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生素C干扰葡萄糖氧化酶(GOD)法测定血糖的剂量响应曲线,进一步熟悉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7-A文件方法配制5组含不同浓度维生素C的测试混合液,并将每组测试混合液等分成3份,再按一定的顺序用GOD法测定这15份测试混合液的血糖值。以每份测试混合液的维生素C浓度为X轴,其对应的血糖降低值为Y轴绘制维生素C干扰血糖测定的剂量响应曲线。结果随着测试混合液中维生素C浓度的增加,血糖测定值越低,其剂量响应曲线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5.95x。结论维生素C干扰血糖测定的剂量响应曲线不受血糖浓度的影响,且血清中含有极低浓度维生素C即可给血糖测定产生临床不可接受的误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定量分析维生素C对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肌酐的干扰,并绘制剂量响应曲线图。方法用肌酐纯物质调整健康个体血清肌酐值至105μmol/L,配制成基础血清,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基础血清肌酐值;基础血清与质量浓度1.2g/L维生素C按照不同比例配制成维生素C质量浓度分别为0,0.3,0.6,0.9,1.2g/L的混合液,按测试混合液维生素C质量浓度依次增高和依次降低的顺序交替分3批次,应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5种测试混合液的肌酐值。以维生素C质量浓度为横坐标,测试混合液肌酐值为纵坐标,绘制剂量响应曲线。结果随维生素C质量浓度增加,肌酐值越来越小,呈负相关。基础血清肌酐测定值为(105.8±2.98)μmol/L;其剂量响应曲线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31.289 x+105.28,相关系数r=0.999。结论在实验中质量浓度0.3g/L的维生素C即可对肌酐测定值造成明显干扰,质量浓度0.9g/L的维生素C可产生临床不可接受的误差。  相似文献   

3.
李立和 《检验医学》2006,21(4):339-340
临床实验室常使用葡萄糖氧化酶(GOD)法和己糖激酶(HK)法测定葡萄糖。GOD法易受维生素C(Vit C)、尿酸(UA)、尿素(Urea)、胆红素(Bil)、肌酐(Cr)等物质的干扰,而对HK法无干扰,本研究以GOD法测定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例进行内源性还原性干扰物质的实验探讨。  相似文献   

4.
血糖(GLU)、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TG)是实验室测定13益增多的项目.维生素C(VC)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药物.而VC恰恰是三者现在实验室测定常用方法(GOD—PAP、CHOD—PAP、GPO—PAP)的干扰物,VC对三者的干扰程度如何?在不同的检测系统干扰是否有区别?就此问题我们同时在Roche检测系统和Beckman检测系统进行了实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C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测定的干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糖(GLU)、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TG)是实验室测定13益增多的项目.维生素C(VC)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药物.而VC恰恰是三者现在实验室测定常用方法(GOD—PAP、CHOD—PAP、GPO—PAP)的干扰物,VC对三者的干扰程度如何?在不同的检测系统干扰是否有区别?就此问题我们同时在Roche检测系统和Beckman检测系统进行了实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维生素C与葡萄糖同时检测以消除维生素C对血液葡萄糖检验中干扰的临床效果,为提升血液检验准确率提供循证资料。方法收集湖北省通城县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3年7月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清10份,先检测标本中葡萄糖结果并记录;之后在标本中加入不同浓度葡萄糖溶液、维生素C ,检测标本中葡萄糖、维生素C的结果,并与之前的结果进行比较,探讨维生素C对血液葡萄糖检验干扰的严重程度。