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用PCR技术检测难治性肺炎患者痰中军团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肺军团菌(LegionelaPneumophila,简称LP)是引起嗜肺军团菌肺炎(LPP)的病原体。LPP是以重症肺炎为主伴多脏器损伤的全身性疾病,诊断较困难,病死率高。LP也可与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等混合感染,造成难治性肺炎。本文对13...  相似文献   

2.
检测了60例NIDDM患者和健康对照者42人的血脂,LP(a)以及血尿β2-M、尿Alb。发现NIDoM患者TG、TC及LP(a)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在糖尿病组中,有肾病组LP(a)、血尿β2-M、尿Alb高于无肾病组,且LP(a)与尿β2M及尿Alb呈正相关关系,探讨了LP(a)与糖尿病性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在小鼠肝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研究一氧化氮(NO)在小鼠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以卡介苗(BCG)加大肠杆菌内毒素(LPS)诱导免疫性肝损伤来研究NO在肝损伤中的作用。结果给小鼠单独注射BCG可引起小鼠血浆中NO水平轻微升高及肝脏轻微损伤。注射BCG12天后,由静脉注射微量LPS,可导致血浆NO显著升高,并伴随严重的肝损伤。NO合成酶抑制剂——单甲基精氨酸(NMMA)在显著抑制BCG+LPS诱导的血浆NO升高的同时,加重肝损伤的程度。NMMA的这种作用可被NO合成酶底物——左旋精氨酸部分逆转。结论NO参与了BCG+LPS诱导的肝损伤,且呈现一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志  傅师亭  保勇  毛晓兰  刘华  周谦  刘丽 《四川医学》2000,21(12):1099-110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IE)的新疗及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HIE新生儿分为地塞米松大剂量治疗组共29例,小剂量治疗组30例。两组生后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浆过氧化脂质(LPO)、一氧化氮(NO)、血皮质醇(PTC)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并进行治疗后新生儿行为神经(20项NBNA评分)测定。结果 HIE时,LPO、NO均有明显升高(P〈0.05或〈0.01),血PTC升高,而ACTH基本正常。大剂量治疗后LPO、NO、PTC有明显下降而小剂量组则不明显。治疗后20项NBNA评分在大剂量组明显高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 短程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HIE确有一定疗效,且未发现血PTC紊乱和肾小腺皮质功能受抑。  相似文献   

5.
用MAT检测97例肺科住院患者嗜肺军团菌(LP)抗体,阳性率为29.9%,有诊断意义病例所占百分比为16.5%,2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呈现抗体动态变化1例临床经过,抗体测定均提示为医院感染军团菌肺炎等。  相似文献   

6.
成人军团菌肺炎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成人军团菌肺炎30例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嗜肺军团菌第5型(LP5)最多(18/30)。以发热、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有胸痛、咯血、腹泻、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血清Na+降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升高。红霉素治疗后,多数患者中毒症状3天内消退。病死率为16.7%;伴有恶性肿瘤、糖尿病、免疫受损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嗜肺军团菌肺炎9例报告首都医学院宣武医院呼吸内科牛小钦自1976年美国费城暴发一起原因不明的肺炎,经证实其致病菌为嗜肺军团菌(LP)以来[1],军团病(LD)作为一种呼吸道细菌性传染病已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迄今已有30多个国家发现此病。我国于198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红细胞膜Na+-K+-ATPase及Ca2+-AT-Pase活性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测定77例NIDDM患者和50例正常人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质过氧化物(LPO)、谷胱甘肽(GSH)、糖化血红蛋白(HbA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红细胞膜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t检验、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NIDDM组血糖、HbAlc、TC、TG、TC/HDLC、LP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DLC、GSH、SOD、GSHPX、红细胞膜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低于对照组(除GSH的P<0.05外,其他P<0.01);不同HbAlc、TC/HDLC、GSH、LPO、TC组的红细胞膜Na+-K+-ATPase活性有显著性差别。红细胞膜Na+-K+-ATPase活性=12.80+0.27(GSH)-0.12(LPO)-0.09(TC/HDLC),红细胞胞膜Ca2+-ATPase活性=108.20+1.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新发现的一种黄芩类黄酮3’5。6’7-四羟基-2’,8-二甲氧基黄酮(TDF)的免疫药理作用进行研究。方法:检测TDF对人多形核细胞(PMN)、单个核细胞(MNC)化学发光反应、化学趋向性和PHA诱导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TDF本身不能激活PMN和MNC的氧呼吸爆发,TDF对PMN和MNC无毒性作用;当TDF与PMN或MNC预先孵育后,明显的抑制fMLP或OZ激活PMN以及fMLP激活  相似文献   

