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证侯分类的客观量度。方法本研究对118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按中医证类进行分组,观察各证类组病例的血脂、血压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研究表明,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及气虚血瘀证组脂质变化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0.01),其中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与气虚血瘀证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气虚血瘀证、风痰阻络证及痰热腑实证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5~0.01);肝阳暴亢证、痰热腑实证组血压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风痰阻络证及阴虚风动证组(P<0.05~0.01)。结论血脂、血压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为缺血性中风证候分类提供客观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各中医证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437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纳入观察组,5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受检者于清晨07:00空腹抽取肘静脉血3ml,用循环酶检测法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1)缺血性中风者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P0.01);(2)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和气虚血瘀证的Hcy水平高于肝阳暴亢及阴虚风动证(P0.05);风火闭窍证、痰火闭窍证和痰湿蒙窍证的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元气衰败证(P0.01)及风痰阻络、痰热腑实和气虚血瘀证(P0.01)。结论:(1)Hcy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与痰、瘀、气虚相关证型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作用;(2)血浆Hcy水平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或可作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血小板活化的演变规律。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10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体内LPA、AP和CD62P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阳亢腑实组、痰瘀阻络组、气虚血瘀组CD62P、LPA、A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阳亢腑实组、痰瘀阻络组、气虚血瘀组各组CD62P、LPA、AP水平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各中医证型均表现血小板活化增高,但各证型之间血小板活化水平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经络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经络患者120例,按照中医临床辨证分型,随机将其分为风痰瘀阻、气虚血瘀、痰热腑实、肝阳暴亢及阴虚风动5个证型组,分别检测其血清Hcy水平,各两组间进行比较,运用统计学处理并分析。结果:不同证型组的Hcy水平相比较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清Hcy水平最高的是风痰瘀阻证组和气虚血瘀证组。结论:高Hcy水平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经络的辨证论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即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经络的5个辨证分型中,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最具特异性,临床辨证施治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与CT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辨证分型与CT、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210例按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组,观察各证型组病例的CT、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研究表明,缺血性中风91.95%为中经络,9.05%为中脏腑.风痰阻络、痰热腑实血脂较正常组升高(P<0.01),肝阳暴亢、痰热腑实的血压较气虚血瘀、风痰阻络高(P<0.05~0.01),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型的血液流变学较正常升高(P<0.05~0.01).结论:CT、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指标可为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方法有两种:中风分中经络(风痰入络证、风阳上扰证、阴虚风动证),中脏腑闭证(痰热腑实证、痰火瘀闭证、痰浊瘀闭证),中脏腑脱证(阴竭阳亡),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气虚络瘀讧、肝肾亏虚证);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瘀阻、痰湿蒙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等七种证型。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方法有益气活血化瘀法、祛痰化瘀通络法、通腑化痰泻热法、醒神豁痰开窍法、平肝熄风化痰法。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中风的辨证施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聂志玲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0):707-708
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按照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分为肝阳上亢型、风痰阻络型、阳明腑实型、气虚血瘀型、肝肾阴虚型五种证型。从各证的临床表现和遣方用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吕霞  郭蕾  马作平  陈加良  刘强  林浩  邓先琴 《新中医》2021,53(15):32-35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Agatston钙化积分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40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瘀阻、痰湿蒙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等7个证型;所有病例均行Siemens双源头颈CT检查,计算颈内动脉Agatston钙化积分,并根据积分划分为0分、1~199分、200~399分、400~599分及≥600分5个等级;比较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各中医证型患者的颈内动脉钙化积分情况。结果: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各中医证型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328例患者存在颈内动脉钙化,各证型患者所占例数从多到少依次为: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痰热腑实证风火上扰证风痰火亢证痰湿蒙神证。各中医证型患者颈内动脉钙化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的颈内动脉钙化积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中分布风痰瘀阻证及气虚血瘀证占比较多;各中医证型颈内动脉钙化积分存在一定差异,以气虚血瘀证积分最高、风痰瘀阻证次之,此可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彤  王淼  胡楠 《辽宁中医杂志》2020,47(7):105-108
