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技术( SRI)评价左室限制性充盈异常患者左房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6例研究对象根据左室充盈模式分为正常充盈组和限制性充盈异常组,测量房间隔、左房前壁、下壁、侧壁、后壁收缩期应变率峰值( SSR),舒张早期应变率峰值( ESR),舒张晚期应变率峰值( ASR),计算两组的平均SSR、ESR、ASR并分析比较;根据Simpson法测量左房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收缩前容积(LAVp),计算左房射血分数(LAEF)、左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左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同时计算左房主动射血容积指数(LAAEVI),左房被动射血容积指数( LAPEVI),分析计算结果。结果限制性充盈异常组应变率值均小于正常充盈组,两组ESR、ASR、S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性充盈异常组的左房功能均弱于正常充盈组,两组LAEF、LAAEF、LAPEF、LAAEVI 、LAPEV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充盈组ASR、SSR与LAEF及异常组SSR与LAEF呈负相关,正常充盈组ESR与LAEF及异常组ASR、ESR与LAEF呈正相关。结论应变率成像技术可定量评估左室限制性充盈异常模式左房功能的改变,间接反映左室舒缩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功能价值。方法28例健康者(对照组)和2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扩心组)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取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左室长轴切面的心肌应变率曲线,测定左心室各室壁的收缩期最大应变率(SRs)峰值、舒张早期最大应变率(SRe)峰值、舒张晚期最大应变率(SRa)峰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扩心组患者的左心室前壁、侧壁、前间隔、后间隔、后壁、下壁的SRs、SRe、SRa均有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SRI技术为准确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心肌功能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TRB3基因+251A/G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MS)患者左房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MS患者177例,正常对照组156例。采用酚/氯仿法提取全血DNA,PCR-RFLP法检验受试者TRB3基因第二外显子+251A/G的多态性位点。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测量左房各壁的应变率。结果 +251A/G位点AA、AG+G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在正常对照组和MS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S组左房平均收缩期应变率峰值(mean SSR)、平均舒张早期应变率峰值(mean ESR)显著降低(P均<0.001),提示MS患者左房储存器和管道功能显著减低,左房平均舒张晚期应变率峰值(mean A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患者左房助力泵功能无显著变化;与AA基因型相比,AG+GG基因型者左房mean SSR、mean ESR和mean ASR均明显降低(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ean ESR、mean ASR与TRB3基因+251A/G多态性G等位基因之间存在数量依存关系(P<0.05)。结论 TRB3基因+251A/G多态性G等位基因与MS患者左房功能受损相关,在MS患者左房功能损害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应变成像(SI)和应变率成像(SR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应用SI和SRI技术对34例HCM患者和24例正常人进行检测,获取左室各壁长轴方向基底段、中间段心肌应变和应变率曲线,测量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应变率(SRa)。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CM组左室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均明显降低(P〈0.05),左室大部分节段舒张晚期应变率SRa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对照组约20%节段出现收缩期后缩短(PSS),HCM组约43%节段出现PSS,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SI和SRI可敏感地检出HCM患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异常,是准确定量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技术(SRI)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CDFI)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50例,其中分为A组(左室功能正常)30例和B组(左室肥厚)20例,对照组为30例健康志愿者.应用SRI技术,获得左心房侧壁、下壁、前壁及后壁的应变率曲线,测量舒张早期左房各壁的峰值应变率(SRe)和舒张晚期左房各壁的峰值应变率(SRa)和心房收缩期峰值应交率(ASR).观察以上参数在各组间的差异及与左心房射血力(LAEF)、左心房主动排空分数(LAAEF)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A、B两组SRe和SRa均逐渐减小(P<0.01).而ASR逐渐增大(P<0.01).高血压组SRe与LAEF呈较好的负相关(r=0.659,p<0.05).ASR与LAEF呈显著负相关(r=0.712,p<0.01).结论 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技术可以从全新的角度分析和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评价肥厚性心肌病(HCM)患者左心房收缩和舒张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 20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HCM组)和2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应用STI技术分别获取左房前壁、后壁、侧壁、下壁、房间隔的基底段、中间段、心底段的应变率曲线。