结果维生素C浓度越高,对血糖检测干扰率越大;同时,血糖浓度越高,受到的影响越低,且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C会对血糖检测结果造成干扰,维生素C与葡萄糖同时检测可以消除维生素C对血液葡萄糖检验的干扰,对临床上救治危重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司琴 《护理学报》2013,(3):72-73
目的研究床边快速血糖仪测定静脉滴注大剂量维生素C的危重患者静脉全血血糖与生化仪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静脉血清血糖之间的差别,探讨床边快速血糖仪在检测静滴大剂量维生素C患者静脉全血血糖的可靠性.方法静滴维生素C前,用床边快速血糖仪测定静脉全血血糖,用生化仪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静脉血清血糖,比较其结果;静滴维生素 C后,再次采用前述两种方法测血糖并比较其结果.结果静滴大剂量维生素C前,两组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滴大剂量维生素C后,两组血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滴大剂量维生素C的患者,生化仪检测的血清血糖偏低,床边快速血糖仪检测静脉全血血糖结果可靠,能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血糖值数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对ELISA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干扰.方法 依据CLSI EP-7A2文件,以电化学发光法为NSE检测的比较方法,ELISA法为NSE检测的被评价方法.①以NSE的偏差(被评价方法-比较方法)为Y轴,比较方法的NSE浓度为X轴,将20个测试标本和20个对照标本绘制偏差图,分析浓度为4 mmol/L的TG对比较方法检测NSE(浓度范围在5~20 ng/ml)的干扰.②再以TG浓度为X轴,其对应的NSE降低值为Y轴绘制TG干扰NSE测定的剂量响应曲线.结果 ①浓度为4 mmol/L的TG对ELISA法检测的NSE(浓度范围在5~20 ng/ml)产生了负干扰.②通过绘制TG干扰NSE测定的剂量响应曲线发现随着TG浓度的增加,对浓度为5.4 ng/ml和20 ng/ml的NSE样本产生负干扰也增加.其剂量响应曲线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2.4X+ 18.92和Y=-0.69X+5.26.结论 使用高浓度TG患者血清标本制备干扰物,当TG浓度为1~4 mmol/L时,对ELISA法检测NSE有负干扰,干扰的剂量曲线呈直线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生素C对3种不同方法检测血糖所造成的干扰效应。方法参照CLSI EP7-A2文件,将系列浓度的维生素C溶液按照5%体积加入到新鲜混合血清中,分别用己糖激酶法(方法 A)、葡萄糖氧化酶法(方法B)、葡萄糖还原酶电极法(方法 C)检测混合血清的葡萄糖水平,评价维生素C对3种不同方法检测血糖的干扰程度。结果维生素C在1 250mg/L时对方法 A测定血糖无干扰。在156mg/L时对方法 B产生临床不可接受的负干扰,对方法 C产生临床不可接受的正干扰,并且对2种方法的干扰程度随着维生素C的浓度升高而升高。相同浓度的维生素C对同一方法测定不同水平血糖的影响无明显差异。结论高浓度维生素C对葡萄糖氧化酶法和葡萄糖还原酶电极法测定血糖均会产生明显干扰。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C能破坏重氮试剂,终止偶氮化反应,故临床上因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而导致血液中含量升高时,将影响到改良J—G法对血清睑红素的测定结果。工作中曾遇两例黄殖患者,抽血后均分离出明显黄泣血清,用改良J—G法测其血清胆红素,一例不显色,另一例结果仅为32.4μmol/L,明显与血清标本和临床诊断不符,与临床联系后得知,二患者抽血前均静脉滴注大剂量(4g/日)维生素C,改用氢化酶法对此两份血清标本重新测定,胆红素含量分别为197.4μmol/L,150.3μmol/L。为了探讨维生素C浓度对血清胆红素测定结果影响的关系,通过加入试…  相似文献   

11.