目的探讨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中医证型与自我管理能力的调查研究。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3月本院脑梗死康复期患者116例作为观察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根据脑梗死康复期的中医辨证分型,记录入组患者的各项Fugl-Meyer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成年人自我管理能力评定量表,比较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中医证型与Fugl-Meyer分级、SSA量表、Barthel指数、自我管理能力的关系。结果脑梗死康复期中气虚血瘀证最多,占33.62%,其次分别为痰瘀阻络证(24.14%)、阴虚风动证(18.10%)、风火上扰证(15.52%)、痰热腑实证(8.62%)。在Fugl-Meyer分级上,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风火上扰证和痰热腑实证、痰瘀阻络证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SA量表上,痰瘀阻络证、风火上扰证和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依次降低,在Barthel指数上,阴虚风动证和气虚血瘀证、风火上扰证和痰热腑实证、痰瘀阻络证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饮食行为、心理调节上,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高于痰瘀阻络证、风火上扰证、痰热腑实证;在服药依从性、自我监控上,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风火上扰证和痰热腑实证、痰瘀阻络证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中医证型与预后状况、自我管理能力有关,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佳,预后好;痰瘀阻络证、风火上扰证和痰热腑实证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差,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4(MAP2K4)、丝裂原活蛋白激酶1(MAPK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的易感性及血脂水平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311例、气虚血瘀证284例、正常对照者605例。采用Sequenom技术进行基因分型,运用实时荧光定量法PCR(RT-PCR)检测外周血MAP2K4、MAPK1的mRNA表达水平和血脂水平。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因型与缺血性中风易感性的关联,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各位点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联。结果 MAPK1基因rs9340多态性与男性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易感性显著关联(P=0.047),而MAPK1基因rs6928多态性、MAP2K4基因rs3826392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的易感性无关联(P0.05)。携带rs6928 CC基因型的风痰瘀阻证患者的MAPK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携带者(P=0.006)。在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中,MAPK1基因rs6928多态性与患者的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均有显著关联(P0.05),rs9340与患者TG水平的关联具有意义(P0.05),但未观察到MAP2K4基因rs3826392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的血脂水平具有关联(P0.05)。结论 MAPK1基因rs9340多态性可能影响中国男性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的发生,MAPK1基因多态性影响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的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气滞血瘀、气虚血瘀与血板活化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特异性抗活性化血小板单克隆抗体对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患者118例的血小板活化分子α-颗粒膜蛋白(CD62p)、溶酶体完整膜蛋白(CD63)、凝血酶敏感蛋白(TSP)的表达量进行定量研究,同时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患者的CD62p、CD63、TSP的表达量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0名,均P<0.01);气滞血瘀组CD62p、CD63、TSP的表达量皆显著高于气虚血瘀组(均P<0.01);CD62p与CD63、TSP均呈正相关(r=0.740,P<0.01;r=0.744,P<0.01),TSP与CD63呈正相关(r=0.635,P<0.01),CD62p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亦呈正相关(r=0.715,P<0.01).结论:血小板活化参与了血瘀证的发生与发展;血小板活化尤其与气滞血瘀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特征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与相关生物学指标的关系,从微观辨证的角度阐明证候与疾病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175例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起病后72h内、第7、14d热休克蛋白70(HSP70)、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动态采集四诊信息判断其证候要素。应用广义规则归纳(GRI)和分类回归树(C&RT)对其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结果:应用GRI发现血瘀证在3个时间点均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相关生物学指标存在密切关联。应用C&RT发现HSP70表达水平是影响气虚证最重要的因素。结论:研究提示HSP70、ICAM-1、MMP9可能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血瘀证的微观指标,提示HSP70可能为气虚证的微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周秀丽  邢军  常丽丽 《河北中医》2008,30(3):238-239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部分黏附分子表达和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UC组)35例辨证分为大肠湿热证(16例)、肝郁脾虚证(8例)、脾肾阳虚证(6例)、血瘀肠络证(5例),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个证型患者外周血中吞噬细胞膜糖蛋白CD44、可溶性黏附分子P-选择素(CD62P)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CD54的表达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大肠湿热证及血瘀肠络证的CD44、CD62P、CD54表达最高,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次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湿热证及血瘀肠络证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2个证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郁脾虚证及脾肾阳虚证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4、CD62P、CD54表达与中医辨证分型有关,测定外周血中CD44、CD62P、CD54表达情况可以协助中医辨证分型,确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患者脂质代谢紊乱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脂质代谢紊乱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脑卒中组142例和健康对照组100例进行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水平的测定。按中医辨证将脑卒中患者分3线:痰湿阻滞(PDS)、阴虚阳亢(YDYH)和气虚瘀(QDBS)组。结果:PDS和QDBS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和apoA1/apoB等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5.
