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精神药品药物利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昱娜 《天津药学》2007,19(6):33-34
采用限日剂量和药物利用指数为指标对门诊精神药品(psychotropic substances)处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平均药物利用指数在1.00左右,合并用药大于2种药物占11.51%,说明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合并用药频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病区精神药品使用情况,指导精神药品的合理使用。方法:选取2007年全年精神药品医嘱,以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的分析方法,进行用药分析。结果:8种药物的DUI〈1.0,4种DUI〉I.0。用药时间大于4周的为3.47%,大于2周的为13.37%。结论:我院病区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部分用药存在不合理现象,必须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我院门诊精神药品使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精神药品使用情况,指导精神药品的合理使用。方法:选取2004年6月的精神药品专用处方,以DDD和DUI为指标的分析方法,进行用药分析。结果:氯硝西泮DUI>1.00,其他10种精神药物DUI≤1.00,用药时间大于4周的达80.61%,2种精神药物合并使用的处方占4.58%。结论:我院精神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但用药时间较长,必须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对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门急诊32491张二类精神药品处方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10种二类精神药品中,9种药品的DUI<1.00,1种药品的DUI>1.00。结论我院二类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合并用药频数较高,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孙津津  石森 《天津药学》2005,17(6):31-32
目的:了解本院门诊患者精神药品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04年7月-2005年6月门诊处方,对其中使用精神药品的处方用药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使用精神药品的处方约占58.31%,其中单一用药占72.34%,合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占27.66%。用药时间大于4周达48.36%。平均药物利用指数〈1.00。结论:本院门诊患者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合并用药频率较高,服药周期较长,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杭州地区3所精神病医院门诊精神药物利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杭州地区精神科的精神药物利用情况。方法 :调查了杭州地区 3所精神病医院的门诊处方。采用国际上通行的限定日剂量、药物利用指数来监测医师用药是否合理 ,解决了不同时间、不同医院、不同地点及不同人群药物使用的可比性问题。结果 :显示平均药物利用指数在 1.0 0左右 ,用药时间大于 4wk达 6 7.5%以上 ,合并用药大于2种药物占 51.7%以上。结论 :表明无精神药物滥用现象 ,精神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但使用时间较长 ,合并用药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我院精神药品使用情况,指导精神药品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和药物利用指数为指标对我院精神药品的处方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10种精神药品中,8种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DUI)<1.00,2种药物的DUI>1.00。结论:我院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部分用药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我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利用研究及处方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我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评价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药物利用研究和评价单位,统计2000年~2004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应用数据,并随机抽取2896张用药处方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五年中我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消耗金额增长了51.06%,DDDs增加61.23%;处方中用药频率哌替啶注射液达44.96%;创伤及手术镇痛用药占80.28%,癌痛占13.74%.结论:我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管理符合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9.
396例精神药品处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精神药品在用药品种、治疗方案、合并用药,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方面都在不断变化,在临床应用方面,滥用精神药品的情况也在不断出现。为了更好地合理用药,本文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的分析方法,对我院门诊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院二类精神药品处方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我院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门急诊32553张二类精神药品处方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8种二类精神药品中,7种药品的DUI〈1.00.1种药品的DUI〉1.00。结论:我院二类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合并用药频度较高,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以提高门诊处方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采用WHO推荐的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等参数,对我院2013年1~6月心身科门诊处方20407张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抽取1030张处方进行合理用药点评。结果:我院门诊使用的10种精神药品的DUI≤1。女性患者使用量所占比例高于男性患者,占56.31%,且主要分布在18~39岁;使用频率较高的依次是盐酸帕罗西汀片、盐酸舍曲林片、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结论:我院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无滥用现象,但仍存在用药时间过长、联合用药明显、个别药物使用频率高等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确保处方用药合理。  相似文献   

12.
赵大贵 《中国药业》2011,20(12):54-55
目的了解医院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以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医院门急诊15 474张二类精神药品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种二类精神药品中,8种药品的DUI<1.00,1种药品的DUI>1.00。结论该院二类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第二类精神药品在门急诊的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分析法,对我院2012年1–12月门急诊995张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门急诊使用的8种第二类精神药品的DUI≤1.00。男性患者使用量所占比例高于女性,占51.36%,并且主要分布在36~50岁;用药频度排序前3位的是艾司唑仑片、地西泮片和酒石酸唑吡坦片。结论:苯二氮类药物在我院门急诊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中占主导地位,用药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我院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合理使用情况与可负担性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6月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按用药总量、年龄、性别、疾病诊断情况等进行统计,分别按照WHO推荐的药物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WHO/HAI的标准方法分析药品合理使用情况和药品可负担性。结果与结论:我院使用的所有二类精神药品的DUI值均<1.0,药物使用情况合理;大部分药品可负担性良好,劳拉西泮片可负担程度相对较低,我院应继续加强基本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市崇文区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为精神药品的合理使用提供指导,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1—12月门诊二类精神药品处方3 841张,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作为药物使用研究的单位,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对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使用的8种二类精神药品中,7种药品的DUI<1.00,1种药品的DUI>1.00。结论:本院第二类精神药品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6.
我院精神药品处方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精神药品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和药物利用指数为指标对我院精神药品的处方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16种精神药品中,15种DUI≤1.00,1种DUI>1.00。结论我院精神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7.
袁明勇  赵霞  郑玲利  李燕  董菲  钟玲 《中国药房》2012,(24):2273-2275
目的:为我院精神类基本药物合理用药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用药频度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年1-12月共15070张精神类基本药物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精神类基本药物使用频率较高的依次是艾司唑仑片、咪达唑仑注射液、阿普唑仑片;有6种精神药品的DUI值均≤1.0。结论:我院精神类基本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仍需加强个别药品使用的监控,进一步促进其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8.
我院急诊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我院急诊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状况。方法 :对我院急诊处方随机抽样 12 0 0份 ,分离出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 ,根据抗菌药物的类别、抗菌特点 ,用DDDs法评价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 :抗菌药物的应用 ,单一用药占半数以上 (67 85% ) ;对于重症感染、混合感染 ,采用的联合用药合理 ;但抗菌药物应用率较高 (58 83 % ) ;个别处方对药物选择起点高 ;联合用药过于普遍。结论 :用药情况基本合理 ,还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抗过敏药物在我院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通过对我院2015 年 6 月至 2016 年 5 月儿科门诊抗过敏药物使用金额占比、用药频度进行排序,利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CDUI)对抗过敏药使用合理性进行分析,并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点评。 结果:我院抗过敏药物中部分药物CDUI>1,存在超剂量使用现象,氯雷他定等药物使用较合理,抗过敏药物的联合应用及重复给药可能造成CDUI 偏高。 随机抽查 100 张处方,其中有 31 张处方不合理,占比 31.0% 。 对超说明 书用药处方进行分析,不合理原因主要为超适应证用药( 35.48% )、超剂量使用(16.13% )、超给药频次(12.9% )及超适宜人群用药(35.48% )。 结论:我院部分抗过敏药物使用剂量偏大,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警示临床应安全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