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酒炙川芎最佳工艺考察及炮制前后阿魏酸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川芎酒炙的最佳丁艺,并对炮制前后川芎中有效成分阿魏酸含量进行了比较。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川芎酒炙工艺,采用HPLC方法测定炮制前后川芎中阿魏酸的含量。结果:川芎的最佳炮制工艺为用15%的黄酒闷润在200℃下炒炙4min,炮制后川芎的有效成分阿魏酸的含量有所降低。结论:川芎炮制后阿魏酸的含量降低,用HPLC法测定川芎中阿魏酸的含量结果准确、数据可靠,该炮制方法也可以为川芎酒炙工艺提供简便、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结合D-最优设计响应面法优选酒川芎的炮制工艺。方法先用单因素实验优化黄酒的稀释倍数及闷润时间,然后以酒川芎炮制工艺的关键因素加酒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自变量,进行D-最优设计;将川芎炮制后的5种指标成分阿魏酸、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洋川芎内酯I、3-正丁烯基苯酞的含量进行综合加权评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响应面分析,优选酒川芎的炮制工艺。结果确定酒川芎的最优炮制工艺为加酒量20%,闷润75 min,在156℃炒制12 min。同时发现酒炙品中洋川芎内酯A、洋川芎内酯I、3-正丁烯基苯酞的含量有所增加,应该与酒炙有关。结论用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结合D-最优设计响应面法能优选酒川芎的炮制工艺参数,提高炮制工艺的稳定性和重复性,更好地控制酒川芎的内在质量以保证临床用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川芎炮制前后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阳强 《中成药》1989,11(9):18-18
川芎为常用活血化瘀药,临床常用其酒炙品。生物碱是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作者通过测定川芎炮制前后总碱含量,发现川芎炮制后,总碱合量明显增加(P相似文献   

4.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弄清川芎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方法.以《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一书为线索,查阅南齐至清朝时期本草原著123部,并查阅建国后《中国药典》8部、《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88年版和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17部,对古今文献中所收载的与川芎炮制有关的内容加以归纳、总结和文献循证.川芎炮制历史悠久,历代的炮制方法有洗、去土、去苗芦;切、剉、研;熬、炒、煅、焙、蒸、酒炒、酒洗、酒炙、酒煮、醋煮、醋炒、米泔浸、米泔炒、童便浸、盐水炙等,共29种.其中酒炙法自宋代沿用至今.现代主要应用生品,酒炙亦有.分析了川芎现代炮制研究状况.川芎炮制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续断浸出物及有效成分的影响,为科学评价不同炮制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盐炙闷润、盐炙拌炒、酒炙和酒麸炙法等6种方法炮制续断,以其浸出物和川续断皂苷Ⅵ含量为指标,评价炮制品质量。结果炮制后川续断皂苷Ⅵ和浸出物的含量均较生品有所增加,不同炮制品间两者含量有差异。结论酒炙和酒麸炙法炮制续断与传统炮制方法质量较一致。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定川芎不同炮制品中浸出物的含量及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的含量,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川芎醇溶性浸出物及6种成分含量的影响。浸出物的测定按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2201项下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进行;含量测定采用Agilent TC-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5%醋酸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5 nm,进样量10μL。结果表明,与生川芎相比,川芎炮制品的浸出物含量均明显增加,增加程度为蜜川芎>酒川芎>芷川芎>茶川芎。高效液相测定方法便捷、可靠,川芎及其炮制品中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及加样回收率均良好。川芎炮制前后共有色谱峰15个,指认了其中8个,与炮制前相比,川芎蜜炙、酒炙后新增2个色谱峰,白芷提取物炮制后新增了4个色谱峰;酒川芎中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的含量均减少;蜜川芎、茶川芎、芷川芎中除阿魏酸含量增加外,其余5种成分含量均减少。