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理论思辨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语言、逻辑的层面思考中医理论的本质性问题,揭示中医理论概念隐喻的语言学基础;明辨这些概念隐喻从哪里来,它又将引导我们到哪里去?方法应用隐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形成、中医学的逻辑、中医学中的体系、脏腑功能、病因病机、证候、药性方剂、经验等相关问题进行系列思考。结果中医学是一种以身体经验感知为基础而形成的理论;中医治病所涉及的逻辑是一种集知识、信念、道义为一体的动态逻辑;中医学中存在"辨证论治"与"方证论治"两大体系;中医学中的脏腑功能是生理和指派的混合体;中医病因病机是一种因"原型"而形成的概念隐喻;中医证候诊断在于主客观的同构;可能不存在所谓的"证候本质";"四气五味"与"君臣佐使"只是概念隐喻;"经验"是难以继承或不能继承的。结论中医语言是一种基于隐喻认知的语言,中医理论学家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需要做的主要工作,可能就是对中医语言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君臣佐使是方剂学组方理论的核心内容,对于研究方剂的配伍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考证方剂君臣佐使的相关文献,分析代表性方剂中君药的配伍及作用,认为《内经》中所述关于方剂的君臣佐使,非《神农本草经》所说药物的君臣佐使;方剂的君臣佐使,借用古代的国家组织形式来类比方剂中药物的主次、从属及其相互关系,但不等同于帝王时代国家组织的概念;在确定方剂君药时,“主病之谓君”是前提,“力大者为君”是其补充,两者有逻辑上的先后关系。   相似文献   

3.
隐喻的认知特征让人们意识到,隐喻的翻译绝不仅仅是从一种语言符号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符号,还应关注隐喻背后文化意义的传递。中医语言是一种基于隐喻认知的语言,从病因、病机到治疗再到方药无不渗透着隐喻的思维模式。然而,当前中医方剂名的英译存在诸多问题,概念隐喻的英译处理主要以直译策略为主,直接移植隐喻意象,由于文化的差异,译文往往失去原文所富有的文化意象,在英语中因不能产生原意象所触发的联想而失败。本文从隐喻的认知角度出发,提出对于方剂名中的隐喻翻译,译者的认知能力在隐喻的翻译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译者对方剂名的认识不应该停留在语言层面,还应从认知的角度深入了解隐喻产生的心理基础,充分了解方剂名中可能含有的隐喻,并尽可能再现原文中的隐喻。此外,由于中医文化的异质性和民族特色,或音译,或加注解,需灵活采用翻译策略。对于结构隐喻采用喻义优先原则,译者应以传达原意象的含义为主要目标,通过意译法摆脱语言形式的限制,通过语义转换传达基本信息,再现隐喻含义。  相似文献   

4.
方剂学的任务是通过一定数量方剂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能力和临证组方能力.方剂组方的原则是以治法为原则还是以"君臣佐使"为原则,目前仍然争论不休.治法和"君臣佐使"是方剂组方的双核心,治法决定了组方的方向.而"君臣佐使"是组方不可缺少的配伍方法和配伍技巧.在组方过程中,不应圄于两者孰为组方原则,而应充分认识到两者的统一性和互补性,只有两者共同作用,才能使所制方剂全面完整.  相似文献   

5.
中医方剂是最能实现中医辩证表髓的治疗手段,君臣佐使组成原则说明方剂配伍结构扩从关系,而对方剂发生治疗作用的原理笔者则分别从消除病因、改善病理、促进功能恢复三个环节予以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6.
朱旭阳 《黑龙江医学》2010,34(9):708-709
方剂配伍,是指在治法的指导之下,依据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有选择地将两味或两味以上的药物组合成方。方剂通过配伍,可以增强药物疗效,调和药物偏性,监制某些药的毒性,亦可以适合复杂病情的需要。中医方剂配伍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方剂学理论的核心。是历代医家临床经验的结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医方剂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简到繁的成长过程.所以研究方剂配伍理论的历史形成阶段可以加深对方剂理论的理解,还可以改进研究方法,加强基础理论与临床实际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方剂结构新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鉴于方剂君臣佐使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尝试应用结构论来完善方剂的分析工具和组方原则(思路)。方剂的结构包括一元式和多元式,一元式又包括单行式和相须式,而多元式则包括主辅式和复合式,并以经典方剂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系统论原理,对中医方剂的组成,配伍规律,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方剂是由诸药物(元素)按照一定的法度组成的典型的有机系统。君臣佐使组方方法体现了系统原则,它的治疗功效在于方剂经配伍产生整体作用——系统质。  相似文献   

