即予尿激酶(UK)50万U10min内推入,随后1h内静滴100万U,第2天~第3天每天静滴100万U,第4天~第14天每天静滴25万U~50万U.同时每天予肝素钙50mg皮下注射1次/12h、阿司匹林75mg~125mg口服1次/日.结果血栓完全溶解4例(23.53%),部分溶解伴再通6例(35.29%),部分溶解伴未再通5例(29.41%),血栓无变化2例(11.77%),未见血栓进展病例.8例肝素注射部位出血.结论采用尿激酶联合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LEDVT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一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65岁。主因右眼红痛畏光不适2 d,于2006年3月14日就诊于当地眼科诊所,检查视力0.3/0.5。诊断为右眼虹膜睫状体炎,11∶30给予庆大霉素2万U、氟美松1 mg结膜下注射,注射时患者感到剧烈疼痛,即刻出现恶心呕吐。15∶30点眼时发现视物不见。转来我院时查视力,右眼光感,眼压,右眼1.20 kPa,左眼1.87 kPa,右眼球结膜水肿,角膜透明,房闪( ),瞳孔药物性散大(点阿托品),晶状体透明,眼底视乳头水肿,后极部视网膜呈灰白色水肿,血管迂曲,黄斑部呈樱桃红色,中心光反射消失。眼底荧光造影显示:下方视网膜小片状出血,颞下方部分静脉闭塞及后期广…  相似文献   

5.
患儿 ,男 ,8岁。自诉 6小时前被蜜蜂螫伤左眼 ,伤后疼痛流泪 ,视物模糊不清 ,症状加重 ,来我院门诊治疗。检查 :左眼下睑轻度肿胀 ,其中央可见 3mm× 3mm大小皮肤糜烂面 ,球结膜中度混合型充血 ,角膜大部分伤呈白色混浊 (12点至 7点处 )。裂隙灯检查 ,角膜周边部水肿 ,角膜上未见蜂刺残留部 ,未发现有溃疡面 ,前房、虹膜、瞳孔均窥不清。右眼正常。视力 :左眼指数 / 30 cm ,右眼 1.0。治疗 :门诊当即用 2 .5 %碳酸氢钠液 (p H8.0 )冲洗患眼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 3万 U,2 %地塞米松眼水、0 .5 %阿托品眼水点眼。静滴青霉素 40 0万 U、地…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23岁.因EP-LASIK术后3天,右眼疼痛视物不清.门诊查:右眼眼睑轻度红肿,结膜充血.裂隙灯下显示,右眼手术区域角膜上皮下基质雾状混浊(haze).流泪、眼痛、畏光症状明显,给予百利特、典必殊眼水8次/天,隔日复查.一周取下接触镜.查:Vod:0.15,右眼上皮下絮状浑浊,结膜红肿、疼痛减轻,眼水改为氟米龙6次/天.期间眼压升高,给予降眼压治疗.2周后眼水正常点,一个月查Vod:0.6,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嘱患者正常点眼四个月,视力恢复较好,诉夜间少许炫光,可接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免缝线翼状胬肉切除术临床效果.方法 将门诊患者96例122眼随机分为缝线组(45眼)和免缝线组(51眼),常规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暴露巩膜不超过3×8mm,免缝线组球结膜创缘不予缝线固定,两组术中均以0.04%丝裂霉素C结膜切口侵润1min后冲去,术后两组均给予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及地塞米松2.5mg,术后第二天开始0.04%丝裂霉素C眼水点眼,3次/日,3-5天,每次点眼1min后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6次/日)冲洗.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羞明、流泪症状消除时间分别为10.75±3.62天及8.81±3.76天,翼状胬肉复发率分别为9.68%(3例)及10.81%(4例),经统计学处理术后羞明、流泪症状消除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翼状胬肉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免缝线翼状胬肉切除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使用显微缝线的成本,避免了拆除结膜缝线的麻烦,减少了患者术后不适,临床效果良好,尤其适用于翼状胬肉体部较小的病例.  相似文献   

8.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58岁。因“右眼疼痛、畏光、流泪2d”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入院时,右眼视力光感,眼睑肿胀,球结膜高度水肿,睫状充血。角膜有散在的黄白色浸润灶,前房积脓(+),虹膜纹理不清,瞳孔欠规则,约4mm。晶状体稍混浊,眼底检查欠配合。眼压8mmHg,入院后给予头孢哌酮5.0、地塞米松10mg,阿米卡星0.6静脉滴注,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3万U。静滴甘露醇降低眼压,用1%阿托品眼药水扩瞳,并用左氧氟沙星眼药水滴眼。治疗2d,  相似文献   

9.
