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汪洁 《中国药学杂志》1997,32(2):106-108
 目的:测定米稚利桑爱儿A颗粒中维生素B6、泛酸钙、维生素B2的含量。方法:米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Waters CLC-ODS柱,以乙睛-0. 25 mol· L-1磷酸二氢钾(pH 3.2±0.4)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对乙酰氨基酚为内标,泛酸钙检测波长为210 nm,维生素B6、内标和维生素B2的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维生素B6、泛酸钙、维生素B2 分别在20~130μg·ml-1( r = 0.999 3,n=6),20~130μg·ml-1(r =0.998 6,n=6), 5~30μg · ml-1(r = 0.999 3, n=6)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维生素B6、泛酸钙、维生素B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RSD=0.86%;100.0%,RSD=0.95% ;98.2%, RSD=1.02%。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2.
HPLC同时测定赤芝中4种三萜酸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佳  陈晓辉  毕开顺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7):2220-2222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赤芝药材中灵芝酸C2、灵芝烯酸A、灵芝酸A和灵芝酸D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3%磷酸水溶液采用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2 nm,柱温35 ℃。结果:灵芝酸C2、灵芝烯酸A、灵芝酸A和灵芝酸D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50.0 mg·L-1(r=0.999 9),7.2~72 mg·L-1(r=0.999 9),11.67~116.7 mg·L-1(r=0.999 9)和5.32~53.2 mg·L-1(r=0.999 8);平均回收率(n=3)分别为98.8%(RSD1.5%),99.1%(RSD1.9%),99.5%(RSD1.4%)和98.5%(RSD1.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为赤芝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赤芝药材中灵芝酸C2、灵芝烯酸A、灵芝酸A和灵芝酸D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3%磷酸水溶液采用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2 nm,柱温35 ℃。结果:灵芝酸C2、灵芝烯酸A、灵芝酸A和灵芝酸D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50.0 mg·L-1(r=0.999 9),7.2~72 mg·L-1(r=0.999 9),11.67~116.7 mg·L-1(r=0.999 9)和5.32~53.2 mg·L-1(r=0.999 8);平均回收率(n=3)分别为98.8%(RSD1.5%),99.1%(RSD1.9%),99.5%(RSD1.4%)和98.5%(RSD1.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为赤芝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多维元素片中维生素B2和叶酸的同时测定方法。 方法 以0.5%氨水溶液为提取液,采用Alltima C18色谱柱(4.6 mm×250 mm, 5 μm),以50 mmol·L-1磷酸二氢铵溶液(磷酸调至pH 3.0)-乙腈(85∶15)为流动相,流速0.5 mL·min-1,检测波长为282 nm。结果 在本方法中,维生素B2和叶酸分别在11.52~34.56和2.952~8.856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都大于0.999 9;2种成分和药品中其他成分以及强制降解产物之间均有良好的分离度;2种成分精密度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0%;3个加样浓度的百分回收率都在97.95%和102.3%之间;常温下各种溶液中2种成分都在8 h内保持稳定。方法学比较显示:该方法和《美国药典》方法测定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 该方法准确、简单、快速,可作为多维元素片中维生素B2和叶酸的同时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施卉  邱利焱  金一  金龙宇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9):1501-1504
 目的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的胶束毛细管色谱(MECC)模式分离和测定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的含量。方法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67 cm(有效长度55 cm)×50μm;运行缓冲液为50 mmol·L-1 SDS-50 mmol·L-1的硼酸钠溶液(pH8.33);6.89 KPa×10 s压力进样;运行电压15.0 kV;检测波长214 nm;毛细管柱温25℃。结果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中的九种成分分离完全,烟酰氨、维生素B6、D-生物素、核黄素磷酸钠、维生素B12、维生素C、泛酸钠、叶酸、维生素B1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16~520.0 mg·L-1(r=0.999 1),0.40~50.0 mg·L-1(r=0.999 7),0.42-52.0 mg·L-1(r=0.999 3),0.40~50.0 mg·L-1(r=0.998 2),0.39-49.0 mg·L-1(r=0.999 6),8.00~1 000.0 mg·L-1(r=0.992 0),0.83-104.0 mg·L-1(r=0.999 5),0.42~53.0 mg·L-1(r=0.999 0),0.41~51.0 mg·L-1(r=0.999 8),n=5;精密度(RSD)分别为1.75%,1.04%,1.6%,2.84%,1.85%,3.26%,1.58%,2.5%,1.92%(n=5);最低检测质量浓度分别为0.60,0.16,0.24,0.23,0.21,0.45,0.41,0.20,0.18 mg·L-1。结论采用HPCE测定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的方法简便、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6.
