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对实验性关节炎大鼠组织胺和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枢5-羟色胺(5-HT)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研究已有许多报导,血组织胺在针刺麻醉中的作用也见报导;但对于大鼠实验性关节炎时,针刺作用对其影响如何,研究甚少,我们以Freund氏完全佐剂免疫大鼠,形成变态反应性关节炎,观察针刺对血组织胺和脑内5-羟色胺含量影响。  相似文献   

2.
Hu WB  Wu ZJ  Wang KM 《针刺研究》2012,37(3):247-251
5-羟色胺作为参与针刺效应的重要中枢调控物质,在阐述针刺效应作用机制中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大量实验研究已证明针刺能显著影响中枢5-羟色胺的含量及活动,且不同条件下针刺对5-羟色胺影响不同。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中枢5-羟色胺及其受体在针刺效应中的作用研究现状作了回顾,并结合以往的研究提出新的看法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糖络通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疼痛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有效复方糖络通对DPN模型大鼠痛阈、全血5-羟色胺、组织胺的影响,以揭示其治疗DPN疼痛的机理。方法:以四氧嘧啶对SD大白鼠造模,3个月后造成DPN动物模型,同时以糖比利时通灌胃作预防性治疗共3个月。结果:糖络通能显著抑制DPN大鼠运动阈、嘶叫阈、后嘶叫阈的异常变化并使之趋向正常,并能显著抑制DPN大鼠全血5-羟色胺、组织的异常升高。以上作用与剂量有一定关系。结论:糖络通对DPN具有止痛作用,其机理之一是降低血中致痛介质5-羟色胺与组织胺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5-羟色胺(5-HT)作为中枢神经递质已被公认,它在人体内具有多种生理调节功能。中枢5-HT参与针刺镇痛的作用已有不少报导,其研究方法多数是在试验动物上分析针刺镇痛过程对5-HT的影响,而直接从临床上观察人脑脊液内5-HT系统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国内尚未见报导。为此,我们自1981年1月起,对144例颅脑手术病人针刺前后脑脊液内5-HT及其前体物质色氨酸(Trp),和代谢物5-羟吲哚乙酸(5-HIAA)  相似文献   

5.
不同灸质,灸量对动物血中5—羟色胺,组织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健康家兔、利血平化类似“脾阳虚”大鼠采用不同灸质、灸量刺激“足三里”穴后,观察血中5-羟色胺、组织胺含量的变化。结果:各种灸刺激对健康家兔血中5-羟色胺、组织胺含量无明显影响,而对“脾阳虚”大鼠血中5-羟色胺、组织胺含量有明显调节作用,其调节功能的强弱又与灸质、灸量有关。提示:灸效的产生除腧穴特性外,与机体功能状态、灸质、灸量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对健康家兔、利血平化类似"脾阳虚"大鼠采用不同灸质、灸量刺激"足三里"穴后,观察血中5-羟色胺、组织胺含量的变化。结果:各种灸刺激对健康家兔血中5-羟色胺、组织胺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而对"脾阳虚"大鼠血中5-羟色胺、组织胺含量有明显调节作用,其调节功能的强弱又与灸质、灸量有关。提示:灸效的产生除腧穴特性外,与机体功能状态、灸质、灸量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正> 很多实验证明中枢单胺类递质与针刺镇痛作用有关。我室对实验性电针镇痛的大鼠同时测定中枢单胺类递质表明,脑干的5-羟色脓增高,端脑去甲肾上腺素轻度下降。当用对氯苯丙氨酸耗竭脑内5-羟色胺时,可消除大鼠的针刺镇痛作用。北医针麻组也有类似的结果,而且证明5-羟色氨酸能加强针麻镇痛的效果。然而中枢儿茶酚胺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比较复杂,实验报道较  相似文献   