阿托品散瞳牵拉致晶体前囊膜破裂继发青光眼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32岁,因左眼红畏光反复3月余入院,入院检查,VOS手动/眼前VOD1.0,眼压:左眼18mmHg,右眼17 mmHg,左眼外观(-)、左眼球结膜结睫状充血( ),角膜内皮kp( )、房水闪辉( ),周边前房1/3个CT,中央前房4个CT,前囊膜完整,瞳孔3mm×3mm,9点方位见虹膜后粘连,晶体混浊内眼窥不清,右眼检查未见特殊异常,入院诊断:左眼虹膜睫状体炎,左眼并发性白内障,入院后给予左眼阿托品眼膏散瞳,地塞米松针10mg静滴,qd,给药后第3天,左眼瞳孔散大至7mm×7mm,呈梅花型,9点方位见虹膜后粘连.虹膜牵拉晶体前囊膜,给药后第六天,患者突感左眼胀痛、同侧头痛、伴恶心呕吐,眼科检查发现左眼眼压60mmHg;左眼角膜雾状水肿,前房内见晶体皮质,前房极浅,虹膜后粘连处前囊破裂,晶体前移,立即给予降眼压及其它对症支持治疗,用药后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急行左眼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小梁切除术,术后眼压下降至16mmHg,患者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10.
俞晓萌  葛健 《上海医学》2001,24(12):732-732
患者中年女性 ,自诉双眼视力下降 2年 ,有高度近视眼史。术前检查 :裸眼视力右眼 0 .1,左眼 0 .1;双眼晶状体核性混浊 ,右眼甚 ;眼底模糊可见。术前诊断 :双眼白内障。术前患者感冒不适 ,且遇经期 ,经术前准备后 ,于 2 0 0 1年 3月 2 8日在局麻下行右眼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 ,术中后囊膜完整 ,植入度数为 0 .0 0D的进口人工晶体 ,手术过程顺利 ,时间约 2 5min。术后第 1天 ,患者自诉术眼无明显疼痛。视力为数指15cm。球结膜充血不明显 ,无水肿 ,角膜表面透亮 ,少量台氏膜皱褶 ,角膜后沉着物 ( ) ,前房混浊 ( ~ …  相似文献   

11.
IVF-ET治疗周期中宫腔积液妊娠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3 6岁 ,因宫外孕术后不孕 1年 ,于 2 0 0 4年 4月在我院行体外授精 -胚胎移植术 (IVF -ET)。于周期第 2天给予GnRH -a降调节 ,周期第 3天给予果纳芬 2 2 5U肌肉注射 ,1日 1次 ,周期第 7天给予HMG (珠海丽珠公司 ) 15 0U肌肉注射 ,1日 1次。患者于Gn(促性腺激素 )后第 7天出现宫腔积液约 3 .5mm ,即给予插管引流出清亮液体约 2ml ,Gn后第 8天宫腔仍有积液约 4.6mm ,插管引流出清亮液体约 2ml后 ,给予地塞米松 5mg 庆大霉素 8万U注入宫腔 ,3min后回抽注入的药水 ,Gn第 9天重复引流和宫腔注药 1次 ,周期第 11天给予HCG 10 0 0 0…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32岁,因咽痛和发热两天,于1989年12月16日入院,体温39.2℃,咽充血,左扁桃体肿大Ⅱ°,伴左侧软腭水肿。白细胞总数16823/mm~3,中性90%。初步诊断:左扁桃体周围脓肿。入院后静滴青霉素960万 U 加地塞米松5mg,第二天患者咽痛未减轻,左扁桃体周明显隆起,即行左扁桃体周围脓肿切开,引流脓液8ml,继续抗菌素治  相似文献   

13.
