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Super PATH入路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uper PATH入路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3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水泥型16例,生物型21例。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疼痛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切口长度7. 0~8. 5(7. 77±0. 44) cm,手术时间50~130(96. 41±23. 74) min,术中出血量50~300(112. 70±64. 41) ml。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9(16. 62±1. 17)个月。VAS评分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与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时无假体松动、失败、翻修病例。结论 Super PATH入路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创伤小,学习曲线不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Super PATH微创与常规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5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符合标准并接受单侧THA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实施Super PATH微创THA(微创组),20例实施常规后外侧入路THA(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及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关节脱位、假体周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周围感染)及术后首次下地时间。[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微创组在切口长度[(7.14±0.33)cm vs(11.75±0.18)cm,P0.05],术中出血量[(130.00±10.88)ml vs(236.25±13.27)ml,P0.05],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26.05±3.19)g/L vs(34.75±2.45)g/L,P0.05]及术后首次下地时间[(7.90±1.25)h vs(28.10±1.25)h,P0.05]方面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微创组在术后24h疼痛VAS评分[(2.05±0.76)vs(3.95±0.69),P0.05]及术后2周髋关节Harris评分[(74.65±1.93)vs(64.85±1.46),P0.05]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半年,两组间在VAS和Harri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关节脱位、假体周围骨折、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假体周围感染等并发症。[结论]Super PATH微创与常规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具有切口小、围手术期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其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Super PATH入路与传统Hardinge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154例(173髋)符合选择标准的拟行初次THA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4例(70髋)采用Super PATH入路行THA(A组),90例(103髋)采用Hardinge入路行THA(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疾病类型、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输血率及并发症等,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 d,1、3、6、12、24周的HH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通过X线片测量相关参数对两组患者术后假体位置进行影像学评价。另外,对应用Super PATH技术以来的92例(100髋)THA进行群组分层分析。结果 A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率均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01,P=0.071)。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9个月。A组术后1 d、3 d及1周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术后1 d、3 d、1周及3周HHS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24周两组外展角及外展角位于"安全区"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前倾角及双下肢长度差异大于B组,前倾角位于"安全区"的比例、偏心距及恢复率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uper PATH群组的分层分析中,前30髋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输血率及术后1 d VAS评分均高于后70髋(P0.05)。前30髋发生术中大粗隆骨折1例,术后发生髋关节脱位2例;后70髋均未发生术中及术后相关并发症。两组均无神经血管损伤,假体松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Super PATH入路相对于Hardinge入路创伤小、术后早期疼痛轻、功能恢复较快、早期临床疗效满意,符合现代快速康复外科的要求;但其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量大,前倾角偏大,偏心距偏小,且存在一定学习曲线,其中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直接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行初次单侧THA治疗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直接外侧入路46例、后外侧入路56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侧方外展时间试验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侧方外展时间百分比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直接外侧入路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后外侧入路组患者术后2例脱位、1例坐骨神经损伤,直接外侧入路组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直接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THA术后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侧方外展功能恢复良好;直接外侧入路THA在缩短手术切口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似乎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单侧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非截骨THA治疗15例单侧CroweⅣ型DDH患者。术中髋臼均置于原真臼位置,通过有限软组织松解,未行股骨短缩截骨。术后对患者满意度、Harris髋关节评分、双下肢不等长等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48个月。随访期间无髋关节脱位、假体感染、假体松动发生。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25~39(32.8±4.2)分提高至术后85~93(90.3±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疗效:优12例,良3例。14例患者满意度高。术后随时间延长双下肢相对长度差逐渐缩小,末次随访时双下肢相对长度差为0~10(5.3±3.9)mm。1例有术后坐骨神经牵拉损伤,于术后3个月逐渐恢复。结论非截骨THA治疗单侧CroweⅣ型DDH手术效果满意,该方法相对于转子下截骨可能更简单,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surgical approach,PSA)与前外侧入路(anterolateral surgical approach,ASA)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近期疗效。