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CM组左房各壁各节段收缩期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和舒张晚期应变率(SRa)均显著减低;对照组左房各壁心底段的SRs、SRe、SRa均高于基底段;对照组和HCM组的SRs与SRe、SRa呈负相关;HCM组SRe与LVMI(左室质量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肥厚性心肌病左房各壁应变率峰值减低,且运动规律消失,代偿关系尚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超声心动图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估左室不同充盈模式患者左室心肌功能,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左室正常充盈组21例为正常对照,左室非正常充盈模式患者62例,患者根据舒张期左室不同充盈模式按舒张功能受损程度逐级分为松弛性下降组、假性充盈正常组和限制性充盈组,行二维超声心动图、三维超声心动图和SRI检查,记录左室各壁收缩期应变率峰值(Systolic strain rate,SSR),舒张早期应变率峰值(Early diastolic peak strain rate,ESR),舒张晚期应变率峰值(Late diastolic peak strain rate,ASR)。结果:松弛性下降组ESR小于正常充盈组(P〈0.05)而大于假性充盈正常组和限制性充盈组(P〈0.05);ASR在左室非正常充盈模式中,松弛性下降组和假性充盈正常组大于正常充盈组,在松弛性下降组与假性充盈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充盈组、松弛性下降组、限制性充盈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R在正常充盈组与松弛性下降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充盈组、假性充盈正常组、限制性充盈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R在假性充盈正常组达最大值。结论:SRI能客观、定量评价左室不同充盈模式患者左室心肌功能的变化,为临床评价左室非正常充盈模式下左室心肌功能的损害程度提供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高尿酸血症患者左房功能与心外膜脂肪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初次诊断高尿酸血症患者40例,另外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获得心室收缩期左心房整体峰值纵向应变(LAS-s)、舒张早期左房纵向应变(LAS-e)、舒张晚期左房纵向应变(LAS-a),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性,分析高尿酸血症组心外膜脂肪厚度与左心房整体心肌纵向应变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心外膜脂肪厚度显著增厚(P<0.05),同时与对照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收缩期左房整体峰值纵向应变(LAS-s)、舒张早期左房纵向应变(LAS-e)均减低(P<0.05),舒张晚期左房纵向应变增高(LAS-a)(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左房内径增大,体重指数增加,E/e’比值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组心外膜脂肪厚度与心室收缩期左房整体峰值纵向应变值(LAS-s)、舒张早期左房纵向应变(LAS-e)呈负相关性(r=-0.63,r=-0.56,P均<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增厚,高尿酸血症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与左房心肌功能具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6):109-112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肌应变特点。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30例,肥厚型心肌病组30例。应用STI技术测定左心室各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收缩期峰值应变(Ss),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肥厚型心肌病组室间隔增厚(P0.05),肥厚型心肌病组心肌纵向应变值在左室基底段和中间段、心尖段均较对照组低(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各组间LVEF与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之间均存在正相关(r=0.589、0.797)。IVS在对照组与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在肥厚型心肌病组与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之间呈负相关(r=-0.538)。结论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整体左室收缩功能减低之前,其左室各节段心肌应变改变已经出现,STI可以发现患者早期局部左室功能的改变。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收缩期峰值应变与其LVEF水平呈正相关,与IVS厚度呈负相关。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量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收缩期左室纵向应变值,有助于了解患者心脏收缩时心肌纵向运动和应变值的变化情况,能够判断和评价局部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技术(SRI)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CDFI)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心房(简称左房)功能进行定量评价的价值。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0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测量和记录舒张早期左房各壁的峰值应变率(SRe)和舒张晚期左房各壁的峰值应变率(SRa),计算各壁SRe/SRa,两组所测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左房各壁的SR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各壁的SRe与左房射血力(LAEF)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通过研究证实SRI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左房功能进行定量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左房各壁SRe降低,反映出左房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维应变心动图及左房容积指数定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房功能的价值。方法HCM患者37