<正> 患者男,29岁。右眼白内障术后55d,伴左眼视障10余天。诊断为白内障术后并发交感性眼炎,于1987年11月4日住院。体检:视力右眼指数/6cm,左眼0.04。右眼(引交感眼)眼睑轻度肿胀,睫状充血,距角巩膜缘0.2cm、1~3点处见一0.3cm×0.4cm 裂口,虹膜嵌顿此处。瞳孔不圆呈“U”形,对光反应迟钝,虹膜前粘连,KP+,房闪+,无晶体(术后),玻璃体混浊+。左眼(被交感眼)外斜20°,轻度睫状充血,KP(?),房闪+,瞳孔正常,对光反应迟钝,晶体与玻璃体未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注射液球后注射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24例(2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分别继发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眼)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6眼),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3mg球后注射,每日一次,角膜水肿及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给予全视网激光光凝,观察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变化情况。结果:虹膜新生血管均在球后注射地塞米松3天左右纹理变细,消退,角膜水肿明显改善,立即行全视网膜光凝,24例眼眼压得到有效控制,降低小梁切除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地塞米松球后注射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对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治疗提供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5.
1病例报告 例1:患者,男,30岁,2002年5月3日,因患急性卡他性中耳炎,给予生理盐水250rmL加入青霉素800万U静滴(青霉素皮试阴性).连续用药2天后晚上出现畏寒、发热,测体温39℃,给予物理降温,第3天体温在38℃左右,继续静滴青霉素,体温逐渐升高,伴心悸、胸闷,考虑青霉素变态反应引起,遂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注,肾上腺素1mg,扑尔敏10mg,肌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静注等抗变态反应治疗,体温下降,第4天停用青霉素,体温降至正常,诊断青霉素迟发性变态反应引起药物热,追述病史,该患者10年未用过青霉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观察环孢霉素A(cyclosporinA ,CsA)、地塞米松和CsA联合地塞米松对穿透性角膜移植(penetratingkeratoplasty ,PKP)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 :86例 (86眼 )PKP术后患者 ,随机分为 3组。①CsA组 ,2 9例 2 9眼 ,用 1%CsA溶液滴眼 ;②地塞米松组 :2 6例 2 6眼 ,用 0 .1%地塞米松溶液滴眼 ;③CsA联合地塞米松组 :31例 31眼 ,用 1%CsA和 0 .1%地塞米松溶液滴眼。 3组每日滴眼各 3~ 4次 ,均于术后 1月改为 2~ 3次 ,持续用药 3个月以上。对PKP术后发生植片免疫排斥反应者 ,予以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和增加 1%CsA及 0 .1%地塞米松滴眼液的滴眼频次 ,直至病情缓解。所有患者随访 1~ 2年。结果 :术后发生角膜免疫排斥反应共 15眼(17.4 % ) ,其中CsA组 5眼 (17.2 % ) ,地塞米松组 7眼 (2 6 .9% ) ,CsA联合地塞米松组 3眼 (9.7% )。后组与前 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15只发生排斥反应眼经治疗有 13眼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PKP术后应用 1%CsA联合 0 .1%地塞米松滴眼能更有效地减少植片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 ;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和增加CsA及地塞米松滴眼液的滴眼频次 ,能有效控制PKP术后所发生的免疫排斥反应 ,从而提高穿透性角膜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前房出血的疗效。