HPLC-PDA测定小半夏汤中的核苷类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科卫  吴皓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23):1826-1828
 目的建立同时对小半夏汤中的5种核苷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Lichrospher C18柱(4.6 mm×250mm,5μm),以乙腈-水(1∶99)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 mL·min-1,λ220~300 nm,柱温30℃。结果小半夏汤中的尿嘧啶、黄嘌呤、尿嘧啶核苷、次黄嘌呤核苷、鸟嘌呤核苷等的线性范围和相关系数分别为6.88~110.08 mg·L-1(r=0.999 6),2.82~45.04 mg·L-1(r=0.999 8),22.40~358.48 mg·L-1(r=0.999 9),1.96~31.32 mg·L-1(r=0.999 9),16.54~264.72 mg·L-1(r=0.999 8);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31%(RSD=1.36%),100.21%(RSD=1.22%),99.98%(RSD=1.30%),100.44%(RSD=1.62%)和100.27%(RSD=1.36%);方法精密度、重复性良好,RSD均小于2.0%。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现性好、检测快速、定量准确,可作为小半夏汤中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HPLC测定维生素B12注射液的含量和有关物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测定维生素B12的含量和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方法 采用以十八烷基硅烷化学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磷酸盐缓冲液pH 3.5(26∶74),检测波长为361 nm。 结果 线性浓度范围20.22~505.60 mg·L-1(r=0.999 97),最低检测限为3 ng,样品溶液(避光保存)至少在24 h内稳定,平均回收率为100.8%,精密度(RSD=0.1%)、重复性(RSD=0.1%)良好。结论 用同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含量和有关物质,经方法学验证,此方法简便、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建立多维元素片(29)中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B6和烟酰胺的同时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Alltima C18 色谱柱(4.6 mm×250 mm, 5 μm),以50 mmol·L-1磷酸二氢铵溶液(磷酸调至pH 3.0)-乙腈(95∶5)为流动相,流速0.5 mL·min-1,检测波长275 nm。 结果 在本方法中,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B6和烟酰胺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都大于0.999 7;专属性强,4种成分和药品中其他成分以及强制降解产物之间都有良好的分离度;精密度良好,相对标准偏差(RSD)都小于2.10%;回收率良好,回收率在98.82%和100.3%之间;稳定性能满足实验要求,维生素C在4 h内保持稳定;方法学比较显示:维生素C测定值和国标方法测定值的相关性好。结论方法准确、简单、快速,可作为多维元素片(29)中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B6和烟酰胺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9.