例,测量左房被动射血分数、左房主动射血分数、左房容积指数、房间隔和左房侧壁二维应变,并与35 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者比较,HCM患者左房被动射血分数、主动射血分数和左房二维应变均显著降低(P < 0.05,P < 0.01,P < 0.05),左
房容积指数显著增高(P < 0.01)。HCM患者中左房容积指数与左房应变呈负相关(r =-0.73,P < 0.05)。结论HCM患者左房功
能减低,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及左房容积指数均能定量评价HCM患者的左房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超声组织速度显像(TVI)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房的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变化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择25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HCM组)与30例正常对照者(Nor组),应用TVI技术分别测量长轴方向左房各壁基段、中段和尖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期峰值速度(Va)。同时测量左房前后径(LAD)、室间隔(IVS)、左室后壁(LVPW)、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肺静脉收缩期峰值流速(S)、舒张期峰值流速(D)和心房收缩期肺静脉反向血流速度(AR)及其持续时间。启动定量分析软件程序,用Simpson法测量左房射血分数(LAEF)。结果:HCM组室间隔明显厚于Nor组(P〈0.05),左房前后径明显大于Nor组(P〈0.05),LAEF较Nor组降低(P〈0.05);HCM组左房各壁各节段心肌的Vs和Vd均低于Nor组(P〈0.05);HCM组肺静脉频谱S和D峰值血流速度均大于Nor组(P〈0.05),S和D峰值持续时间长于Nor组(P〈0.05),AR峰值血流速度和持续时间与Nor组相应测值无明显差异;HCM组左房中段Vd与S峰值血流速度呈直线负相关(r=-0.88,P〈0.001),与S峰持续时间呈直线正相关(r=0.86,P〈0.000)。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房长轴方向上舒缩功能均受损,且左房舒缩功能受损可导致肺静脉收缩和舒张峰流速和持续时间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和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房功能的价值。 方法 收集健康对照组33例,高血压组56例。应用RT-3DE分别测量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re)及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经体表面积(BSA)矫正后,计算出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左心房收缩前容积指数(LAVIpre)及左心房最小容积指数(LAVImin),并计算左心房每搏量(LASV)、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及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应用2D-STI测得左心房各壁中间段心肌长轴方向运动的应变率曲线,测量左心室收缩期左心房各壁中间段峰值应变率(SRs)、左心室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即心房收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e和SRa),计算其平均值(即mSRs,mSRe及mSRa),代表左心房整体应变率,并行LAEF与mSRs、LAAEF与mSRa、LAPEF与mSRe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 高血压组的LAVImax,LAVImin,LAVIpre及LASV均大于对照组,而LAEF及LAPEF均小于对照组(P<0.05),2组的LAAEF差别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 高血压组的mSRs及mSRe均小于对照组(P<0.05),2组的mSRa差别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 mSRe与LAPEF、mSRa与LAAEF、mSRs与LAEF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1)。 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左心房的储蓄及管道功能减弱,可利用RT-3DE联合2D-STI技术从不同角度综合评价患者的左心房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左心室短轴局部舒张功能及运动同步性。方法HCM患者(HCM组)33例,对照组32例。获取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与乳头肌水平连续三个心动周期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应用2D—STl分别测量各节段径向、周向的舒张早期、晚期应变率峰值(SRe—R、SRa—R、SRe—C、SRa—C)及达峰时间.并计算左心室短轴12节段径向及周向的舒张早期、晚期应变率达峰时间标准差(T。蝴一SD、TASPR-SD、TESPC-SD、TnsRc—SD),比较两组上述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CM组左心室各节段SRe—R均显著降低(均P〈0.01),绝大多数节段SRe—C显著减低(P〈0.05或0.01),部分节段SRa—R、SRa—C减低(P〈0.05或0.01)。HCM组的TEsRR—SD、TESRC—SD明显增大(均P〈0.01),TASRR—SD、TSRR—SD虽较对照组有增大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HCM患者左心室存在舒张功能减低及室壁运动不同步,2D—STI可以准确地定量评价其左心室局部舒张功能及室壁运动同步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组织向量成像技术定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心肌舒张顺序。方法:选择16例健康志愿者及临床确诊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5例,应用超声诊断仪,在VVI模式下,评价心内膜及心外膜的舒张顺序。结果:肥厚型心肌病组心内膜及心外膜左室各节段纵向应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肥厚型心肌病组心内膜峰值应变的达峰时间等于或早于心外膜。达峰时间的差值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速度向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左心室心肌心内膜及心外膜心肌机械做功和舒张运动的顺序,为早期发现舒张功能异常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