10.
检测了尿常规和血尿素氮、肌酐均正常的44例肝硬化患者尿肌酐浓度和NAG,GAL,ALP和GGT的活性结果表明尿NAG和ALP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另外检测了11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NAG活性,结果显示:急性肝炎组血清NAG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肝硬化组血清NAG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统计分析表明血清中的NAG与ALT和GGT呈正相关结果表明:(1)尿NAG和ALP活性测定可作为肝硬化早期肾损害的标志之一;(2)血清NAG活性的测定可作诊断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嗜肺军团菌与非嗜肺军团菌感染所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军团菌肺炎的认识。方法采用双重聚合酶链反应(DPCR)法对根据临床表现及血清抗体结果,临床诊断为军团菌肺炎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军团菌DNA检测。选择痰DPCR和血清抗体结果呈一致阳性的患者并根据检测结果将其分为嗜肺军团菌肺炎组(42例)和非嗜肺军团菌肺炎组(18例)。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痰标本DPCR结果与血清特异性抗体结果呈一致阳性,嗜肺军团菌肺炎与非嗜肺军团菌肺炎诊断明确。嗜肺军团菌肺炎多发于既往体健的青壮年,主要发病于夏秋季;非嗜肺军团菌倾向于四季散发,多发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与非嗜肺军团菌肺炎相比,嗜肺军团菌肺炎患者的肺脏受累面积较大,胸腔积液及ARDS发病率高,同时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和肺外表现更为明显(P<0.05)。结论嗜肺与非嗜肺军团菌感染所致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特点有所不同,早期予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12.
军团菌肺炎是一种罕见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2015年3月长沙市中心医院肾内科收治了1例发热伴呼吸困难患者,初期以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效果不佳;随后出现横纹肌溶解、急性肝肾功能衰竭及神经系统损害。免疫学检查提示军团菌抗体阳性,考虑为军团菌肺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通过莫西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抗感染及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病情好转。当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无效,同时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时需考虑嗜肺军团菌肺炎,在联合应用大环内酯类及氟喹诺酮类抗感染基础上积极治疗并发症能显著改善军团菌肺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李长振  饶菁菁  黄永国  王蓉  孙红  艾洪武 《广东医学》2012,33(11):1571-1573
目的探讨军团菌肺炎患儿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确诊为军团菌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儿治疗前后SF水平,并与同期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肿瘤住院患儿比较治疗前后SF水平。结果军团菌肺炎组治疗前SF水平为(1 589.2±254.8)ng/mL,其与肿瘤组[(867.9±62.7)ng/mL]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细菌性肺炎组和病毒性肺炎组的SF水平为正常水平,支原体肺炎组有部分患儿呈轻度升高。军团菌肺炎组经治疗后患儿SF水平显著下降,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4个对照组SF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水平显著升高对军团菌肺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SF水平高于正常值5~6倍时,军团菌肺炎的可能性较大。监测军团菌肺炎患儿治疗前后SF水平有助于病情判断,且对临床疗效有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INF-γ对豚鼠1型军团菌感染后生化指标改变的影响作用。方法:将豚鼠制成1型嗜肺军团菌感染的模型,随机分成两组,即感染后对照组和感染后治疗组,治疗组给予肌注INF-γ。观察各时间段两组豚鼠血清CPK、AST、ALT、AKP、BUN、Cr和LDH水平。结果:治疗组豚鼠CPK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部分AST、AKP、BUN、Cr和LDH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外源性INF-γ对感染1型嗜肺军团菌豚鼠的肝肾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军团菌引起肺脓肿/空洞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1例6型嗜肺军团菌重症肺炎并发肺脓肿的临床资料,以"军团菌,脓肿或空洞"为中文关键词分别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Legionella,Pulmonary Abscess/Cavity"为英文关键词检索PubMed、Ovid数据库的相关英文文献,检索时间为1990年1月至2019年6月,对军团菌引起肺脓肿或空洞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性,60岁,因"发热、咳嗽、咳痰5 d"入院,查体:体温38.3℃,左肺闻及少量湿罗音,支气管镜下呼吸道吸引物培养出嗜肺军团菌,血清型6型,胸部CT示左肺实变伴左上肺脓肿,经莫西沙星、阿奇霉素等抗军团菌治疗3个月,患者好转出院。文献复习共获得具有较完整临床资料的关于军团菌并发肺脓肿或空洞文献15篇,其中中文1篇,英文14篇,加上本例,共19例军团菌感染并发肺脓肿或肺空洞,男15例,女4例,年龄4个月-73岁,有基础疾病14例,初始抗感染失败15例,联合抗感染7例,抗感染疗程3-49周,死亡1例。结论表现为肺脓肿或空洞的军团菌肺炎临床少见,常表现为发热,肺部影像学早期均有浸润影,早期可无空洞或脓肿形成,患者多合并有基础病,重症患者需联合抗感染,疗程长。  相似文献   