方法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间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病例140例,经PSA行初次THA76例,其中男34例,女42例,年龄62~78岁,平均68.5岁。经ASA行初次THA64例,其中男33例,女31例,年龄50~79岁,平均70.5岁。对两组病例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并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量表评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0~48个月,平均25.5个月。PSA组出现1例迟发型感染,于初次置换术后18个月行翻修手术;2例术后出现假体脱位,均手法复位成功。ASA组术后无感染及脱位发生。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组术前Harris评分(42.43±7.25)分,术后6个月(87.90±7.36)分,术后末次随访(90.30±8.24)分;ASA组术前Harris评分(41.72±6.98)分,术后6个月(90.20±8.05)分,术后末次随访(92.50±9.2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SA及ASA行初次THA均能取得令人满意的近期疗效。同PSA相比,ASA的手术切口长度及手术操作时间相对较短,患者术后可以早期下地,减少卧床并发症,缩短住院病程,并且在预防术后髋关节假体脱位方面存在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THA治疗45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50髋)。记录术后感染、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神经损伤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65(24.1±16.0)个月。术后无感染、髋关节脱位、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Harris评分由术前7~77(38.0±15.4)分增加到末次随访68~96(87.2±6.0)分,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患侧髋关节疼痛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满意;摄髋关节X线片复查显示关节假体位置、宿主骨对臼杯覆盖良好,假体骨骼界面稳固、无松动。结论THA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疗效满意,术中髋臼处理、真臼重建以及股骨假体的选择与安放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改良Hardinge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对86例髋关节疾病患者(88髋)行THA。结果 8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关节脱位、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患者均可无痛行走,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末次随访根据Harris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82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8.8%。结论改良Hardinge入路应用于THA有以下优点:创伤小,显露好,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髋关节后方稳定性好、术后不易脱位,易于控制下肢长度,术后外展肌恢复快,可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辅助保留关节囊(Super PATH)全髋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和问题。方法对连续213例(256侧)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分为后外侧入路组和Super PATH入路组(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从开始该术式至研究结束的连续病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疼痛评分,独立行走时间,术后Harris评分等,所记录的资料结果应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年龄、出血量、手术时间、疼痛评分、独立行走时间、术后功能评分等计量资料行t检验,性别、脱位、骨折、感染、松动等计数资料行2检验。结果后外侧入路组178例,Super PATH入路组78例,两组间年龄性别无差异,Super PATH入路组在出血量(t=2.27)、术后引流量(t=5.68)、术后疼痛评分(t=12.35)和独立行走时间(t=13.64)方面优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在手术时间(t=19.22)和术中并发症(2=6.927)方面较后外侧入路组差(P0.05),术后Harris评分两组无差异(3月时t=0.93,1年时t=0.90,P0.05)。结论 Super PATH入路是一个可以达到快速康复目的的全髋关节置换入路,但存在较高手术难度和一定的学习代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应用SuperPATH入路与直接前方入路(DA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行THA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A组(SuperPATH入路行THA,15例)和B组(侧卧位DAA行THA,15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疼痛VAS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髋臼角。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4个月。切口长度A组短于B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A组长(多)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引流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末次随访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第2天两组髋臼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时两组均未见关节假体松动、移位或下沉。结论应用SuperPATH入路行THA可取得与侧卧位DAA同样良好的髋关节功能,且SuperPATH入路切口小,可以减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1.
正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自20世纪60年代报道以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是治疗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关节炎、髋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等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手段。随着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患者对手术要求的不断提高,仅仅满足解除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的目标已不能满足当前的临床要求。Super PATH入路微创THA由于近期疗效较好,符合快速康复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生物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5年以上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像学结果、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6年6月期间接受生物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疾病的患者110例124髋进行随访。截至末次随访时,40例(44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8.2年(5~16.3年)。临床观察Harris评分、各种并发症,影像学评估假体位置、假体周围骨质以及并发症情况。假体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分析,以无菌性松动所致翻修为随访终点。结果随访率为36.4%。Harris评分由术前为(48.47±14.54)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91.37±5.44)分(P〈0.001)。截止随访终点,术后并发症包括脱位(1例1髋)、无菌性松动(2例2髋)、深静脉血栓(1例1髋)、异位骨化(13例13髋),无感染。生物型股骨柄15年生存率为100%。结论初次THA术中生物型股骨假体的远期生存率令人满意,但需要提高随访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改良Watson-Jones入路与改良Hardinge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8年2月行THA治疗且获得随访的9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采用改良Watson-Jones入路行微创THA(A组)44例,男20例,女24例;平均年龄(68.2±8.0)岁.