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胆总管残留、复发结石的中药排石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后胆总管残留及复发结石的中药和针灸排石效果。方法  2 2例胆囊切除后复发或残留结石患者给予口服利胆排石汤 ,针刺日月、齐门等方法排石治疗。结果 中药和针灸疗法排石有效率为 91% ,结石排净率为 83%。结论 中药利胆排石汤结合针灸疗法对胆总管残余及复发结石有较好的排石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观察51例胆道排石汤、脂肪餐、吗啡、电针和胆囊收缩素对胆道运动影响的临床效应;制订由胆道排石汤、33%硫酸镁、0.5%稀盐酸和胆囊收缩素组成的"胆石症 CCK 总攻排石方案",经15例临床验证有良好的排石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壮药金茶排石颗粒提取工艺和制剂工艺。方法:以干膏率和迷迭香酸含量为评价指标,以加水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金茶排石颗粒最佳提取工艺;通过筛选辅料、润湿剂和矫味剂种类和用量,以颗粒成型率、吸湿率为指标,开展金茶排石颗粒成型工艺研究。结果:金茶排石颗粒最佳提取工艺为全方药味,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10倍量,第二次加水8倍量,每次1 h;按稠膏(以干物质计)与糊精质量比为1∶2,以85%乙醇为润湿剂,制得的颗粒大小适宜、色泽一致,成型率高。结论:本试验确定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可为金茶排石颗粒中试放大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董凤玲 《光明中医》2011,(10):2008-2009
目的观察利胆排石汤治疗胆囊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拟利胆排石汤,活血、利胆、排石治疗胆囊疾病100例,总有效率94%,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B超针刺排石对胆囊功能活动的观察赛西亚主题词针刺排石,胆囊功能活动,B超临床观察我们对32例胆结石病人,经用BD8828。型碎石机碎石后,用针刺排石治疗。在行针中用B超观察胆囊的功能活动情况和排石疗效,现将观察情况报告如下。1.病历介绍32例患者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本院自制制剂排石合剂在上尿路结石单纯药物排石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64例结石直径≤7mm的上尿路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33例,予以本院制剂排石合剂50mL tid po治疗,对照组(B)31例,予坦索罗辛0.4mg,Qd口服。结果:A、B两组排石率分别为93.3%、74.2%;平均排石天数分别为2.8、4.5天;止痛药使用率分别为3.2%、16.1%;排石有效率分别为97.0%、80.1%;两组在排石率、结石排出天数、止痛药使用率、有效率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本院自制制剂排石合剂在上尿路结石的单纯药物排石治疗方面安全、有效,能明显提高结石排出率,降低排石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舒肝利胆排石丸及其不同提取部位对家兔胆囊运动的影响。方法:以100只家兔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10组:高、低剂量的舒肝利胆排石丸水提物组、甲醇提取物组,石油醚提取物组、乙酸乙酯提取物组,胆维他高剂量组和正常对照组,观察每一组动物兔胆囊运动情况。结果:舒肝利胆排石丸水提物高剂量组,甲醇提取物高剂量组以及石油醚提取物低剂量组用药后30min胆囊收缩率分别为(9.40±3.36)、(10.00±2.00)、(14.00±2.00),整体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结论:舒肝利胆排石丸水提物、石油醚提取物以及甲醇提取物具有促进家兔胆囊收缩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外敷中药排石膏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敷中药排石膏药治疗胆道结石排石、溶石的临床疗效,为结石病人寻找一种方便、安全、有效、新的排石方法.方法:遵循祖国医学理论,收集临床利胆、排石中药方剂精华[1~5],自制肝胆排石膏(又称中药排石膏)外敷,肝胆排石丹(又称中药排石丹)内服等,诊治结石病638例.结果:治愈率72%,有效率93%,无效7%,中转手术5.6%.结论:外敷中药排石膏,配以中药排石丹内服,是一种独特有效的治疗胆石病的方案,有良好的应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频脉冲联合耳穴埋豆促进泌尿系结石排石、缓解排石反应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泌尿系结石病患者200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排石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频脉冲联合耳穴埋豆治疗。结果试验组排石反应总有效率78.0%,对照组62.0%,2组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排石情况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运用中频脉冲联合耳穴埋豆对促进泌尿系结石排石、缓解排石反应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排石中药配方颗粒及中成药(尿石通)联合不同的饮水及运动疗法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尿石通丸1组43例、尿石通2组45例、自拟排石颗粒组32例。尿石通丸1组采用尿石通丸结合水冲击及规律运动疗法;尿石通丸2组采用尿石通丸结合定量饮水及运动疗法;自拟排石颗粒组无需结合饮水及运动疗法。观察各治疗组的疗效差异,采用R×C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尿石通丸1组治愈率(72.1%)、有效率(18.6%)及无效率(9.3%);尿石通丸2组治愈率(53.3%)、有效率(26.7%)及无效率(20.0%);自拟排石颗粒组治愈率(34.4%)、有效率(15.6%)及无效率(50.0%)。尿石通丸1组治愈率最高,自拟排石颗粒治愈率最低;尿石通丸1组总有效率(90.7%)最高,自拟排石颗粒组总有效率(54.8%)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水冲击及规律的运动疗法配合尿石通丸治疗上尿路结石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综述近年来针灸利胆作用的基础研究进展,分析针灸对胆囊、胆管压力,胆汁流量和胆汁成分的影响,认为在特定实验条件下针灸肝、胆经穴位、耳穴及配佤其他穴位对胆及胆囊功能具有明显影响,且胆汁成分也发生相应的改变。针灸效应与动物机能状态及针刺手法有关。针灸胆作用机理及作用途径研究较少,探讨针灸利胆的确切机理仍需进行深入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整理和分析针灸推拿治疗偏头痛的经穴处方,总结归纳出针灸推拿治疗偏头痛的首选经络和穴位,为临床设计和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2003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有关针灸推拿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文献,运用SPSS 13.0数据库软件对文献中出现的穴位和经络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共检索到针灸推拿治疗偏头痛的中文文献396篇,出现频数前10位的穴位以足少阳经腧穴为多。