黄酒、蜂蜜、茶叶及白芷提取物均能促进川芎中化学成分的溶出,增加浸出物的含量;川芎不同炮制品中6种成分含量的变化可为研究川芎不同炮制品化学成分、药效变化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3种饮片中川芎嗪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袁伯勇  袁慧  赵铭 《中草药》2000,31(6):430-431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的干燥根茎,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国内对该中药在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有较多的研究,临床上使用的川芎有生品、酒炙品、炒品3种饮片[1,2]。川芎嗪是川芎中主要有活性的生物碱,制剂中川芎嗪含量的测定已有报道[3,4]。为了探讨川芎炮制前后川芎嗪的变化,用RP-HPLC法测定了3种饮片中川芎嗪的含量。1 试药与仪器川芎:购于滕州市药材公司,经本院中医教研室秦庆云鉴定为LigusticumchuanxiongHort.的干燥根茎。洗净处理后备用。川芎炒品、酒炙品:参照文献[1,5]制备。上述各样品均粉碎过40目筛。试…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川芎生品和不同炮制程度的酒炙品HPLC指纹图谱,通过指纹图谱动态变化,从客观上确认最佳炮制时间,同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比较酒炙前后化学成分指纹峰的差异,寻找差异标志物,为川芎的炮制工艺优化及炮制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0.3%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全波长扫描,检测波长254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计算相似度,运用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川芎生品与酒炙品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结果建立了川芎生品和不同炮制程度酒炙品的指纹图谱,共标定22个共有峰,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指认了6个成分,分别为阿魏酸(7号峰)、洋川芎内酯I(8号峰)、阿魏酸松柏酯(15号峰)、洋川芎内酯A(17号峰)、藁本内酯(19号峰)和丁烯基苯酞(20号峰);通过指纹图谱动态变化监测,确定了最佳炮制时间为15~20min;通过HCA、PCA和OPLS-DA可明显将川芎生品与酒炙品分为2类,藁本内酯、丁烯基苯酞等6个成分可能是影响二者质量的差异标志物。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可用于川芎炮制前后整体质量控制,进行炮制过程监测和炮制程度判断。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2,(10)
目的:比较川芎不同炮制工艺有效成分的含量,确定最佳的炮制工艺。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川芎不同炮制品中阿魏酸、藁本内酯、丁基苯酞、丁烯基苯酞的含量。结果:川芎经炮制后,4种成分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化学成分为指标,微波炮制品和酒烘制品的含量较高。结论:川芎微波炮制法和酒烘法具一定的科学性,可作为川芎新的炮制工艺。  相似文献   

10.
炮制对川芎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川芎及其炮制品进行了挥发油、阿魏酸的含量测定,比较了川芎炮制前后挥发油组成的变化。为探讨川芎炮制意义,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蛤蚧有15种以上炮制方法,传统炮制方法有酒炙、酥炙、醋炙等,少数民族尚有醋浸烤制、奶油烤制等方法,其中酒炙、酥炙为常用炮制方法。查阅古今文献,对蛤蚧炮制的历史沿革和现代研究进行系统分析与总结,旨在为进一步研究蛤蚧的规范化炮制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酒黄芩炮制工艺及饮片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黎明  秦雪梅  张丽增 《中成药》2007,29(4):545-547
目的:筛选酒炙黄芩的炮制工艺条件并建立饮片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测酒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作为内在指标,以外观性状为辅助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对酒炙黄芩进行工艺优选。结果:加酒浓度10,焖润时间6h,炒药机转速600r/min,炙炒温度200℃,炙炒时间8min为最佳炮制工艺。结论:最佳工艺炮制品黄芩苷含量比生饮片有显著的提高且饮片色泽均匀,各批次质量稳定均一。酒炙黄芩炮制参数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药炮制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炙法是中药炮制的常用方法,药物通过不同种炙法炮制后,可扩大临床药用范围,还可保证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炮制对黄连中盐酸小檗碱含量影响以及中药炮制对临床药效的影响,探讨炮制对生物碱影响可能机制,总结炮制经验。