16.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如芳 《医学综述》2008,14(5):703-705
呼吸机相关肺炎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临床预防、早期诊断、病原学诊断和临床抗菌药物治疗仍然是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救治领域的难题。现就近年来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赵海峰  付研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358-359,361
目的:了解我院南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学特征及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205例符合CAP诊断标准的患者留取痰或血进行细菌培养,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血中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抗体等非典型病原体。结果:193例细菌培养显示,病原分离阳性79例(40.9%);200例血清学检查,在非典型病原体感染中以肺炎支原体感染最为常见。结论:CAP的病原谱及其对药物敏感性的差异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68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及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68例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的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病原及临床特点分析。方法 检测CAP患者呼吸道及血液标本的常见病原体 ,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军团菌属占 2 2 .1 % (1 5/ 68) ,肺炎支原体占 1 1 .8% (8/ 68) ,病毒占 1 6 .2 % (1 1 / 68) ,其中甲型流感病毒 2例、乙型流感病毒 5例 ,副流感病毒 1例 ,腺病毒 1例 ,艾滋病病毒 2例。细菌占 2 .9% (2 / 68) ,有 47.1 % (32 / 68)不能明确病原体 ,混合感染率为 8.8% (6/ 68)。病毒性肺炎、军团菌肺炎及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体征、外周血白细胞、胸部影像均无特异性 ,其鉴别需靠病原学检查。结论 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的CAP病因主要为非典型病原体和病毒 ,对此类CAP的经验治疗应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9.
尿抗原测定快速诊断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尿抗原测定方法用于快速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链球菌及军团菌感染的临床意义及我院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11月—2010年3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用免疫色谱层析法测定肺炎链球菌及军团菌尿抗原,对痰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住院患者行静脉血细菌培养与鉴定,同时进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抗体检测。结果 73例患者中,肺炎链球菌痰培养阳性率为2.74%(2/73),血培养阳性率为1.37%(1/73),尿肺炎链球菌抗原阳性率为15.07%(11/73)。支原体抗体阳性21例(28.77%),衣原体抗体阳性4例(5.48%)。未检出军团菌阳性病例。结论尿抗原测定方法用于诊断肺炎链球菌的阳性率明显提高,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快速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沈阳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支原体感染占主要地位,其次为肺炎链球菌。  相似文献   

20.
双重PCR法检测痰标本对早期诊断军团菌肺炎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双重PCR方法 (DPCR)检测痰标本中军团菌DNA在早期诊断军团菌肺炎方面的意义 ,采用DPCR方法对军团菌肺炎组、临床疑似军团菌肺炎组、普通肺炎组和肺结核组 4组患者留取的痰标本进行检测。DPCR过程采用根据军团菌 1 6SrRNA基因和mip基因设计的 2对引物 ,同时扩增军团菌 3 86bp 1 6SrRNA基因片段和 2 0 6bpmip基因片段。结果 :军团菌肺炎组的DPCR阳性检出率为 1 0 0 % ,明显高于其他 3组 (分别为 1 7.2 4%、0、0 ,P均 <0 .0 1 )。模拟痰标本DPCR的最低检出限为 1× 1 0 3 cfu/mL。初步研究表明 ,DPCR方法检测痰标本中的军团菌DNA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此法在临床早期诊断军团菌肺炎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