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提高军队疾病监测工作质量,促进疾病监测系统发展。方法分析目前疾病监测现状,探讨提高疾病监测能力的相应对策。结果军队疾病监测开展10多年,对部队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起了重要作用,但仍有不足:疫情专报网覆盖面小,且受部队通讯状况影响较大;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科室不统一,职责不明确,缺乏监督机制;暴发疫情报告与日常疫情报告脱节,存在行政干预现象;疫情报告的自动化程度低;报告数据填报质量差,存在项目填报不全和错填现象;传染病漏报比较严重。针对以上不足,提出:(1)完善疫情报告网络建设;(2)统一报告科室,明确职责,健全监督机制;(3)更新疫情报告系统软件,提高疫情报告的自动化,提高暴发疫情的报告管理;(4)加强疫情报告人员的系统培训,提高疾病监测队伍整体水平。结论只要从多方面不断完善疾病监测体系,就能促进军队疾病监测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SARS流行剖析我国现行疫情报告系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传染病的有效控制依赖于有效的反应系统,有效的反应系统依整于有效的疫情监测。从去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SARS中,不难看出我国疾病监测系统内容仍不完善、疫情信息不透明、疫情系统不畅通及资料资源共享度不高、疫情系统反馈机制不健全、疫情报告管理痼疾依然存在。应建立完善灵敏的疫情报告系统网络,尊重公民知情权,建立疫情及时公开制度,加强疫情国内、国际多层面、多渠道的交流与反馈,使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广西疾控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广西各级疾病控制机构对网络直报以来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质量相关工作情况,为政府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全部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随机抽取26个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7年11-12月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情况调查,按照权重系数进行计分。结果市级平均为84.9分,县级平均为79.6分;在疫情信息管理工作、疫情资料的分析利用与管理方面市级好于县级;在信息疫情报告工作方面县级好于市级。结论广西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基本符合国家的有关要求,但应加强疫情信息管理人员队伍能力建设,提高监测资料的分析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正> 疫情报告在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管理和健全三级疫情报告网,及时对疫情报告网的运作情况作出分析就尤显重要。笔者就开阳县1997年元月1日至1997年12月30日的居民传染病漏报调查结合同期全县疫情报告点上疫情检查情况综合分析了本县传染病在三级医疗机构中的就诊情况、报病情况,对今后指导、健全全县的疫情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县乡两级1997年全年的疫情监测资料,年  相似文献   

5.
军队疾病监测系统运行10多年,对军队疾病预防和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大量部队疾病资料,揭示了发病规律和变化趋势;为卫生决策和资源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加强了部队疾病防控工作的针对性;在重大疫情处置及重大事件保障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军疾病监测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监测网络覆盖面窄;报告管理系统自动化程度低,缺乏统一平台;监测内容不够全面;漏报严重;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针对现状,提出建议:拓展疫情报告网络;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发展综合监测;健全报告管理和监督机制;建立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军队疾病监测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6.
传染病监测与疫情报告管理现状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非典疫情爆发以来,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更加关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设。2004年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一年,疾病监测和疫情信息报告系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疾病监测和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作用也日益显现,并取得显著成效。2004年1月,全国正式启动了以传染病个案报告为基础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大大提高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敏感性和准确性,使原先从医疗机构发现疫情到国家收到疫情报告的平均5天缩短到网络直报的1.4天,解决了疫情报告的时效性,基本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7.
两个疾病监测系统疫情报告现况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8年的常规疫情报告系统和疾病监测系统的传染病发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研究有关疾病在自然人群中的流行强度,提出加强两个监测系统的管理意见和建议。方法 对两个系统8年的传染病发病报告资料进行发病率、报告病种、构成比的分析比较。结果 1994~2001年监测系统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0种,年均报告发病率490.83/10万,高于常规疫情年均报告发病率328.33/10万(P<0.01),消化道传染病是人群中重要的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加强监测点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内涵建设和研究,推动常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  相似文献   

8.
试论部队疾病监测试点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部队疾病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及在部队开展疾病监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报告了在部分单位进行的疾病监测试点情况。通过从建立监测组织、健全登统计和疫情报告制度、统一疾病的诊断标准做起,在监测点逐步建立起6种基本资料登记册和门诊日志及住院病人登记簿,从而使资料收集和疫情报告系统得到了加强了完善。1991~1662年在试点单位重点开展了法定传染病和暴发疫情监测及传染漏报调查。实践表明,在部队开发疾病监测  相似文献   

