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复杂胆囊是指萎缩性胆囊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结石嵌顿、胆囊积脓、胆囊胆管内瘘、Calot三角组织致密纤维化粘连、肠管与胆囊或Calot三角致密纤维化粘连、Calot三角大量脂肪堆积并粘连等,一直被认为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相对禁忌证。复杂性胆囊疾病因解剖变异或急慢性胆囊炎症致胆囊Calot三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萎缩性胆囊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术中Calot三角的处理。方法对125例慢性结石性萎缩性胆囊炎进行LC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5例中行LC成功117例,成功率93.6%,中转开腹8例,4例因Calot三角严重粘连、解剖不清、胆囊管无法分离,1例胆囊与周围组织致密粘连无法分离,2例因为胆囊动脉出血,1例胆囊十二指肠瘘而中转开腹。全组术后无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萎缩性胆囊炎LC手术成功的关键是Calot三角的解剖,可以通过术前B超,CT,MRI来判断三角区的情况,术中对三角区的胆囊动脉,胆囊管的正确处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反复急性发作所致Calot三角"冰冻"样粘连等复杂胆囊管被视为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LC)的绝对禁忌证,现仍是微创外科医生面临的难题.我院自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对此类复杂胆囊施行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加胆囊管封堵术14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自1991年国内引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由于它的微创特点,广受医疗同行和患者的推崇.我院自1995年开展LC以来,早期LC中转的主要原因为Calot三角的水肿及粘连.通过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我院近五年来对LC中发现Calot三角明显水肿、粘连的236例患者,均用电凝钩结合吸引器解剖胆囊三角,分离显露胆囊管及胆囊动脉,顺利完成LC 229例,疗效满意.其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并发症及影响因素。方法对550例接受LC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病程、结石数量、腹腔手术史、胆囊解剖结构等因素与LC并发症的发生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颈部结石、胆囊壁厚度、胆囊与周围脏器是否粘连、Calot三角是否粘连与LC的并发症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颈部结石、胆囊壁的厚度、胆囊与周围器官是否粘连、Calot三角是否粘连是LC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应用腹腔镜施行困难的胆囊切除共391例。作者认为,LC术中操作及注意事项:①胆囊周围及Calot三角广泛粘连:Calot三角的处理为LC手术的关键性步骤,也是预防胆囊切除术中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关键部位。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有时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如胆囊严重萎缩、化脓坏疽性胆囊炎或Calot三角充血水肿、致密粘连瘢痕化等难以操作.若处理不当可能引起副损伤甚至严重并发症,而以往对此常行胆囊造瘘术。近3年来笔者对此类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3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操作困难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8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总结LC操作困难68例的处理经验。结果:68例中胆囊化脓24例,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嵌顿22例。胆囊三角冰冻样粘连11例,胆囊极度萎缩8例,上腹部有3次手术史3例,中转开腹手术4例,LC成功率94.1%。结论:既往认为是LC禁忌证的胆囊结石嵌顿,特别是伴Calot三角致密或“冰冻”性粘连者或伴胆裳极度萎缩者,随着LC经验的积累及术中的协调配合,现已成为LC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alot三角扩大分离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预防胆道损伤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8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Calot三角扩大法LC病例534例,未采用Calot三角扩大法LC312例.结果 因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转开腹手术6例,萎缩性结石性胆囊炎中转开腹手术3例,其余的均成功施行LC.采用Calot三角扩大法LC的病例无胆道损伤发生,未采用Calot三角扩大法LC发生胆道损伤2例.结论 采用Calot三角扩大分离法对于胆囊三角的暴露更清晰,减少了LC胆道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总管窗显露联合中路纵剖法在腹腔镜下困难胆囊三角解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11月~2013年11月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1328例资料,困难胆囊三角解剖104例,包括急性胆囊炎96例(其中坏疽性胆囊炎11例,胆囊穿孔2例,Mirizzi综合征18例,腹腔严重粘连13例,Calot三角严重粘连7例),胆囊萎缩8例(其中3例Calot三角呈冰冻状致密粘连)。改变传统顺逆分离的方法,采用中路纵剖法联合胆总管窗显露,分析其手术效果及技巧。结果 102例采用中路纵剖法成功完成LC,其中88例行胆总管窗显露;中转开腹手术2例,包括1例术中证实胆囊管腺癌,1例萎缩性胆囊炎右肝动脉损伤出血。102例LC手术时间(62.0±16.4)min,术后3~5 d出院,无出血、感染、胆漏、黄疸,无死亡病例。结论显露胆总管窗,联合中路纵剖法,能更好地显示肝总管、胆总管、胆囊管之间的关系,预防胆管损伤,完成复杂困难LC。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如何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0月.2004年10月50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因胆囊Calot’s三角严重粘连、胆囊严重萎缩或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致使局部紧密粘连者中转开腹,502例中1例胆道损伤。术后2-5天(平均3天)出院。