血糖测定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己糖激酶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液血糖含量时的干扰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方法应用己糖激酶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试剂盒对临床标本进行血糖的测定,观察其时间反应曲线,同时测定其它24项常用生化示,分析对血糖测定产生干扰的物质及其影响程度。结果通过对临床标本的测定,我们发现体内的代谢产物对己糖激酶法血糖测定产生两种干扰,一种是在胆红素增高时伴随的快速干扰,一种是在革些病理情况下产生的慢反应干扰。结论血糖测定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测指标,准确测定血糖浓度对指导临床治疗非常重要,所以研究血糖测定的干扰因素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刘涛  周中华 《临床医学》2013,33(10):97-98
目的 探讨输注维生素C(Vc)后对不同方法测定血糖的影响及影响所持续的时间.方法 收集30例20-25岁健康人群标本,分别在空腹和输注Vc后的0.5、1、2、3 h时用不同方法检测血糖,在湿式生化(葡萄糖氧化酶法GOD)和干式生化(葡萄糖氧化酶法GOD)上输注Vc 0.5 h后影响最大,在15%-25%,2 h基本恢复正常.在血糖仪(电极法)上用全血测几乎不受影响.结果 在输注Vc时应用湿式生化(葡萄糖氧化酶法GOD)和干式生化(葡萄糖氧化酶法GOD)测定血糖,0.5 h影响最大,2 h时可恢复正常.结论 血糖仪(电极法)可有效的区分真性低血糖与假性低血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铁(高价铁)消除维生素C(Vit C)在三酰甘油(TG)测定中的干扰,建立双试剂终点法测定TG。方法采用双试剂终点法测定血清TG。结果本法日内变异系数(CV)为1.13%、1.33%;日间变异系数(CV)为1.29%、1.46%;平均同收率为98.2%;线性可达10.0mmol/L。结论本法可以有效的消除血清中Vit C对TG测定的干扰,且适于自动化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C对酶法血清肌酐的测定影响。方法谷胱甘肽组:加入谷胱甘肽浓度分别为0.06、0.12、0.24、0.36、0.48μg/μL的血清;维生素C 组:加入维生素C 浓度分别为0.1、0.15、0.2、0.3、0.4μg/μL 的血清;混合组:加入谷胱甘肽和维生素C浓度分别为0.06与0.10μg/μL(混合液1),0.12与0.15μg/μL(混合液2),0.24与0.20μg/μL(混合液3),0.36与0.30μg/μL(混合液4),0.48与0.40μg/μL(混合液5)的血清,各组均以加入同体积纯化水的血清为对照组,测定其肌酐值。根据对照组所测肌酐值范围将其分为7组。结果在同一水平的谷胱甘肽影响下,随着肌酐真实值范围的减小,其实测值降低率逐渐增大;谷胱甘肽浓度在0.36μg/μL 时,肌酐实测值的降低率最大;维生素C 浓度在0.15、0.20μg/μL时,对肌酐实测值影响最小;肌酐真实值在277~316μmol/L范围内,混合液1~4对实测值影响最大。结论注射用还原性谷胱甘肽、维生素C在酶法测定肌酐值过程中会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用EP-7A指南探讨维生素C(VitC)对美国雅培安妥超越微量血糖仪和德国拜尔拜安易微量血糖仪测定血糖的影响.方法 采用倍比稀释方法得到含有不同浓度VitC的血清,以正常混合血清为对照组,用两台微量血糖仪及罗氏Cobsa400生化分析仪同时进行血糖测定,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维生素C的浓度对两微量血糖仪测量结果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 0.282 7X+4.417,Y=0.198X+4.21.结论 维生素C对两种微量血糖仪都产生正干扰,而对罗氏Cobas400生化分析仪无干扰.因此在测定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符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测定,或停用干扰性药物一段时间后再测定血糖.  相似文献   

16.