罗霞  ;张剑荣 《中医药研究》2009,(12):1414-1415
目的探讨豁痰祛瘀通络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6例急性缺血性中风辨证为痰瘀阻络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豁痰祛瘀通络方法治疗,连续观察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降低(P〈0.01),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豁痰祛瘀通络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DM)患者中多形核白细胞粘附分子CDllb/CD18的表达及活血化瘀药预防血管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49例无高血压、无临床肾病的2型DM患者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26例)和常规治疗组(23例),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观察尿白蛋白排泄率、CDllb/CD18的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等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2型DM患者的CDllb/CD18表达增高,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也明显增高(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活血化瘀中药治疗3个月后,2型DM患者的CDllb/CD18表达,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肿瘤坏死因子-α明显降低(P<0.01),而常规治疗组无类似的变化。相关性分析提示,尿白蛋白排泄率下降与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降低和多形核白细胞粘附分子CDllb/CDl8表达的下降呈正相关(r=0.56,P<0.01,r=0.64,P<0.01)。结论:2型DM患者的多形核白细胞粘附分子CDllb/CD18表达增高;活血化瘀法预防血管病变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CDllb/CD18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瘀证的中医证候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瘀证患者共7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5例,予羟基红花黄色素A注射液50 mg/次,对照组36例,予灯盏细辛注射液30 mg/次,治疗药物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 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14 d。以3个不同时点(用药前,用药后30 d,用药后90 d)的血瘀证评分作为临床结局指标,对两组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瘀证的中医证候疗效进行评价;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30 d患者血清SOD和MDA水平。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中医血瘀证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的协方差分析,治疗30 d后,治疗组得分下降(0.69±2.48)分,高于对照组的(0.28±1.16)分,校正基线后,治疗组30 d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90 d后,治疗组下降(1.17±2.68)分,高于对照组(0.42±1.40)分,校正基线后,治疗组90 d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血清SOD和MDA比较,治疗后治疗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与灯盏细辛注射液均能不同程度改善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血瘀证均显示出一定疗效,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血瘀证的疗效优于灯盏细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的中医学证候学特征。方法:以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风病及冠心病慢病防治管理信息协作平台为依托,调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录入的中风病患者人群为研究对象并开展横断面研究。应用广义Boosted模型,Wilcoxon秩和检验及Logistic多元回归探讨多因素条件下证候及证候要素对中风病复发的影响情况。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病例3 322例,其中新发缺血性中风病例1 542例,复发缺血性中风病例1 780例。通过广义Boosted模型分析发现,证候学特征成为了影响缺血性中风复发的重要因素;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对新发及复发缺血性中风的证候诊断比较,发现气虚血瘀、阴虚风动、风火上扰、痰热腑实证候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复发缺血性中风病的证候要素痰、瘀、气虚的构成比高于新发缺血性中风病同样的证候要素的构成比(P0.01)。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风痰阻络、气虚血瘀、痰热腑实、痰蒙清窍、痰热内闭证候类型表现可能是缺血性中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P0.01);全部的风、火、痰、瘀、气虚、阴虚证候要素表现也可能是缺血性中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缺血性中风复发人群显示出了特定的中医证候特征,提示在开展中风病二级预防的研究中应重视证候学特征的因素,有必要通过更多的循证医学手段和临床实践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小板活化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特异性抗活化血小板单克隆抗体,对不同证型银屑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分子CD62P(α-颗粒膜蛋白)及CD63(溶酶体完整膜蛋白)的表达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1)银屑病患者血小板CD62P及CD63表达量较健康人显著增高(P<0.001);(2)CD62P及CDe3表达量:血瘀型>血燥型>血热型;(3)血燥型患者CD62P及CD63表达量显著高于血热型患者(P<0.001);(4)血瘀型患者CD62P及CD63表达量显著高于血燥型患者(P<0.001)。结论:血小板活化可能在血粘度增高、内皮细胞损伤、微循环障碍等方面参与了银屑病血瘀证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