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严格选择病例,仔细处理Calot’s三角,使用超声刀分离,适时中转开腹手术是预防胆管损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4年9月期间院行LC术的31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有8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25.96%),其中胆囊破裂22例(7.05%),腹腔出血28例(8.97%),肝动脉损伤17例(5.45%),胆瘘14例(4.4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lot三角粘连、解剖变异、急性期、Calot三角区电灼及胆囊壁厚度超过5 mm与LC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lot三角出现粘连(OR=3.466,95%CI=1.432~8.389)、局部解剖变异(OR=1.988,95%CI=1.237~3.194)及术中采取Calot三角电灼切除(OR=1.089,95%CI=1.015~1.168)是LC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LC术前应完善相关检查,了解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避免使用Calot三角区电灼切除,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Calot三角团块状纤维硬化与L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在应用LC治疗200例慢性胆囊炎性病变的病例中发现6例Calot三角呈团块状纤维增厚、硬化,团块将壶腹部与总胆管隔开,团块厚度2~2.5cm,其内的解剖结构消失。此种病变与Calot三角区的粘连和冰冻性粘连有差别。作者在此6例LC中体会到切除此种病变的胆囊极因难,6例有3例术中中转开腹手术。3例成功完成LC者的手术过程相当困难,而且手术耗时长。本文分析了此种病变的大体特征,认为是由于Calot三角区的正常组织被炎症后增多的纤维组织取代,包绕胆囊管、胆囊动脉,并挛缩、硬化而形成团块。作者将其命名为“Calot三角团块状纤维硬化”,并提出了初步诊断标准。作者认为此是LC中极困难的情况,应暂列为LC的相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回顾性分析近两年间收治的500例LC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结果:LC并发症发生率为2.6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C并发症与高龄、手术性质、手术时间、切口类型、胆囊与周围脏器粘连,胆囊颈结石、Calot三角粘连、胆囊壁厚、合并糖尿病、手术室各区域布局、放置引流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龄、急诊手术、胆囊与周围脏器粘连、Calot三角粘连和合并糖尿病是LC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而手术室各区域合理布局和放置引流是防止LC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均P<0.05).结论:LC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较常见,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胆囊颈管结石嵌顿可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变得复杂,由于黏连水肿,Calot三角解剖结构不清,容易造成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部分患者LC术后原发部位仍疼痛,常认为是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而忽视了胆囊管结石残留的可能。我院2007年10月—2010年10月应用LC共治疗35例胆囊管结石,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68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状态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性胆囊炎LC的手术时机、处理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6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LC469例中颈部结石嵌顿性胆囊炎68例,63例LC成功,成功率92.6%,并发症1例。结论:既往将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列为LC的禁忌证,特别是Calot三角致密粘连者或伴胆囊壁坏疸者。随着LC经验的积累,掌握操作技巧及术中配合胆道造影,现已成为LC的适应证,LC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性胆囊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胡从兵  田夫  戴忠莲 《腹部外科》2000,13(6):356-35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中胆囊管、胆囊动脉的处理方法 ,减少术中胆道损伤。方法 综合 880例L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 880例中重度粘连 89例 ,其中 81例均尽量靠胆囊壁侧分离处理胆囊动脉、胆囊管而达到满意效果。 8例因Calot三角呈冰冻粘连而中转开腹手术。 2例因上钛夹时撕脱血管 ,经吸净术野的出血 ,找到出血点再钳夹而顺利止血。以上病例均无胆道损伤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 LC时辨认Calot三角处的解剖 ,不盲目止血 ,正确放置钛夹 ,遇粘连严重和解剖关系不清时 ,尽量靠胆囊壁侧分离处理胆囊动脉、胆囊管 ,可预防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18.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 ( L C)术中 ,由于操作环境为二维视野及操作空间的不适应 ,L C术肝外胆道损伤率较 OC术高 ,达 1.4~ 2 % [1,2 ] 。我院总结了前 30 0 0例L C术的经验和教训 ,自 1998年 1月起 ,推广胆囊牵引复位法来判断分离 Calot三角 ,共完成 LC术 1856例 ,结合细致操作 ,无 1例肝外胆道损伤 ,谈一些经验和体会。1 临床资料1.1 自 1998年 1月 ,我院共完成 LC术 1856例 ,其中 :进镜 Calot三角清晰或基本清晰 180 5例 ,对 180 5例常规应用胆囊牵引复位法来判断、识别 Calot三角。除 51例因 Calot三角“冰冻样”粘连 ,无法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钝性冷分离结合Calot后三角解剖入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防止胆管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LC术中切断胆囊管前常规先钝性冷分离处理Calot三角,明确胆囊壶腹、胆囊管、胆囊动脉后再切断胆囊管。结果:全组959例(98.5%)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胆道损伤;15例(1.5%)中转开腹,其中8例Calot三角致密粘连,3例因术中冰冻病理报告提示胆囊癌中转开腹行胆囊癌根治术,2例为Mirizzi综合征,2例为胆囊十二指肠内瘘。手术时间20~105 min,平均(50.07±16.2)min;术中出血量5~120 ml,平均(55.11±28.37)ml;术后随访3~24个月,无发热、腹痛、黄疸、胆囊窝血肿、积液及胆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LC术中采用钝性冷分离结合Calot后三角解剖入路,可有效防止术中胆管损伤,进一步提高LC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35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无胆道损伤的体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如何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 方法 回顾分析 1993年 10月至 2 0 0 0年 6月 35 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  18例因胆囊Calot三角严重粘连、胆囊完全萎缩或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 ,致使腹腔广泛粘连者中转开腹。 35 4例中无一例胆道损伤及其它并发症。术后 (3~ 7)天平均 4天出院。 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严格选择病例 ,仔细处理Calot三角 ,适时中转开腹是预防胆管损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