临床实验室常使用葡萄糖氧化酶(GOD)法和己糖激酶(HK)法测定葡萄糖。GOD法易受维生素C(V it C)、尿酸(UA)、尿素(Urea)、胆红素(B il)、肌酐(Cr)等物质的干扰[1],而对HK法无干扰,本研究以GOD法测定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例进行内源性还原性干扰物质的实验探讨。一、材料和方法1.对象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依据临床体征、生化指标、肾血流图等确诊)96例,男57例,女39例,平均年龄48岁。根据中华医学会肾病学会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4组,其中肾代偿期21例,肾功能衰竭早期34例,肾功能衰竭中期22例,肾功能衰竭终末期(尿毒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头孢曲松钠对对BECKMAN COULTER-LX2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ALT,AST,CK,BUN,G1u等的影响。[方法]通过输注头孢曲松钠前后采血和在血清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头孢曲松钠后进行生化测定,通过其测定结果的分析及头孢曲松钠吸光度反应曲线进行比较来观察是否有干扰存在。[结果]在血清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头孢曲松钠后对TPm,ALBm。AST.CK.GLu(HK法),TP,ALB,TBIL,DBIL有明显干扰并使其反应曲线发生改变。但病人在输注头孢曲松钠前后,对其血生化测定结果显示其干扰很不一致,在儿科组中的干扰明显并使曲线发生改变的病例明显增多。[结论]临床使用大剂量的头孢曲松钠后或在药物峰浓度时抽血(尤其是儿科)会干扰全自动生化仪测定TPm,ALBm,AST,CK,GLu(HK法),TP,ALB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多巴酚丁胺对不同血糖测定方法的干扰作用,为临床提供血糖测定的准确实验数据。方法: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的EP7-A2文件,实验组中加入多巴酚丁胺,对照组中加入生理盐水,采用配对差异实验评价多巴酚丁胺对葡萄糖氧化酶法(GOD-POD)、己糖激酶法(HK)、基于葡萄糖氧化酶法的微量血糖仪法(A)和基于葡萄糖脱氢酶法的微量血糖仪法(B)的干扰作用。剂量依赖试验评价不同浓度的多巴酚丁胺对血糖干扰作用的大小。结果:配对差异实验显示多巴酚丁胺对己糖激酶法不存在干扰,对葡萄糖氧化酶法存在负干扰,对基于葡萄糖氧化酶的微量血糖仪法存在正干扰,对基于葡萄糖脱氢酶的微量血糖仪法存在正干扰。剂量依赖试验显示对存在干扰的3种方法中干扰程度随多巴酚丁胺浓度增高而增高,剂量响应曲线呈线性关系。结论:多巴酚丁胺对不同血糖测定方法存在不同的干扰作用。当患者使用多巴酚丁胺药物时,临床应合理选择血糖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用GOD-POD法测定葡萄糖时,发现抗坏血酸药物对结果影响较大,现将体外试验结果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用美国Monarch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2试剂是上海生化所GOD-POD法测定葡萄糖试剂盒。1.3血清标本选自本院病人未浴血三种不同浓度的混合血清各平行测20以取均值,血糖浓度分别为3·05·8,11·3mmol/L,分别加入三种浓度抗坏血酸(50、100、Zooing/L)同样测定Zo次取均值其结果见附表。经统计学处理,三种不同浓度的血糖标本与加入三忡不同浓度抗坏血酸后的结果相比较P值均<0·05,有显著性差异。2讨论抗坏血酸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己糖激酶(HK)法和葡萄糖氧化酶(GOD)法测定糖尿病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验结果的差异及原因。方法将进行OGTT的患者分为3组,A组:将75 g葡萄糖溶于300 mL温开水中,令受检者一次服下;B组:口服150 mL 0.5 g/mL葡萄糖注射液,令受检者一次服下;C组:将75 g葡萄糖溶于300 mL温开水中,放置过夜,令受检者一次服下。3组分别于空腹及服后30、60、120、180 min采血分离血清,用HK和GOD法分别测定各时段血糖;比较2种方法血糖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 B组和C组各时段血糖结果HK法和GOD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空腹血糖2种方法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30、60、120、180 min时2种方法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GOD法对β-D型葡萄糖高度特异,实验室如采用GOD法测定OGTT时,应注意α型葡萄糖影响造成的OGTT曲线偏低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