9.
构建纳米方剂体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纳米中药研究十多年来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进展,我们可以考虑构建新型的纳米方剂体系,采用多孔材料、多层复合颗粒或多功能纳米颗粒组合而成多功能实体等新型纳米技术,在君臣佐使配伍原则指导下,建立包含多种中药有效成分,并且具有控释、缓释、靶向、示踪等功能的新型纳米方剂体系。及时将纳米技术的最新进展引入到中医药研究领域,对深入探讨中医药学的内涵和实质以及新型方剂体系的设计、筛选、应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君臣佐使理论是方剂配伍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古今医籍文献为线索,系统探讨君臣佐使理论的源流演变和发展变化,为推进君臣佐使理论运用于古方学习、临床处方和新药研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方剂学的任务是通过一定数量方剂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能力和临证组方能力。方剂组方的原则是以治法为原则还是以“君臣佐使”为原则,目前仍然争论不休。治法和“君臣佐使”是方剂组方的双核心,治法决定了组方的方向,而“君臣佐使”是组方不可缺少的配伍方法和配伍技巧。在组方过程中,不应固于两者孰为组方原则,而应充分认识到两者的统一性和互补性,只有两者共同作用,才能使所制方剂全面完整。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中医学领域也在不断地掀起现代化高潮 ,新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然而 ,在现代化研究的同时 ,千万不能丢掉传统的中医理论。几千年的中医理论是指导中医临床的精髓。它不仅具有实践性 ,更具有科学性。下面仅从方剂复方的现代研究结果 ,看其方剂配伍的科学性。1 君臣佐使的关键性方剂君臣佐使的概念 ,是古代医学家总结方剂组成规律的产物 ,假借当时封建王朝君臣佐使之间的相互统驭关系来说明各药物在方剂中所起的作用。它代表了方剂中的主导药、辅助药和调和药。这种处方法则的创立 ,对后来方剂的创制和发展 ,起到了积极…  相似文献   

13.
基于量效的方剂分析法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君臣佐使理论分析方剂的一些局限性。尝试以量效为基础的新的方及分析法,并列举了实例,认为能解决传方法中的君臣佐使认定分歧,及对超大组方的分析难题,同时有利于拆方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通过考察明代的方书类文献,对其中所载方剂组方配伍理论进行研究,从药物配伍理论的发展、药物归经理论的发展、方剂归经思想的出现、方剂组方原则的发展等几方面进行论述。认为明代医家对于方剂组方配伍理论在继承前代医家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如李时珍、缪希雍等对药物配伍理论的论述与应用;徐彦纯、刘纯等的方剂归经思想;君臣佐使组方原则、阴阳五行组方原则、标本组方原则、综合原则的发展与应用,尤其以方剂归经思想的出现及多种组方原则的运用最具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组织原则,药力大小和临证运用,论述君臣佐使对中医处方用药的重要指导作用。体现辨证施治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方证之名,肇始于伤寒,自方证概念提出以来,对指导方剂的临床运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围绕方证的核心和实质、方证与方剂的临床运用作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17.
为了满足广大中医学子和中医爱好者的需求,研发了一款在Android智能手机上“背诵方剂歌诀,融合中药学习”的软件。该软件通过分色显示方剂歌诀中的“君臣佐使”,并添加相应链接到中药界面以查看该药的图片、药性、功效、应用等,从而实现数据库服务器端与手机客户端的交互,达到随时随地背方歌、学中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从人类所能感知的自然界之水的物理、化学特性出发,探讨古代中医学家是如何通过对自然之水的认识来认识人体之水的,可以说中医传统理论对人体之水及人体"水家族"的认识是以对自然界之水的认识为根基的。人类对自然界之水的流动性、润湿性、溶解性及其用途等相关知识的体察,被中医学家成功地、隐喻或类比地用于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治疗的说明与解释,中医传统理论是一种隐喻的真。本文试图证明的是在中医理论中存在一个以水为始源域的中医概念隐喻认知系统,并将其勾勒出一个雏形。  相似文献   

19.
为了满足广大中医学子和中医爱好者的需求,提出在Android智能手机上开发一款“背诵方剂歌诀,融合中药学习”的软件:通过分色显示方剂歌诀中的君臣佐使,并添加相应链接到中药界面以查看该药的图片、药性、功效、应用等;从而实现数据库服务器端与手机客户端的交互,达到随时随地背方歌、学中药的目的。该软件在方便用户进行方药记忆的同时,既扩展和提高了Android手机软件的开发应用,又为中医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所有治疗中风的方剂进行常用药物、药对及配伍规律等方面的用药规律分析,以期为中风的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病症索引目录收载的主治病症为"中风""中风闭证""中风脱证"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总结高频药物、高频药对等,以探讨治疗中风的药物配伍规律。[结果]《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中风的方剂共1 143首,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1 126首,共包含中药579味,对纳入的方剂进行药物频次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中风时最常用的药物为"风药",按功效对药物进行分类,使用频次由高到低分别是解表药、补虚药、平肝息风药等;常用的配伍分类为祛风活血、温阳解表、温阳活血等。[结论]在治疗中风时,医家比较重视"风药"的使用,并辅以活血、温阳、化痰、补益、开窍、通络之法,可以为临床治疗中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