高立勤  田琳  王卫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1):858-860
 目的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扎来普隆中二氯甲烷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残留量。方法采用DB-624熔融石英毛细管柱(30 m×0.32 mm,1.8μm);载气:氮气;分流比:60∶1。二氯甲烷的测定: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氯仿为内标;柱温:40℃,保持15 min,以40℃·min-1的速率升温至180℃,保持10 min;气化室温度:180℃;检测器温度:200℃(FID)。N,N-二甲基甲酰胺的测定:以二氯甲烷为溶剂;甲苯为内标;柱温:85℃;气化室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00℃(FID)。结果二氯甲烷在15.02~150.2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n=5),最低检出限为4.5 mg·L-1,连续进样精密度RSD为1.8%,回收率为99.48%(RSD=0.9%)。N,N-二甲基甲酰胺在22.02~264.2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n=5),最低检出限为4.4 mg·L-1,连续进样精密度RSD为1.2%,回收率为99.55%(RSD=2.7%)。结论本方法可用于测定扎来普隆中二氯甲烷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10.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鸡肝散7种挥发油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鸡肝散(Elsholtzia blanda)中7种挥发油成分含量的方法,并初步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挥发油组成的影响。方法采用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INNOWAX型毛细管柱(0.53 mm×30 m,5μm),氢离子化检测器(FID),以乙酸乙酯为溶剂,采用程序升温法:初始温度60℃,以30℃·min-1升至90℃,再以5℃·min-1升至180℃;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40℃。结果7种成分能较好分离,其线性范围分别为α-蒎烯33~330 mg·L-1(r=0.9999);β-蒎烯32~320 mg·L-1(r=0.9998);1,8-桉叶醚111~1110mg·L-1(r=0.9998);樟脑238~2380 mg·L-1(r=0.9996);芳樟醇140~1400 mg·L-1(r=0.9997);乙酸龙脑酯65~650 mg·L-1(r=0.9995);龙脑53~530 mg·L-1(r=0.9995)。该法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6%,97.0%,97.8%,99.9%,96.5%,97.4%,97.1%。结论该法简便、准确、灵敏,可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HPLC 内标法测定姜黄中姜黄素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慧  张丹  王妍  蔡德富  孙杰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8):1423-1425
 目的 建立一种测定姜黄原药材中主要成分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含量的新方法。 方法 以醋酸地塞米松为内标,采用 Welchrom-C18 柱 ( 4.6 mm×250 mm , 5 μm ) ,乙腈 -3% 醋酸 ( 50 ∶ 50 )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 260 nm ,流速 1 mL·min-1 。 结果 姜黄素在 12.6 ~ 201.6 m g·L -1 <> r =0.999 8 ), 去甲氧基姜黄素在 4.6 ~ 73.6 m g·L -1 <> r =0.999 0 )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在 4.2 ~ 67.2 m g·L -1 <> r =0.999 9 ) 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 100.3% (RSD=1.2%) , 101.1%(RSD=1.2%) , 101.2%(RSD=0.9%) 。 结论 方法准确、可靠,可作为姜黄原药材或含有姜黄的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HPLC法测定珍菊降压片中绿原酸、氢氯噻嗪及芦丁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珍菊降压片中绿原酸、氢氯噻嗪及芦丁的含量。方法 采用甲醇 水 丙酮 (4 5∶4 5∶10 )溶液超声提取 ,在LichrospherODS(5 μm ,4 .6× 15 0mm)柱上 ,以乙腈 0 .4 %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流速 1mL·min-1,柱温 30℃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DAD)。结果 绿原酸浓度线性范围2 .4 712 .35 μg·mL-1(r =0 .9995 ) ;平均回收率为 10 0 .3% ,RSD为 3.4 %。氢氯噻嗪浓度线性范围 4 .2 6 2 1.2 8μg·mL-1(r=0 .9997) ;平均回收率为 99.4 % ,RSD为 2 .5 %。芦丁浓度线性范围 10 .885 4 .4 μg·mL-1(r=0 .9996 ) ;平均回收率为 99.3% ,RSD为 1.8%。结论 该法准确、精密度高、重现性好 ,可作为珍菊降压片中野菊花浸膏粉、氢氯噻嗪、芦丁质量控制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HPLC同时测定千金子不同部位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考察不同产地千金子不同药用部位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为千金子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色谱柱为Apollo C18柱(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nm,柱温室温.结果:秦皮乙素、千金子素L1、千金子素L2和千金子素L3分别在3.23 ~ 162 mg·L-1(r =0.9998),3.02~152 mg·L-1(r =1.000 0),1.84 ~91.8 mg·L-1(r =0.999 9)和3.64 ~ 182 mg·L-1(r=1.000 0)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 (RSD 1.9%),99.8% (RSD 2.3%),100.9% (RSD 1.9%),101.9% (RSD 2.5%).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比较不同产地千金子不同药用部位的质量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微透析取样技术结合 RP-HPLC 分析方法同步研究附子中主要有效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 方法 大鼠十二指肠给予附子提取物 1 055 mg·kg-1 ,颈静脉微透析采样, RP-HPLC 测定透析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含量,以回收率校正实际药物浓度,并用 3P97 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 结果 透析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分别在 0.011 2 ~ 0.56 mg·L-1<> r =0.999 9 ) , 0.010 6~0.53 mg·L-1<> r =0.999 7 ) 和 0.011 4 ~ 0.57 mg·L-1<> r =0.999 8 ) 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在 93.12% 以上。