8.
岗梅根乙醇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从抗炎的角度探讨岗梅根乙醇提取物的药理活性.方法:通过小鼠LD50测定和对大鼠角叉菜胶性"关节炎"、角叉菜胶性炎性白细胞游走反应、棉球肉芽肿和皮肤微血管通透性等炎症模型的影响等方法,初步研究岗梅根乙醇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和抗炎作用.结果:岗梅根乙醇提取物肌注给药的小鼠急性LD50是20.3g/kg.该药对大鼠角叉菜胶性"关节炎"、角叉菜胶致炎引起的白细胞游走和棉球肉芽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组织胺引起的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明显对抗作用,而对5-羟色胺引起的微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对抗作用不明显.结论:岗梅根乙醇提取物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干预措施下大鼠胸导管淋巴液量及其组胺、5-羟色胺等物质含量的变化,初步探讨淋巴系统在针灸疗效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组、温针灸组,每组15只。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复制大鼠胸导管淋巴瘘模型。针刺、温针灸大鼠双侧"足三里"穴30min,观察大鼠胸导管淋巴液量的变化情况,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淋巴液中组胺、5-羟色胺浓度。结果:针刺组、温针灸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胸导管淋巴液量(P<0.05),但各组间淋巴液中组胺、5-羟色胺浓度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刺激可以增加胸导管淋巴回流,淋巴系统可能在针灸起效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中枢及外周5-HT、5-HIAA在针刺镇痛后效应中的作用。方法:以急性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作为炎症痛模型,针刺昆仑穴,观察即时及后效应;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测定法检测大脑皮质、脑干、炎症局部5-羟色胺(5-HT)和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结果:针刺能提高AA大鼠痛阈并能持续1h以上;提高大脑皮质5-HT和5-HIAA含量并能持续30min以上;提高脑干5-HT和5-HIAA含量并能持续30min以上;降低炎症局部5-HT和5-HIAA含量并能持续30min以上。结论:针刺镇痛有即时效应。也存在较为显著的后效应,外周和中枢的5-HT、5-HIAA可能参与了这-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神门穴对失眠大鼠脑干5-羟色胺(5-HT)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失眠症的机理。方法:选取SPF级SD雄性大鼠4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模型对照组、针刺穴位组、针刺非穴位组,采用温和处理法(gentle handing)制备失眠大鼠模型,针刺百会、神门穴及尾部非穴,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HPLC-ED)检测大鼠脑干组织中5-HT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5-HT含量明显升高,针刺百会、神门可明显降低5-HT的含量,针刺非穴位则无此作用。结论:脑干组织中的5-HT可能参与了失眠过程,针刺百会、神门穴能通过调节脑干组织中的5-HT含量从而起到调节睡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虫类通络法对大鼠痛阈5──羟色胺组织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虫类通络治法对模拟“久病入络”病机而造成的慢性血瘀模型大鼠痛阈,循环血液中的5─羟色胺及组织胺的影响。发现虫类通络治法能显著提高模型大鼠的运动阈、嘶叫阈及后嘶叫阈,降低循环血液中的5──羟色胺、组织胺,并能预防在造模因素作用下以上指标的异常变化,较之非虫类通络治法要优。认为这是虫类通络治法治疗痛症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中枢及外周 5 -HT、5 -HIAA在针刺镇痛后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以急性佐剂性关节炎 (AA)大鼠作为炎症痛模型 ,针刺昆仑穴 ,观察即时及后效应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测定法检测大脑皮质、脑干、炎症局部5 -羟色胺 (5 -HT)和 5 -羟吲哚乙酸 (5 -HIAA)含量。结果 :针刺能提高AA大鼠痛阈并能持续 1h以上 ;提高大脑皮质 5 -HT和 5 -HIAA含量并能持续 30min以上 ;提高脑干 5 -HT和 5 -HIAA含量并能持续 30min以上 ;降低炎症局部 5 -HT和 5 -HIAA含量并能持续 30min以上。结论 :针刺镇痛有即时效应 ,也存在较为显著的后效应 ,外周和中枢的 5 -HT、5 -HIAA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4.
组织胺在体内分布很广,几乎所有动物所有组织和器官都含此胺,尤以皮肤、外周神经、肺等含量最高,脑内也含有一定的量。组织胺具有多方面的生理作用,其中之一是和痛觉生理有关。一般认为组织胺在外周是一种致痛物质。痛感受器是化学感受器。当损伤、炎症时释放出许多化学物质如组织胺、5-羟色胺、激肽等,可兴奋痛感受器,传导到中枢即产生痛觉。脑中组织胺是一种可能的神经介质,且有人认为参与吗啡的药理作用。既然组织胺在外周和中枢都与痛觉生理有关,那么是否也和针刺镇痛原理有关呢?我们在人体、家兔和大鼠身上进行了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15.
荆防挥发油对炎症介质、自由基及Vc、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荆防挥发油的抗炎作用机理。方法:检测胸膜炎大鼠胸腔渗出液中NO、SOD等含量,荧光法测炎性组织中组织胺和5-羟色胺及Vc、胆固醇等。结果:荆防挥发油能抑制NO、总蛋白质含量,恢复GSH-PX、SOD活性,减少PGE2的含量,抑制炎性组织中组织胺和5-羟色胺,但对大鼠肾上腺中Vc,胆固醇无影响。结论:抑制炎症急性期的NO的大量产生,恢复抗氧化酶活性及抑制炎症介质是荆防挥发油的抗炎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中枢单胺类神经介质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我们曾用脑室注射利血平的方法耗竭家兔脑内单胺类介质(包括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发现指针镇痛作用明显加强。以后发现用对氯苯丙氨酸选择性降低脑内5-羟色胺,可使针刺镇痛作用明显减弱。因而推测利血平对针刺镇痛的加强作用,是否与它耗竭儿茶酚胺有关。  相似文献   