方法:3年内收治外伤性前房出血患者54例(54只眼),根据前房积血程度和是否联合使用地塞米松治疗为依据对这54例进行分组,每组均27例。并对联合和不联合使用地塞米松治疗的愈后和效果进行分析统计。没有联合使用地塞米松治疗27例(27只眼)给予常规的治疗:止血剂、能量剂、抗生素、活血化瘀等对症治疗;而联合使用地塞米松治疗27例入院后在使用常规的治疗方案同时立即联使用静滴地塞米松,一般成人10~15mg,儿童(按0.2mg/kg体重剂量),1次/日。其他治疗两组一样。结果:27例外伤性前房出血患者在联合使用地塞米松治疗后均全部治愈出院。而没有联合使用地塞米松治疗的27例中有1例Ⅲ级前房积血的患者最后发生了高眼压行手术治疗后治愈出院,其余26例均全部治愈出院。其中,使用地塞米松治疗的Ⅰ~Ⅱ级积血完全吸收平均约1~4天(其中有1例Ⅱ级积血是前房二次出血);Ⅲ级积血完全吸收平均约3~7天,而不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时间则平均分别为约2~6天和5~9天。以上病例经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后随访1个月到半年不等均无再次出血或者其他并发症发生。而且积血完全吸收的时间均比不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缩短1~3天。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作为外伤性前房出血的常规用药,其疗效明显优于不联合使用地塞米松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院于1995年1月至2001年4月收治脉络膜神经炎136例计250只眼男86例148只眼女50例计92只眼.小于10岁17例计30只眼 10~20岁41例计178只眼 20~30岁54例计102只眼大于30岁24例计40只眼.患者多在发病4~10天入院 12例在发病后20天入院.所有病例均经全身及眼科专科检查和各种辅助检查确诊为神经炎.治疗方法为地塞米松15mg加入5%葡萄糖中静滴 1次/天 3~5天后患者眼底水肿消失视力明显提高炎症基本控制后开始减量每次减5mg 每3~5天减一次当减至5mg时静滴5天后改为口服地塞米松3mg∕天.并联合抗生素免疫抑制能量合剂维生素等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联合地塞米松滴眼液对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42例(42眼)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患者,术后3个月随机分为二组:Ⅰ组为实验组23例23眼,应用1%CsA和0.1%地塞米松溶液滴眼,每日各2~3次,交替用药,术后6个月后地塞米松浓度改为0.05%,每日各2次,交替用药,直至术后1年;Ⅱ组为对照组19例19眼在术后3月改为单纯1%CsA滴眼,每日3次,直至术后1年.所有病例随访观察1年以上.结果42眼PKP术后发生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11眼(26.19%),其中I组4眼(17.39%),Ⅱ组7眼(36.8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术后患者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较长期应用1%CsA联合地塞米松滴眼,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高危PKP术后植片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从而提高穿透性角膜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税文军  陈家发 《四川医学》2002,23(10):1006-1006
患者 ,男 ,32岁。于 2 0 0 2年 3月 9日因持续憋气 4年余 ,咽部反复疼痛 5月余入院。无打鼾、肺炎、外伤史。查体 :腹式呼吸减弱 ,专科检查 :语言及咽腔正常 ,软腭无松弛下垂 ,腭舌弓慢性充血 ,双侧腭扁桃体 °肿大 ,隐窝口处有黄白色脓栓 ,下颌淋巴结未扪及。入院诊断 :慢性扁桃体炎。于 2 0 0 2年 3月 10日在局麻下行扁桃体剥离术。术中见扁桃体为包埋型 ,扁桃体隐窝较深 ,与咽上缩肌粘连重。手术顺利 ,完整剥离扁桃体。术后静滴抗炎药、止血药。术后第 1天 ,患者诉咽部疼痛 ,能忍受 ,憋气减轻 ,腹式呼吸好转 ,T37.5℃。术后第 2天 ,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