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血药浓度 - 时间曲线均符合开放式二室模型。 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方法简便,专属灵敏, 可用于附子提取物中乌头类生物碱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HPLC测定复方土荆皮酊中3种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土荆皮酊中土荆皮乙酸、苯甲酸和水杨酸3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Agilent Zorbax SB C18(4.6 mm ×150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09%甲酸(58∶42),流速1.0 mL· 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60 nm(检测土荆皮乙酸)和230 nm(检测苯甲酸和水杨酸).结果:土荆皮乙酸、苯甲酸和水杨酸分别在1.29 ~25.78 mg·L-1(r =0.999 8),0.022 ~0.266 g·L-1(r =0.999 9),0.011 ~0.110 g·L-1(r =0.999 8)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土荆皮乙酸、苯甲酸和水杨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0.4%,100.9%,100.5%;RSD分别是1.00%,0.84%,0.75%.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土荆皮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红花当归单煎共煎液中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阿魏酸含量的变化,初步探索2味中药配伍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RP-HPLC,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 C18(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02 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磷酸调节pH至 3.5),采用梯度洗脱进行分析;检测波长为230 nm,流速为1.0 mL·min-1。结果 羟基红花黄色素A回归方程Y=22 821ρ-4 105.1,r=0.999 9,在2.5~50 mg·L-1内线性相关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RSD为2.2%;阿魏酸回归方程Y=70 219ρ-2 573.9,r=0.999 9,在0.5~10 mg·L-1内线性相关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4%,RSD为3.0 %。结论 红花当归共煎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阿魏酸含量比各单煎液中含量高。共煎更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提取。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同时测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阿魏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鼻炎灵喷雾剂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麻黄碱、乳酸环丙沙星等组分进行了分离,建立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用呋喃西林为内标,采用ZorbaxSB-C18柱分离,0.025 mol·L-1磷酸盐缓冲液-甲醇(65∶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8 nm。结果 标准曲线范围分别为马来酸氯苯那敏0.15~1.53 mg·mL-1,r=0.999 8。盐酸麻黄素为0.71~7.15 mg·mL-1,r=0.999 9乳酸环丙沙星为0.03~0.29 mg·mL-1,r=0.999 9。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1.04,4.89,0.39 μg·mL-1。方法的回收率分别为99.68%(n=5),99.88%(n=10),98.72(n=8)。日内RSD分别为0.25%~0.68%,0.79%~1.81%,0.95%~1.84%。日间RSD分别为0.87%~3.81%,1.49%~3.78%,2.28%~3.02%。结论 此方法快速、准确、简便。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中丹酚酸B等3种有效成分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测定丹参中丹酚酸B,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等3种水溶性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以甲醇-5%冰醋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内标,检测波长为281 nm,柱温30℃。结果 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浓度分别在3.95~47.4 μg·mL-1(r=0.999 6),5.14~61.68μg·mL-1(r=0.999 9),16.8~117.6 μg·mL-1(r=0.999 4)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43%(RSD=2.88%,n=6),99.89%(RSD=3.04%,n=6)和103.43%(RSD=1.52%,n=6)。结论方法简便,分离效果好,能同时测定丹参中丹酚酸B、丹参素、原儿茶醛等3种水溶性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小白蒿中5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同时测定方法,为综合评价小白蒿最佳采集时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小白蒿中5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并对不同采集时间小白蒿和不同部位中5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在所用的实验操作条件下,5种对照品溶液分别在1.00~40.00 mg.L-1(r=0.999 8),2.00~80.00 mg.L-1(r=0.999 9),0.50~80.00 mg.L-1(r=0.999 6),1.00~40.00 mg.L-1(r=0.999 3)和1.00~40.00 mg.L-1(r=0.999 4)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1%(RSD 1.60%),98.14%(RSD 1.03%),98.37%(RSD 1.57%),97.92%(RSD 0.94%),98.16%(RSD 1.20%)。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小白蒿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较高,最佳采集时间为6月中旬到7月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