17.
<正> 从往的实验表明,大鼠摘除垂体后,针刺镇痛效应明显减弱;摘除垂体后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针刺镇痛效应得到恢复。并认为ACTH恢复针刺镇痛效应的作用与皮质酮无关,从而提示,ACTH在针刺镇痛过程中可能具有中枢作用。因针刺镇痛与脑内5-羟色胺(5-HT)神经元及去甲肾上腺素(NE)神经元的神经传递密切相关,所以,进一步阐明垂体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机制,显然是有意义的。本文采用摘除大鼠垂体的方法,观察对脑内5-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室曾经报告针刺“膻中”穴可使授乳期大鼠及非泌乳鼠血浆催乳素水平明显升高。已知腺垂体催乳素的分泌受下丘脑释放的神经肽以及若干中枢递质的调控,对针刺引起催乳素分泌增加的效应中可能的中枢机制,特别是与某些神经递质间的关系尚未见有研究报告。本文应用中枢递质激动剂,拮抗剂,生物合成抑制剂等,着重观察了儿茶酚胺及r-氨基丁酸递质系统在针效中的可能作用,发现:电针致非泌乳鼠催乳素分泌增加的中枢机制可能与电针刺激拮抗了下丘脑多巴胺系统活性有密切关系;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在针效中未见有明显作用;r-氨基丁酸递质有可能参与针刺效应,但还需进一步研究。该针刺效应与其它中枢递质(如5-羟色胺,内源性鸦片类物质,组织胺)的关系,目前正在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19.
<正> 应用阿片受体拮抗剂对抗针刺镇痛的实验观察已在人猴、猫、兔、大鼠及小鼠等动物上得到证实,说明中枢内源性阿片样物质(OLS)参与针刺镇痛;中枢5-羟色胺(5-HT)在针刺镇痛中的重要作用也已被确认。这两者在针刺镇痛过程中的作用具有密切的相互关系。本工作中,  相似文献   

20.
狗针麻胃大部切除手术模型全血5-羟色胺含量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5-羟色胺(5-HT),是体内一种具有广泛生理功能的活性物质。中枢神经内的5-HT 参与针刺镇痛,已有不少报导。但在外周5-HT 则是受人重视的一种具有强烈致痛作用的物质,针刺对外周5-HT 作用的研究尚少。为此,我们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