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去骨瓣减压术,试验组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后通过腰椎穿刺对两组颅内压波动进行监测,并观察两组并发症及手术预后。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P<0.05);试验组术后第4、6、8天颅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显著,手术预后好,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张济源 《右江医学》2011,39(6):708-710
目的观察与分析重症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以期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方法将60例重症颅脑损伤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取传统去骨瓣减压术,实验组30例,给予大骨瓣减压术,观察两组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分级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估预后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黄巧华  戴兵  覃占势  邓超 《吉林医学》2015,(10):2004-2005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在颅内压监测指导下进行治疗,并选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未实行颅内压监测指导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并发症以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ICU急诊综合治疗的作用。方法:选择8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综合组则采取综合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疗效、人工气道建立的平均时间、手术准备的平均时间、血糖水平以及格拉斯哥晕迷评分值(GCS)比较,综合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高钠血症、应激性溃疡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方案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损伤控制性手术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0例重症颅脑患者为本次的实验对象,经自主抽签后,随机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传统去骨瓣减压手术,观察组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GCS评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和GCS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而预后不良情况的总发生率为12%,2项指标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且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预后情况较好,值得临床宣传应用.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1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2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预后情况,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和预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组的患者疗效与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了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临床价值.颅脑损伤的患者,入院明确诊断后,应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开颅手术,以达到减少伤残率,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的治疗目的 .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时机进行分组;对照组51例,在患者昏迷后、伴有不同程度的瞳孔散大时,采取手术治疗;观察组57例,在患者昏迷前,不伴有瞳孔散大或轻度散大,但对光反射灵敏时,采取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转归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大于对照组,预后不良率、死亡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不全、感染、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采取手术治疗重症颅脑外伤,对于促进病情转归、改善预后及减少并发症发生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护理工作中运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42例,实施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2例,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后,实施不同临床护理方案,对比其术后并发症与疾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对应值28.57%;护理后,2组GCS评分均有提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GCS评分提高更显著,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还能改善其疾病预后情况,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诊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方法治疗,试验组实施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灶水肿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SS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同时辅以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旨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8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给予抗炎、止血、降颅内压、纠酸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应用亚低温治疗,根据是否实施护理干预措施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的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护理干预组的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亚低温治疗同时辅以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提高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及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80例重型路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实施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术后第1天、3天、7天颅内压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术后第3天、第7天颅内压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第1天、3天、7天颅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试验组患者治疗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显著,预后良好,并发症少,死亡率低,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首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重型脑损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率(64.44%)高于对照组(4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刘小芳  马劲光 《吉林医学》2014,(6):1167-1167
目的:将颅脑损伤采用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治疗的临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早期EEN对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将104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来分析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结果:经血生化指标、治疗期间有无并发症以及治愈的总有效率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胃肠道综合机能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且少并发症,对颅脑损伤患者起到较高的改善营养和机体作用,利于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巩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术,55例)和观察组(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55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颅内压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82%(34/5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82%(45/5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3、7天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颅内压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手术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1d、3d和7d颅内压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且术后1d、3d和7d颅内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56%,较对照组患者的40.00%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提高患者预后,有效降低颅内压,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降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鼻饲管置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作为治疗组.另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有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中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鼻饲管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改善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2例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试验组给予无痛胃肠镜诊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胃肠镜诊疗。结果:试验组经治疗后的血清蛋白(ALB)和血浆总蛋白(T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腹胀、腹泻、便秘、应急性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提升自身机体免疫力,由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容易诱发营养不良,进而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同时也不利于疾病尽快康复,因此及时进行营养补给是十分必要的,可减少预后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究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在我院确诊的84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重侧单侧去骨瓣减压治疗,试验组患者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格拉斯哥(GC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GCS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试验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方法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效果明显,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预后良好,临床应用价值高,建议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纳络酮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和脑组织氧分压变化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重型脑损伤患者(GCS计分3~8分)8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40例,除采用临床综合治疗外应用大剂量纳络酮,对照组仅采用临床综合治疗.监测脑组织氧分压、颅内压及常规临床监护.结果治疗组脑组织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预后较对照组预后好并发症少.结论:大剂量纳络酮能够改善重症颅脑损伤引起的脑组织乏氧,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步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需行开颅减压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86例,对照组42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观察组44例采用分步控制性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迟发颅内血肿、术后急性脑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预后情况亦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步控制性减压术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