结论:使用频数在前10位的腧穴是针灸推拿治疗偏头痛的主要穴位,这些腧穴多数分布在少阳经,运用"枢经"理论指导偏头痛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用胆道排石汤配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胆管结石115例。其中114例排出结石,105例结石排净,16例合并胆囊结石者有4例胆囊结石同时排净。文中对排石汤的作用、使用方法、排石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反应及并发症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鲁秀蕾  戴萌萌  陈华德 《新中医》2020,52(6):117-120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急性乳腺炎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1999年1月-2019年3月中国知网、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针灸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报道和临床研究,分析总结针灸治疗该病的取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53篇,常用穴位53个,总共频次282次,最常用的5个穴位是肩井、膻中、乳根、期门、足三里;涉及经脉12条,除手少阴心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外均有涉及,其中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任脉出现频次最多。特定穴以交会穴、募穴、八会穴使用频次较高。穴位分布主要集中在胸腹部、腰背部及四肢。结论:针灸治疗急性乳腺炎以胸腹部局部取穴及四肢循经取穴、选用特定穴为主,经络选取主要为胃经、胆经、任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cinale Kimura et Migo)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通过测量经络电压探索铁皮石斛的归经作用。方法测定铁皮石斛汤剂的氧化还原电位值、pH值、总抗氧化能力。召集20名健康志愿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服用铁皮石斛汤剂,8 g铁皮石斛粉冲泡于80 mL水中),对照组(饮用等量水),每组10名。服用药物前后进行人体经络电压的测量,选取12条经络上(肺经、肝经、脾经、肾经、胃经、心经、大肠经、胆经、心包经、三焦经、小肠经、膀胱经)的合穴和原穴作为经络电压的测量点,均以合穴为正极,原穴为负极,记录经络电压的变化。结果通过pH的测定结果可以看出铁皮石斛呈现弱酸性。与蒸馏水比较,铁皮石斛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抗氧化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升高(P<0.01)。在经络电压测定中,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大肠经、胆经、心包经、三焦经、小肠经和膀胱经的电压升高,肺经、肝经、脾经、肾经、胃经和心经的电压则无显著变化。结论铁皮石斛对可以显著增加大肠经、胆经、心包经、三焦经、小肠经和膀胱经所属的六腑经络的电压,对肺经、肝经、脾经、肾经、胃经和心经所属的五脏经络的电压则无显著作用。经络电压的变化规律与铁皮石斛的抗氧化性具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经筋病是临床常见病,该病的针刺治疗多“以痛为输”,重视局部经筋组织的实质性病变,轻视经脉气血的整体功能失调,又常失于辨证、辨经以及补泻手法的运用,从而影响了临床疗效。而杨上善“脉引筋气”思想强调经筋病的针刺治疗须首要明确其病因病机、病变所属经脉,在选取局部病痛穴位的基础上,循经配取远部经穴,调补肝、胆、脾、胃、阴阳跷等相关经脉,资助气血生化以濡养经筋,同时视疾病寒热虚实属性,辨证施以补泻手法,实现调理虚实、协调阴阳的目的。该思想无论是取穴特点还是补泻手法的操作应用,均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核心内容,掌握并灵活运用之有助于提高经筋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经络腧穴与解剖学关系的标本,以完好尸体为基础,一侧制作为穴位神经解剖标本,另一侧为针灸穴位、经络电动显色,具有可视性、连贯性。对中医解剖学、针灸推拿教学以及临床研究有着重大意义。同时,也丰富了高等中医院校人体解剖学标本建设的内容,为解剖学标本统筹、归类、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图谱的生成积累了资料,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长期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chen JD 《中国针灸》2012,32(6):565-569
根据近年有关疼痛发生的"非神经元中心"理论,并结合针刺经穴镇痛的临床研究和经络结构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针刺经穴镇痛作用的"经络机制"假说:针刺经穴的镇痛作用是通过对经络结构及功能的直接影响,改变了组织的酸化及炎性介质等对外周感觉神经元乃至中枢神经功能活动而起到镇痛作用。针刺经穴的镇痛作用主要是与经络结构运行气血、调节阴阳的作用直接相关,疼痛的"非神经元中心"机制为其提供了重要的神经生理学基础,而经络结构与神经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仅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浅析针灸足三里、肾俞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三里、肾俞两穴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之要穴,足三里具有调理脾胃、补益气血的功效,肾俞则有补肾益气、滋肾养阴、填精益髓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两穴的认识,分析针灸选取两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作用特点,为临床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整理古代有关流泪症的针灸文献,分析其取穴及配伍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古代文献的支持。方法检索21部与针灸治疗眼病有关的古医籍,摘录针灸治疗流泪症的条文,建立数据库,进行归纳、分类、整理。结果针灸治疗流泪症涉及10条经脉,34个穴位,使用总频次227次,应用频次最多的经脉是胃经,选用穴位4个;应用穴位居第2、3位的分别是膀胱经和胆经,其次为督脉、小肠经、三焦经、肺经、脾经、大肠经。应用频次最多的穴位是睛明、承泣、头临泣、头维、腕骨、四白、攒竹。结论流泪症取穴以胃经、膀胱经、胆经为主;穴位以局部取穴为主。邻近和远端取穴为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