病因:股骨颈骨折23例,股骨头坏死9例等.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行THA(B组)46例,男21例,女25例;平均年龄(69.1±9.2)岁.病因:股骨颈骨折21例,股骨头坏死6例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临床评估包括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等,放射学评估包括髋臼外展角,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50.9±10.1)个月随访.A组患者切口长度较B组短,失血量较B组少,术后3d内下床例数较B组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髋臼外展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A组患者Harris评分[(82.4±3.3)分]及Barthel指数(85.4±3.8)均高于B组患者[(72.3±3.7)分、77.2±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末出现伤口感染、假体松动、髋关节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Watson-Jones入路与改良Hardinge入路均能满意应用于THA,但改良Watson-Jones入路微创THA术后前3个月内功能恢复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SuperPATH入路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4-07—2015-07诊治的8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0例行SuperPATH入路THA治疗(SuperPATH组),40例行后外侧小切口入路THA治疗(小切口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24 h肌酸磷酸激酶(CK)、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大腿周径与术前的差值,以及术后3、6、9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80例均获得平均10(6~12)个月随访。SuperPATH组术后24 h CK、大腿周径与术前的差值明显小于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24 h ESR、CRP与术前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perPATH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较小切口组少,但是手术时间较小切口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perPATH组术后3、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9个月2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perPATH入路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THA术后均可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但SuperPATH入路因保留外旋肌群及可完整重建关节囊,关节稳定性好、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中老年Pipki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05—2012-04对15例中老年Pipkin骨折采用THA治疗,采用髋关节Kocher Langenbeck后入路,根据患者年龄、髓腔大小及骨质疏松情况选择骨水泥、生物型或混合型人工关节。结果本组15例均获随访12-36个月,平均26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根据美国矫形外科学院标准评定:优7例,良4例,可3例,差1例。随访期间无关节脱位、假体松动、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中老年Pipkin骨折采用THA治疗可获得满意的近期效果,但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及术中操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中期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病例(男17例,女15例),采取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其中4例死亡病例排除在外,28例纳入研究,年龄69~83岁,平均75岁;内固定手术与髋关节置换之间相隔8~72个月。其中EvansⅠ型6例,Ⅱ型11例,Ⅲ型9例,Ⅳ型2例。手术前显示侧板断裂9例,头钉切割股骨头颈切出15例,螺丝松动4例。采用Harris评分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变化,并随访术后影像学结果(X线)、血沉等指标。结果:28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4~7年,平均5.3年。患者疼痛均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2例活动后有中度疼痛,4例活动后出现轻微疼痛。末次随访时,19例恢复自由行走,8例需要手杖帮助下行走,1例需要助行器帮助下行走。Harris评分由术前34.9±2.4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的83.4±5.7;末次随访时优15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X线检查未见假体松动及下沉断裂。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高龄患者,行挽救性THA能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中期随访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患者术后自觉症状改善明显,业内学者也主观认为该入路手术具有稳定性高、假体位置良好、功能改善明显、恢复快且术后髋关节限制少等优点,但仅有几个客观性研究证实,DAA入路可降低患者的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和30天内再入院率,促进早期弃拐行走,提高假体定位准确性,增强髋关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HardasⅢ型老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6例HardasⅢ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行THA,均使用生物型假体。结果26例获平均3(0.5~6)年随访。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18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2.3%。结论THA是治疗HardasⅢ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段。术前充分骨牵引,术中松解挛缩组织、彻底止血,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OCM入路下Metha短柄假体植入的手术技术和早期效果.方法 对12例髋关节晚期伤病患者(13髋)采用髋关节OCM入路下Metha短柄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第3天在助行器帮助下下地,术后1个月无需任何辅助完全负重行走.结果 12例手术全部成功.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24个月.髋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按Harris 评分为88~96 分.无假体松动、关节脱位、假体深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Metha短柄具有外形小巧、依靠干骺部固定的优势,同时也保存了股骨近端的骨量.配合OCM入路,注意正确的植入技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早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增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05-02—2012-01符合纳入标准的23例C反应蛋白增高且衙行THA的患者进行常规THA手术,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12~48个月.平均26.4个月。1例出现感染,但无假体松动,予行保留假体的关节清理术后症状消失。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91.3分,其中优13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1.3%。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C反应蛋白增高患者行THA术后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