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5版收录的净黄连、酒炙黄连、姜黄连、萸黄连工艺,分别炮制,绘制对照品黄连盐酸小檗碱标准曲线,y(峰面积)=-0.1065±50.0671x(对照品溶液量),r=0.999,线性范围300~700μg,设计酒炙黄连炒炙温度(150℃、170℃、190℃)、炒炙时间(2 min、4 min、6 min)正交实验。结果炒炙时间6 min、170℃盐酸小檗碱水平最高,达到6.23%;酒黄连盐酸小檗碱水平低于姜黄连,高于萸黄连,萸黄连高于生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炮制,酒炙黄连、姜黄连、萸黄连生物碱水平均明显提高,其中先酒炙、姜制后生物碱水平最高;生物碱受炮制方式影响较显著,对温度较敏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酒炙黄丝郁金的炮制工艺。方法:HPLC法同时测定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含量。以层次分析法(AHP)结合D-最优设计响应面法考察加酒量、炒制时间、炒制温度对酒炙郁金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黄丝郁金最优酒炙工艺为每100g黄丝郁金加10mL黄酒,待酒吸尽后于112℃炒制15min。结论:酒炙黄丝郁金的炮制工艺稳定可行,为郁金酒炙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药炮制 ,是根据中医药理论 ,依据医疗辨证施治用药的特殊需要和药材本身的性质 ,以及药物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 ,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我国的中药炮制历史久远 ,唐末·雷学攵撰著《雷公炮炙》,书凡三卷 ,专论制药 ,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书。此书不但保存了很多古代炮制经验 ,而且是一部很有价值的炮制实验记录文献。书中记述的炮制方法较陶弘景、孙思邈时代更为丰富 ,如浸就有水浸、浆水浸、米泔浸、苦酒浸、酒浸、中乳浸、猪脂浸、牛羊血浸、药汁浸、汤浸 ;煮有水煮、浆水煮、五香水煮、血卤水煮、酒煮、盐汤煮、麻油煮、药汁煮。煎、炼…  相似文献   

17.
不同炮制方式对杜仲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盐炙、酒炙、蜜炙、清炒、土炒等多种杜仲炮制方法进行比较,考察不同辅料炮制对杜仲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等6种有效成分、醇溶性浸出物量和损耗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权重系数综合评分比较不同辅料炮制对杜仲品质的影响。结果 辅料对杜仲炮制品的质量有显著影响,盐炙、清炒、酒炙和糯米炙法所得杜仲成品综合评分高于杜仲原药材,指标成分含量高、损耗少、浸出物得率高。结论 杜仲炮炙采用最多的盐炙法、清炒法和制炭炮制方法所得炮制品质量较优,现今使用的炮制方法合理。  相似文献   

18.
炮制对柴胡有效成分与临床运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胡属伞形科类植物,由柴胡的根或全草组成,临床用药有北柴胡和南柴胡之分.目前,传统炮制柴胡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炮制方法有醋炙、酒炙、蜜炙和鳖血炙四种,古籍中有"酒炒则升,蜜炒则和"等记载.笔者现从不同的炮制方法入手.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柴胡的有效成分影响及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黄芪有多种传统的炮制方法,研究各种炮制方法对黄芪浸出效果的影响状况,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用醋炙、酒炙、盐炙、蜜炙、炒炙应运地黄芪进行炮制后,测定其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结果:醋炙、酒炙、盐炙、密炙后,黄芪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均明显增高,其中蜜炙黄芪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最高,而炒黄芪最低。结论:密炙黄芪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窦志英  曹柳 《天津中医药》2012,29(2):173-176
[目的]对陕西产鲜品延胡索产地加工和炮制一体化方法的研究。[方法]将鲜品延胡索分别经水煮、醋煮、醋炙和酒炙等炮制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各样品水提物和醇提物中延胡索乙素、去氢紫堇碱和原阿片碱进行含量测定,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这3种药效成分的影响。[结果]延胡索经醋炙、醋煮、酒炙等炮制后,均能增加水提液、醇提液中去氢紫堇碱、延胡索乙素、原阿片碱含量。延胡索鲜品直接醋炙、醋煮、酒炙可使去氢紫堇碱、延胡索乙素含量较高。[结论]延胡索炮制工艺可采用鲜品产地加工和炮制一体化的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