9.
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影响因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传染病始终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其危害程度在众多疫病中名列前茅。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不仅妨碍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秩序,甚至影响社会安定。疫情报告作为搜索传染疫情的重要手段在传染病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措施是否得力直接影响着疫情报告质量。因此,疫情报告与管理对控制传染病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99年衢州市流行性出血热监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衢州市位于浙江西部 ,在鼠传疾病地理区划上属浙西丘陵区[1 ] ,196 5年即有病例报告 ,为浙江省的主要疫区之一。为查明我市目前的发病特征及疫源地情况 ,1999年我们开展了疫情监测、疫源地调查 ,及高发区人群隐性感染率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疫情资料 由全市疫情报告系统提供。2 人口资料 由市统计局提供。3 检测方法 出血热抗原 :取鼠肺 ,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出血热抗体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 ,均在浙江省卫生防疫站出血热实验室进行。结  果1 人间疫情监测1 1 报告疫情与地区分布  1999年全市共报告EHF3…  相似文献   

11.
陈正利 《职业与健康》2005,21(7):1045-1046
传染病疫情报告是疾病监测管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而医院疫情报告是传染病报告的主要来源.通过医院常规疫情报告系统上报的资料,存在着漏报现象,很易导致疫情数据不准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十堰市张湾区法定传染病的流行和分布规律,做好疫情预测,从而为制定本地传染病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现对该市张湾区200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十堰市张湾区2009年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1.2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用发病率、死亡率等指标对张湾区2009年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3.
传染病疫情报告是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公共卫生疫情报告有三大系统,一为全国疫情报告系统,简称“大疫情“报告系统;其二为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第三为单病种监测系统;这三大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在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爆发之前,对传染病控制起了重要作用,但在非典防治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医疗机构传染病的及时、准确报告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疾病监测系统数据来源的基础[1].近几年,国内部分信息化水平领先的医院,借助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平台,建立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医生通过网络报告疫情,提高了疫情报告质量与效率[2-3].为了解某医疗机构实施疫情报告信息化后的应用效果,对系统使用前后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5.
传染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搞好传染病疫情资料管理工作,完整准确地分析疫情资料,可以掌握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展动态和分布规律,科学地制定防治措施和对策,以便有效地控制和消灭疾病。1956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规定报告疾病25种,并要求每年以区、县为单位做好旬报、月报、年报及疫情的统计分析工作。为提高疫情报告质量,达到及时准确的要求,并进行疾病的快速分析和预测,充分发挥疫情资料在防病、灭病  相似文献   

16.
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管理中最基础的工作 ,而居民传染病漏报率是考核疫情报告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居民传染病实际发病情况仅凭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系统上报的资料进行统计 ,很易因漏诊、漏报等而致上报的疫情不准。本文在 1999年居民传染病漏报调查的基础上 ,应用捕获—再捕获方法估算我县法定传染病水平 ,以消除漏诊、漏报而造成的影响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内容与方法1.1  199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资料、人口资料均来源于我站疫情室 ,1999年全县总人口 10 2 5 5 2 8人。1.2 居民传染病漏报调查按照《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漏报调查方案》进行。1.3…  相似文献   

17.
传染病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疫情报告的及时、准确是有效控制传染病传播、扩散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通过对1997~2002年沈阳市结核病防治机构中结核病疫情专项统计系统(以下简称专项统计系统)与<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疫情统计系统)中的结核病疫情报告、统计结果的分析对比,评价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中有关结核病疫情报告的可靠性,结核病疫情的漏报情况及产生漏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孙洁 《中国卫生》2020,(3):60-60
建立完善传染病监测及预警体系、传染病疫情报告响应机制,对于控制疫情态势发展,缩小传染病暴发规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3年,我国在经历SARS疫情之后,政府投入巨额资金建立了中国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系统(简称“网络直报系统”),对各类传染性疾病展开监测,重点监测并报告不明原因肺炎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9.
近年因人群流动频繁 ,传染霍乱机会增加 ,常因诊断报告不及时而导致流行 ,故及早发现传染源是控制疫情的关键。由于防疫部门很难在第一时间接触病人 ,肠道门诊就成为霍乱监测的重要窗口。从1999年开始 ,我们加大了对肠道门诊的检查力度 ,较好地促进了我省霍乱的防治工作。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对1994~2002年省卫生防疫站疫情室疫情资料、各地霍乱疫情监测报告、各级卫生防疫站疫情报告及医院肠道门诊的检查记录进行统计分析。1.2方法以疫点统计首例病人发病距疫情报告时间和报告途径、肠道门诊设置是否规范、医师霍乱…  相似文献   

20.
随着2004-01-01全国“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系统”的启动,使传染病报告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医疗机构通过网络直报报告传染病疫情,成为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的直接源头,其报告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整个疫情报告质量的好坏。因此,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新颁发的《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条明确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辖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考核的职责,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开展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检查工作有了法律依据。这里就网络模式下如何开展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